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蕭綽

(遼朝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

鎖定
蕭綽(953年6月18日 [1]  —1009年12月29日 [2]  ),小字燕燕 [3] 契丹族遼朝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
保寧元年(公元969年),遼景宗耶律賢繼位後,選為貴妃,五月冊立為皇后 [5-6]  。保寧三年(971年),生遼聖宗耶律隆緒 [7]  。遼景宗在位期間,蕭綽即參決軍國大事 [8] 乾亨四年(982年),耶律賢去世,耶律隆緒繼位,尊蕭綽為皇太后,蕭綽開始27年的臨朝攝政生涯 [9-10] 統和元年(983年),耶律隆緒率羣臣給蕭綽上尊號“承天皇太后” [11-12]  。統和四年(986年),擊退宋朝軍隊對遼南京析津府(今北京)的進攻 [14-15]  。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蕭綽以索要關南地為名與耶律隆緒共同親征伐宋,同宋朝達成了澶淵之盟 [16]  統和二十四年(1006年),耶律隆緒率羣臣給蕭綽上尊號睿德神略應運啓化承天皇太后 [17] 
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蕭綽歸政於耶律隆緒。同年十二月,病逝於行宮,享年五十七歲,諡聖神宣獻皇后 [18-19]  。次年,葬乾陵。重熙二十一年(1052年),諡睿智(一説睿知) [20-21] 
蕭綽明達治道,知人善任。重用韓德讓耶律斜軫耶律休哥等漢族和契丹族大臣,鋭意改革,獎勵開墾,減免賦税,發展生產,整頓軍隊,使契丹從中衰逐步達於鼎盛。她以契丹諸京為基地,東降女真,西攻党項、回鶻,北攻鐵驪,南攻宋,擴展了統治地域,對契丹的興盛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145] 
概述圖片:王盛烈《肖綽像》(1988年國畫,120x82)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22] 
全    名
蕭綽
別    名
蕭燕燕(小字),蕭太后(民間稱謂)
諡    號
聖神宣獻皇后、睿智(一説睿知)
尊    號
睿德神略應運啓化承天皇太后
所處時代
遼朝
民族族羣
契丹族
出生地
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平谷區)
出生日期
應歷三年五月初五日(953年6月18日) [23] 
逝世日期
統和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一日(1009年12月29日) [2] 
陵    墓
乾陵
主要成就
在遼景宗時代以及遼聖宗前期參決軍國大事 [8] 
數次擊敗宋軍並取得軍事優勢 [16] 
重用各族大臣使得遼朝達到國力鼎盛時期
完成契丹族的漢化以及封建化

蕭綽人物生平

蕭綽早年經歷

遼應歷三年五月初五日(953年6月18日),蕭綽出生 [1]  。蕭綽從小就聰明伶俐,辦事利索,對任何事情都有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在一些瑣碎的小事上也不例外,這種舉動深深贏得了她的父親蕭思温的寵愛。有一次,蕭綽的幾個姐妹一起幹家務活,幾個姐妹草草地就收場了,唯獨她還在繼續仔細地擦,傢俱收拾得整整齊齊,蕭思温常常用讚許的眼光稱讚到:“此女必成大事。” [23] 

蕭綽冊立中宮

應歷十九年二月二十二日(969年3月12日),遼穆宗耶律璟帶着蕭思温等親信大臣前往黑山(今內蒙古巴林右旗崗根蘇木境)打獵。入夜,喝醉酒的耶律璟被近侍小哥等刺殺。當時在耶律璟身邊的蕭思温封鎖消息,與南院樞密使高勳、飛龍使女裏等協助與自己來往甚密的耶律賢,黎明耶律賢趕到黑山。耶律賢在穆宗靈前痛哭不已,蕭思温、高勳、女裏等人聯合勸進,耶律賢即在靈前繼位 [24-25] 
保寧元年三月初九(969年3月29日)回到上京後,耶律賢晉封蕭思温為北院樞密使 [26-27]  ,並且徵召蕭綽入宮為貴妃 [28]  。三月十七日(4月6日)封蕭思温兼北府宰相,五月初二(5月20日),立蕭綽為皇后 [5]  。十一月初二(12月13日),蕭思温被封魏王 [29]  。由於耶律賢身體多病,國事由蕭綽執掌 [30-31] 
保寧二年(970年)五月,耶律賢前往閭山(今遼寧阜新)行獵,蕭思温也隨行,五月十三日(6月19日)途至盤道嶺(今遼寧閭山)蕭思温遇刺身亡 [32-33]  。九月初三(10月5日),查得國舅蕭海只及蕭海里為首惡,皆伏誅 [34]  。保寧十年(978年)又查出高勳、女裏也參與了謀害蕭思温,也均被賜死 [35-37]  ,高勳的家產被查沒並賠償給蕭家 [37] 
保寧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972年1月16日),皇子耶律隆緒出生 [38]  。耶律賢為了安撫蕭綽以及蕭氏後族,蕭綽的母親耶律呂不穀被封為燕國大長公主 [39]  。保寧四年四月初一(972年5月16日),蕭思温被追封楚王 [40]  ,保寧五年三月初一(973年4月6日),追封蕭綽的祖父胡母裏為韓王 [41] 
保寧八年二月初五(976年3月8日),耶律賢詔集史館學士,此後凡記錄皇后之言,“亦稱‘朕’暨‘予’”,並“着為定式”,將妻子的地位升到與自己等同的程度 [42]  。隨着時間的推移,在耶律賢的默許下,遼國的一切日常政務都由蕭綽獨立裁決。若有什麼重要的軍國大事,她便召集蕃漢大臣共商,最後綜合各方意見再做出決定。她所做的決定,遼景宗最多隻是聽聽通報,表示“知道”了就算數,不會做任何干預。在蕭綽的努力下,遼國軍事日漸強盛,政局經濟也步入正軌。
乾亨二年春正月初一(980年1月21日),耶律賢封皇子耶律隆緒為梁王,耶律隆慶為恆王 [43] 

蕭綽臨朝攝政

趙佃璽《大同十二釵》:蕭太后 趙佃璽《大同十二釵》:蕭太后
乾亨四年九月二十四日(982年10月13日),三十五歲的耶律賢在出獵途中,病卒於雲州(今山西大同)焦山行宮。臨終之時他留下遺詔梁王耶律隆緒繼位,軍國大事聽皇后命 [44]  。同時立耶律斜珍韓德讓為顧命大臣 [45-46]  。二十五日(10月14日),耶律隆緒於靈前繼位,年僅十二歲 [47]  。蕭綽首先想到的是主少國疑,宗室親王二百餘人擁兵自重勢力雄厚,局勢易變 [48]  。她在大臣耶律斜軫韓德讓面前流着眼淚説:“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重臣們上前安慰併發下重誓説:“信任臣等,何慮之有!” [13] 
乾亨四年冬十月初一(982年10月20日),耶律隆緒初次臨朝視政。初三,羣臣上尊號曰昭聖皇帝,尊皇后為皇太后 [49]  。蕭綽將耶律休哥安排在南京(今北京)留守,總管南面軍事,加強邊防,任命娶了蕭綽侄女的耶律斜軫為北院樞密使,管理內政事務尤其是嚴管貴族 [13]  [50]  。與此同時,蕭綽採納南院樞密使韓德讓的建議,對宗室親王頒佈命令“諸王歸第,不得私相燕會”,使他們失去兵權,同時將各宗室親屬召至宮中為質,解決了內部奪位的一大隱憂 [51] 
統和元年六月初十(983年7月22日),耶律隆緒率羣臣尊奉皇太后為承天皇太后,羣臣則為皇帝上尊號為天輔皇帝,大赦天下,改元統和。二十三日(8月4日),文武官員各晉爵一級。任命樞密副使耶律斜軫為守司徒 [52]  。八月十一日(9月20日),耶律隆緒與耶律斜軫在蕭綽面前互相交換弓箭鞍馬,相約結為朋友 [53] 

