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蕭照

鎖定
蕭照(公元1131年-公元1162年),濩澤(今山西陽城)人。南宋畫家,補入南宋畫院為待詔,又補迪功郎,賜金帶,作品有《山腰樓觀圖》、《秋山紅樹圖》、《嶽祠漢柏圖》、《光武渡河圖》、《竹林七賢圖》等,杭州顯莊觀、西太已宮等處有他的壁畫夏文彥圖繪寶鑑》:“畫山水人物,異松怪石,蒼涼古野,惜用墨太多”,有記載説:“蕭照尤喜為奇峯怪石,望之有波濤洶湧,雲屯風捲之勢”。
出生地
山西陽城
主要成就
南宋宮廷畫院魁首
主要作品
《山腰樓觀圖》
《秋山紅樹圖》
《中興瑞應圖》等
本    名
蕭照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畢業院校
拜師學藝
職    業
南宋畫院待詔
生存年代
約公元12世紀

蕭照藝術風格

蕭照隨李唐習畫多年,已得其真傳,筆力沉着,皴法堅硬,墨色厚重,此外他還有一路簡約輕靈、淡泊天然的畫風。 [6]  擅畫山水、人物、舟車、屋宇,其姓名作石鼓文書款於樹石間。尤長異松怪石,所作蒼浪古野,“望之有波濤洶湧,雲屯風捲之勢”。其畫筆健墨重,皴法遒勁,蒼莽葱鬱,氣勢雄偉,酷似李唐 [3] 

蕭照生平經歷

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克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北宋滅亡。宗室趙構南渡至臨安(即今杭州市)即位,建立南宋王朝。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頭,連保命都成問題,藝術作品又不能當飯吃,來買畫的人越來越少,蕭照吃了上頓沒下頓,感覺這樣下去不行了,決定去東京(今河南開封)。 [2] 
中原地區兵荒馬亂,戰火連連,蕭照在太行山流落為寇。一日遇李唐逃亂至此,蕭照素慕李唐畫名,即拜李唐為師,並隨之南渡至南宋行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初到之時,無以為生,李唐只得在街頭靠賣畫度日,蕭照一直追隨其左右,刻苦習畫,李唐也盡己所能加以教導。太尉邵淵偶然在街頭見到李唐,報告給高宗,李唐於是得以重返畫院。作為李唐的嫡傳弟子,蕭照不久也補入畫院,為迪功郎,任畫院待詔。 [6] 

蕭照人物軼事

據傳,臨安城外孤山新建了一所涼堂供高宗遊玩,高大壯觀,但牆壁四白落地,毫無裝飾。為迎接聖駕,太監命畫院畫家蕭照連夜趕繪壁畫。蕭照要了四鬥好酒,待一更天鼓響時,飲畢一斗,也完成一堵壁畫,二更鼓響,再引一斗,又成一壁……如此這般,天色未明,四面壁畫全部畫完了,蕭照也已醉倒。第二天高宗巡遊孤山涼堂,見後大加讚賞,給蕭照很多賞賜。這段故事雖有些誇張,但據此可以想見蕭照的繪畫才能在當時畫壇的影響。 [6] 

蕭照作品集

蕭照的傳世作品有《山腰樓觀圖》《秋山紅樹圖》《嶽祠漢柏圖》《光武渡河圖》《竹林七賢圖》等,杭州顯莊觀,西太已宮等處有他的許多壁畫。他的代表作為《山腰樓觀圖》《中興瑞應圖》。
有《中興瑞應圖》卷,現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山居圖》捲圖錄於《唐宋元明名畫大觀》, [3]  《秋山紅樹圖》冊頁遼寧省博物館。《山腰樓觀圖》軸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其畫作《中興瑞應圖》被視為稀世珍品,在中國嘉得2009春季拍賣會上,經過32次激烈叫價,最終以5824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被558號場內藏家收入囊中。 [4] 

