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蕭玉玲

鎖定
家喻户曉的秦腔閨門旦名角,世稱“(小)肖派”。
中文名
蕭玉玲
職    業
秦腔閨門旦名角
主要成就
《玉堂春》中的蘇三
性    別

蕭玉玲人物簡介

肖玉玲,女,秦腔閨門旦。
從藝40餘年,在秦腔閨門旦行當中獨樹一幟,她塑造的《玉堂春》中的蘇三、《探窯》中的王寶釧、《紅珊瑚》中的珊妹、《孟麗君》中的孟麗君等藝術形象,各個性格鮮明,活靈活現。早在1958年,年僅18歲的她就主演了秦腔史上第一部電影《火焰駒》,成功的塑造了黃桂英這一角色,從而蜚聲劇壇,成為家喻户曉的名角。

蕭玉玲唱腔特點

肖玉玲唱腔明麗響亮,淡雅清新,表演細膩、傳神、楚楚動人。她的表演藝術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揚長避短,假聲運用錦上添花。客觀的説,肖玉玲的嗓音條件並不好,但她能很好的運用假聲彌補她高音區的不足,這樣,她的音域反而更加寬廣,這在秦腔界應該説是第一人。在她的唱腔中,很多唱段她能自如的遊刃3、4個八度,時而聳入雲霄,時而鑽如海底,給人以開拓意境、心曠神怡的感覺,而且她的假聲寬、厚、實,沒有虛晃之感,所以演唱中更加通透、明亮。假聲運用中她又發揮自己鼻腔共鳴的優勢,使整個唱腔韻味更加醇厚,尤其是她的苦音唱腔給人以如泣如訴的藝術享受。
二、吐字清晰,講究“吐、咬、歸、收”。應該説肖玉玲是秦腔界唯一一位在吐字上下功夫的演員,因為她的吐字不光是清楚,而且她在行腔時還注意咬字、收音和歸韻,例如玉堂春的春字他先唱出聲母“CH”再慢慢吐出“韻母”UN“,這在京劇界可能是每一個演員都必須做的,可在秦腔界可是不多見的。她的行腔都是字隨腔轉,字正腔圓,不光是唱腔,她的道白如《探窯》中的:”母親呀!母親……“,《玉堂春》會審中蘇三的“蘇三參見三位督天大人”等都很好的體現了她吐字的功力。她還很注意唱腔轍口的運用,她將傳統劇《探窯》中的唱腔的“壬辰”轍改成從頭到尾的“言前”轍,既讓唱詞很富文學性,又容易演唱,這段她後期的代表做已經廣泛的被青年演員和業餘愛好者傳唱。
三、氣息飽滿,節奏緩急得當。唱過肖派的演員沒有不佩服肖老師氣息的運用是一絕,她的氣息不是一日之功。比如探窯中“老孃請坐聽兒言”一句中的兒和言,都是一個很長的腔,而且行腔中又有3個八度的起伏,所以氣息運用是非常重要的,我曾非常認真的聽過這段,但是她的氣口在哪兒,我一直沒有聽出來,也許她就是一口氣唱下來的,要麼是偷氣,但是沒有任何痕跡,所以氣息飽滿流暢是她的一大特點,另外,肖派唱腔中的節奏變換是非常鮮明的特點,她的慢板慢的纏綿悱惻,她的快板快的如同沙鍋炒豆,尤其是她的快板,如《三堂會審》中,她吐字清晰、明快。字字逼人,聲聲送耳,猶如雨打芭蕉一般,給人以一瀉千里,酣暢淋漓的感覺。
四、緊貼劇情,演活人物。除了上述三個特點以外,肖派藝術刻畫人物的功力也是非常深厚的,她塑造的不同人物她都能作到一人一面,蘇三是煙花女子,黃桂英是大家閨秀、王寶釧是相府千金、珊妹是魚家女子,她都區分的非常明顯,把握的非常準確,在《探窯》一劇中,她一改傳統穿黑褶子的裝扮,她改穿淡紫褶子,巴巾包頭,既避免了下場《趕坡》也穿黑褶子的重複,又很好的體現了這位相府千金雖身居寒窯,但仍是美貌動人,由於思念丈夫憂慮成疾的痛苦心情,剛一上場,還沒開腔,就讓觀眾入了戲,這就是藝術家對藝術的精湛詮釋。
肖玉玲在舞台實踐中還不斷的向其他劇種學習,她的《玉堂春》一劇好多地方可以找到京劇的影子,但又是原汁原味的秦聲秦韻,總之,肖玉玲是秦腔聲腔藝術發展和開拓的一位改革家,是秦腔表演藝術的實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