蕭綽數敗宋軍

主詞條:歧溝關之戰
鄒莉《中國后妃百圖》:033.遼景宗皇后蕭燕燕 鄒莉《中國后妃百圖》:033.遼景宗皇后蕭燕燕
統和四年(986年),北宋雄州(今河北雄縣)知州賀令圖及其父嶽州刺史賀懷浦等人聽説蕭太后的風流韻事之後,聯同文思使薛繼昭等人相繼向宋太宗趙光義進言認為遼朝“主年幼,國事決於其母,其大將韓德讓寵幸用事,國人疾之” [54]  。趙光義於正月二十一日(3月4日),對遼發動“雍熙北伐”。宋軍兵分三路出兵,任命天平軍節度使曹彬為幽州道行營前軍馬步軍水陸都部署,河陽三城節度使崔彥進為副;侍衞馬軍都指揮使、彰化軍節度使米信為西北道都部署,沙州觀察使杜彥圭為副,率領軍隊出雄州(今河北雄縣);侍衞步軍都指揮使、靜難軍節度使田重進為定州路都部署,率兵出飛狐(今河北蔚縣 [55]  。二月十三日(3月25日),任命檢校太師、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為雲、應、朔等州都部署,雲州觀察使楊業為副將,率兵出雁門 [56]  。三月初六(4月17日),耶律休哥報告宋派曹彬、崔彥進、米信出雄州道,田重進出飛狐道,潘美、楊繼業出雁門道進犯,岐溝、涿州固安新城均已陷落 [14]  。三月初七(4月18日),蕭綽親帶韓德讓耶律隆緒宣佈親征,與耶律休哥協同作戰 [57]  。三月十九日(4月30日)蕭綽以耶律休哥抵禦東路宋軍曹彬一路,又以耶律斜軫抵禦西路宋軍楊業一路 [58] 
王英華《蕭太后狩獵馬盂山》(局部) 王英華《蕭太后狩獵馬盂山》(局部)
四月初一(5月12日),蕭綽與耶律隆緒屯駐於南京(今北京)北郊 [59]  。五月初三(6月12日),曹彬軍隊在岐溝關大敗,收拾敗軍連夜渡過拒馬河 [60]  。宋軍溺死者不可勝數。剩餘部隊逃奔高陽,又被遼軍衝殺攻擊,死者數萬,丟棄的戈甲堆積如山 [61]  。七月初九(8月17日),耶律斜軫派侍御涅裏底、幹勤哥向朝廷奏報克復朔州,活捉宋將楊業 [62] 楊業絕食殉國,蕭綽下令將楊業的頭顱割下,裝入匣中,傳送邊關各地。遼軍士氣大振,而宋朝守軍則大受打擊,未曾對敵便已經失了信心,無法守住已經奪得的土地。遼順利地收回了所有的疆土 [63] 
統和五年四月初五(987年5月5日),耶律隆緒率領百官給皇太后上尊號為睿德神略應運啓化承天皇太后,行禮完畢之後,羣臣給皇帝上尊號為至德廣孝昭聖天輔皇帝。初六,下詔命有司分條奏上各將領功勞表冊,論功加恩行賞 [64] 
統和六年八月初四(988年9月17日)討伐藩屬國得勝的耶律休哥、排亞、嫋裏遼軍在易州(今河北易縣)附近與宋軍發生衝突,斬殺宋軍指揮使而回 [65-66]  。九月十二日(10月25日),耶律休哥派詳穩意德里獻上俘獲的宋朝間諜 [67]  。九月十九日(11月1日),祭祀旗鼓南伐。九月二十六日(11月8日),到達涿州。十月初二(11月13日),派軍隊四面進攻涿州,城被攻破以後守將才投降 [68]  。十月初五(11月16日),攻下沙堆驛。十月十七日(11月28日),將宋降軍分設為七個指揮,命名為歸聖軍。十月二十三日(12月4日),籌寧奏報攻破狼山大捷。十月二十八日(12月9日),又奏報在益津關擊敗宋軍。十月三十日(12月11日),進軍長城口,宋定州守將李興派兵抵抗,耶律休哥擊敗宋軍,追擊敗兵達五六里路之遠 [69]  。十一月初七(12月18日),蕭綽與耶律隆緒駐紮於長城口,督促大軍四面進攻。宋守兵潰敗,丟下城池逃跑。十一月初八(12月19日),圍攻滿城。十一月十一日(12月21日),城被攻克,守軍打開北門逃跑。十一月十五日(12月25日),攻下祁州,縱兵大肆搶掠。十一月十六日(12月26日),攻克新樂。十一月十七日(12月27日),攻破狼山砦。十一月二十四日(12月18日),宋軍千餘人出益津關,國舅郎君桃委、詳穩十哥擊退宋兵,殺死其副將一人。十二月初三(989年1月4日),田獵於沙河。耶律休哥獻上奚詳穩耶魯抓獲的宋國間諜。十二月初四(989年1月5日),派北宰相蕭繼遠等前往伺探安平。侍衞馬軍司奏報進攻祁州、新樂時,都頭劉贊等三十人立下了戰功,請給他們以賞賜。同月,遼大軍屯駐於宋朝境內 [70] 
統和七年正月初一(989年2月9日),班師。正月初六(2月14日),宋雞壁砦守將郭榮帶領部眾前來投降,下詔令他們屯駐於南京 [71]  。二十一日(3月1日),進攻易州,宋兵出遂城前來救援,派鐵林軍迎擊,活捉宋軍五位指揮使。二十二日(3月2日),大軍一齊進發,攻克易州,刺史劉墀投降,守城士兵南逃,親率大軍截擊,宋軍不敢出城。當下任命馬質為刺史,趙質為兵馬都監。將易州軍民遷到燕京。東京騎將夏貞顯之子夏仙壽因率先登上易州城頭,被授為高州刺史。二十六日(3月6日),駐於淶水。拜謁景宗皇帝廟。下詔命令涿州刺史耶律守雄送易州投降士卒八百人回本鄉。二十七日(3月7日),駐於岐溝,射鬼箭。二十九日(3月9日),回宮途中駐於南京,六軍解除戒嚴狀態 [72]  。五月初一(6月6日),派宣徽使蒲領等率兵分道防備宋國侵擾。初二(6月7日),在儒州白馬村祭祀風伯。休哥帶領軍隊到滿城招得宋降兵七百多人,派使者前來進獻,詔令讓他們隸屬東京。十三日(6月18日),燕京奏報宋兵已到達邊境:“宋兵至邊,時暑未敢與戰,且駐易州,俟彼動則進擊,退則班師。”七月十五日(8月18日),派兵南征。十九日(8月22日),慰勞南征將士。同日,蕭綽與耶律隆緒拜謁景宗皇帝廟 [73] 
統和八年三月初十(990年4月7日),在杏堝築城,讓宋國俘虜居住 [74]  。五月十四日(6月9日),將宋國降卒分別隸屬於諸軍 [75]  。九月二十日(10月11日),李繼遷獻上宋國俘虜。十月初四(10月25日),李繼遷因大敗宋軍,又派使者奏告。十二月初二(12月21日),李繼遷攻下宋麟等州,派使者奏報 [76]  。初九,派使者封李繼遷為夏國王 [77] 
統和九年正月十七日(991年2月4日),挑選五百名宋降兵組成宣力軍 [78]  。二月初五(2月22日),西夏派使者奏告伐宋取得大捷 [79]  。四月初六(5月22日),西夏國王李繼遷派杜白前來感謝遼對他的冊封 [80] 
統和十七年(999年)七月,曉諭諸道即將征伐宋朝。九月二十日(10月31日),南伐。十月二十四日(12月4日),進攻遂城,沒有攻克。派蕭繼遠進攻狼山鎮石砦,攻破了它。到達瀛州,與宋軍交戰,生擒宋軍守將康昭裔、宋順,獲得兵器甲仗無數。攻克樂壽縣。大軍到達遂城,敵軍臨水拒戰,遼軍派騎兵突擊,將守軍殺戮殆盡 [81] 
統和十八年(1000)正月,回駐南京,賞賜有功將士,懲罰不服從命令者。下詔令諸軍各自回到本道。十一月初九(12月7日),宋兵出淤口、益津關前來侵擾,偵侯謀窪、虞人招古擊敗宋軍 [82] 
統和二十年三月十八日(1002年5月3日),派北府宰相蕭繼遠等南伐。四月初一(5月15日),文班太保達裏底在梁門擊敗宋軍。初九(5月23日),南京統軍使蕭撻凜在泰州擊敗宋軍。二十日(6月3日),南征將領進獻俘虜,賜給他們封爵財物各有等差。六月,西夏派劉仁勖前來報告攻下了宋的靈州。九月初一(10月9日),拜謁顯陵,上告祖先南征勝利的消息。十月初一(11月8日),自顯陵回宮 [83] 
統和二十一年(1003年)四月,耶律奴瓜、蕭撻凜在望都擒獲宋將王繼忠 [84] 

蕭綽御戎澶淵

澶淵之戰(地理位置進軍線路參考《中國曆代戰爭史》及相關史料) 澶淵之戰(地理位置進軍線路參考《中國曆代戰爭史》及相關史料)
統和二十二年九月初八(1004年9月24日),將南征消息通知高麗。二十五日(10月10日),臨幸南京。二十六日(10月11日),設祭品祭祀太宗皇帝廟。命令北院大王磨魯古、太尉老君奴分別統領北、南王府軍隊。二十九日(10月14日),命令楚王耶律隆佑留守京師。閏九月初八(10月24日),蕭綽與耶律隆緒率遼軍大舉攻宋,意圖收復關南十縣 [16]  ;宋真宗趙恆寇準等人力諫下被迫御駕親征 [85]  。十一月十七日(12月31日),南院大王善補奏稱宋派人送給王繼忠弓箭,秘密地請求講和。下詔命令王繼忠與宋使相見,答應他們講和的請求。十一月二十二日(1005年1月5日),蕭綽與耶律隆緒駐於澶淵。蕭撻凜在偵查時中了埋伏,被弩射死 [86-87]  。十一月二十六日(1月9日),趙恆在澶淵北城出現,宋軍士氣大振 [88]  。十一月二十七日(1月10日),宋派崇儀副使曹利用請求講和。當即派飛龍使韓杞帶着國書回訪宋朝 [87] 
十二月初四(1005年1月16日),宋再次派曹利用來求和,因宋沒有歸還土地之意,遼派監門衞大將軍姚柬之帶着書信回訪。初九(1005年1月21日),宋派李繼昌前來請和,宋遼約為兄弟之國,遼聖宗耶律隆緒稱宋真宗趙恆為兄,趙恆則稱皇太后為叔母,並願每年交納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遼朝答應了宋求和的要求,遼宋達成澶淵之盟,立即派閣門使丁振帶着書信回訪。初十(1005年1月22日),下詔諸軍解除戒嚴狀態。同月,班師 [16]  [89]  。澶淵之盟維持宋遼之間舊有的疆界;宋國每年向遼國提供三十萬金帛。雙方結束了多年不息的爭戰,進入了長達百餘年的相對和平 [90] 
統和二十四年(1006年)年初,蕭胡輦(或作蕭和罕)、蕭夷懶謀反,五月被平定;初一(5月30日),蕭胡輦被囚禁在懷州(今內蒙古巴林右旗),蕭夷懶被囚禁南京(今北京) [91-92]  。十月初一(10月25日),耶律隆緒率羣臣給蕭綽上尊號為睿德神略應運啓化承天皇太后,羣臣則給耶律隆緒上尊號為至德廣孝昭聖天輔皇帝 [17] 

蕭綽歸政去世

蕭綽在統和二十七年的十一月初一(1009年11月20日)為耶律隆緒舉行了契丹傳統的“柴冊禮”,將皇權交還給耶律隆緒,結束了她在遼景宗、遼聖宗年間四十年有餘的攝政生涯。蕭綽出發去南京安享晩年,十二月初五(12月23日),蕭綽病重。十二月初八(12月26日),耶律隆緒宣佈大赦天下以為蕭綽祈福 [93] 
統和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一日(1009年12月29日),蕭綽逝於行宮,終年五十七歲 [2] 耶律隆緒服喪三年 [94] 
統和二十八年正月初一(1010年1月18日)耶律隆緒不受朝賀。初四(1月21日),耶律隆緒至乾陵。二十三日(2月9日),將蕭綽靈柩安放於乾州塗殿。二月初六(2月22日),宋朝派王隨、王儒前來弔唁祭祀。十九日(3月7日),高麗派魏守愚等前來弔唁祭祀。同月,派左龍虎衞上將軍蕭合卓將大行皇太后遺物饋贈給宋朝,並派臨海軍節度使蕭虛列、左領軍衞上將軍張崇濟等前去感謝宋朝的弔祭。三月二十四日(5月10日),耶律隆緒給蕭綽上諡號為聖神宣獻皇后。同月,宋、高麗派使者前來會葬。四月十五日(5月31日),葬蕭綽於乾陵 [95] 
重熙二十一年十一月初六(1052年11月29日),遼興宗耶律宗真增耶律賢孝成皇帝諡為孝成康靖皇帝,更諡蕭綽聖神宣獻皇后為睿智 [20] 

