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蕭觀音

(遼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

鎖定
蕭觀音(1040年6月17日 [1]  —1075年12月23日 [2]  ),遼聖宗耶律隆緒外孫女 [46]  ,遼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遼代女詩人。
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被燕趙國王耶律洪基納為妃,生太子耶律濬。重熙二十四年十二月初五(1055年12月25日),被冊為皇后。由於諫獵秋山而被皇帝疏遠,作《迴心院》詞十首。大康元年(1075年)十一月,契丹宰相耶律乙辛、漢宰相張孝傑、宮婢單登、教坊朱頂鶴等人向遼道宗進《十香詞》誣陷蕭觀音和伶官趙惟一私通。蕭觀音被道宗賜死,其屍送回蕭家。乾統元年(1101年)六月,天祚帝追諡祖母為宣懿皇后,葬於慶陵
蕭觀音相貌穎慧秀逸,嬌豔動人,個性內向纖柔,很有才華,常常自制歌詞,精通詩詞、音律,善於談論。她彈得一手好琵琶,稱為當時第一。也有詩作,被遼道宗譽為女中才子。 [53] 
概述圖片來源:應縣木塔內部繪製供養人像蕭觀音像(1056年繪) [48] 
全    名
蕭觀音 [3] 
諡    號
宣懿皇后
所處時代
遼朝
民族族羣
契丹族
出生地
懿州(今遼寧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塔營子鄉塔營子村
出生日期
1040年6月17日(重熙九年五月初五) [1] 
逝世日期
1075年12月23日(大康元年十一月初三) [2] 
主要作品
伏虎林應制
君臣同志華夷同風應制
迴心院
懷古

蕭觀音人物生平

蕭觀音夢月而生

蕭觀音的母親夢見月亮掉進懷,日再次上升,光輝照得不能抬頭看。漸漸升到天空中,忽然被貪婪的天狗吃掉,驚醒而生蕭觀音,蕭孝惠知道後説:“此女必大貴而不得令終,且五日生女,古人所忌,命已定矣,將復奈何!” [1]  蕭觀音自幼能誦詩及經史子集,長大後姿容端麗,為蕭氏第一,因為長得像觀音菩薩,所以得小字“觀音”。 [4] 

蕭觀音正位中宮

蕭觀音彩色畫像 蕭觀音彩色畫像
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耶律洪基總北南院樞密使事,加尚書令,進封燕趙國王。兼天下兵馬大元帥,知惕隱事,預朝政。因為愛慕蕭觀音賢淑,於是納她為妃。 [5-6] 
重熙二十四年八月初四(1055年8月28日),遼興宗耶律宗真駕崩,耶律洪基繼位,改元清寧。 [7]  十二月初五(1055年12月25日),冊蕭觀音為皇后。 [8] 
清寧二年(1056年)八月,耶律洪基在秋山打獵,蕭觀音隨行至伏虎林。耶律洪基命蕭觀音賦詩,蕭觀音作《伏虎林應制》詩,耶律洪基非常高興,稱蕭觀音為女中才子 [9]  。十一月二十六日(1057年1月4日),羣臣上蕭觀音尊號為懿德皇后 [10] 
清寧三年八月初七(1057年9月8日),耶律洪基將自己與蕭觀音的詩作以《君臣同志華夷同風詩集》獻給皇太后蕭撻裏 [11] 
清寧四年(1058年),生皇子耶律浚 [12]  。皇太叔耶律重元妃入賀,豔麗妖冶而自負,蕭觀音告誡她説:“為貴家婦,何必如此!” [13-14]  重元妃因此記恨蕭觀音,煽動耶律重元造反,耶律重元父子合定叛謀。
清寧九年七月十九日(1063年8月15日),耶律重元父子起兵,史稱重元之亂 [15-16]  。很快失敗,當時耶律乙辛等人功勳卓著獲得提拔,很快權傾朝野。 [17-18]  蕭觀音當時受耶律洪基專寵,並不與耶律乙辛一黨同流合污,使得耶律乙辛十分鬱悶。 [19-20] 

蕭觀音偷情冤案

背景
鹹雍元年正月初一(1065年2月8日),梁王耶律浚被冊為皇太子 [21]  ,耶律乙辛開始謀劃陷害皇后一家。 [22]  鹹雍末年,由於諫獵秋山被皇帝疏遠,蕭觀音作《迴心院》詞十首,抒發幽怨悵惘之情 [23]  。《迴心院》情致纏綿,蕭觀音叫宮廷樂師趙惟一譜上音樂並時常召見,後宮盛傳兩人情投意合。 [24-25] 
蕭觀音與遼道宗 蕭觀音與遼道宗
大康元年六月二十六日(1075年8月10日),皇太子開始參預朝政,法度修明。 [26]  耶律乙辛圖謀蕭皇后和太子的心情益切,得知單登記恨皇后,便同她串通一氣,謀害蕭觀音。 [27] 
單登本來是耶律重元家的婢女,她也會彈箏。她每與趙惟一爭能,卻不被見用。蕭觀音召見她對彈四日二十八調,經比試後單登自愧不如 [28]  。單登經常向妹妹清子發牢騷,恰好她的妹妹清子又是耶律乙辛的情婦,自然很快就被耶律乙辛知曉。 [29] 
耶律洪基曾經召單登彈奏,可能也想寵幸她,蕭觀音説:“她是叛臣的婢女,難保她不會像春秋時的豫讓那樣為主報仇”,於是耶律洪基就沒有過於親近她。 [30-31] 
過程
清《歷代名媛詩詞》插圖中的蕭觀音 清《歷代名媛詩詞》插圖中的蕭觀音 [49]
耶律乙辛命人寫成粗俗、淫穢的《十香詞》,由單登騙蕭觀音説,這是宋國“忒裏蹇”(皇后)所作,請皇后“御書”。如此,可稱詞、書“二絕”。蕭觀音不知是計,為其手書後,又書寫自己所作七言絕句《懷古》一首,詩曰:“宮中只數趙家妝,敗雨殘雲誤漢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 [32]  耶律乙辛借題發揮,命單登據以指控趙惟一與皇后私通。道宗輕信讒言,以“鐵骨朵”擊蕭皇后,幾至殞命。道宗又派參知政事張孝傑與耶律乙辛鞫審此案。二人對蕭觀音施以酷刑。耶律乙辛對趙惟一施加釘子釘、炭火烤等種種酷刑,又捕風捉影把教坊藝人高長命抓來,嚴刑拷打,兩人都屈打成招。 [33] 

