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蕭佛成

鎖定
蕭佛成(1862—1940)字鐵橋。福建人,生於泰國曼谷。華僑。1908年加入同盟會,任同盟會暹羅分會會長。1926年1月回廣州出席國民黨二大,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1927年4月投靠蔣介石,支持建立南京國民政府。1929年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1931年4月胡漢民被蔣介石扣押後,曾與古應芬等聯名提議彈劾蔣介石,並赴廣州另立國民黨中央和政府。1931年底寧粵合流後,任國民政府委員,仍留居廣州。1937年重返泰國,後病逝於曼谷。 [1]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蕭佛成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62年
逝世日期
1940年5月31日
人物生平
蕭佛成,字鐵橋。1862年(清同治元年)生於暹羅(今泰國)曼谷,祖籍閩南。先世於明末抗清失敗後逃居台灣,後南渡馬來半島的馬六甲,19世紀初又移居暹羅,以經商為生。蕭佛成童年在曼谷華僑設立的私塾讀書,接受中國傳統教育;業師高傳百為參加太平天國反清鬥爭失敗後南逃謀生的愛國者,蕭佛成受其薰陶,從小就有着強烈的民族意識。既長,獲當地律師資格。1888年,蕭佛成參加當地的反清復明組織“三合會”,由於人緣與學識,在當地華僑社會中頗有聲望。 [3] 
1900年,孫中山派陳少白在香港創辦《中國日報》,宣傳革命主張。1905年,蕭佛成與《中國日報》互通聲氣,與陳少白、馮自由多所聯絡。1907年,得到革命黨人陳景華的協助,蕭佛成在曼谷創辦《華暹日報》,自任社長。該報分刊中文版與暹文版,中文版由蕭佛成與陳景華任主筆;暹文版則由其女兒任主筆。《華暹日報》致力於改善暹羅華僑的境遇,受到僑胞的喜愛,直至1942年日軍侵佔暹羅時才被迫停刊。 [3] 
1908年11月,孫中山偕同胡漢民等從新加坡到曼谷。當局禁止孫中山從事政治活動,但暹羅華僑志士及三合會人士,秘密集會歡迎孫中山。蕭佛成積極參加活動,繼而暹羅同盟會分會成立,他被推選為分會會長,陳景華任書記,會址設在《華暹日報》社的樓上。 [3] 
民國成立後,同盟會聯合統一共和黨等小黨派,成立國民黨。蕭佛成任暹羅國民黨總支部支部長。在民初的反袁鬥爭中,革命陣營內部一度發生意見分歧。蕭佛成積極支持孫中山的討袁革命運動,在討袁籌款中,暹羅華僑方面也是經費重要來源之一。 [3] 
1927年7月,汪精衞在武漢“分共”,寧漢漸趨合流。9月16日,南京方面、武漢方面以及上海的西山會議派三方在南京成立“中央特別委員會”,代行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監察委員會職權。會議決定改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和中央黨部。蕭佛成出任國民黨中央海外部委員和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常務委員。 [3] 
1928年,蕭佛成返回暹羅,參加了因濟南“五三”慘案而發動的南洋華僑抵制日貨運動。暹羅政府禁止華僑參與政治活動,對華僑抵制日貨運動加以取締。蕭佛成運用其在當地的社會影響,出面緩頰,曼谷華僑為“五三”慘案的受難者捐助了一筆鉅款。 [3] 
1929年3月,蕭佛成回國參加在南京召開的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1931年胡漢民派在廣州召開的第四次、1935年在南京召開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蕭皆連任。 [3] 
1931年2月28日,胡漢民因反對蔣介石擅權制訂訓政約法而被蔣介石軟禁於湯山。蕭佛成與胡漢民歷史關係較深,政見亦同,平素對胡十分敬重,對蔣介石此舉極為不滿。4月3日,他與鄧澤如、林森、古應芬聯名通電,彈劾蔣介石,指責蔣“違法叛黨,逆跡昭著”,“盤踞中樞,把持國柄,潛植羽翼,威脅老成”。當時掌握廣東軍政大權的陳濟棠,聯絡汪精衞、孫科等國民黨內反蔣派系,乘機在廣州召集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非常會議,另行成立“國民政府”。蕭佛成也列名為“國民政府”委員。 [3] 
“九一八”事變後,寧粵合作。1931年底蔣介石下野,國民政府改組,蕭佛成被列名國民政府委員。廣州的“國民政府”於1932年1月5日宣佈撤銷,另設國民黨西南執行總部和西南政務委員會。蕭佛成留在廣州,擔任西南執行總部海外黨務主任和西南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1936年5月胡漢民去世後,蕭佛成成為在廣州的國民黨僅存元老,但他沒有實權,終日以弈棋為消遣。 [3]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蕭佛成返回僑居地暹羅,以耆年僑領身份,支持當地華僑的抗日宣傳和救濟祖國難民的捐獻活動。 [3] 
1940年5月31日,蕭佛成病故於曼谷。 [3] 
參考資料
  • 1.    馬洪武等主編,中國近現代史名人辭典,檔案出版社,1993.11,第598頁
  • 2.    南京光華《商報畫刊》 1932年第2卷第7期 ,第5頁
  • 3.    李新;孫思白;朱信泉;趙利棟;嚴如平;宗志文;熊尚厚;婁獻閣主編.中華民國史 人物傳 第七卷.北京:中華書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