蕭綽歷史評價

賀令圖:主年幼,國事決於其母,其大將韓德讓寵幸用事,國人疾之。……而天性殘忍,多殺罰,有機略,其下皆稟服焉。 [54] 
張洎:今契丹嬖臣擅軸,牝雞司晨,單于閉幽,權挾於母后。 [115] 
柳開:而又牝雞司晨,女主專政,腥穢盈溢,夷夏聞知。韓氏弟兄執權擅國,尤從近歲不道益多,黷武窮兵,侵陵虐眾;東征倭國已喪其徒,南伐高麗不勝。其將新集之眾犯中土之師,無勁悍之渠魁,無雄傑之將佐,所舉仍舊所行復稽。 [116] 
趙恆:母專其政,人不畏主。 [117] 
李爾山《中國古代女政治家之三:遼承天皇太后》 李爾山《中國古代女政治家之三:遼承天皇太后》
李燾:蕭氏有機謀,善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先是,蕃人毆漢人死者,償以牛馬,漢人則斬之,仍沒其親屬為奴婢,蕭氏一以漢法論。每戎馬入寇,親被甲督戰。及通好,亦出其謀。然天性殘忍,多殺戮。 [118] 
葉隆禮:①以女主臨朝,國事一決於其手。大誅罰,大征討,蕃漢諸臣集眾共議,皇后裁決,報之知帝而已 [119]  。②統和年間,舉國南征,後親跨馬行陣。至遣王繼忠通好,及所得歲幣,亦後之謀也……此可以知太后專其政,人不畏其幼帝也……好華儀而性無檢束,每宴集有不拜不拱手者 [120] 
陳大任:後明達治道,聞善必從,故羣臣鹹竭其忠。習知軍政,澶淵之役,親御戎軍,指麾三軍,賞罰信明,將士用命。聖宗稱遼盛主,後教訓為多 [121-123] 
劉璟:榆林塞下舊紅城,四面寒泉徹底清。行殿昔留耶律駕,斷橋曾駐乞顏旌。蛟龍戲水當年事,贔屓埋蒿此日情。立馬林皋一回首,羣鴉飛處夕陽明。
厲鶚:睿知史稱賢后,隆運闢陽之幸其説近誣 [123] 
趙翼:遼正後所生太子多不吉……惟景宗後蕭燕燕正位中宮後,始生聖宗。聖宗以冢嫡嗣位,享國四十九年,令名遐福,最稱賢主,此為古今來正後所生儲君繼體者之第一 [124] 
李仲元:應天逝去有承天,力挫南軍息戰煙。弟坐燕雲兄納幣,干戈玉帛化澶淵 [125] 
袁騰飛:她是中國歷史上 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一般來講在評書演義在戲劇當中就把她刻畫成一個奸詐陰險的婦人,實際上這對她的形象應該説是不公平的。
王立羣:實際上蕭太后這個人不是一個簡單的人,她是一個懂政治的、有豐富的從政經驗的女人。以她老道的政治手段,迅速的完成了政權交接 [126] 
李文軍:蕭太后和她的丈夫遼景宗,可以算是遼朝的中興之主。他們結束了遼朝初年皇位爭奪的車輪戰之後,讓政治回到了穩定的軌道上 [127] 

蕭綽人際關係

蕭綽系出自契丹審密集團拔里氏之少父房家族。

蕭綽長輩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親
蕭思温
四朝(遼太宗、遼世宗、遼穆宗、遼景宗)元老 [96] 
母親
耶律呂不穀
遼太宗長女,遼穆宗的姐姐 [97]  。遼穆宗在位期間封國長公主。保寧中進封燕國大長公主,後因病去世 [39] 

蕭綽姐妹

蕭綽還有兩個姐姐,三姐妹年紀差距頗大。
關係
姓名
簡介
長姐
(《續資治通鑑》作“蕭和罕”),嫁齊王耶律罨撒葛 [98]  [99] 
二姐
蕭夷懶
(《續資治通鑑》作蕭伊勒蘭),嫁宋王耶律喜隱 [98]  [99] 

蕭綽丈夫

丈夫
遼景宗耶律賢

蕭綽子女

關係
簡介
兒子
第一子,遼聖宗耶律隆緒 [100] 
第二子,梁王耶律隆慶。耶律隆慶之女陳國公主,1986年在內蒙古發現陳國公主墓,為深入地研究契丹社會的歷史文化、生活習俗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100]  [101] 
第三子,楚王耶律隆祐 [100] 
女兒
第一女,耶律觀音女。《遼史》 記名為“觀音女”,另説為“燕哥”,封齊國公主,嫁蕭綽堂弟蕭繼先 [100] 
第二女,耶律長壽女。《遼史》記名為“長壽女”,另説為“長壽奴”,封衞國公主,下嫁宰相蕭排押 [100] 
第三女,耶律延壽女。 《遼史》記名為“延壽女”,另説為“延壽奴”,封越國公主,下嫁宰相蕭排押蕭恆德 [100] 
注:保寧元年(969年),被冊封為皇后,當年或次年生下景宗長女耶律觀音女;971年(保寧三年),生景宗長子耶律隆緒遼聖宗,又生兩子兩女,其中兩子分別為耶律隆慶耶律隆祐,兩女分別為耶律長壽女耶律延壽女,詳見於《遼史》“皇子表”、“公主表”。另據《續資治通鑑長編》,早夭的耶律鄭哥可能為蕭綽所生第四子 [100]  [102] 

蕭綽人物爭議

蕭綽出生地爭議

北京説
據《平谷縣志》記載,蕭綽出生在北京市平谷區王辛莊鎮太后村肖家院自然村;蕭綽的母親封地為遼南京(今北京),且蕭思温的官職多在遼南京,故蕭綽出生於遼南京的可能性比較大 [103] 
肇源縣説
他什海古城史稱“春蒐城”“皇后店”,“春蒐城”意為春天皇帝在行春捺缽禮時,在此打獵的城堡。他什海古城是蕭思温所建立的“頭下軍州”性質的城池。“頭下”是契丹語的音譯,原意是“王”的意思,亦即“首領”。“軍州”是遼代王公貴族的私家地盤,其中有自己的武裝和奴隸。所以,這裏也可以稱作是蕭思温的私人莊園。故蕭綽也有可能出生在這裏 [104] 
義縣説
有觀點認為奉國寺為耶律隆緒在蕭綽去世後為母后在故鄉建造的寺廟。

蕭綽生父爭議

宋人文獻中稱蕭綽的父親是侍中、守尚書令蕭守興或蕭思温之女 [4]  [105]  。宋朝史料記載蕭守興契丹名為“喂呱”,侍中解裏缽長子;“喂呱”為“寅古”的同音異譯,即蕭思温的乳名。所以蕭守興即蕭思温。解裏缽為蕭思温之父。不過宋人對於解裏缽為蕭思温之父的記載是不準確的 [99] 

蕭綽與韓德讓的關係

龔保華《蕭太后》 龔保華《蕭太后》
據宋朝派到遼朝的使臣路振記載,韓德讓和承天皇太后有過一段特殊關係,所謂“有闢陽之幸”。蕭綽少年曾許配韓德讓,還未來得及結婚,就被景宗選為妃子,蕭綽曾説:“吾常許嫁子,願諧舊好,則幼主當國,亦汝子也。”路振還記載蕭綽毒殺了韓德讓的原配妻子李氏,甚至楚王耶律隆裕就是蕭氏與韓德讓的私生子,並自稱親自目睹。 [106]  也有人認為這孩子可能是韓德讓侄孫韓滌魯 [108] 
統和六年九月十三日(988年10月26日),蕭綽一反從前在皇宮中宴請皇親眾臣的慣例,在韓德讓的帳室中大宴羣臣,並且對眾人厚加賞齎。 [109]  有人認為這場宴會是蕭太后與韓德讓自己舉辦的婚宴,所以才有了韓德讓娶了蕭太后的傳言出現。有觀點認為,蕭綽與韓德讓是一種半公開的情人關係 [107]  。不過,即使蕭綽與韓德讓確實是公開的夫妻關係,也是不違反契丹風俗的 [110] 
歷史記載韓德讓無所避諱不斷出入於蕭綽的帳幕之中,出外遊獵和處理政務,兩個同案而食,並排而坐。宋遼澶淵議和時,宋朝派曹利用前往,“利用見虜母(指承天太后)于軍中,與蕃將韓德讓偶坐駝車上,坐利用於車下,饋之食,共議和事。” [134]  《乘軺錄》雲:“虜所止之處,官屬皆從,城中無館舍,但於城外就車帳而居焉。” [110] 
不管下嫁的事是真是假,但蕭綽對韓德讓的寵愛和器重是有目共睹的。統和元年(983年),蕭綽開始臨朝稱制,涿州(今河北涿州)刺史耶律虎古被召回上京,因為言語上對韓德讓有失恭敬。結果,在大庭廣眾之下,韓德讓竟然將耶律虎古活活擊斃。 [111-112]  統和六年四月十一日(988年4月29日),蕭綽觀看馬球比賽。韓德讓出場時,契丹貴族胡裏室,不小心將韓德讓撞下馬。蕭綽見狀勃然大怒,當即將胡裏室斬首。 [113-114] 
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十二月遼軍從澶淵班師之際,蕭太后正式賜韓德讓姓耶律,改封晉國王。一年後,韓德讓出宮籍(取消“宮分人”身份),隸屬橫帳季父房後,正式成為契丹皇族的一員。 [135-136]  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十二月,承天皇太后蕭綽去世。翌年四月下葬太后時,聖宗以“雖天子必有長也”,也就是皇帝要有兄長為由,按自己的字輩給韓德讓賜名“隆運”,使韓德讓獲得了“皇兄”的身份,位在親王之上,賜田宅及陪葬地。 [137-138]  有人認為此次賜名實際是遼聖宗導演的一場政治秀,目的是通過宣佈遼聖宗與韓德讓的兄弟關係,從而否認韓德讓與承天皇太后事實上存在的特殊關係。韓德讓墓誌從開篇至結尾多次聲明遼聖宗與韓德讓的兄弟關係,有欲蓋彌彰的嫌疑。 [139] 