蕭觀音自縊身亡

大康元年十一月初三(1075年12月23日),獄成將奏之前,樞密副使蕭惟信為保住蕭觀音性命怒斥耶律乙辛與張孝傑:“公等身為大臣,方當燭照奸宄,洗雪冤誣,烹滅此輩(單登),以報國家,以正國體。奈何欣然以為得其情也?公等幸更為思之。”但無功而返。 [41] 
耶律乙辛與張孝傑上奏,遼道宗也猶豫不決,張孝傑奏報説,《懷古》詩“宮中只數趙家妝”、“惟有知情一片月”兩句中,含“趙惟一”三字。 [41]  於是,道宗敕蕭皇后自盡。蕭觀音一子四女跪地求代母受死,被道宗駁斥。蕭觀音自盡前,想見道宗最後一面,也未獲準,遂作《絕命詞》一首,飲恨而逝。 [2]  [42]  遼道宗仍未解氣,命人剝光蕭觀音衣服,以葦蓆裹屍送回蕭家。 [43] 
皇太子耶律浚伏地大哭,稱要報復耶律乙辛,被耶律乙辛知曉,開始謀害皇太子。 [44]  大康三年(1077年),皇太子耶律浚被耶律乙辛陷害並暗殺身亡。 [45] 

蕭觀音主要影響

鄒莉《中國后妃百圖》:032.遼道宗皇后蕭觀音 鄒莉《中國后妃百圖》:032.遼道宗皇后蕭觀音
在遼代歷史上,蕭觀音是個頗具才華的皇族女性。她是遼代詩歌成就最高的人。她所留下的詩作主要有《伏虎林應制》《君臣同志華夷同風應制》《迴心院詞》十首,《懷古》《絕命詞》等二十四首,是遼代人中存留作品最多的一位。蕭觀音的詩作不僅數量多,而且體式豐富,有五律、七絕、詞、騷體等諸種體式。適應內容的需要,詩的內格也不同,有的雄放粗獷,氣勢壯闊,頗具帝王氣象;有的哀婉纏綿,低迴幽怨,極富婉約之風格。 [59] 
一、方剛豪健、端莊典雅之作
遼人王鼎《夢椒錄》記載:“清寧二年(1056年)八月,上獵秋山,後率嬪妃從行在所。至伏虎林,命後賦詩,後應聲曰:‘威風萬里壓南邦,東去能翻鴨綠江。靈怪大千俱破但,那教猛虎不投降!’上大喜,出示羣臣曰‘皇后呆謂女中才子。’”這就是《伏虎林應制》詩,一首七言絕句。詩中顯示出的雄視宇宙,大氣磅礴的氣勢令人歎服。應制之詩,不及推敲,脱口而出,藝術上粗拙,不算好詩,但《伏虎林應制》卻意境闊大,氣勢雄奇,寄意深遠。有傲視羣雄,降妖伏虎之氣概。雖出自女性之手,頗有男性政治家的豪邁之氣。 [59] 
這首應制詩雖是頌主之作,但也反映出了作者獨特的個性氣質。作者從地理疆域方面着眼,“威風萬里壓南邦”是針對北宋而言的,表現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也展示了北方遊牧民族的強悍和作為一代女皇的雄心與霸氣。下一句“東去能翻鴨綠江”更能體現出遼王朝對東邊鄰國——高麗的蔑視與吞併之意,也許這兩句並不一定是作者的真正想法,但肯定代表了契丹統治集團的集體意識。此詩雖為狩獵而作,但從大處落筆,最後兩句才落到狩獵的主題上,意氣內發的氣勢中滲透着強烈的政治立意。蕭觀音這種豪邁壯闊的胸懷並不是為討好皇上而臨時裝出來的,這與契丹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風俗有深刻的關係。因此遊牧民族特定的生活習性,決定了契丹女性尚武豪物的性格特徵,以及婦女參政的習俗。蕭觀音《伏虎林應制》既表現了契丹民族一統天下的雄心、勇猛彪悍的民族精神,又展示了作者作為皇后的獨特政治視野及自豪自信的民族性格。 [59] 
除此之外,有很強的政治意義的還有一首《君臣同志華夷同風應制》:
虞廷開盛軌,王會合奇琛。到處承天意,皆同捧日心。
文章通谷蠡,聲教薄雞林。大宇看交泰,應知無古今。
這首五言律詩作於清宇三年(1057年)八月,時道宗以《君臣同志華夷同風詩》進皇太后,蕭觀音這首是應制唱和之作。雖為應制而作,並非虛情浮詞,粉飾太平,而具有深遠的政治文化內涵。“君臣同志”是説君臣上下同心協力,使遼朝振興,“華夷同風”則是否定“華夷之辨”的觀念,不以“夷”而自卑,而認為遼朝與中原王朝同為華夏文明。道宗及蕭觀音都認為契丹社會在接受漢文化以後,夷夏之間就不存在什麼差距了。道宗崇尚中原文明,而且根本上否定“華夷之辨”更否定自己為“夷狄”。認為在接受漢文化後,遼朝的社會發展文治昌達,已近於中原禮樂,故而自信的高唱“華夷同風”。不可否認這是一種極其進步的民族文化觀念,在政治上、文化心理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道宗所做《君臣同志華夷同風詩》已經不存在了,但蕭觀音的這首應制之作仍能反映出契丹貴族統治者的政治傾向和文化觀念。詩中“虞廷開盛軌”是以虞舜聖朝比擬遼廷,盛軌是説興明宏遠的前程。意為遼朝就像中原堯舜那樣開創起來的,具有真正的文化根基。“王會合奇琛”中“王會”本是《逸周書》篇名,記周公成洛邑,朝會諸侯。此處形容遼王朝會和諸侯的光景。