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蕭樸生

鎖定
蕭樸生(1897~1926),原名樹棫,字樸儒,出生德陽縣天馬寺(如今元鄉)謝家廟子一個農民家庭。中國早期共產黨人,革命先烈。 [1] 
本    名
蕭樸生
別    名
樹棫
樸儒
出生地
德陽縣天馬寺(如今元鄉)謝家廟子
出生日期
1897年
逝世日期
1926年10月

目錄

蕭樸生人物生平

蕭樸生(1897~1926),原名樹棫,字樸儒,出生德陽縣天馬寺(如今元鄉)謝家廟子一個農民家庭。蕭幼喪父母,依兄嫂度日。初讀私塾,繼入八角井隆聖寺縣立初等小學和德陽縣立高等小學,因其兄離鄉謀生而幾致輟學。幸得楊福安、陳潤民兩師相助,才於1915年冬以第二名畢業。1916年春考入綿陽聯中,因不願再累師友,於是年秋另入公費省立第一師範。1919年秋考入成都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第二屆,始於次年12月到上海,與穆青、李季達乘“智利”號郵輪去法國。
蕭到法國後,與穆、李等在法國克魯梭的施來德鋼鐵廠當翻砂工。為積資上大學和解人之急,節約克己,勞累一天之後,還堅持每晚到工廠職工夜校學技術課程,休假日自找教師補習法文。上大學後,在每年三個月假期中仍到工廠作臨時工,以維持假期生活和補助學費,並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22年6月,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創建時,蕭是18位代表之一。1923年2月,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更名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蕭任委員,擔任旅法支部負責人。華工運動委員會建立後,蕭任主任委員,深深紮根於華工工人羣眾中,瓦解原有行會、幫會,成立華工總會,組織華工工人俱樂部,開辦工人夜校,提高華工工人的思想覺悟。他刻苦鑽研社會科學,宣傳馬克思主義,常寫政論文章向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機關刊物《赤光》投稿。1925年4月1日在《赤光》第28期上發表了《中山逝世與國民革命》等文章,並作有《死鄉》等詩篇。6月3日,蕭以中共旅歐支部組織幹事身份主持召開支部緊急會議,聯合華人中的各進步團體集會聲援國內因“五卅慘案”掀起的反帝鬥爭,並與旅歐黨團組織和其他同志宗錫鈞、雷定琨、林蔚、傅鍾、鄧希賢(小平)、李暢英(大章)等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被稱為“六月運動”的鬥爭。法國當局對他們組織的華人活動非常驚恐,橫蠻地加以干涉,經再三交涉無效,蕭等乃派代表去見法國總理班樂衞,遭到拒絕。6月21日聚集2000多名華人到駐法使館示威,把印好的電報、通知、通牌等放在公使陳篆面前,叫他簽名蓋章。同時,將寫有“推翻國際帝國主義”、“廢除不等條約”、“華歐人民親善萬歲”的標語、旗幟懸掛在使館大門和牆上,並向羣眾散發傳單。這次行動,使法帝國主義者扼殺華人示威遊行的企圖遭到失敗,使中國人民的革命正氣得到伸張。面對日益高漲的華人反帝鬥爭浪潮,法國當局和中國軍閥政府採取了鎮壓行動,蕭也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
蕭回到上海,在周恩來領導下繼續從事革命,在江浙濟難委員會工作,兼任上海大學教授,並常在《光明》週刊上發表宣傳革命真理、評論時局的文章。他對家鄉情況也很關心,按月寫信問候兄嫂及楊、陳二師,不斷寄回進步書報雜誌,宣傳馬列主義。楊、陳二師受其影響,在反共猖獗時期,同情革命,掩護、護送所謂有嫌疑的赤色分子離縣,並介紹縣內青年張紹善到上海大學讀書。在蕭的關心下,張進步很快,不久參加革命,假期回鄉,帶回蕭交與的函件及進步書刊,盡力傳播革命,使閉塞的德陽民主革命思想大為活躍。
蕭一生為黨勤奮工作,積極從事革命活動,積勞成疾。1926年10月病逝於上海日本醫院。遺孀熊楚雲(季光),湖南濟陽人,留法勤工儉學學生,中共黨員。抗戰初期,長沙大火後,曾攜女初華回到德陽。因忙於奔走革命,以孤女寄託兄嫂,解放戰爭爆發後,音訊遂絕。肖初華在成都上中學時患肺病,回德陽醫治無效,不幸天折。 [1] 
參考資料
  • 1.    德陽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纂,德陽市志 下,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06,第1919-19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