蕭綽後世紀念

蕭綽陵寢墓地

據文獻記載,深藏於醫巫閭山中的乾陵,埋葬着遼景宗和蕭太后。2021年3月,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披露考古成果,歷時5年,對醫巫閭山進行了艱苦細緻的考古勘察,發現位於醫巫閭山三道溝的新立遺址,就是乾陵陵前享殿和墓葬地宮。享殿為屋頂滿鋪綠色琉璃瓦的廊院建築,是迄今發現的中國古代木構建築中最早的滿鋪琉璃瓦頂實例。 [143] 

蕭綽地名建築

  • 蕭太后河
蕭太后河 蕭太后河
蕭太后河是北京市境內唯一一條以人物命名的河流,又名蕭太后運糧河,歷史上它曾是永定河故道之一,經人工疏通整理後成為上承薊水、中連遼南京護城河、下接今北運河(時稱潞水)的重要漕運通道,承擔過今北京地區與外界的物資運輸功能。相傳其開鑿於蕭綽主政時期,故名“蕭太后河”。今蕭太后河河段全長20.6千米,流經北京市朝陽區南磨房鄉、十八里店鄉、堡頭街道、豆各莊鄉和黑莊户鄉後進入通州區,在通州區匯入涼水河。 [128]  [146] 
  • 蕭太后橋
北京通州區蕭太后橋 北京通州區蕭太后橋
通運橋在張家灣城南門外,橫跨在蕭太后運糧河上,俗稱蕭太后橋。初為木橋,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易建石橋而成。 [144] 
  • 奉國寺
奉國寺內佛像 奉國寺內佛像
奉國寺位於中國遼寧省錦州市義縣,始建於開泰九年(1020年),初名鹹熙寺,後易名奉國寺。奉國寺佔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是世稱釋迦牟尼轉世的遼朝聖宗皇帝耶律隆緒在母親蕭綽的“家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
奉國寺遺存有中國古代佛教寺院最古老最大的大雄寶殿,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 位,2002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2005年由遼寧省人民政府提名,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供奉着七尊巨佛,面目相同,手勢各異,釋迦牟尼行列第七,國內唯 一。
  • 上谷地花園
澶淵之盟後蕭綽,用宋朝的白銀在上谷地燕子城(今河北張北縣)的水泉邊建造心中的園林,構築間株綠柳間株桃的美景,在花樹間修築閒可坐的亭台樓閣,這片京畿腹地上開始有了“鴛鴦濼,今安固裏淖”、“涼陘,今豐寧金蓮川”等不少清暑、圍獵的行在。她在這裏開闢了多座花園。《宣府鎮志》記載的“鎮城東四十里的上花園。”“東五十里的下花園”、“懷來東十里的東花園“。特別是上、中、下三處花園為遼代有名的皇家園林,政治文化中心。內有各種奇花異樹,蕭太后常年在此駐蹕,商討國事,步署兵力。此外,赤城有“蕭太后花園”、“懷來團蕉亭”、“蓮花池”、“雪興亭”“碧桃亭”、“養鵝池”……懷來官廳湖南岸,現 在還留有蕭太后的觀花樓遺址,遺址正方形,每邊長十餘米,高約十米。原是磚砌牆,有垛口,東西房各三間,北有廟一座。
  • 蕭太后梳妝樓
蕭太后梳妝樓 蕭太后梳妝樓
蕭太后梳妝樓位於河北省沽源縣,俗傳為遼代蕭太后的“梳妝樓”,坐北朝南,為青磚拱券無樑結構,通高9.1米,建築平面呈正方形,南東西三牆闢拱券門,樓頂為拱券穹隆頂。樓內中央發現一座蒙古貴族墓葬,並清理出具有元代蒙古族特色的衣物、金飾等珍貴文物。
早先內有壁畫。頂上原有琉璃瓦鑲嵌,金碧輝煌,十分壯觀。1982年修整時,在樓基附近地下掘出黃綠琉璃瓦,應是頂部飾物。河北沽源境內的元代墓葬建築“梳妝樓”經考古勘察,已經確定其墓主身份為元代蒙古貴族元世祖忽必烈的外孫闊裏吉思。
南依山巒,東近灤河,東北為延綿不斷大草原,據樓可遠視金蓮川(閃電河)和碧波千傾的囫圇淖(白海),壯麗的行宮遺址映入眼簾。梳妝樓本身保存完好,它是目前在北方唯 一保存的形制比較特殊的元代建築。形如一蒙古包,全部用青磚砌築。平面為正方形,邊長9.3米,是一般常見之喇嘛塔座形制。
南面偏東闢拱形門,東西兩面為拱形窗,上為闌額,再上砌出稜角牙子兩層收分成頂。從南門進入中間,樓下為四角,上為八角。角間為圓柱,上託闌額、普柏枋,再上為單抄四鋪作斗拱,斗拱之上層層疊澀而成巨大穹窿頂,猶如天幕,高約15米,極富神密色彩,頂中空,以磚覆蓋。
  • 蕭太后營
蕭太后營位於懷仁西南二十里安銀子村,相傳為遼太后駐兵處。
  • 遼太后城
遼太后城,位於靈丘西南三十里,傳是蕭太后所築。
  • 蕭後井
蕭後井位於天鎮四十里蕭牆堡,相傳蕭太后曾駐兵於此。
  • 蕭家坡
蕭家坡位於大同。
  • 灤河母親像
灤河母親像位於河北灤州市灤河母親廣場 [129]  ,是依據蕭綽的形象而雕塑的。為紀念蕭綽的文治武功,以及她對灤州社會發展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灤縣人民決定以蕭太后為原型雕塑灤河母親雕像,刻畫一位着遼裝的母親形象。母親懷抱孩子,目視古城,孩子頭留遼代及北方少數民族典型的髮式——髡髮,在母親的懷抱中。
灤河母親像 灤河母親像
灤河母親雕塑高1088釐米,象徵着灤州建立1088年;雕塑下方為長923釐米,高211釐米的正方形底座,象徵着灤州公元923年建州,同時也寓意着雕塑2011年動工;底座下方是波浪形花紋,代表着奔流不息的灤河水,底座外圍是56 片高度為56釐米的蓮花花瓣,代表着灤河流域是一個多民族的區域,也象徵着蕭太后的享年56歲。

蕭綽銀幣紀念

蕭綽銀幣 蕭綽銀幣
1992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中國傑出歷史人物紀念幣(第九組)金銀幣一套,1金5銀共6枚金銀幣,均為國家法定貨幣。其中蕭綽為銀幣,重22盎司、90%成色、直徑36毫米、面值5元、精製、發行30000枚。
銀幣上的蕭綽身着契丹民族服飾,外罩鎧甲,腰配寶刀。兩手緊握着一幅軍事地圖,抬頭遠望 [130] 
幣面上,圓頂的帳篷代表了遊牧文明,高聳的城牆代表了農業文明,説明遼國已從奴隸制向封建制轉化,遊牧文明與農業文明、契丹族與漢族和諧共存 [130] 

蕭綽藝術形象

蕭綽民間形象

《契丹英後》中的蕭綽 《契丹英後》中的蕭綽
由於《楊家將》故事的深入人心,“蕭太后”三個字,幾乎成了蕭綽的專用名詞。在民間傳説中,她是“楊家將”的死敵,滿門忠烈盡數折於她手,形象被無限醜化。 [131] 
河北民間傳説蕭綽與楊大郎是龍鳳胎,後流落民間。他兄妹與宋太宗趙光義是同年同月同日雞鳴時生,蕭綽生在雞鳴聲起時,太宗生在聲高時,大郎生在聲落時。所以,蕭綽與趙光義都做了皇帝,大郎只能保朝。

蕭綽戲曲形象

《清昇平署戲曲人物扮相譜》中蕭綽形象為老旦,戴鈿子、穿吉服、掛朝珠。
清代《同光十三絕》梅巧玲飾演蕭太后形象(左) 清代《同光十三絕》梅巧玲飾演蕭太后形象(左)
在京劇舞台上,表現蕭太后的戲並不多。早期的“同光十三絕”中的梅巧玲,曾在京劇《雁門關》(又名《南北合》)中飾演過蕭太后。梅巧玲是梅蘭芳的祖父,四喜班的創始人,傳統京劇《雁門關》是他擅演的代表劇目。他的次子梅竹芬(梅蘭芳的父親)繼承了父親的事業,他所扮演的蕭太后酷似梅巧玲,故而人們也稱他為梅蕭芬。後來,陳德霖也很善演《雁門關》的蕭太后,現還存有他在《雁門關》中飾演蕭太后的劇照,他的扮相與梅巧玲有所不同,頭飾豐富了許多 [132] 
在京劇中表現蕭太后的另一齣戲是《四郎探母》, 《四郎探母》與《雁門關》兩齣戲在劇情上頗為相近,只是《雁門關》是表現“八郎探母”的故事,從劇本看,《雁門關》中的蕭太后與《四郎探母》中的蕭太后頗為相似,在舞台表演上更是相近,《雁門關》中的蕭太后有一句唸白“雙鳳繞花梁,珠簾黃羅帳”,所表現的蕭太后略顯文氣一些。這正是與《雁門關》表現的蕭太后所不同之處,《四郎探母》是出家庭味十足的宮廷戲,更多的表現了蕭太后母性慈愛的一面。而《雁門關》的蕭太后,是全劇的主演,更多的表現出她身為國君文韜武略的霸氣 [132] 
《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上冊《清代亂彈戲單人戲畫》蕭太后像 《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上冊《清代亂彈戲單人戲畫》蕭太后像 [133]
還有一出涉及蕭太后的戲是京劇《澶淵之盟》,當時是由周信芳、趙曉嵐、孫正陽等名角演出。它是以宋遼兩國交戰繼而締結澶淵盟約為背景的一齣戲。劇中的蕭太后英武氣十足,年齡較之《雁門關》、《四郎探母》的蕭太后更為年長。劇情是宋朝使臣借修好之名,來到遼國探聽虛實,蕭太后在與使臣針鋒相對的話語中言道:“人説我不行我就偏要行”。突出表現了她凜然不讓鬚眉,文武兼備的巾幗氣概。戲中的蕭太后親征南下伐宋,身上穿着戎裝,這個扮相是《雁門關》和《四郎探母》兩齣戲中所沒有的。因此扮演蕭太后的演員,非青衣兼刀馬不可,既要有青衣的穩重,也要具備刀馬旦的風度氣質,以展現出蕭太后的多重性格,較之以往的蕭太后形象,更加新穎些,好看些,唯一不足之處是,此種表現方法不完全符合年長的蕭太后形象 [132] 
京劇《雁門關》是王派代表劇目,當代幾乎沒有人演,看過的人也不多,只知道大致的劇情。對於王派蕭太后的印象大多來自於音配像《四郎探母》,蕭太后在該戲中不是主角。音配像中的蕭太后,是由王派弟子芙蓉草趙桐珊演唱的,柯茵嬰配的像 [132] 

