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蕭崗

鎖定
蕭崗(1923—),原名蕭永綏,曾用名蕭遠之,福建廈門人,緬甸歸僑,1939年參加革命,1999年離休。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他在緬甸、雲南、福建三地往來工作,以宣傳為武器,向社會各界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號召大家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形成廣泛愛國統一戰線,為拯救民族危亡,為建立獨立、統一的新中國而英勇奮鬥。新中國誕生後,他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華僑事務委員會、全國僑聯和全國政協工作,為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為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作出了積極貢獻。 [2]  是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1] 
中文名
蕭崗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福建廈門江頭禾山烏石浦村
出生地
緬甸
出生日期
1923年

蕭崗人物經歷

家庭 家鄉 孩童時代(1923-1936)
蕭崗1923年生於緬甸,貧苦農民家庭出身,祖籍福建廈門江頭禾山烏石浦村,幼年隨母從緬甸返回故鄉。 [2] 
少年時,他曾跟村裏晚清秀才蕭水鏡唸了兩年私塾。念過私塾,蕭崗又到江頭小學讀書兩年。由於生活所迫,蕭崗只好背井離鄉,漂洋過海,到異域他鄉的緬甸去謀生。在緬甸,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他的影響下,兩個弟弟也參加了革命。 [2] 
窮苦華僑青年的歷程(1937-1949)
初到緬甸,蕭崗白天工作,晚上到店聯的夜校學習,逐漸開始參加一些進步活動,結交了許多進步朋友,其中就有廈門同安人、當時緬甸的中共地下黨領導鄭祥鵬同志,泉州惠安縣人、中共黨員王漢斌同志。 [2] 
抗日戰爭爆發後,由於緬甸地處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尤其是1938年10月以後,滇緬公路成為了中國大西南對外交通的唯一國際通道,搶運了大量的軍需和民用物資,運送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為抗日戰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緬甸即成為了中、英、日進行慘烈爭奪的戰場。 [2] 
1938年底至1939年,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和中國共產黨展開在緬甸的活動。1939年,蕭崗在仰光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並與當時華僑青年成立的學生聯合會、婦女聯合會等6個民眾團體,一起募捐支前、抵制日貨、宣傳抗戰、譴責日軍侵略行為,號召緬甸華僑支援祖國人民抗戰。 [2] 
1941年12月7日,日本法西斯悍然把侵略戰爭擴大到太平洋地區。在日軍即將攻佔緬甸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組建了以緬甸華僑青年為主體的抗日組織——緬甸華僑戰時工作隊。它是緬甸數十萬愛國僑胞,在大敵當前奮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堅定意志的體現。蕭崗參加戰工隊後任教育幹事,隨隊在緬甸多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抗戰宣傳活動和抗日服務工作。《黃河大合唱》詞作者光未然從延安到重慶,周恩來副主席派他到緬甸,他把《黃河大合唱》帶到戰工隊,隨着戰工隊在緬甸各地的抗戰宣傳,《黃河大合唱》在緬甸僑胞中傳唱開來。蕭崗對《黃河大合唱》感情很深,很喜愛,他90多歲時,還能唱出其中許多歌詞。戰工隊的戰友間有深厚的感情,為紀念戰工隊成立45週年,戰工隊老同志們刊行了紀念刊《伊洛瓦底戰歌》,大家紛紛撰文紀念,蕭崗也撰文《這段歷史是值得紀念的》。 [2] 
緬甸淪陷後,按照組織安排,蕭崗隨隊撤回國,到福建海滄縣抗日軍民創辦的《前哨報》當編輯,宣傳抗戰,報道廈門等地在日軍鐵蹄下的種種災難,激勵民眾與日軍血戰。 [2] 
