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蕭離

鎖定
蕭離,原名向遠宜,男,苗族,中共黨員,出生於1915年11月,古丈縣河蓬鄉白洋溪人。
中文名
蕭離
外文名
Xiao Li
別    名
向遠宜
國    籍
中國
民    族
苗族
出生日期
1915年11月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
出生地
古丈縣河蓬鄉白洋溪
性    別

蕭離人物簡介

194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並被授予學士學位。蕭離曾在戰亂年代,參加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愛國活動及平津學生演出隊,先後擔任綏遠《文藝》主編、《平明日報》記者採訪部主任、《大公報》記者組副主任。解放後繼續從事新聞工作。1973年任北京出版社編輯,1977年後任北京市第五、六屆政協委員等職。蕭離在搞好新聞工作的同時,也有不少文藝作品問世。代表作有 《山城雜記》、《湘西、湘西人》、《城、山、水》等作品。蕭離於1993年離休,1997年病逝於北京,其骨灰運回家鄉安葬。 [1] 

蕭離成長曆程

蕭離少小離家北上求學,成了一個天涯遊子,在戰亂和顛沛流離中,他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從積極參加抗日運動開始,無論是在舊社會國民黨的勞動營裏,還是1957年蒙受不白之冤中,以及遭到“四人幫”的政治迫害,他都不為自己的政治生涯坎坷而惋嘆,而是積極進取,勇敢拼搏,為追求光明進步無怨無悔,永遠樂觀豁達,是一位忠誠為黨工作的老報人。
蕭離當年在《大公報》擔任記者,功底深厚,筆如投槍,漚歌黨的偉大事業,鞭撻國民黨的黑暗統治。他曾採訪東北反細菌戰爭,現場參與審判日本戰犯,採訪大陳島事件,採訪外國元首……,其文章頻頻見報發表,有的文章還受到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高度評價。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京華的讀者幾乎都知道他的名字。
在“鎖筆封箋”二十年後,蕭離仍離不開他心愛的筆,從《見茶豆起鄉思》開始,為湘西為家鄉走出貧困和落後而呼籲、吶喊,寫出了《倔起吧、湘西》、《湘西是隻金飯碗》等數篇振奮人心的文章。為了了卻他牽掛故鄉的心願,他於1979年、1982年、1984年先後三次回鄉,在湘西羣眾中匆匆奔走,看到城鎮和鄉村的變化,高興異常,但思索和疑問也湧上心頭。於是他不顧年事已高,走鄉串寨,開展調查研究,他從發展經濟治窮致富的高度,對湘西建設提出了自己的設想和建議。中共中央書記處辦公室致信於蕭離,肯定了他的努力,肯定了他的精神和建議是難能可貴的。信中指出:這位受委屈20多年的老同志,還能滿懷對黨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不辭辛勞跋山涉水深入羣眾,瞭解下情,總結山區建設的歷史經驗,特別是貫徹三中全會以來的成功經驗,熱誠宣傳治窮致富的道路,這是多麼難能可貴,很值得我們敬佩學習。
蕭離作為一名記者,解放前他以高度的民族責任感,滿腔的愛國熱情和大無畏的精神描寫舊中國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控訴了舊社會的種種黑暗現實,揭露帝國主義侵略行徑,文章以極其豐富的思想內容和強烈的戰鬥精神見長。建國後,他又以大量的文章報道了祖國各地的鉅變,謳歌了祖國山川的美麗,筆觸激情澎湃,跌宕有致,感人至深。
同時,蕭離又是傑出的散文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故園篇》和《昨日篇》。他的文學創作曾經在湘鄂川黔邊區以至全國產生重大的影響。他的散文創作豐富了土家族文學寶庫,也為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增添了異彩。他是最早以散文形式將湘西各族人民的鬥爭生活,風土人情,道德情操介紹給廣大讀者的土家族作家。在增進各族人民的相互瞭解,激發土家族人民愛家鄉愛祖國等方面起了宣傳作用,蕭離在土家族現當代文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