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蕭淑芳

鎖定
蕭淑芳(1911年-2005年),廣東省中山市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當代著名畫家。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副教授、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全國婦聯第四屆執委。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吳作人藝術館館長、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會長。以花卉畫作,享名於世,兼擅風景、靜物、肖像等繪畫。其作高邁行雲,漸至化境。 [1] 
中文名
蕭淑芳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廣東省中山市
出生日期
1911年
逝世日期
2005年12月20日
職    業
畫家
職    稱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蕭淑芳人物生平

蕭淑芳 蕭淑芳
蕭淑芳(1911-2005)廣東省中山市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畫家吳作人的夫人。 1926-1928年入北平國立藝專學西畫。
1929-1930年在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師從徐悲鴻先生。
1930-1933年在北京汪慎生陳少鹿湯定之齊白石等學中國畫
1937年到瑞士英國學習,並舉行個人畫展。
1940年回國後,在上海培成女中、市立師範專科學校任教。
1945年在上海青年會舉辦個人畫展。
1946年參加上海美術家作家協會,任理事。
1947 -1949年任教於北平國立藝專。
於2005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蕭淑芳藝術世界

作品 作品
蕭淑芳2001年舉辦從藝75週年回顧展之後,2004年5月10日至14日,以花卉題材著稱的女畫家蕭淑芳又舉辦了蕭淑芳九十以後新作展。展覽共展出了蕭淑芳3年創作的精品150幅。分別於2004年6月4日至9日在北京國際藝苑美術館、2004年9月至10月在蘇州吳作人藝術館舉辦。
在高齡還能保持這樣高漲的創作激情,令每個參觀展覽的人敬佩。中央美術學院孫美蘭教授感慨地説:“蕭師從她小小年紀到90歲以上高齡,不間斷軟筆作畫,經月連年,以至奇蹟般,眼不花,手不顫,越是年高,反而越是扣緊了中國畫藝術崇尚的穩、狠、準三字。”待與這位歷經滄桑卻擁有一顆金子般孩童心的女畫家接觸後,記者更是對其敏鋭的思維反應驚歎不已,也對畫家作品中那種落落大方、崇尚自然、純淨天真的美所打動,更為畫家百折不撓的生命意志所深深折服。
學畫緣於天性
作品
作品(20張)
蕭淑芳1911年8月出生於廣東中山市一個書香名門之家。她的叔父蕭友梅是我國現代音樂的奠基人之一,父親蕭伯林為中國的鐵路建設貢獻了一生,兩位姑姑都是傑出的音樂家,姐姐蕭淑嫺是著名的音樂理論家,妹妹蕭淑熙是美籍生物學家。 蕭淑芳走上繪畫之路和家庭環境密不可分。蕭淑芳在姐妹7人中排行老五,從小生活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中,和姐妹們一樣喜愛音樂、美術、文學,閒暇時跟叔父學習鋼琴和樂理知識,此外對滑冰、騎車也很熱衷。在首屆華北地區女子花樣滑冰大賽中,蕭淑芳曾獲第一名。蕭淑芳説:“緣於天性,我天生喜歡世間美的事物。”她自幼畫什麼像什麼,父親蕭伯林全力支持她,並請名師進行指點,還特邀藝術大師齊白石先生為她治印。這些都促使她最終走上繪畫之路。
跟徐悲鴻學畫馬
蕭淑芳人物風景 蕭淑芳人物風景