蕭照作品賞析

《山腰樓觀圖》,絹本水墨,縱179.3釐米,寬112.7釐米,現藏台灣省故宮博物院,是蕭照現存的山水畫傑作,整個畫面偉峯半壁峭立,山間藏一古剎,樹木葱蘢,江水曲環,孤舟泊岸,遠處山樹蒼茫離迷,澄江似練,既溶入北方雲山的雄厚,又寫出了南國水鄉的清雅,寄託主人身在異秀的故鄉大好河山的無限眷念,以淡墨濃筆將自己對家鄉的熱愛盡情地傾注於畫中,反映了畫家寬廣的胸懷和高遠的意境。
山腰樓觀圖 山腰樓觀圖
《秋山紅樹圖》筆墨簡單瀟灑,是另一種風格。南宋·趙希鵠《洞天清錄·古畫辨》評説:“近世畫手絕無,南渡尚有趙千里、蕭照、李唐、李迪、李安忠、慄起、吳澤數手,今名畫工絕無,寫形狀略無精神。士夫以此為賤者之事,皆不屑為。殊不知胸中有萬卷書,目飽前代奇蹟,又車轍,馬跡半天下,方可下筆,此豈賤者之事哉?”已將蕭照排列在李唐之前,可惜他的作品留傳現今的廖廖無幾了,雖説在中國美術史上,寫到蕭照的筆墨不多。
秋山紅樹圖 秋山紅樹圖
中興瑞應圖 [1]  長約15米,繪有400餘人,人物數量與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不相上下,留有從乾隆到嘉慶、宣統皇帝共計鈐蓋御璽24方,有乾隆皇帝御筆跋文450字。畫作於宋靖康年間“靖康之變”,金兵攻入宋朝都城東京,欽宗趙桓太上皇趙佶皆成階下囚,康王趙構僥倖登上帝位,不圖收復失地,圖謀統一,因為非正常繼位,高宗刻意宣傳自己上應天意的真命天子,藉以鞏固皇位,授意寵臣曹勳編寫所謂“瑞應”故事,標榜他登上寶座乃是“上天照鑑”,應運而興,非羣策羣力之所能爭;又命宮廷畫師根據曹勳的文字,分別配以圖畫,類似今天的書籍插圖。
中興瑞應圖》也是一幅遵命之作,蕭照高超的藝術功力使《中興瑞應圖》成為南宋與北宋《清明上河圖》齊名,在中國畫的歷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作品在《石渠寶笈》、《石渠隨筆》、《重訂清故宮舊藏書畫錄》中均有詳細記載,無疑是歷代藏家喜愛的重要文物。
《瑞應圖》國內目前流傳於世的有兩卷:一卷為天津博物館收藏,現只有三幅,每幅前都有小楷書寫的“贊”,而無作者的名款、印章。另一卷共12幅:第一幅“誕育金光”畫高宗生時有金光照耀;第二幅“顯仁夢神”畫高宗母后夢見神人告其養育之道;第三幅“騎射舉囊”畫高宗青年時的勇武;第四幅“金營出使”畫高宗出便時金人驚歎及“氣貌非常”;第五幅“四聖佑護”畫高宗出使,宮女見有神人衞護左右;第六幅“碰州竭廟”畫高宗出使金國時廟神擊殺奸臣事;第七幅“黃羅擲將”畫顯仁皇后擲棋子問卜事;第八幅“追師退舍”畫村嫗誆騙金兵救駕事;第九幅“射中台”畫高宗箭射“飛仙台”匾問卜事;第十幅“射中白兔”畫高宗效行射免事;第十一幅“大河冰合”畫高宗渡冰河脱險事;第十二幅“脱袍見夢”畫欽宗夢授御衣事;圖中建築、人物衣冠、器具與宋代制式相和,其樹石畫法、人物線描在細縝綿麗之中都藴含一種遒煉靜穆之致;人馬服飾,多以紫色、青灰、赭黛諸色以中和協調之。董其昌稱其為“窮工極妍”而“更覺古雅”,與今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傳為李唐《文姬歸漢圖》冊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南宋《女孝經圖》卷畫法與風調相比,是非常難得的南宋珍品傑作。 [5] 

蕭照評價

宋高宗曾給他的畫《山水小景》題:“白雲斷處斜陽轉,幾曲青山照畫屏”的詩名。據夏文彥的《圖繪寶鑑》評説他:“畫山水人物,異松怪石,蒼涼古野,惜用墨太多。”又有記載説:“蕭照尤喜為奇峯怪石,望之有波濤洶湧,雲屯風捲之勢”。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