因內部出了叛徒,在組織的安排下,經在閩的緬甸華僑和南僑機工的幫助,蕭崗歷盡艱難,途經廣東、廣西、貴州,到達雲南。在滇期間,他任教於雲南玉溪簡易師範學校和楚雄省立中學,同時參加民盟雲南支部的活動。1946年7月,“李公樸、聞一多慘案”發生前夜,蕭崗出席了在昆明北門書屋召開的民盟會議。會上,李公樸先生布置了民盟工作,並決定所有民盟成員立即從昆明轉移,半年後到香港會合。 [2] 
會後,蕭崗肩負着民盟的委託,離開昆明奔赴仰光。一到仰光,他即着手開展對僑胞的統一戰線工作。他帶來了一大批僑胞們渴望已久的中文書籍,開辦了南僑文化供應社。供應社所供應的文化,主要不是賣書,而是向廣大華人僑胞提供民盟組織出版的《民盟週刊》、馬來西亞檳城洪絲絲主持的《現代週刊》《現代日報》、香港的《週末報》《華商報》,以及新加坡的《南僑日報》等愛國進步報刊,迅速傳播國內反內戰求民主的大量消息。通過閲讀這些進步刊物,緬甸華人僑胞的愛國意識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2] 
在祖國的政局迅速發展的新形勢下,緬甸華僑進步青年感到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輿論陣地。1947年元旦,在中國共產黨支持下,蕭崗創辦了《緬甸人民旬刊》。半年後,祖國革命形勢很快從“反對內戰,促進民主”發展到“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革命解放戰爭。為積極向緬甸華人僑胞宣傳祖國解放戰爭的局勢,引導僑胞的愛國熱情,配合祖國革命形勢的發展,在仰光郊外,蕭崗與雲南中共黨員張子齋商議後,決定《人民旬刊》於1947年7月18日改為《緬甸人民報》。《人民報》的誕生,使緬甸廣大愛國華人僑胞能及時地瞭解到祖國革命形勢發展的真實情況,增強他們中國共產黨必勝的信心。《人民報》是緬甸華僑羣眾辦報,它茁壯發展,一直到1966年初,緬甸政府開始搞絕對民族文化,禁止外文報刊,才被迫停刊。 [2] 
在緬甸建立民盟緬甸支部,是蕭崗對民盟組織委託的承諾。1948年元月,在仰光的香港大酒家,蕭崗公開宣告,中國民主同盟緬甸支部成立。由於統戰工作需要,蕭崗長期以黨外人士的身份工作。1949年2月,蕭崗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2] 
回到新中國工作(1949-1966)
新中國即將成立之際,毛澤東主席電邀中國民主同盟會緬甸支部到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第一次代表大會。1949年5月,民盟緬甸支部主委蕭崗代表民盟緬甸支部,乘輪船經香港轉赴北京,準備參加政協會議。但因工作需要,蕭崗到京後沒有參加此次政協會議,而是被組織留在國內,從事愛國統一戰線工作。 [2] 
新中國成立前夕,海外華僑的愛國熱情高漲,許多華僑學生、青年和民主人士紛紛回到祖國,僑務工作的任務提到日程上來了,但全國還沒有解放,中央政府沒有成立,組織全國性的僑聯條件還不具備。於是,先成立了北平市歸僑聯誼會。自此,新中國僑務工作在北京拉開序幕。歸僑聯誼會是在黨中央和周恩來副主席的重視和關懷下成立的。1949年夏季,蕭崗參與了北平市歸僑聯誼會的籌備工作。 [2] 
1950年6月9日,中緬兩國政府間完成了建交談判,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緬甸聯盟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緬甸是社會主義國家陣營之外,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周邊相接壤的國家中,中緬之間首先和平締結了兩國邊界條約。當時,新中國與許多國家還未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兩國建交後,緬甸成為了十分重要的外交橋樑,是新中國外交的南大門。中緬兩國山水相連,兩國人民之間有着傳統的胞波情誼。緬甸僑胞熱愛祖國,緬甸華僑華人在抗戰期間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從1937年至1940年,全緬甸華僑華人捐款匯至國民政府,認購飛機達19架之多。中緬兩國間,在1951年至1961年十年中,相互間的外交往來十分頻繁。1950年8月,作為新中國首批外交官員,蕭崗被調往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緬甸大使館。在使館工作期間,他廣泛聯繫緬甸華人僑胞,不遺餘力地為擴大愛國統一戰線,為促進緬華社會在熱愛祖國這面旗幟下的大團結,為增進和鞏固中緬兩國人民的胞波情誼作出了貢獻。他在使館工作了8年,是新中國首批外交官在駐緬甸使館工作時間最長的兩人之一。 [2] 
1958年,蕭崗奉命回國,被從外交部調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華僑事務會(簡稱“中僑委”),任命為黨委辦公室主任。 [2] 
到全國僑聯工作(1978-1999)