“奇琛”是指傳國玉璽,象徵着天命所在。這裏説遼朝以仁德之政上膺天命。“到處承天意,皆同捧日心”進一步渲染王政歸心的氣象:到處都承受君主的恩澤,天下都同於“捧日”之心。這也反映出遼朝統治集團以遼朝為正統的觀念。頸聯是讚頌遼朝的禮樂文教,被於四方。“谷蠡”是匈奴藩王封號。雞林是國名,即新羅。這兩句意思説遼天子以聲威文教被及四海,周邊各族則向風而化,突出遼朝以禮樂文化感召四方的影響。尾聯兩句,是説王道昌盛,無論古今,大遼也可與堯舜之世相比。“寓”是“宇”的古今字,是國士、疆域的意思。“交泰”指國運昌達。作為應制詩當然有諛辭媚上的成分,但應該指出的是它所表達的不僅是蕭觀音個人的情感意志,而是契丹統治者在政治文化上的自信,也反映出遼朝對文教禮樂的教化作用的重視。 [59] 
從藝術方面看,這首五言律詩風格典雅莊重,適合於詩的內容,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又符合作者的身份,是首藝術水平相當高的五言律詩。不僅如此這首詩在史學和文學上都有重要價值。 [59] 
二、低迴幽怨、曲調婉轉風格的《迴心院》
蕭觀音著名的宮怨詩便是《迴心院》詞十首:
掃深殿,閉久金鋪暗。遊絲絡網塵作堆,積歲青苔厚階面。掃深殿。待君宴。
拂象牀,憑夢借高唐。敲壞半邊知妾卧,恰當天處少輝光。拂象牀,待君王。
換香枕,一半無雲錦。為是秋來轉展多,更有雙雙淚痕滲。換香枕,待君宴。
鋪翠被,羞殺鴛鴦對。猶憶當時叫合歡,而今獨覆相思塊。鋪翠被,待君睡。
裝繡帳,金鈎未敢上。解卻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見愁模樣。裝繡帳,待君貺。
疊錦茵,重重空自陳。只願身當白玉體,不願伊當薄命人。疊錦茵,帶君監。
展瑤席,花笑三韓碧。笑妾新鋪玉一牀,從來付歡不終夕。展瑤席,待君息。
剔銀燈,須知一樣明。偏是君來生彩暈,對妾故作青熒熒。剔銀燈,待君行。
熱薰爐,能將孤悶蘇。若道妾身多穢賤,身沾御香香徹膚。熱薰爐,待君娛。
張鳴箏,恰恰語嬌鶯。一從彈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風雨聲。彈鳴箏,待君聽。 [59] 
這十首連章詞,可謂是相思的絕唱,也是宮詞的奇珍。全詞從生活細微小事寫起,層層深入,寄意深長,情意纏綿。細膩地刻畫了作者受到皇上冷落後的孤獨、幽怨及企盼皇上重新眷顧寵幸的情感波漾。作者精妙的構思,細膩柔婉的詞語表達,都精妙得體。《迴心院》歷來備受人們稱讚,甚至被稱為遼代文學壓卷之作。與蕭氏端莊大氣的那些詩作相比,《迴心院》或許更真實的反映了女性特有的心理情感。從中似乎看不出這是一個富有“大丈夫”氣概的契丹皇后,而更像一箇中原深受后妃之德薰陶的宮女的委曲之聲。然而這也讓讀者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位才女皇后作為女性內心柔弱的一面。 [59] 
三、慷慨剛烈、悲憤率真的絕命詩
在最後自盡前,蕭觀音“望帝而拜”,寫下血淚之作《絕命詞》:
嗟薄祜兮多幸,差作儷兮皇家。承昊窮兮下覆,近日月兮分華。插後鈎兮凝位,忽前程兮啓耀。雖釁累兮黃牀,庶無因兮宗廟。欲貫魚兮上進,承陽德兮飛天。豈禍生兮無朕,蒙穢惡兮宮闈,將剖心以自陳,冀回照兮白日。寧庶女兮多慚,遏飛霜兮下擊。顧子女兮哀頓,對左右兮摧傷。共西曜兮將墜,忽吾去乎椒房。呼天地兮慘悴,恨古今兮安極?知理生兮必死,又焉愛兮旦兮? [59] 
這是詩人自己在生命即將結束時發出的最後的心聲,蕭觀音剖心自陳,自己是對得起君王,無愧於宗廟的人。自己蒙冤將死,悲憤之情不言而喻,“豈禍生兮無朕,蒙穢惡兮宮闈”,她清醒的認識到自己成了殘酷宮廷鬥爭的犧牲品。面對死亡,她沒有恐懼,但對忠不見察,賢而受謗感到無奈與憤恨。全詩以慷慨剛烈,悲憤率真之語,再現了一個契丹皇后自尊自愛,敢憤敢恨,敢爭敢呼以至於對死從容不迫,無愧無畏的心路與性格。同時揭露了契丹宮廷奸臣當道,帝王昏庸,忠賢受誣的政治現實,對讀者認識契丹民族的社會道德、宮廷政治有直接借鑑意義。此詩為騷體,有班婕姝《自悼詩》的怨抑,得蔡文姬悲憤詩》的真諦。與《迴心院》相比,意境開闊,寄意深遠,思想藝術比較高,是遼代詩歌中藝術境界較高的作品。張晶《遼金詩史》認為蕭觀音的詩“把南朝文學中抒情含蓄、用語精詣的特點,與北方剛健奔放,表情透闢的特點糅在了一起,形成了獨特的風格。”“《迴心院》多南國詩情,《絕命詞》更多北國草原民族風格。” [59]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在遼代部分僅列蕭觀音一位作家,可見蕭觀音不愧是遼代最高文學成就的代表人物。 [59] 