蕭綽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劇
演員
圖集
1959年
--
1982年
楊家將
1984年
楊家將
1985年
楊家將
1991年
楊家將
陳玲娣、趙思敏、周賢珍
1994年
1995年
1997年
楊四郎
1998年
2001年
2002年
2004年
2006年
2009年
2020年
2020年
燕雲台
唐嫣 [140] 
參考資料
  • 1.    周寶榮 .遼承天太后生辰考《史學月刊》1991年 第5期 103-106頁
  • 2.    脱脱等《遼史》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辛卯,皇太后崩於行宮。
  • 3.    脱脱等《遼史》卷七十一 列傳第一:景宗睿知皇后蕭氏,諱綽,小字燕燕,北府宰相思温女。
  • 4.    葉隆禮《契丹國志》卷十三:景宗皇后蕭氏,名燕燕,侍中、守尚書令蕭守興之女也。或以燕燕為北宰相蕭思温女。
  • 5.    脱脱等《遼史》卷八 本紀第八:五月戊寅,立貴妃蕭氏為皇后。
  • 6.    脱脱等《遼史》卷七十一 列傳第一:帝即位,選為貴妃。尋冊為皇后,生聖宗。
  • 7.    脱脱等《遼史》卷八 本紀第八:己丑,皇子隆緒生。
  • 8.    葉隆禮《契丹國志》卷六:戊辰保寧元年,遼大赦境內。刑賞政事,用兵追討,皆皇后決之,帝卧牀榻間,拱手而已。
  • 9.    脱脱等《遼史》卷九 本紀第九:壬子,次焦山,崩於行在。年三十五,在位十三年。遺詔梁王隆緒嗣位,軍國大事聽皇后命。
  • 10.    葉隆禮《契丹國志》卷七:尊母蕭氏為承天太后,臨朝稱制凡二十七年,乃歸政於帝。
  • 11.    脱脱等《遼史》卷十 本紀第十:辛酉,羣臣上尊號曰昭聖皇帝,尊皇后為皇太后,大赦。
  • 12.    脱脱等《遼史》卷七十一 列傳第一:統和元年,上尊號曰承天皇太后。
  • 13.    脱脱等《遼史》卷七十一 列傳第一:後泣曰:“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耶律斜軫、韓德讓進曰:“信任臣等,何慮之有!”於是後與斜軫、德讓參決大政,委于越休哥以南邊事。
  • 14.    脱脱等《遼史》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三月甲戌,于越休哥奏宋遣曹彬、崔彥進、米信由雄州道,田重進飛狐道,潘美、楊繼業雁門道來侵,岐溝、涿州、固安、新城皆陷。
  • 15.    脱脱等《遼史》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癸酉,班師,還次新城。休哥、蒲領奏宋兵奔逃者皆殺之。甲戌,以軍捷,遣使分諭諸路京鎮。丁丑,詔諸將校,諭功行賞,無有不實。
  • 16.    葉隆禮《契丹國志》卷十三:統和年間,舉國南征,後親跨馬行陣,與幼帝提兵初趣威虜軍、順安軍,東趣保州。又與幼帝及統軍順國王撻覽合勢以攻定州,餘眾直抵深、祁以東。又從陽城澱緣胡盧河逾關,南抵瀛州城下,兵勢甚盛,後與幼帝親鼓眾急擊,矢集城上如雨。復自瀛州抵貝、冀、天雄,南宋惶遽,駕親倖澶淵,然後為謀主;至遣王繼忠通好,及所得歲幣,亦後之謀也。
  • 17.    脱脱等《遼史》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冬十月庚午朔,帝率羣臣上皇太后尊號曰睿德神略應運啓化承天皇太后,羣臣上皇帝尊號曰至德廣孝昭聖天輔皇帝。
  • 18.    葉隆禮《契丹國志》卷十三:其後歸政於帝,未逾月而崩。臨朝二十七年,年五十七,諡曰宣獻。
  • 19.    脱脱等《遼史》卷七十一 列傳第一:二十七年崩,諡曰聖神宣獻皇后。
  • 20.    脱脱等《遼史》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丁未,增孝成皇帝諡曰孝成康靖皇帝,更諡聖神宣獻皇后為睿智。
  • 21.    脱脱等《遼史》卷七十一 列傳第一:重熙二十一年,更今諡。
  • 22.    北京博物館學會.《北京博物館年鑑》 1988-1991年: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114-115
  • 23.    脱脱等《遼史》卷七十三 列傳第一:早慧。思温嘗觀諸女掃地,惟後潔除,喜曰 :“此女必能成家!”
  • 24.    脱脱等《遼史》卷八 本紀第八:己巳,穆宗遇弒,帝率飛龍使女裏、侍中蕭思温、南院樞密使高勳率甲騎千人馳赴。黎明,至行在,哭之慟。羣臣勸進,遂即皇帝位於柩前。
  • 25.    脱脱等《遼史》卷七十八 列傳第八:十九年,春蒐,上射熊而中,思温與夷離畢牙里斯等進酒上壽,帝醉還宮。是夜,為庖人斯奴古等所弒。思温與南院樞密使高勳、飛龍使女裏等立景宗。
  • 26.    脱脱等《遼史》卷八 本紀第八:三月丙戌,入上京,以蕭思温為北院樞密使。
  • 27.    脱脱等《遼史》卷七十八 列傳第八:保寧初,為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仍命世預其選。上冊思温女為後,加尚書令,封魏王。
  • 28.    脱脱等《遼史》卷七十一 列傳第一:帝即位,選為貴妃。
  • 29.    脱脱等《遼史》卷八 本紀第八:乙巳,蕭思温封魏王,北院大王屋質加於越。
  • 30.    葉隆禮《契丹國志》卷六:先是,火神澱弒逆之時,述軋之害世宗,並及於後,復求帝殺之。帝時年九歲,御廚尚食劉解裏以氈束之,藏於積薪中,由是得免。及即位,嬰風疾,多不視朝。改元保寧。戊辰保寧元年。宋太祖開寶元年。遼大赦境內。刑賞政事,用兵追討,皆皇后決之,帝卧牀榻間,拱手而已。
  • 31.    葉隆禮《契丹國志》卷十三:及即位,國事皆燕燕決之。
  • 32.    脱脱等《遼史》卷七十八 列傳第八:從帝獵閭山,為賊所害。
  • 33.    脱脱等《遼史》卷八 本紀第八:五月癸丑,西幸。乙卯,次盤道嶺,盜殺北院樞密使蕭思温。
  • 34.    脱脱等《遼史》:卷八 本紀第八:九月辛丑,得國舅蕭海只及海里殺蕭思温狀,皆伏誅,流其弟神睹於黃龍府。
  • 35.    脱脱等《遼史》卷九 本紀第九:五月癸卯,賜女裏死,遣人誅高勳等。
  • 36.    脱脱等《遼史》卷七十九 列傳第九:保寧末,坐私藏甲五百屬,有司方按詰,女裏袖中又得殺樞密使蕭思温賊書,賜死。
  • 37.    脱脱等《遼史》卷八十五 列傳第十五:尋又謀害尚書令蕭思温,詔獄誅之,沒其產,皆賜思温家。
  • 38.    脱脱等《遼史》:卷八 本紀第八:己丑,皇子隆緒生。
  • 39.    脱脱等《遼史》卷六十五 表第三:呂不古,第一。應歷間,封國長公主。保寧中,進封燕國大長公主。
  • 40.    脱脱等《遼史》卷八 本紀第八:夏四月庚寅朔,追封蕭思温為楚國王。
  • 41.    脱脱等《遼史》卷八 本紀第八:三月乙卯朔,復幸新城。追封皇后祖胡母裏為韓王。
  • 42.    脱脱等《遼史》卷八 本紀第八:二月壬寅,諭史館學士,書皇后言亦稱“朕”暨“予”,著為定式。
  • 43.    脱脱等《遼史》卷九 本紀第九:二年春正月丙子朔,封皇子隆緒為梁王,隆慶為恆王。
  • 44.    脱脱等《遼史》卷九 本紀第九:甲辰,獵於祥古山,帝不豫。壬子,次焦山,崩於行在。年三十五,在位十三年。遺詔梁王隆緒嗣位,軍國大事聽皇后命。
  • 45.    葉隆禮《契丹國志》卷十八:景宗疾亟,隆運不俟詔,密召其親屬等十餘人並赴行帳。
  • 46.    脱脱等《遼史》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景宗疾大漸,與耶律斜軫俱受顧命,立梁王為帝,皇后為皇太后,稱制。隆運總宿衞事,太后益寵任之。
  • 47.    脱脱等《遼史》卷十 本紀第十:癸丑,即皇帝位於柩前,時年十二。皇后奉遺詔攝政,詔諭諸道。
  • 48.    葉隆禮《契丹國志》卷十八:時諸王宗室二百餘人擁兵握政,盈布朝廷。後當朝雖久,然少姻媛助,諸皇子幼穉,內外震恐。
  • 49.    脱脱等《遼史》卷十 本紀第十:冬十月己未朔,帝始臨朝。辛酉,羣臣上尊號曰昭聖皇帝,尊皇后為皇太后,大赦。
  • 50.    脱脱等《遼史》卷八十三 列傳第十三:妻以皇后之侄,命節制西南面諸軍,仍援河東。改南院大王。
  • 51.    葉隆禮《契丹國志》卷十八:隆運請於後,易置大臣,敕諸王各歸第,不得私相燕會,隨機應變,奪其兵權。時趙王等俱在上京,隆運奏召其妻子赴闕。
  • 52.    脱脱等《遼史》卷十 本紀第十:甲午,上率羣臣上皇太后尊號曰承天皇太后,羣臣上皇帝尊號曰天輔皇帝,大赦,改元統和。丁未,覃恩中外,文武官各進爵一級。以樞密副使耶律斜軫守司徒。
  • 53.    脱脱等《遼史》卷十 本紀第十:甲午,上與斜軫於太后前易弓矢鞍馬,約以為友。
  • 54.    胡建林主編.太原歷史文獻輯要 第3冊 宋遼金元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12:第86-87頁
  • 55.    脱脱等《宋史》卷五 本紀第五:庚寅,北伐,以天平軍節度使曹彬為幽州道行營前軍馬步水陸都部署,河陽三城節度使崔彥進副之;侍衞馬軍都指揮使、彰化軍節度使米信為西北道都部署,沙州觀察使杜彥圭副之,以其眾出雄州;侍衞步軍都指揮使、靜難軍節度使田重進為定州路都部署,出飛狐。