1929年,不滿18歲的蕭淑芳從北平藝專(中央美術學院前身)結業後,住在南京的姐姐蕭淑嫺給妹妹寫信,告訴她徐悲鴻先生已從國外歸來,就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希望她不要錯過良機。於是蕭淑芳來到南京。在蕭淑嫺舉辦的家庭宴會上,蕭淑芳第一次見到了徐悲鴻,當時她被徐先生氣宇軒昂的相貌所震撼。回憶起70多年前初次見面的情景,蕭淑芳仍歷歷在目:“徐先生微長的頭髮,頸上繫着一條法國藝術家特有的大黑領結,風度翩翩,熱情奔放,言談豪爽,步履輕捷,藝術見解很高。”蕭淑嫺將妹妹的情況和想法告訴了徐悲鴻,當即獲得應允。沒過幾天,蕭淑芳作為一名旁聽生進入中央大學藝術系徐悲鴻工作室學習油畫和素描。徐悲鴻治學嚴謹,循循善誘。要求學生要善於觀察,要隨身帶着速寫本,看見什麼就能畫什麼,而且還要能默寫出來,以此考驗自己的記憶力。有一天上素描課,徐悲鴻走到蕭淑芳跟前問:“從正面如何表現馬的眼睛,你能試着畫畫看嗎?”蕭淑芳一下子被難住了,她從來沒有仔細觀察過馬的眼睛,對於馬的全身骨骼結構幾乎一無所知,卻要用炭條素描的方式畫出來,實在太難。她只好硬着頭皮用畫人眼的方式畫出一雙“馬眼”來。徐悲鴻並沒有責怪她,而是從她手裏接過炭條,一邊畫一邊講解。這令蕭淑芳既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又被徐先生細緻入微、誨人不倦的作風所感動。
山韻花趣
蕭淑芳——山石 蕭淑芳——山石
蕭淑芳在7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創作的作品不計其數,而絕大多數為花卉題材。從上世紀50年代初期起,蕭淑芳就在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任教,開始教油畫,後改教水彩畫,系統地專攻水彩畫、水墨畫技法與理論。蕭淑芳在對水彩畫和水墨畫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改革,使水彩畫和水墨畫融合與互補。水彩畫主要是通過顏色的運用,以明暗對比的表現方法塑造形象。水墨畫雖然強調墨分五色,但是水彩畫使用的紙張筆色畢竟與中國畫不完全一樣。為此,她做了種種試驗。面對瓶花寫生時,她先用高麗紙和半熟的宣紙,按照水彩畫的方法,以明暗對比的關係來表現,略加背景襯托。她力求色彩明快,減弱明暗對比,突出層次感,取消背景襯托。畫花的枝葉時,加入中國顏料,如花青、石綠等。畫花瓶時,用淺線勾出,不強調色彩造型。就這樣,一次、兩次、三次,廢了一張又一張紙……終於找到了兩種畫之間能相互契合的表現特徵,把水彩技法恰當地融入水墨丹青之中,豐富了傳統筆墨技巧。自上世紀70年代起,蕭淑芳創作了大量國畫,採用“蕭淑芳花卉畫的語言”,創作出《欣欣向榮》、《花常好》、《似雨飛花》等一大批獨具品位的國畫佳作。 蕭淑芳的花卉畫在題材選取上極具個性。她喜歡畫的花卉大約有四五十種,如紫鳶、繡球、蘭草、水仙、杜鵑、虞美人、扶桑、向日葵、紫丁香等,幾乎全是野花。而紫色是蕭淑芳的最愛。生長在東北沼澤邊緣的鳶尾花是她深愛着的一種野花,顏色為深紫色。她研究出的紫色是一般人很難調配出來的,似乎成了她色彩的專利。為了突出帶有飄逸感的花朵,她刪繁就簡,有意將長而繁多的葉子加工為疏密有致的短小狀;畫面洋溢着令人賞心悦目的質樸與美麗。吳作人先生生前有感於蕭淑芳充滿真情與執著地描繪野花,曾作詩一首以表敬意:“邊陲奇卉遍山生,風雪霜寒志更貞。但替河山添彩色,不爭譜上百花名。” 在蕭淑芳九十以後新作展上,孫美蘭教授是這樣評價蕭淑芳的這些新作的:“隨興吟詠,情趣盎然,是蕭師新作引人興味的又一特點。識畫者曾説,畫山要有神韻,畫花鳥要有情趣。我們縱覽為數可觀的新作,特別是花卉小品,恍惚追隨藝術家,跟她一樣,以恬適明淨之心,漫步在春天裏,邂逅在百花間。”
蕭淑芳作品 蕭淑芳作品
藝術特色
蕭淑芳小品 蕭淑芳小品
蕭氏以深厚的西畫根底轉攻國畫,其特點是以沒骨點垛作裝飾性構圖,用筆沉靜,力量、速度大體平均,其韻律主要依靠物象不同的色彩、形狀的組合而獲得體現,而少有輕重疾徐、頓挫轉折的節奏變化。
花葉繽紛爛漫,而格調文靜娟秀,為傳統畫法中所未見,又能為雅俗所共賞,洵藝苑之奇葩、玉台之清品,尤以小幅更為精到 。
蕭淑芳是當代著名的花卉畫家,但她並不只是專攻花卉,舉凡風景、靜物、肖像等等,無不喜愛,無所不能。她的花卉藝術能達到如此高超的境地,是與她在藝術上廣博的愛好和修養分不開的,還在青年時代,當繪事學步之初,她就注意到對繪畫各門類和多種的廣泛研飛。一方面從汪慎生湯定之學花鳥山水,到齊白石家中請教筆墨之道,另一方面又及時投奔徐悲鴻之門,鑽研造型基本功,同時練習油畫。三十年代居英國時,又進斯萊德美術學校學習雕塑,同時還涉獵色粉筆和木刻等多種繪畫樣式,表現出她對美術的多方面的旨趣。人們都知道,她把水彩技巧有機地融入了中國畫的水墨丹青,這一點可以從她的彩墨《丁香》和水彩《丁香》這兩幅作品上最明顯地看來脈絡。她的許多油畫靜物,如芍藥、月季、繡球等,與後來創作的許多彩墨花卉,也有着極為密切的關係。蕭淑芳的水彩作品色調明快,風格雋永,對於將中國水墨的意境融入西方繪畫傳統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在畫壇享有盛譽。曾出版《水彩畫技法》等著作,對自己的實踐進行系統闡述。

