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蕭海春

鎖定
蕭海春,1944年出生,江西人,1964年畢業於上海工藝美術學校。自幼喜愛繪畫,多年來,不管環境如何,他都以勤奮蹋實的精神對待藝術。他在一絲不苟地完成玉石雕刻設計這一本職工作之餘,抓緊時間進行繪畫創作。 [3-4] 
中文名
蕭海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44年
畢業院校
1964年畢業於上海工藝美術學校
職    業
畫家
出生地
江西
代表作品
《肖海春畫集》

蕭海春人物介紹

蕭海春 蕭海春
師承王康樂、顧飛先生,他的山水畫作品構圖緊密,利用水墨色陛的深淺製造出層次感。取法黃賓虹,上溯清初石溪等名家。他從師承古人而從中取精粹,將精圓和筆獨加以變化而締造自已的面目,使之藴含著一種古拙奇的氣韻。出版有《肖海春畫集》兩冊。現為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中國畫院兼職畫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其繪畫作品曾多次獲得國際國內大獎,人物畫“李白詩意”獲全國詩與畫大賽一等獎。山水畫“空殺”獲國際水墨畫優秀獎。報刊雜誌多有介紹和發表作品。作品選到美國、日本、歐洲各國,以及中國的台灣、香港參加展出,並在香港、台灣舉辦個人畫展
1944年生於上海,祖籍為江西豐城,別署抱雪齋、煙雲堂。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上海中國畫院兼職畫師,上海市突出貢獻專家協會會員。
1961年考入上海工藝美術學院,學習傳統繪畫與雕刻,曾受畫家王康樂、顧飛的指導,對於黃賓虹的繪畫藝術獨有興趣。
1964年畢業於上海工藝美術學校,入上海玉石雕刻廠,從事專業設計,潛心中國畫創作。
1965年獲上海《青年報》舉辦的書畫創作大賽一等獎。
1984年人物畫李白詩意《落日故人情》獲上海書畫出版社舉辦的全國“以詩徵畫”大賽一等獎。
1985年應中國畫研究院之邀作《清清小河水》、《山居圖》,併為該院收藏。
1988年作品《西行山水》參加上海青年國畫聯展,作品參加上海美術館赴法國、意大利、比利時巡迴展。作品《空谷》入選北京國際水墨畫展。同年在《美術叢刊》發表自撰文《尋找樂士》並發表其西行之作,《朵雲》雜誌專題介紹。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1989年應上海中國畫院之邀舉辦“蕭海春·了廬畫展”。
1990年香港大業公司出版《蕭海春畫冊》。
1991年與張仃龍瑞陳向迅、陳平、趙衞、盧禹舜等參加香港“三石軒”舉辦的山水畫聯展。參加上海美術館主辦的蕭海春、陳心懋、朱敏、王天德四人聯展。參加中國畫研究院主辦的“首屆中國山水畫聯展”。
1993年參加上海美術館等主辦的“上海·台北水墨畫聯展”。入選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中國畫大陸百人傳”。作品《早春氣息》獲“第二屆全國山水畫展”優秀獎和收藏獎。
1994年在台北敦煌藝術研究中心舉辦“再造河山無限意——蕭海春畫展”。
1995年漢雅軒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辦“蕭海春畫展”。參加上海美術館赴日本大阪現代中國畫
1996年參加上海美術館赴法蘭西、德國現代中國畫展。
山水畫
1997年參加上海美術館赴俄羅斯現代中國畫展。《二十世紀中國水墨畫大系——蕭海春》由香港大業公司出版。
1988年作品《陰陽隔婚曉》入選1998年古根漢姆舉辦的“中華文明五千年畫展——現代部分”。作品《有幽可居》參加“’98中國國際美術年——當代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展”。
2001年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百年中國畫展”。
2003年劉海粟美術館“蕭海春水墨畫工作室”成立。
2004年8月在台北歷史博物館舉行“名家水墨——黃秋園·蕭海春作品聯展”。
2005年“人與自然”第二屆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聯展《天籟》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參加上海中國畫院赴港“春華秋實”大型畫展
2006年上海徐匯藝術館舉辦“徜徉邱壑間”蕭海春山水畫展
2007年上海國畫院舉辦“煙雲日課”蕭海春山水作品展。

蕭海春展覽信息

山水 山水
台北敦煌藝術中心(1994)、香港藝術中心(1995)。
上海青年國畫聯展(1988)
北京國際水墨畫展(1988)
上海美術館“四人畫展”(1991)
中國畫研究院“首屆中國山水畫展”(1993)
上海“中國藝術大展·當代中國畫展”(1997)
美國紐約古根漢姆藝術博物館“中華五千年”藝術大展(1998)
中國畫研究院“當代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展”(1998)、上海百家精品展(1998)、上海美術雙年展(1998)。
赴台辦畫展
2004年08月22日,山水畫家蕭海春先生在台北歷史博物館舉辦個 人畫展。蕭海春這次展出的作品全為其新作,既有巨軸山水,也有斑斕冊頁,體現了他一貫於傳統中求新求變的創作風格。
蕭海春1944年出生於上海一户普通人家,自幼即表現出對繪畫的極大熱情,善以線條表現事物。他於1961年進入上海工藝美術學校,接受了系統的傳統繪畫以及素描訓練。由於 畫家的天賦加努力,其創作的作品頻頻獲獎,引起畫壇的關注,於1988年獲得國務院輕工業部授予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蕭海春擅長創作山水,畫作氣勢恢宏坦蕩,筆觸多變而不露端倪,佈局森然有度,滿而不悶,作品為海內外藏家競相收藏。