蕭觀音歷史評價

  • 遼道宗:“皇后可謂女中才子!” [9] 
  • 蕭惟信:“懿德賢明端重,化行宮帳,且誕育儲君,為國大本,此天下母也!而可以叛家仇婢一語動搖之乎?” [41] 
  • 王鼎:“嗟嗟!自古國家之禍,未嘗不起於纖纖也。鼎觀懿德之變,固皆成於乙辛,然其始也,由於伶官得入宮帳。其次則叛家之婢使得近左右,此禍之所由生也......後不死,則太子可保無恙。而上亦何慚於少恩骨肉哉!乃亦昧心同聲,自保祿位,卒使母后儲君,與諸老成一旦皆死於非辜。此史冊所書未有之禍也......然懿德所以取禍者有三:曰“好音樂”與“能詩”、“善書”耳。假令不作《迴心院》,則《十香詞》安得誣出後乎?至於《懷古》一詩,則天實為之。而月食飛練先命之矣。”
  • 吳梅:“詞意並茂,有宋人所不及者。” [27] 
  • 徐釚:“怨而不怒,深得詞家含蓄之意。斯時柳七(柳永)之調尚未行於北國,故蕭詞大有唐人遺意也”。 [27] 
  • 朱彝尊:“細草含茸,圓荷倚蓋,猶與舞衫相似。迴心院子,問殿腳香泥,可留蕭字?懷古情深,焚椒尋夢紙。 ”
  • 納蘭性德:“六宮佳麗誰曾見,層台尚臨芳渚。一鏡空瀠,鴛鴦拂破白萍去;看胭脂亭西,幾堆塵土,只有花鈴,綰風深夜語。 ”
  • 鵝湖逸士:遼道宗之後蕭觀音、後女蘇克滴公主、明武宗之夏後、太康伯張國紀之第三女寶珠,此數人者,類皆姿相豐端,體格頎碩,莊重而彌覺其麗。 [47] 

蕭觀音軼事典故

據説蕭觀音剛被冊封為皇后時,突然有白練一段,從空中吹過來,上面寫着“三十六”三字。她問:“這是什麼徵兆啊?”左右隨從其實也不明白,但都會拍馬屁,擇好事來説:“這是上天命你統領三十六宮的嬪妃。”蕭觀音當時還大喜。據説其實是預示她36歲時用一根白練自盡而死。 [58] 

蕭觀音人際關係

蕭觀音後世紀念

墓址
遼道宗在蕭觀音自盡後,把蕭觀音的屍體遣還懿州(今阜新)孃家。壽昌七年(1101年)正月,蕭觀音的孫子耶律延禧即皇帝位。六月,為蕭觀音平反昭雪,並將其遺骨由懿州遷到慶州(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巴林右旗),與道宗合葬慶陵 [54] 

蕭觀音人物爭議

根據耶律乙辛的《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描述的蕭觀音與趙唯一偷情的過程:
大康元年十月二十三日(1075年12月3日),根據外直別院宮婢單登以及教坊朱頂鶴供認,本坊伶官趙惟一與本坊入內承直(官名)高長命私自來往,因為彈得一手好琵琶,得到召見入內,於是仗恃得到皇后的恩寵胡作非為冒犯明令禁止的法禮,計劃伺候懿德皇后御前,疏忽於鹹雍六年九月,皇后駕臨木葉山,趙惟一公稱有懿德皇后旨,將他召入彈箏。當時皇后將御製《迴心院》曲十首,令趙惟一作調。 [34-35] 
從早晨到晚後,調成,皇后向簾下看,隨即隔着簾子與趙唯一對彈。到了晚上,命令點亮燭火,傳命令趙唯一脱掉官服,身着綠巾、金抹額、窄袖紫羅衫、珠帶烏靴。皇后穿着紫金百鳳衫、杏黃金縷裙、頭戴百寶花簪、腳穿紅鳳花靴,令趙唯一重新擱置內帳,對彈琵琶。 [36] 
兩人之後用酒對飲,一會飲酒一會彈琴,一直到院鼓敲了三下,命令內侍出帳,當時是單登值帳,沒有聽到帳內彈琴飲酒聲,反而聽見笑聲。於是單登偷偷地從帳外偷聽。聽見皇后説:“可以封你做郎君”。趙唯一低聲説:“奴才雖然健碩,但只不過是小蛇,自然敵不過可汗的真龍。”皇后説:“雖為小猛蛇卻賽過真懶龍。”此後只聽見“惺惺若小兒夢中啼而已”。 [37] 
院鼓敲了第四下,皇后令單登揭帳,説:“趙惟一酒醉不省人事,替我叫醒他。”單登叫了很多遍才醒,於是起身告辭,皇后賜給金帛一篋,趙唯一謝恩而出,其後雖然皇后隨時召見,但趙唯一不敢入帳。 [38]  皇后非常想念他,所以作《十香詞》賜給趙唯一。 [39]  後趙唯一在朱頂鶴面前炫耀《十香詞》,朱頂鶴奪其詞,後與單登懼怕連坐找到耶律乙辛,乞求耶律乙辛代為轉奏。 [40] 
今人圍繞蕭觀音的冤案進行了頗多探究。就其與趙惟一之間是否發生私情,遊國恩在《中國文學史》中持肯定意見,認為正是二人不正當的關係導致蕭觀音被賜死。以譚正璧為代表的學者大都認為姦情純屬誣陷。 [60] 
蕭觀音含冤致死之事一直是學者關注的重點,此事《焚椒錄》記載最詳,但《焚椒錄》的真偽問題一直存在爭論,清人王士禎認為《焚椒錄》是偽書,而四庫館臣則認為其記載可信。絕大多數研究者都認同《焚椒錄》並非偽書,但這並不意味着書中所言全部為真。每個記錄者都有主觀傾向,所以有些學者認為蕭觀音並非含冤,比如黃震雲《“十香詞案件”和遼代黨爭》認為蕭觀音並非被冤枉,確與趙惟一有私,但如尤李所説“他的觀點僅限於假設,並沒有提供很有説服力的證據”,而“學界大都認為宣懿皇后是被誣陷致死”。對《焚椒錄》固然要審慎,但《遼史》也説:“誣後與惟一私。”這似乎可以為《焚椒錄》中的相關説法提供比較有力的佐證。如果沒有其他更有力的證據,很難推翻《焚椒錄》的説法。 [61] 