蕭淑芳成就榮譽

蕭淑芳作品 蕭淑芳作品
蕭淑芳,早期從事水彩畫創作和教學,代表作如《丁香花》《大麗花》及《女少先隊員》等。
1973 -1977年為國賓館、外交部駐外大使館作畫,均收藏於國內外使館中。
1980-1988年與吳作人應邀出訪及 文化交流。先後訪問阿根庭、美國、加拿大、日本、澳 大 利亞、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新加坡及香港等地, 開畫展並講學。
1993年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畫廊開個人花卉展。代表作有《山花爛漫》《紫鳶》《杜鵑花》《君子蘭》《鬱金香》《丁香》和《紅梅》等。許多作品為中國美術館、國賓館、我國駐外使館及海內外藏家等收藏。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先後訪問過阿根廷、澳大利亞、美國、日本、新加坡、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香港,舉行《吳作人、蕭淑芳中國畫展》及文化交流等活動。
蕭淑芳畫像 蕭淑芳畫像
1993年以來,曾在北京、蘇州、中山、深圳等地多次舉辦個人畫展。
2001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蕭淑芳從藝75週年回顧展》
2004年在北京、蘇州巡迴展出《蕭淑芳九十以後新作展》。
出版有《走過九十—蕭淑芳畫集》《蕭淑芳畫選》《榮寶齋蕭淑芳花卉畫譜》《中國兒童遊戲》《吳作人、蕭淑芳中國畫集》等。

蕭淑芳感情之旅

吳作人、蕭淑芳夫婦 吳作人、蕭淑芳夫婦
在南京中央大學徐悲鴻工作室學習期間,吳作人和蕭淑芳曾是同班同學。蕭淑芳回憶説:“當時我們的關係很一般,那時的吳作人十分靦腆,每天夜晚都在明燈高懸的畫室裏默默地只顧畫畫,不愛理人,給人一種高傲之感。”
吳作人和蕭淑芳塑像 吳作人和蕭淑芳塑像
1930年,吳作人徐悲鴻的幫助下去法國、比利時留學,蕭淑芳則於1937年至1940年到瑞士英國、法國學習油畫和雕塑,他們就此分離。直到1946年,在上海美術作家協會舉辦的畫展開幕那天,吳作人丁聰等組織者迎接參展的畫家時,才與當時在上海市立專科學校擔任美術教師的蕭淑芳再次相見。老同學在分別17年之後邂逅,自然倍感親切,在一起談得十分起勁。不久,蕭淑芳邀請吳作人到家中的畫室看新作,他們的心靈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在此次會面深談之後,吳作人不久後就向蕭淑芳透露了自己的傾慕之情,隨即又填詞賦詩,贈給蕭淑芳,以表達自己的心願。其中一首詞題為《調寄<浪淘沙>——寄梅兒》(梅兒是蕭淑芳作畫時的署名):“九歲亂無憑,重過清明,可憐人事半飄零,喜得萱堂春更茂,英瑞盈庭。心似曉煙凝,欲散還停,吳山不比蜀山青,無奈巫城雲起處,不透陰晴。”另一首詩題為《勝利重見滬上》:“三月煙花亂,江南春色深。相逢情轉怯,未語淚沾襟。”蕭淑芳讀着吳作人的詩詞,被他的真情深深地打動了,眼睛不知不覺濕潤了。
經過一段時間充滿詩情畫意的心靈碰撞之後,他們在人屆不惑之年終於同舟共渡,結下了半個世紀的姻緣。1948年6月5日,吳作人和蕭淑芳舉行了婚禮,恭請徐悲鴻、廖靜文夫婦光臨,徐悲鴻還欣然擔任了他們的證婚人。

蕭淑芳作品賞析

她的水彩畫融中西優秀畫法於一體,自成一格,色調明快,不重光影,筆法簡潔,意境清新,先後有許多作品參加國內外大展,頗受好評。 [2] 
作品圖集:
蕭淑芳作品

蕭淑芳作品保護

2023年5月,根據《國家文物局關於頒佈1911年後已故書畫等8類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單的通知》,其代表作不準出境。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