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幾年裏,一項極為重要而緊迫的工作,就是解放幹部,重新完善組織建設,一批批受衝擊、靠邊站的幹部恢復了工作。1978年7月,受組織委派,蕭崗到全國僑聯工作。中組部一位老大姐代表組織找他談工作,其間她説:組織瞭解你,組織信任你。此言令蕭崗激動不已,熱淚盈眶,使他卸下了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鬥、受冤屈的包袱。 [2] 
剛開始時,僑聯工作人員共有二十來個, 其中包括莊希泉、莊明理、洪絲絲、張楚琨這些僑界賢達民主人士,蘇慧、餘修這些黨內的老大姐、老同志。他們都是年事高、資歷深,只有做到尊重他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僑聯的恢復與重建工作才有可能做好。蕭崗善於團結,充分調動起了大家的積極性。當時他55歲,比起來還算是年富力強。他與莊希泉等幾位民主人士和黨內的老同志都有很好的私人感情與交往。莊希泉95歲高齡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宣誓時,是由蕭崗領讀誓詞。洪絲絲75歲高齡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蕭崗是他的入黨介紹人。鍾慶發與蕭崗共同參加籌建北平市華僑聯誼會的工作。1978年,他倆又一起到全國僑聯。到僑聯後,鍾慶發對蕭崗説:“老蕭你放手工作,有事我來擔”。 [2] 
這時,國家已進入經濟建設的新階段,僑聯面臨着組織建設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難以勝任新時期工作的情況。此時,一個緊迫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能夠通過修改好僑聯章程,開好第二屆全國僑代會,使廣大歸僑僑眷從過去的冤屈和受傷害的陰影中走出來,調動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愛國愛鄉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優勢,為祖國經濟建設大局服務。 [2] 
蕭崗主持了第二、三和四屆全國僑代會《全國僑聯章程》修改小組的工作,在修改章程的過程中,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一遍又一遍地廣泛徵求意見,對章程進行反覆修改。經過三次對僑聯章程的修改,尤其是就“各級僑聯組織”“經費”等問題具有突破性的修改,為解決長期困擾各級僑聯的人員、編制、經費和機構等問題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為以後的僑聯章程確立了基本框架。 [2] 
蕭崗認為,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僑務工作的民間羣眾性將隨之不斷增加,因此,僑聯將在僑務工作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他常説,“僑聯的工作要做,就做不完;不做,就無事可做”。 [2] 
此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僑聯的工作有三項開展得比較及時:將工作重點轉向為經濟建設服務、建設有僑聯特色的文化和立法維權。蕭崗帶頭髮揮僑鄉優勢、繁榮僑鄉經濟,傾心僑史研究與華僑博物館。2016年全國僑聯成立六十週年之際,蕭崗來到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參觀了各個展廳。此外,他還接受了採訪,這個採訪被錄製用於慶祝全國僑聯成立六十週年的紀錄片。採訪中,他談到1978年全國僑聯恢復重建時,在中南海自己向中央領導彙報僑聯工作那段往事。 [2] 
此時,他感到欣慰,自己已完成了到僑聯的工作,無愧地向組織、向僑胞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2] 

蕭崗人物榮譽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分別於2015年6月和2019年9月,向蕭崗頒發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章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章。 [2] 

蕭崗人際關係

父親蕭良遇、母親陳允治、姐姐瑞雲、妹妹瑞珠、長弟永堅、小弟永吉。 [2] 
妻子:顏瑾瑜,新加坡歸僑,1928年生於金門,祖籍金門。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