  • 56.    脱脱等《宋史》卷五 本紀第五:二月壬子,以檢校太師、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為雲、應、朔等州都部署,雲州觀察使楊業副之,出雁門。
  • 57.    脱脱等《遼史》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詔宣徽使蒲領馳赴燕南,與休哥議軍事;分遣使者徵諸部兵益休哥以擊之;復遣東京留守耶律抹只以大軍繼進,賜劍專殺。乙亥,以親征告陵廟、山川。
  • 58.    脱脱等《遼史》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丁亥,以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為山西兵馬都統,以北院宣徽使蒲領為南征都統,以副于越休哥。
  • 59.    脱脱等《遼史》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夏四月己亥朔,次南京北郊。
  • 60.    脱脱等《宋史》卷五 本紀第五:五月庚午,曹彬之師大敗於岐溝關,收眾夜渡拒馬河,退屯易州,知幽州行府事劉保勳死之。
  • 61.    脱脱等《遼史》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五月庚午,遼師與曹彬、米信戰於歧溝關,大敗之,追至拒馬河,溺死者不可勝紀。餘眾奔高陽,又為遼師衝擊,死者數萬,棄戈甲若丘陵。挽
  • 62.    脱脱等《遼史》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秋七月丙子,樞密使斜軫遣侍御涅裏底、幹勤哥奏復朔州,擒宋將楊繼業,及上所獲將校印綬、誥敕,賜涅裏底等酒及銀器。
  • 63.    脱脱等《遼史》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遇斜軫,伏四起,中流矢,墮馬被擒。瘡發不食,三日死。遂函其首以獻。詔詳穩轄麥室傳其首于越休哥,以示諸軍,仍以朔州之捷宣諭南京、平州將吏。自是宋守雲、應諸州者,聞繼業死,皆棄城遁。
  • 64.    脱脱等《遼史》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五年春正月乙丑,破束城縣,縱兵大掠。丁卯,次文安,遣人諭降,不聽,遂擊破之,盡殺其丁壯,俘其老幼。戊寅,上還南京。己卯,御元和殿,大賚將士。壬辰,如華林、天柱。二月甲午朔,至自天柱。三月癸亥朔,幸長春宮,賞花釣魚,以牡丹遍賜近臣,歡宴累日。丁丑,以諦居部下拽剌解裏偵候有功,命入御盞郎君班祗候。夏四月癸巳朔,幸南京。丁酉,上率百僚冊上皇太后尊號曰睿德神略應運啓化承天皇太后;禮畢,羣臣上皇帝尊號曰至德廣孝昭聖天輔皇帝。戊戌,詔有司條上勳舊,等第加恩。癸丑,清暑冰井。六月壬辰朔,召大臣決庶政。丙申,以耶律蘇為遙郡刺史。秋七月戊辰,涅剌部節度使撒葛裏有惠政,民請留,從之。是月,獵平地松林。九月丙戌,幸南京。是冬止焉。
  • 65.    脱脱等《遼史》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己亥,遣南面招討使韓德威討河、湟諸蕃違命者。
  • 66.    脱脱等《遼史》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戊午,休哥與排亞、嫋裏曷捉生,將至易州,遇宋兵,殺其指揮使而還。
  • 67.    脱脱等《遼史》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九月丙申,化哥與術不姑舂古裏來貢。休哥遣詳穩意德里獻所獲宋諜者。
  • 68.    脱脱等《遼史》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癸卯,祭旗鼓南伐。庚戌,次涿州,射帛書諭城中降,不聽。冬十月乙卯,縱兵四面攻之。城破乃降,因撫諭其眾。
  • 69.    脱脱等《遼史》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戊午,攻沙堆驛,破之。己巳,以黑白羊祭天地。庚午,以宋降軍分置七指揮,號歸聖軍。壬申,行軍參謀、宣政殿學士馬得臣言諭降宋軍,恐終不為用,請並放還。詔不允。丙子,籌寧奏破狼山捷。辛巳,復奏敗宋兵於益津關。癸未,進軍長城口,宋定州守將李興以兵來拒,休哥擊敗之,追奔五六里。
  • 70.    脱脱等《遼史》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十一月甲申朔,上以將攻長城口,詔諸軍備攻具。庚寅,駐長城口,督大軍四面進攻。士潰圍,委城遁,斜軫招之,不降;上與韓德讓邀擊之,殺獲殆盡,獲者分隸燕軍。辛卯,攻滿城,圍之。甲午,拔其城,軍士開北門遁,上使諭 其將領,乃率眾降。戊戌,攻下祁州,縱兵大掠。己亥,拔新樂。庚子,破小狼山砦。丁未,宋軍千人出益津關,國舅郎君桃委、詳穩十哥擊走之,殺副將一人。己酉,休哥獻黃皮室詳穩徇地莫州所獲馬二十匹,士卒二十人。命賜降者衣帶,使隸燕京。辛亥,西路又送降卒二百餘人,給寒者裘衣。以馬得臣權宣徽院事。十二月甲寅朔,賜皮室詳穩乞得、乞骨裏戰馬。橫帳郎君達打裏劫掠,命杖之。丙辰,畋於沙河。休哥獻奚詳穩耶魯所獲宋諜。丁巳,遣北宰相蕭繼遠等往覘安平。侍衞馬軍司奏攻祁州、新樂,都頭劉贊等三十人有功,乞加恩賞。是月,大軍駐宋境。是歲,詔開貢舉,一人及第。
  • 71.    脱脱等《遼史》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七年春正月癸未朔,班師。戊子,宋雞壁砦守將郭榮率眾來降,詔屯南京。
  • 72.    脱脱等《遼史》:癸卯,攻易州,宋兵出遂城來援,遣鐵林軍擊之,擒其指揮使五人。甲辰,大軍齊進,破易州,降刺史劉墀,守陴士卒南遁,上帥師邀之,無敢出者。即以馬質為刺史,趙質為兵馬都監。遷易州軍民於燕京。以東京騎將夏貞顯之子仙壽先登,授高州刺史。乙巳,幸易州,御五花樓,撫諭士庶。丙午,以青牛白馬祭天地。詔諭三京諸道。戊申,次淶水,謁景宗皇帝廟。詔遣涿州刺史耶律守雄護送易州降人八百,還隸本貫。己酉,次歧溝,射鬼箭。辛亥,還次南京,六軍解嚴。二月壬子朔,上御元和殿受百官賀。詔雞壁砦民二百户徙居檀、順、薊三州。甲寅,回鶻、于闐、師子等國來貢。乙卯,大饗軍士,爵賞有差。樞密使韓德讓封楚國王,駙馬都尉蕭寧遠同政事門下平章事。是日,幸長春宮。甲子,詔南征所俘有親屬分隸諸帳者,給官錢贖之,使相從。乙丑,賞南征女直軍,使東還。丙寅,禁舉人匿名飛書,謗訕朝廷。癸酉,吐蕃、党項來賀。甲戌,雲州租賦請止輸本道,從之。丙子,以女直活骨德為本部相。分遣巫覡祭名山大川。丁丑,皇子佛寶奴生。戊寅,阿薩蘭、于闐、轄烈並遣使來貢。三月壬午朔,遣使祭木葉山。禁芻牧傷禾稼。宋進士十七人挈家來歸,命有司考其中第者,補國學官,餘授縣主簿、尉。李繼遷遣使來貢。丁亥,詔知易州趙質收戰亡士卒骸骨,築京觀。戊子,賜于越宋國王紅珠筋線,命入內神帳行再生禮,皇太后賜物甚厚。以雞壁砦民成廷朗等八户隸飛狐。己丑,詔免雲州逋賦。乙室王貫寧擊鞠,為所部郎君高四縱馬突死,詔訊高四罪。丙申,詔開奇峯路通易州市。戊戌,以王子帳耶律襄之女封義成公主,下嫁李繼遷。是春,駐蹕延芳澱。
  • 73.    脱脱等《遼史》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五月庚辰朔,遣宣徽使蒲領等率兵分道備宋。以遙輦副使控骨離為舍利拽剌詳穩。辛巳,祭風伯於儒州白馬村。休哥引軍至滿城,招降卒七百餘人,遣使來獻,詔隸東京。辛卯,獵桑乾河。壬辰,燕京奏宋兵至邊,時暑未敢與戰,且駐易州,俟彼動則進擊,退則班師。從之。六月庚戌朔,以太師柘母迎合,撾之二十。辛酉,詔燕樂、密雲二縣荒地許民耕種,免賦役十年。甲戌,宣政殿學士馬得臣卒,詔贈太子少保,賜錢十萬,粟百石。乙亥,詔出諸畜賜邊部貧民。是月,休哥、排亞破宋兵於泰州。秋七月乙酉,御含涼殿視朝。丙戌,以中丞耶律核麥哥權夷離畢,橫帳郎君耶律延壽為御史大夫。癸巳,遣兵南征。甲午,以迪離畢、涅剌、烏濊三部各四人益東北路來人婆裏德,仍給印綬。丁酉,勞南征將士。是日,帝與皇太后謁景宗皇帝廟。八月庚午,放進士高正等二人及第。冬十月,禁罝網捕兔。十一月甲申,于闐張文寶進內丹書。十二月甲寅,釣魚於沈子濼。癸亥,獵於好草嶺。
  • 74.    脱脱等《遼史》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乙酉,城杏堝,以宋俘實之。
  • 75.    脱脱等《遼史》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五月戊子,以宋降卒分隸諸軍。
  • 76.    脱脱等《遼史》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壬辰,李繼遷獻宋俘。冬十月丙午,以大敗宋軍,復遣使來告。
  • 77.    脱脱等《遼史》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庚戌,遣使封李繼遷為夏國王。