蕭海春作品評價

蕭海春《煙雲日課》

山水,暢神而已。宗炳以蕭海春後,山水家大多隻談技法了。這與其説是因為莊子説了:技可以近乎道,毋寧説是自然造化的誘引。登山臨水,是魏晉自覺的表徵,也是文藝復興的表徵。儘管相距千年,卻異曲同工。
蕭海春把山水稱為煙雲。説山水,説的是“質有”;説煙雲,説的是“趣靈”。山水是有,煙雲是無。這有與無的相輔相成,相融互洽,便是畫家的心緒所在,藝術的微妙之處。
蕭海春
煙雲是變幻的,一如筆墨的靈動。如何使得筆墨靈動如變幻的煙雲。是蕭海春的問題,且是蕭海春的私人問題。
蕭海春畫作
蕭海春畫作(40張)
在大眾熱情被炒作的熾熱的時狀中,蕭海春卻沉寂於他的日課。其實,畫家説“煙雲日課”,一如詩人説“終日為詩忙”,所指的大抵都是一種日常的生活狀態。如果説藝術地生存和生活的藝術是中國文化的根本,那麼,終日以煙雲為課業的蕭海春擁有的定是別一番水殿涼亭的清幽之境。
日課,等於説學生做老師佈置的作業。因為董其昌説畫家有兩位終身老師:“畫家以古人為師,已是上乘,進而以天地為師”。所以,蕭海春常常臨摹古人,又時時寫生造化,並以此作為日課。
以古人為師,以自然為師,是老生常談的老套套;老套套一旦被化為具體行動,我們就看見了真正的傳統。而真正脈承傳統的人,往往也就是創造傳統的人。徵之歷史,可謂俯拾皆是:孔子念念的是復古,韓愈、柳宗元倡導的是復古,趙孟頫董其昌更是樹起復古的大纛;就連文藝復興的大幕也是彼得拉克在復古中拉開。所以,歷史常常呈現言不由衷的史實。所謂創新,熱熱鬧鬧,實際上只做了修枝剪葉的工作;所謂復古,默默寂寂,卻在刨土挖根。事實上以繼承傳統為使命的復古者,同時也是最根本的創造者。為此,忙於日課蕭海春,值得關注。
日課,當持之以恆,而持之以恆常是意外收穫的機緣。蕭海春敬畏古人,也敬畏自然。正是這種敬畏之心,使蕭海春經常處於古人與自然的兩難境地;於是,他用自然詰問古人,又用古人求證自然;然而,古人不能言,自然自沉默。於是,這自造的兩難境地,恰如禪家的機鋒話頭一樣,在相互的默視中,迴轉成為無關於時世、無關於歷史、無關於造化、甚至無關於蕭海春的純粹問題,成為一個山水自身的問題。這是蕭海春的意外收穫。
於是,日課變成了蕭海春與古人與自然之間的手談——這是一種不需要邏輯,也不需要理念的交談;一種超乎於文字之上,超乎於語言之外的溝通;這種最深也是最後的底線上的交流與溝通,王微説是“神明降之”,董其昌説是“形與心手相湊而相忘”。
手談是一種肢體的交流,在中國人看來是最真實的交流、最根本的交流,所謂:“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詩正義·序》)動作是直觀的、直接的,動作是本真的、本原的,所以,動作揭除遮蔽,引入敞亮。
這大抵就是為什麼蕭海春説底線與守望,這大抵就是為什麼蕭海春説:“在藝術中,持久性要比獨特性更為重要,集中的瞬間的價值命裹註定要被永久性超越,只有持久性才能產生出神秘而恆定的力量。”
日課是一種生存狀態,煙雲日課的蕭海春所體驗的或許就是董其昌所稱道的“以畫為寄”、“以畫為樂”的生存狀態。

蕭海春山水畫

蕭海春 蕭海春
蕭海春的山水畫隨開放之勢日趨雍容,清新華貴,驚採絕豔,蕭海春山水承唐人春風意氣,宋人宮廷之學功,元明之率意天趣,一掃舊文人畫悲秋孤寂之病態,揚漢唐壁畫之情采,入骨靈動,文心雕龍,浪漫天趣,蒼茫朗潤,北人入南唐,士人簪花,其境天心月圓,花滿枝頭,一時海上春起“蕭家山水”,驚座海上。
蕭海春的國畫又集北人經學之功,稟賦積學,幾摩名跡,生花生姿,筆轉透紙背,經學致用,出神入化。國畫之本質文境開闊,寫實家亦理想家,蕭海春作畫以形媚道,造境似錦,筆思暢酣,畫品顯理學精神,藏露相宜,精沉博涵,坦蕩風度,氣格滿幅。
西學為容,中學本質,蕭海春對中國畫之變幻很見深邃的理論,故從容自豪,揚國畫民族自信精神是蕭海春畫風的本質。有此形質,蕭海春國畫名重也。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