蕭觀音史料索引

《遼史·卷七十一·列傳第一》 [56] 

蕭觀音藝術形象

蕭觀音文學形象

歷史小説《蕭觀音》,劉書芳著,2008年8月出版。 [52] 

蕭觀音影視形象

淒涼遼宮月》,歷史故事類越劇 [27]  寫遼道宗不顧民生,連年征戰,皇后蕭氏(即蕭觀音)美慧賢淑,精嫺音律,她向樂工趙唯一學彈一曲《離亂苦》抒發出君王應體恤民情之意。不料道宗中了奸佞耶律乙辛的陰謀,疑蕭後與趙私通,鑄成冤獄,將蕭後與趙唯一處死。該劇在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9月9日,由雪聲劇團首演於明星大戲院,呂瑞英飾演蕭後。1988年10月,該劇由上海電視一台攝製成戲曲電視劇,改名為《遼宮花濺淚》播映。 [50-51] 
1998年,赤峯市民族藝術劇院創作並演出了歷史京劇《蕭觀音》。 [57] 
2012年,在紀錄片《契丹王朝》中,由石秀麗飾演蕭觀音。 [55] 
參考資料
  • 1.    王鼎《焚椒錄》:懿德皇后蕭氏,為北面官南院樞密使惠之少女。母耶律氏夢月墜懷,巳復東昇,光輝照爛,不可仰視。漸升中天,忽為天狗所貪,驚寤而後生,時重熙九年五月己未也。母以語惠,惠曰:“此女必大貴而不得令終,且五日生女,古人所忌,命已定矣,將復奈何!”
  • 2.    脱脱等·《遼史·卷二十三·本紀第二十三:道宗本紀》:十一月辛酉,皇后被誣,賜死;殺伶人趙惟一、高長命,並籍其家屬。
  • 3.    脱脱等·《遼史·卷七十一·列傳第1:后妃》:道宗宣懿皇后蕭氏,小字觀音,欽哀皇后弟樞密使惠之女。姿容冠絕,工詩,善談論。自制歌詞,尤善琵琶。重熙中,帝王燕趙,納為妃。清寧初,立為懿德皇后。
  • 4.    王鼎《焚椒錄》:後幼能誦詩,旁及經子。及長,姿容端麗,為蕭氏稱首,皆以觀音目之,因小字“觀音”。
  • 5.    脱脱等·《遼史·卷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道宗本紀》:重熙十一年,進封燕國,總領中丞司事。明年,總北南院樞密使事,加尚書令,進封燕趙國王。二十一年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知惕隱事,預朝政
  • 6.    王鼎《焚椒錄》:二十二年,今上在青宮,進封燕趙國王。慕後賢淑,聘納為妃。
  • 7.    脱脱等·《遼史·卷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道宗本紀》:二十四年秋八月己丑,興宗崩,即皇帝位於柩前,哀慟不聽政。
  • 8.    脱脱等·《遼史·卷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道宗本紀》:戊子,應聖節,上太皇太后壽,宴羣臣、命婦,冊妃蕭氏為皇后。
  • 9.    王鼎《焚椒錄》:二年八月,上獵秋山,後率妃嬪從行在所至伏虎林。上命後賦詩,後應聲曰:   威風萬里壓南邦,東去能翻鴨綠江。   靈怪大千都破膽,那教猛虎不投降。   上大喜,出示羣臣曰:“皇后可謂女中才子。”次日上親御弓矢射獵,有虎突林而出,上曰:“朕射得此虎,可謂不愧後詩。”一發而殪,羣臣皆呼萬歲。
  • 10.    脱脱等·《遼史·卷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道宗本紀》:甲辰,文武百僚上尊號曰天佑皇帝,後曰懿德皇后。
  • 11.    脱脱等·《遼史·卷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道宗本紀》:八月辛亥,帝以《君臣同志華夷同風詩集》進皇太后。
  • 12.    脱脱等·《遼史·卷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道宗本紀》:是歲,皇子浚生。
  • 13.    脱脱等·《遼史·卷七十一·列傳第1:后妃》:皇太叔重元妻,以豔冶自矜,後見之,戒曰:“為貴家婦,何必如此!”
  • 14.    王鼎《焚椒錄》:明年,後生皇子睿,皇太叔重元妃入賀,每顧影自矜,流目送媚。後語之曰:“貴家婦宜以莊臨下,何必如此?”
  • 15.    王鼎《焚椒錄》:妃銜之,歸罵重元曰:“汝是聖宗兒,豈虎斯不若。使教坊奴得以可敦加吾。汝若有功,當除此帳,笞撻此婢。”於是重元父子合定叛謀。於九年七月駕幸灤水,聚兵作逆。
  • 16.    脱脱等·《遼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道宗本紀》:戊午,皇太叔重元與其子楚國王涅魯古及陳國王陳六、同知北院樞密使事蕭胡睹、衞王貼不、林牙涅剌溥古、統軍使蕭迭裏得、駙馬都尉參及弟術者、圖骨、旗鼓拽剌詳穩耶律郭九、文班太保奚叔、內藏提點烏骨、護衞左太保敵不古、按答、副宮使韓家奴、寶神奴等凡四百人,誘脅弩手軍犯行宮。