  • 78.    脱脱等《遼史》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戊子,選宋降卒五百置為宣力軍。
  • 79.    脱脱等《遼史》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二月丙午,夏國遣使告伐宋捷。
  • 80.    脱脱等《遼史》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乙亥,夏國王李繼遷遣杜白來謝封冊。
  • 81.    脱脱等《遼史》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秋七月,以伐宋詔諭諸道。九月庚辰朔,幸南京。乙亥,南伐。癸卯,射鬼箭。北院樞密使魏王耶律斜軫薨。以韓德讓兼知北院樞密使事。冬十月癸酉,攻遂城,不克,遣蕭繼遠攻狼山鎮石砦,破之。次瀛州,與宋軍戰,擒其將康昭裔、宋順,獲兵仗、器甲無算。進攻樂壽縣,拔之。次遂城,敵眾臨水以拒,縱騎兵突之,殺戮殆盡。
  • 82.    脱脱等《遼史》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十八年春正月,還次南京,賞有功將士,罰不用命者。詔諸軍各還本道,二月,幸延芳澱。夏四月己未,駐蹕於清泉澱。五月丁酉,清暑炭山。六月,阻卜叛酋鶻碾之弟鐵剌不率部眾來附,鶻碾無所歸,遂降,詔誅之。秋七月,駐蹕於湯泉。九月乙亥朔,駐蹕黑河。冬十一月甲戌朔,授西平王李繼遷子德昭朔方軍節度使。十二月,回鶻來貢。是年,放進士南承保等三人及第。
  • 83.    脱脱等《遼史》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二十年春正月庚子,如延芳澱。癸丑,東方五色虹見。詔安撫西南面向化諸部。甲寅,夏國遣使貢馬、駝。辛酉,女直宰相夷離底來貢。二月丁丑,女直遣其子來朝。高麗遣使賀伐宋捷。三月甲寅,遣北府宰相蕭繼遠等南伐。壬戌,駐蹕鴛鴦濼。夏四月丙寅朔,文班太保達裏底敗宋兵於梁門。甲戌,南京統軍使蕭撻凜破宋軍於泰州。乙酉,南征將校獻俘。賜爵賞有差。戊子,鐵驪遣使來貢。五月乙卯,幸炭山清暑。六月,夏國遣劉仁勖來告下靈州。秋七月甲午朔,日有食之。丁酉,以邢抱朴為南院樞密使。辛丑,高麗遣使來貢本國地裏圖。九月癸巳朔,謁顯陵,告南伐捷。冬十月癸亥朔,至自顯陵。十二月,奚王府五帳六節度獻七金山土河川地,賜金幣。是歲,南京、平州麥秀兩歧。放進士邢祥等六人及第。
  • 84.    脱脱等《遼史》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夏四月乙丑,女直遣使來貢。戊辰,兀惹、渤海、凜裏米、越裏篤、越裏吉等五部遣使來貢。是月,耶律奴瓜、蕭撻凜獲宋將王繼忠於望都。
  • 85.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十八:先是,詔王超等率兵赴行在,逾月不至。寇益南侵,上駐蹕韋城,羣臣復有以金陵之謀告上宜且避其鋭者,上意稍惑,乃召寇準問之。將入,聞內人謂上曰:「羣臣輩欲將官家何之乎?何不速還京師!」准入對,上曰:「南巡何如?」準曰:「羣臣怯懦無知,不異於鄉老婦人之言。今寇已迫近,四方危心,陛下惟可進尺,不可退寸。河北諸軍,日夜望鑾輿至,士氣當百倍。若回輦數步,則萬眾瓦解,敵乘其勢,金陵亦不可得而至矣。」上意未決。準出,遇殿前都指揮使高瓊門屏間,謂曰:「太尉受國厚恩,今日有以報乎?」對曰:「瓊武人,誠願效死。」準復入對,瓊隨入,立庭下,準曰:「陛下不以臣言為然,盍試問瓊等。」遂申前議,詞氣慷慨。瓊仰奏曰:「寇準言是。」且曰:「隨駕軍士父母妻子盡在京師,必不肯棄而南行,中道即亡去耳。願陛下亟幸澶州,臣等效死,敵不難破。」準又言:「機會不可失,宜趨駕。」時王應昌帶御器械侍側,上顧之,應昌曰:「陛下奉將天討,所向必克,若逗遛不進,恐敵勢益張。或且駐蹕河南,發詔督王超等進軍,寇當自退矣。」上意遂決。
  • 86.    《遼史》:撻凜按視地形,取宋之羊觀、鹽堆、鳧雁,中伏弩,卒。
  • 87.    脱脱等《遼史》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丁卯,南院大王善補奏宋遣人遺王繼忠弓矢,密請求和。詔繼忠與使會,許和。庚午,攻破德清軍。壬申,次澶淵。蕭撻杞中伏弩死。乙亥,攻破通利軍。丁丑,宋遣崇儀副使曹利用請和,即遣飛龍使韓杞持書報聘。
  • 88.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十八:丙子,車駕發衞南,李繼隆等使人告捷【二○】,又言澶州北城門巷湫隘,望且於南城駐蹕。是日,次南城,以驛舍為行宮,將止焉。寇準固請幸北城,曰:「陛下不過河,則人心危懼,敵氣未懾,非所以取威決勝也。四方徵鎮,赴援者日至,又何疑而不往?」高瓊亦固以請【二一】,且曰:「陛下若不幸北城,百姓如喪考妣。」籤書樞密院事馮拯在旁呵之,瓊怒曰:「君以文章致位兩府,今敵騎充斥如此,猶責瓊無禮,君何不賦一詩詠退敵騎耶?」即麾衞士進輦,上遂幸北城。至浮橋,猶駐車未進,瓊乃執撾築輦夫背【二二】曰:「何不亟行【二三】!今已至此,尚何疑焉?」上乃命進輦。既至,登北城門樓,張黃龍旗,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里,氣勢百倍,敵相視益怖駭。上覽觀營壁,召見李繼隆已下諸將,撫慰者久之,賜諸軍酒食、緡錢。
  • 89.    脱脱等《遼史》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十二月庚辰朔,日有食之,既。癸未,宋復遣曹利用來,以無還地之意,遣監門衞大將軍姚柬之持書往報。戊子,宋遣李繼昌請和,以太后為叔母,願歲輸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許之,即遣閤門使丁振持書報聘。己丑,詔諸軍解嚴。
  • 90.    陳述.《全遼文》:中華書局,1982:12
  • 91.    葉隆禮《契丹國志》卷十三:因謀帥其眾奔骨歷札國,結兵以纂後,後知之,遂奪其兵,命領幽州。
  • 92.    脱脱等《遼史》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夏五月壬寅朔,幸炭山清暑。幽皇太妃胡輦於懷州,囚夫人夷懶於南京,餘黨皆生瘞之。
  • 93.    脱脱等《遼史》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冬十一月初一,舉行柴冊禮。十二月乙酉,南幸。皇太后不豫。戊子,肆赦。
  • 94.    葉隆禮《契丹國志》卷七:親政後方一月,太后暴崩,帝哀毀骨立,哭必嘔血。番漢羣臣上言山陵已畢,宜改元。帝曰:「改元吉禮也。居喪行吉禮,乃不孝子也。」羣臣曰:「古之帝王,以日易月,宜法古制。」帝曰:「吾契丹主也,寧違古制,不為不孝之人。」終制三年。
  • 95.    脱脱等《遼史》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二十八年春正月辛亥朔,不受賀。甲寅,如乾陵。癸酉,奉安大行皇太后梓宮於乾州菆塗殿。二月丙戌,宋遣王隨、王儒等來弔祭。己亥,高麗遣魏守愚等來祭。是月,遣左龍虎衞上將軍蕭合卓饋大行皇太后遺物於宋,仍遣臨海軍節度使蕭虛列、左領軍衞上將軍張崇濟謝宋弔祭。三月癸卯,上大行皇太后諡為聖神宣獻皇后。是月,宋、高麗遣使來會葬。夏四月甲子,葬太后於乾陵。
  • 96.    《續資治通鑑長編 卷五十五》(鹹平六年秋七月)己酉,契丹供奉官李信來歸。信言其國中事雲:“戎主之父明記,號景宗,後蕭氏,挾力宰相之女,凡四子:長名隆緒,即戎主;次名贊,偽封梁王,今年三十一;次名高七,偽封□王,年二十五;次名鄭哥,八月而夭。女三人:長曰燕哥,年三十四,適蕭氏弟北宰相留住哥,偽署駙馬都尉;次曰長壽奴,年二十九,適蕭氏侄東京留守悖野;次曰延壽奴,年二十七,適悖野母弟肯頭。延壽奴出獵,為鹿所觸死,蕭氏即縊殺肯頭以殉葬。
  • 97.    脱脱等《遼史》卷六十五 表第三:太宗二女,呂不古第一。應歷間,封國長公主。保寧中,進封燕國大長公主。下嫁北府宰相蕭思温。以疾薨。
  • 98.    葉隆禮《契丹國志》卷十三:後有姊二人,長適齊王,王死,自稱齊妃,領兵三萬屯西鄙驢駒兒河,嘗閲馬,見番奴撻覽阿缽姿貌甚美,因召侍宮中[七],後聞之,縶撻覽阿缽,抶以沙囊四百而離之。逾年,齊妃請於後,願以為夫,後許之,使西捍韃靼[八],盡降之。因謀帥其眾奔骨歷札國,結兵以纂後,後知之,遂奪其兵,命領幽州。次適趙王,王死,趙妃因會飲毒後,為婢所發,後鴆殺之。
  • 99.    都興智. 遼外戚蕭思温事蹟考述[J]. 關東學刊, 2017.
  • 100.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十五:鹹平六年秋七月)己酉,契丹供奉官李信來歸。信言其國中事雲:“戎主之父明記,號景宗,後蕭氏,挾力宰相之女,凡四子:長名隆緒,即戎主;次名贊,偽封梁王,今年三十一;次名高七,偽封□王,年二十五;次名鄭哥,八月而夭。女三人:長曰燕哥,年三十四,適蕭氏弟北宰相留住哥,偽署駙馬都尉;次曰長壽奴,年二十九,適蕭氏侄東京留守悖野;次曰延壽奴,年二十七,適悖野母弟肯頭。延壽奴出獵,為鹿所觸死,蕭氏即縊殺肯頭以殉葬。
