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 名
- 蕭繼忠
- 字
- 康侯
- 所處時代
- 明代
- 出生地
- 黃岡
- 出生日期
- 1578年
- 逝世日期
- 1642年
- 主要成就
- 主持管理問津書院達三十餘年
蕭繼忠人物生平
編輯蕭繼忠繼忠師事耿定向,弱冠補諸生,旋舉副榜。性情豪邁,喜廣交文友。曾因為伯父鳴冤而被誣入獄,受盡酷刑,險些喪命。出獄後,發奮攻讀,學益純篤。又歷遊燕都、金陵、抵江右訪求名儒學者,出鄒元標、高景逸、馮從吾諸大儒之門,與萬曆狀元焦竑,給事中羅匡湖為友,曾主盟首善書院、白鹿書院數載。
[1]
萬曆三十四年(1606),蕭繼忠曾與衡山寧鹹,邑儒王升商量遷建孔子山廟一事,終因資金問題而沒有啓動。到了萬曆四十三年(1615),郡守王世德任黃州知府,與推官許士奇修建問津書院,買備祀田,延邑士蕭繼忠、孫應鴻講學會課其中。”蕭繼忠對於籌建問津書院一事,不僅僅是“講學會課”,更是鼎力襄助。他“與同郡黃武皋、彭熙陽、王晉吾合力遷建問津書院”。將孔子山廟與書院合二而一,由王世德倡導,蕭繼忠等人具體操辦。
[2]
新書院建成之後,一直由蕭繼忠主持管理達三十餘年。在他主政期間,積極完善辦學條件,制定了《學規六則》,這是問津書院有史以來第一個規章制度。並廣延社會名流前來講學,購置學田。當時“門士以千計,春秋會祀,紳袊之履相接”,盛況空前。大儒朱試《與康侯》的信上説:“海內同志無不關心,矧邃徹如老丈者乎?澹祠與問津書院相望,彼此主持正學,俾江楚儼然鄒魯,所賴於老丈宏毅之者,不少手教,宛如面命,契闊之懷小紓……”影響所及,於萬曆四十八年(1620),受河南儒士盛二泉之請,建問津分院於河南商城之湯池,蕭繼忠並講學其間。所以明人呂德芝在《問津書院記》一文中寫道:“書院之設始於宋之龍仁夫,成於明之蕭康侯。”
[2]
蕭繼忠人物趣事
編輯書院對士子進行道德教化的成效非淺,山長蕭繼忠與某屠户的對話極為典型。蕭氏在一屠户家避雨,屠户問道:“蕭先生乎?近來所講何學?”蕭答:“不過平常日用事。”屠户又問:“所講某等亦可為否?”蕭答:“何不可,即如爾業屠,戥稱如制即是聖賢事……今教爾每事只要問此心安否,心不安處便不做,便是聖賢學問。”
[4]
在一個偶然的場合,蕭山長几句深入淺出的話語,深深觸動了屠户的心靈,使其從此以後“悉改向所為”。
- 參考資料
-
- 1. 《問津文化叢書·問津人物》:蕭繼忠(1578—1642年),字康侯,黃岡(今新洲三店)人。明代大儒士。 繼忠師事耿天台(定向),弱冠補諸生.旋舉副榜。性情豪邁,喜廣交文友。曾因為伯父鳴冤而被誣入獄,受盡酷刑,險些喪命。出獄後,發奮攻讀,學益純篤。又歷遊燕都、金陵、抵江右訪求名儒學者,出鄒元標、高景逸、馮少墟諸大儒之門,與萬曆狀元焦弱侯.給事中羅匡湖為友.曾主盟首善、白鹿書院數載。
- 2. 再訪湖北新洲問津書院之二:問津書院小史 .問津書院[引用日期2020-02-24]
- 3. 歷史文化名城: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問津書院” .華中師範大學國學院.2018-09-10[引用日期2020-02-25]
- 4. 《問津院志·講學·記蕭康侯逸事》:蕭氏在一屠户家避雨,屠户問道:“蕭先生乎?近來所講何學?”蕭答:“不過平常日用事。”屠户又問:“所講某等亦可為否? ”蕭答:“何不可,即如爾業屠,戥稱如制即是聖賢事….今教爾每事只要問此心安否,心不安處便不做,便是聖賢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