  • 17.    脱脱等·《遼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道宗本紀》:時南院樞密使許王仁先、知北樞密院事趙王耶律乙辛、南府宰相蕭唐古、北院宣徽使蕭韓家奴、北院樞密副使蕭惟信、敦睦宮使耶律良等率宿衞士卒數千人御之。涅魯古躍馬突出,將戰,為渤海近侍詳穩阿廝、護衞蘇射殺之。己未,族逆黨家。庚申,重元亡入大漠,自殺。辛酉,詔諭諸道。壬戌,以仁先為北院樞密使,進封宋王,加尚父,耶律乙辛南院樞密使,蕭韓家奴殿前都點檢,封荊王。
  • 18.    王鼎《焚椒錄》:須臾軍潰,父子伏誅,而討平此亂,則知北樞密院事趙王耶津乙辛與有功焉。尋進南院樞密使,威權震灼,傾動一時。
  • 19.    脱脱等·《遼史·卷七十一·列傳第1:后妃》:後生太子浚,有專房寵。
  • 20.    王鼎《焚椒錄》:惟後家不肯相下,乙辛每為怏怏。
  • 21.    脱脱等·《遼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道宗本紀》:鹹雍元年春正月辛酉朔,文武百僚加上尊號曰聖文神武全功大略廣智聰仁睿孝天佑皇帝。改元,大赦。冊梁王浚為皇太子,內外官賜級有差。
  • 22.    王鼎《焚椒錄》:及鹹雍初,皇子睿冊為皇太子,益復蓄奸為圖後計矣。
  • 23.    王鼎《焚椒錄》:後常慕唐徐賢妃行事,每於當御之夕,進諫得失。國俗君臣尚獵,故有四時捺缽。上既擅聖藻,而尤長弓馬,往往以國服先驅,所乘馬號“飛電”,瞬息百里,常馳入深林邃谷,扈從求之不得,後患之。乃上疏諫曰:“妾聞穆王遠駕,周德用衰。太康伏豫,夏社幾危。此遊佃之往戒,帝王之龜鑑也。頃見駕幸秋山,不閒六御,特以單騎從禽,深入不測,此雖威神所屆,萬靈自為擁護,倘有絕羣之獸,果如東方所言,則溝中之豕,必敗簡子之駕矣。妾雖愚闇,竊為社稷憂之。惟陛下尊老氏馳騁之戒,用漢文吉行之旨,不以其言為牝雞之晨而納之。”上雖嘉納,心頗厭遠。故鹹雍之末,遂稀幸御。後因作詞曰《迴心院》,被之管絃,以寓望幸之意也:   埽深殿,閉久金鋪暗。   遊絲絡網塵作堆,積歲青苔厚階面。   埽深殿,待君宴。拂象牀,憑夢借高唐。   敲壞半邊知妾卧,恰當天處少輝光。   拂象牀,待君王。換香枕,一半無雲錦。   為是秋來轉展多,更有雙雙淚痕滲。   換香枕,待君寢,鋪翠被,羞殺鴛鴦對。   猶憶當時叫合歡,而今獨覆相思塊。   鋪翠被,待君睡。裝繡帳,金鈎未敢上。   解卻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見愁模樣。   裝繡帳,待君貺。疊錦茵,重重空自陳。   只願身當白玉體,不願伊當薄命人。   疊錦茵,待君臨。展瑤席,花笑三韓碧笑妾。   新鋪玉一牀,從來婦歡不終夕。   展瑤席,待君息。剔銀燈,須知一樣明。   偏是君來生彩暈,對妾故作青熒熒。   剔銀燈,待君行。爇燻爐,能將孤悶蘇。   若道妾身多穢賤,自沾御香香徹膚。   爇燻爐,待君娛。張鳴箏,恰恰語嬌鶯。   一從彈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風雨聲。   張鳴箏,待君聽。
  • 24.    脱脱等·《遼史·卷七十一·列傳第1:后妃》:好音樂,伶官趙惟一得侍左右。
  • 25.    王鼎《焚椒錄》:時諸伶無能奏演此曲者,獨伶官趙惟一能之。
  • 26.    脱脱等·《遼史·卷二十三·本紀第二十三:道宗本紀》:丙辰,詔皇太子總領朝政,仍戒諭之。
  • 27.    蕭觀音冤案與契漢文化衝突  .光明網[引用日期2013-09-05]
  • 28.    王鼎《焚椒錄》:時諸伶無能奏演此曲者,獨伶官趙惟一能之。而宮婢單登,故重元家婢,亦善箏及琵琶,每與惟一爭能,怨後不知已。後乃召登,與對彈四日二十八調,皆不及後彈,愧恥拜服。
  • 29.    王鼎《焚椒錄》:而登妹清子,嫁為教坊朱頂鶴妻,方為耶律乙辛所暱。登每向清子誣後與惟一淫通,乙辛具知之。欲乘此害後,以為不足證實,更命他人作《十香》淫詞,用為誣案。
  • 30.    《續資治通鑑·卷第七十一》:重元家婢單登沒為宮婢……遼主嘗召登彈箏,後諫曰:“此叛家婢女中獨無豫讓乎?安得親近御前!”出遣外直,登深怨之。
  • 31.    王鼎《焚椒錄》:於時,上常召登彈箏。後諫曰:“此叛家婢,女中獨無豫讓乎?安得輕近御前!”因遣直外別院,登深怨嫉之。
  • 32.    王鼎《焚椒錄》:乙辛陰屬清子使登乞後手書。登時雖外直,常得見後。後善書,登紿後曰:“此宋國忒裏蹇所作,更得御書,便稱二絕。”後讀而喜之,即為手書一紙,紙尾復書已所作《懷古詩》一絕雲:   宮中只數趙家妝,敗兩殘雲誤漢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鳥入昭陽。   登得後手書,特出與清子云:“老婢淫案已得,況可汗性忌,早晚見其白練掛粉籜也。”
  • 33.    王鼎《焚椒錄》:上怒甚,因以鐵骨朵擊後,後幾至殞。即下其事,使參知政事張孝傑與乙辛窮治之。乙辛乃系械惟一、長命等訊鞫,加以釘灼蕩錯等刑,皆為誣服。