  • 101.    陳國公主與駙馬蕭紹矩的家世  .《 內蒙古文物考古 》[引用日期2020-11-10]
  • 102.    《續資治通鑑長編 卷五十五》行文未提及渤海妃所生第四女耶律淑哥。
  • 103.    脱脱等《遼史》卷七十八 列傳第八:尋為南京留守。
  • 104.    大慶|“皇后店”傳説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11-12]
  • 105.    徐松《宋會要輯稿》 :中華書局 ,1957 :3955頁:明紀妻曰蕭氏,蕃將守興之女,今幼主,蕭所生也。
  • 106.    路振:《乘軺錄》:蕭後幼時,常許嫁韓氏,即韓德讓也,行有日矣,而耶律氏求婦於蕭氏,蕭氏奪韓氏婦以納之,生隆緒,即今虜主也。耶律死,隆緒尚幼,襲虜位。蕭後少寡,韓氏世典軍政,權在其手,恐不利於孺子,乃私謂德讓日:“吾常許嫁子,願諧舊好,則幼主當國,亦汝子也。”白是德讓出入幃幕,無問然矣。既而鴆殺德讓之妻李氏,每出弋獵,必與德讓同穹廬而處。未幾而生楚王,為韓氏子也。……有童子一人,年十餘歲,胡帽錦衣,嬉戲國母前,其狀類韓丞相,蓋國母所生韓氏子也。
  • 107.    葛華廷. 淺説遼代名相韓德讓——兼就韓德讓與蕭綽的關係與李錫厚先生商榷[J]. 北方文物, 2005(02):83-97.
  • 108.    路振《乘軺錄》所記“韓氏子”考辨  .知網[引用日期2020-06-27]
  • 109.    脱脱等《遼史》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丁酉,皇太后幸韓德讓帳,厚加賞賚,命從臣分朋雙陸以盡歡。
  • 110.    楊麗容[1]. 契丹族女政治家蕭綽的相關考證及評價[J]. 文藝評論, 2013(6):117-121.
  • 111.    據《遼史 聖宗本紀》:“統和元年春正月......壬午,涿州刺史安吉奏宋築城河北,詔留守于越休哥撓之,勿令就功。”推測,此事發生於統和元年左右。韓德讓與蕭綽借殺耶律虎古以立威。
  • 112.    脱脱等《遼史》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耶律虎古,字海鄰,六院夷離堇覿烈之孫。少穎悟,重然諾。保寧初,補御盞郎君。十年,使宋還,以宋取河東之意聞於上。燕王韓匡嗣曰:“何以知之?”虎古曰:“諸僣號之國,宋皆並收,惟河東未下。今宋講武習戰,意必在漢。”匡嗣力沮,乃止。明年,宋果伐漢。帝以虎古能料事,器之,乃曰:“吾與匡嗣慮不及此。”授涿州刺史。統和初,皇太后稱制,召赴京師。與韓德讓以事相忤,德讓怒,取護衞所執戎仗擊其腦,卒。子磨魯古。
  • 113.    脱脱等《遼史》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丁酉,胡裏室橫突韓德讓墮馬,皇太后怒,殺之。
  • 114.    脱脱等《遼史》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六年,太后觀擊鞠,胡裏室突隆運墜馬,命立斬之。
  • 115.    徐松《宋會要輯稿》 :中華書局 ,1957 :3964頁:今契丹嬖臣擅軸,牝雞司晨,單于閉幽,權挾於母后,于越強大,地處於嫌疑,犬羊之眾雖繁,攻奪之形已兆, 況滔天滑夏,極惡窮兇。以人事言之,歲紀未周,冒頓之謀必興於廬帳矣。國家暫時降屈,以濟艱屯,而取亂侮亡,其則何遠?若契丹恃憑種落,張皇侵暴,逆天悖理,不奉綏懷,然聖人屈己濟物之誠,已彰灼於天下矣。
  • 116.    柳開《河東集》卷一《奏事宜表》
  • 117.    徐松《宋會要輯稿》 :中華書局 ,1957 :3975頁
  • 118.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篇》卷七十二
  • 119.    葉隆禮《契丹國志》卷六
  • 120.    葉隆禮《契丹國志》卷十三
  • 121.    脱脱等《遼史》卷七十一 列傳第一:耶律儼、陳大任《遼史·后妃傳》,大同小異,酌取其當,著於篇。
  • 122.    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二十七:至元修《遼史》時,耶律儼及陳大任二本俱在,《后妃傳序》雲,儼、大任《遼史 后妃傳》大同小異。
  • 123.    厲鶚《遼史拾遺》卷十九 列傳第一
  • 124.    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二十七:遼正後所生太子多不吉 遼太祖三子,皆舒魯後所生。長名貝,(舊名倍。)已立為太子,後得東丹國,冊為人皇王主之。太祖崩,讓位於其弟太宗,(德光)身自歸東丹,尋浮海適唐,賜姓名李贊華,為唐末帝所害。(後以子世宗登極,追諡義宗。)太宗崩,世宗(貝子,時為永康王。)以從子入嗣。世宗崩,穆宗(太宗子)以從弟入嗣。穆宗崩,景宗(世宗子)又以從子入嗣。皆未先為皇太子也。惟景宗後蕭燕燕正位中宮後,始生聖宗。聖宗以冢嫡嗣位,享國四十九年,令名遐福,最稱賢主,此為古今來正後所生儲君繼體者之第一,然未即位以前年尚幼,卻未立為皇太子。
  • 125.    瀋陽雙州古城,蕭太后留下一縷淡香  .銀河悦讀[引用日期2020-12-22]
  • 126.    《百家講壇》 20140809 宋太宗(第二部)1 這個女人不簡單  .中國中央電視台[引用日期2019-11-15]
  • 127.    《法律講堂(文史版)》 20190215 遼代疑案·朝堂上的命案(下)  .中國中央電視台[引用日期2019-11-15]
  • 128.    千年運河垃圾添堵  .新浪新聞[引用日期2019-11-12]
  • 129.    第七屆中國灤河文化節開幕式在灤河母親廣場隆重舉行  .灤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1-15]
  • 130.    漫説金銀幣上的傑出歷史人物之蕭綽  .集幣在線[引用日期2019-12-15]
  • 131.    沒有楊家將 只有蕭太后:鐵血愛情與遼國的興盛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3-10-06]
  • 132.    張晶;;談京劇舞台上的蕭太后[J];戲曲藝術;2006年02期
  • 133.    劉佔文主編,劉曾復、 朱家晉撰文.《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上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 134.    蘇轍:《龍川別志》:利用見虜母于軍中,與蕃將韓德讓偶坐駝車上,坐利用於車下,饋之食,共議和事。
  • 135.    《韓德讓墓誌》:詔於昌黎之世家,除其本貫;賜以耶律之國姓,冠於宗盟。預公朝而免常朝,鄰御座而設獨座,不名不拜,絕席絕班。雖寵遇優隆,曾無比擬;而名稱赫煥,別有褒崇。改封晉國王,加食邑二千户、食實封壹千户,仍別賜經天緯地匡時致主霸國功臣。邇後偃武修文,制禮作樂,彝倫式序,庶績其凝。
  • 136.    《遼史》卷十四,本紀第十四,《聖宗本紀》:是月(統和二十二年十二月),班師。皇太后賜大丞相齊王韓德昌姓耶律,徙王晉……(統和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巳,詔大丞相耶律德昌出宮籍,屬於橫帳。
  • 137.    《遼史》卷十五,本紀第十五,《聖宗本紀》:夏四月甲子,葬太后於乾陵。賜大丞相耶律德昌名曰隆運。庚午,賜宅及陪葬地。
  • 138.    《韓德讓墓誌》:今皇上念雖天子必有長也,言有兄也。益重元昆,永為冢宰。乃連御諱,賜名隆運。
  • 139.    萬雄飛,司偉偉.遼代韓德讓墓誌考釋[J].考古,2020(05):111-120.
  • 140.    從《羋月傳》到《燕雲台》,作者如何看待對“大女主劇”的爭議  .北晚新視覺[引用日期2023-03-02]
  • 141.    2002年 38期——《契丹英後》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3-03-02]
  • 142.    沈惠珍最近正式開始出演KBS2TV歷史劇《千秋太后》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3-03-02]
  • 143.    新立遺址發現乾陵和蕭太后墓  .中工網百家號[引用日期2023-04-03]
  • 144.    城橋映帶  .北京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5-02]
  • 145.    蕭綽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8-03]
  • 146.    北京市朝陽區文化和旅遊局編.蕭太后河:中國財富出版社,2021.07:第147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