  • 34.    《全遼文·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大康元年十月二十三日,據外直別院宮婢單登,及教坊朱頂鶴陳首。本坊伶官趙惟一向邀結本坊入內承直高長命,以彈箏琵琶,得召入內。沐上恩寵,乃輒幹冒禁典,謀侍懿德皇后御前。忽於鹹雍六年九月,駕幸木葉山,惟一公稱有懿德皇后旨,召入彈箏。於時皇后以御製《迴心院》曲十首,付惟一入調。
  • 35.    王鼎《焚椒錄》:乙辛已得書,遂搆詞命登與朱頂鶴赴北院陳首:伶官趙惟一,私侍懿德皇后,有《十香》淫詞為證。乙辛乃密奏上曰:“太康元年十月二十三日,據外直別院宮婢單登及教坊朱頂鶴陳首,本坊伶官趙惟一,向要結本坊入內承直高長命,以彈箏琵琶得召入內。沐上恩寵,乃輒幹冒禁典,謀侍懿德皇后御前,忽於鹹雍六年九月駕幸木葉山,惟一公稱有懿德皇后旨,召入彈箏。於時皇后以御製《迴心院》曲十首付惟一入調,自辰至酉調成。皇后向簾下目之,遂隔簾與惟一對彈。及昏命燭,傳命惟一去官服,着綠巾金抹額、窄袖紫羅衫、珠帶鳥靴,皇后亦着紫金百鳳衫、杏黃金縷裙、上戴百寶花髻、下穿紅鳳花華,召惟一更入內帳,對彈琵琶,命酒對飲。或飲或彈。至院鼓三下,敕內侍出帳。登時當直帳,不復聞帳內彈飲,但聞笑聲。登亦心動,密從帳外聽之,聞後言曰:‘可封有用郎君?’惟一低聲言曰:‘奴具雖健,小蛇耳,自不敵可汗真龍。’後曰:‘小猛蛇卻賽真懶龍。’此後但聞惺惺若小兒夢中啼而已。院鼓四下,後喚登揭帳曰:‘惟一醉不能起,可為我喚醒。’登叫惟一百通,始為醒狀,乃起拜辭。後賜金帛一篋,謝恩而出。其後駕還,雖時召見不敢入帳。後深懷思,因作《十香詞》賜惟一。惟一持出誇示同官朱頂鶴,朱頂鶴遂手奪其詞,使婦清子問登。登懼事發連坐,乘暇泣諫。後怒痛笞,遂斥外直。但朱頂鶴與登共悉此事,使含忍不言。一朝敗壞,安免株坐,故敢首陳。乞為轉奏,以正刑誅,臣惟皇帝以至德統天,化及無外,寡妻匹婦,莫不刑于。今宮帳深密,忽有異言,其有關治化,良非渺小,故不忍隱諱,輒據詞並手書《十香詞》一紙,密奏以聞。”
  • 36.    《全遼文·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 自辰至酉,調成,皇后向簾下目之,遂隔簾與惟一對彈。及昏,命燭,傳命惟一去官服,著綠巾,金抹額,窄袖紫羅衫,珠帶烏靴。皇后亦著紫金百鳳衫,杏黃金縷裙。上戴百寶花簪,下穿紅鳳花靴,召惟一更放內帳,對彈琵琶。
  • 37.    《全遼文·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 命酒對飲,或飲或彈,至院鼓三下,敕內侍出帳。登時當值帳,不復聞帳內彈飲,但聞笑聲。登亦心動,密從帳外聽之。聞後言曰:“可封有用郎君”。惟一低聲言曰:“奴具雖健,小蛇耳,自不敵可汗真龍。”後曰:“小猛蛇,卻賽真懶龍。”此後但聞惺惺若小兒夢中啼而已······
  • 38.    《全遼文·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院鼓四下,後喚登揭帳。曰:“惟一醉不起,可為我叫醒。”登叫惟一百通,始為醒狀,乃起,拜辭。後賜金帛一篋,謝恩而出。其後駕還,雖時召見,不敢入帳。
  • 39.    《全遼文·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後深懷思,因作《十香詞》賜惟一。
  • 40.    《全遼文·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惟一持出誇示同官朱頂鶴。朱頂鶴遂手奪其辭,使婦清子問(單)登。(單)登懼事發連坐,乘暇泣諫,(皇)後怒,痛答,遂斥外直,但朱頂鶴與(單)登共悉此事。使忍含不言,一期敗露,安免株坐,故敢首陳,乞為轉奏,以正刑誅。
  • 41.    王鼎《焚椒錄》:獄成,將奏,樞密副使蕭惟信馳語乙辛、孝傑曰:“懿德賢明端重,化行宮帳,且誕育儲君,為國大本,此天下母也。而可以叛家仇婢一語動搖之乎?公等身為大臣,方當燭照奸宄,洗雪冤誣,烹滅此輩,以報國家,以正國體。奈何欣然以為得其情也?公等幸更為思之。”不聽。遂具獄上之,上猶未決,指後《懷古》一詩曰:“此是皇后罵飛燕也,如何更作十詞?”孝傑進曰:“此正皇后懷趙惟一耳。”上曰:“何以見之?”孝傑曰:“宮中只數趙家妝,惟有知情一片月。是以二句中包含‘趙惟一’三字也。”
  • 42.    王鼎《焚椒錄》:上意遂決,即日族誅惟一,並斬長命,敕後自盡。時皇太子及齊國諸宮主,鹹被髮流涕,乞代母死。上曰:“朕親臨天下,臣妾億兆,而不能防閒一婦,更何施眉目,靦然南面乎?”後乞更面可汗一言而死。不許,後乃望帝所而拜,作《絕命詞》曰:   嗟薄祐兮多幸,羌作麗兮皇家。   承昊穹兮下覆,近日月兮分華。   託後鈞兮凝位,忽前星兮啓耀。   雖釁累兮黃牀,庶無罪兮宗廟。   欲貫魚兮上進,乘陽德兮天飛。   豈禍生兮無朕,蒙穢惡兮宮闈。   將剖心兮自陳,冀回照兮白日。   寧庶女兮多漸,遏飛霜兮下擊。   顧子女兮哀頓,對左右兮摧傷。   共西曜兮將墜,忽吾去兮椒房。   呼天地兮忝悴,恨今古兮安極。   知吾生兮必死,又焉愛兮旦夕。
  • 43.    王鼎《焚椒錄》:上怒猶未解,命裸後屍,以葦蓆裹還其家。春秋三十有六,正符白練之語。聞者莫不冤之。
  • 44.    王鼎《焚椒錄》:皇太子投地大叫曰:“殺吾母者,耶律乙辛也!他日不門誅此賊,不為人子!”乙辛遂謀害太子,無虛日矣。
  • 45.    脱脱等·《遼史·卷二十三·本紀第二十三:道宗本紀》:乙亥,北院樞密使耶律乙辛奏,右護衞太保查剌等告知北院樞密使事蕭速撒等八人謀立皇太子,上以無狀,不治,出速撒等三人補外,護衞撒撥等六人各鞭百餘,徙於邊。丙子,以西北路招討使遼西郡王蕭餘里也為北府宰相,兼知契丹行宮都部署事。戊寅,詔告謀逆事者,重加官賞。六月己卯朔,耶律乙辛令牌印郎君蕭訛都斡誣首嘗預速撒等謀,籍其姓名以告。即命乙辛及耶律仲禧、蕭餘里也、耶律孝傑、楊遵勖、燕哥、抄只、蕭十三等鞫治,杖皇太子,囚之宮中。辛巳,殺宿直官敵裏剌等三人。壬午,殺宣徽使撻不也等二人。癸未,殺始平軍節度使撒剌等十人,又遣使殺上京留守速撒,及已徙護衞撒撥等六人。乙酉,殺耶律撻不也及其弟陳留。丙戌,廢皇太子為庶人,囚之上京。己丑,回鶻來貢。殺東京留守同知耶律回裏不。辛卯,殺速撒等諸子,籍其家。戊申,遣使按五京諸道獄。秋七月辛亥,護衞太保查剌加鎮國大將軍,預突呂不部節度使之選,室韋查剌及蕭寶神奴、謀魯古並加左衞大將軍,牌印郎君訛都斡尚皇女趙國公主,授駙馬都尉、始平軍節度使,祗候郎君耶律撻不也及蕭圖古辭並加監門衞上將軍。壬子,知北院樞密副使蕭韓家奴為漢人行宮都部署。乙丑,如秋山。丁丑,謁慶陵。八月庚寅,漢人行宮都部署蕭韓家奴薨。辛丑,謁慶陵。九月癸亥,玉田貢嘉禾。壬申,修乾陵廟。冬十月辛丑,駐蹕藕絲澱。十一月,北院樞密使耶律乙辛遣其私人盜殺庶人浚於上京。
  • 46.    史風春.蕭惠與蕭孝惠事蹟辨析[J].遼金歷史與考古,2010(00):47-55.
  • 47.    鵝湖逸士《老狐談歷代麗人記》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2-11]
  • 48.    唐學仕,馬良編著.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佛牙舍利: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8.03:第178-179頁
  • 49.    (中國)童超著.看得見的中國史 遼西夏金: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05:第88頁
  • 50.    盧時俊,高義龍主編;《上海文化藝術志》編纂委員會,《上海越劇志》編纂委員會編.上海越劇志:中國戲劇出版社,1997.12:第142頁
  • 51.    張無為, 孫國軍. 契丹文化的藝術觸摸與思考——評李學萍小説《契丹駙馬》及相關問題[J]. 赤峯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 39(2):4-6.
  • 52.    佚名. 文學[J]. 全國新書目, 2008(11):83.
  • 53.    宋犀堃主編.中國皇后全傳:南海出版公司,2015.08:第342頁
  • 54.    張志勇. 大遼皇后蕭觀音冤獄的多維視角研究[J].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 18(2):113-125+132.
  • 55.    契丹王朝(五)[探索發現] 20120114 10分30秒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3-07-07]
  • 56.    遼史·卷七十一·列傳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04]
  • 57.    印洗塵.滿腔忠貞化詩魂──新編歷史京劇《蕭觀音》印象[J].內蒙古藝術, 1998(2):36-37.
  • 58.    劉其印. 遼代女詩豪蕭觀音的冤案[J]. 當代人,2011(8):73-75.
  • 59.    修新宇. 論遼代帝后——蕭觀音詩歌的藝術特點[J]. 赤峯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0(6):1-3.
  • 60.    黃敏.巾幗才情嘆芳華—古代女性文學視閾下的蕭觀音及其創作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5.第2頁.
  • 61.    李曉峯主編;於東新,羅海燕,趙靜著.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術史 秦漢至元代書面文學卷: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09:第67-68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