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蕭何

(西漢開國功臣)

鎖定
蕭何(?—前193) 西漢初大臣。沛縣豐邑中陽裏(今屬江蘇豐縣)人。 [137]  西漢開國功臣、政治家漢初三傑之一。
蕭何早年入仕秦朝,擔任沛縣主吏掾,輔佐沛公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接收了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全國山川險要、郡縣户口,對日後制定政策起到重要作用。楚漢之爭時,留守關中,穩固後方,向前線輸送士兵、糧餉,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起了重要作用。西漢建立後,擔任相國,史稱“蕭相國”,冊封酇侯,名列功臣第一。採摭秦朝六法,制定實施《九章律》。主張無為而治,採用黃老之術,休養生息。蕭何亦工書,尤善署書,書論有《論書勢》《九章律》,皆已佚。漢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劉邦駕崩後,繼續輔佐漢惠帝。 [103] 
漢惠帝二年(前193年),蕭何去世,諡號文終。 [104-105]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 [109] 
全    名
蕭何
別    名
蕭相國
所處時代
西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沛縣豐邑中陽裏(今屬江蘇豐縣) [137] 
逝世日期
公元前 193年
主要成就
輔佐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
主要成就
制定《九章律》
主要作品
《九章律》
地    位
西漢開國第一功臣,漢初三傑之一
信    仰
道家(黃老之術)
官    職
相國
爵    位
酇侯
諡    號
文終

蕭何人物生平

蕭何縣中豪吏

蕭何畫像 蕭何畫像
蕭何,是沛豐邑人。憑藉通曉律文,又執法公平無所枉害,因而做了沛縣主吏掾 [1]  他與沛縣獄掾曹參都是在縣裏面頗有權勢的豪吏 [15] 
劉邦還是平民時,蕭何多次憑藉官吏的職權袒護他。劉邦當了亭長,蕭何也經常在身邊指點他。劉邦曾以官吏身份到咸陽參加徭役,其他同事都送給他三百錢路費,唯獨蕭何給了五百。 [122]  秦朝的監郡御史交給蕭何的事務,蕭何都辦理得井井有條。因而被提拔為泗水郡卒史,政績又考評為第一。於是御史想向朝廷推薦徵調蕭何,蕭何一再請辭,才得以不去朝廷任職。 [2]  [3] 
單父縣人呂公遷居到沛縣時,因與沛縣的縣令要好,沛縣之中的豪傑官吏都前往祝賀,蕭何當時是縣裏的主吏,掌管收禮事宜,他限定賓客們説:“送禮不滿千錢的,坐到堂下。”亭長劉邦遞上名刺假稱“賀錢一萬”,其實一個錢也沒帶。呂公知道後大驚,起身親自到門口迎接劉邦,把他領到堂上就坐,很是敬重劉邦。蕭何説:“劉季一向滿口説大話,很少做成什麼事。”劉邦於是親近地捉弄座上一眾賓客,毫不畏縮地坐在了首席。此次酒宴過後,劉邦成為了呂公的女婿。 [4] 
一次,劉邦奉命護送一批役徒前往驪山修築秦始皇陵,才出縣境不遠,便逃跑了許多人。劉邦認為就算到了驪山人也逃走得差不多了。於是在走到豐邑西面的湖澤時,劉邦索性把所有役徒都放走,自己則與十多個願與他生死相隨的役徒逃到芒、碭二山之間蟄居避難。 [6]  [18] 

蕭何沛縣起義

劉邦 劉邦 [5]
秦二世元年秋天,陳勝等人起義,各個郡縣的百姓大都殺死長官,響應陳勝。沛縣縣令驚恐,也想以沛縣響應陳勝,主吏蕭何、獄掾曹參對他説:“您是秦朝的官吏,如今想叛秦起事,統率沛縣子弟,恐怕他們不願聽命。希望您召集逃亡在外的人,可以招得幾百人。利用這股勢力脅持眾人,眾人不敢不聽您的命令。”縣令於是派樊噲去召回劉邦,劉邦當時的隊伍已經有幾十近百人了。 [7] 
等到劉邦一夥趕來沛縣時,沛縣縣令又後悔了,害怕劉邦回來造反,就緊閉城門,派人據守,防止劉邦進城,還打算殺掉蕭何、曹參。蕭、曹二人於是翻過城牆去依附劉邦。 [8]  之後沛縣的父老鄉親在劉邦的勸導下,合力殺掉了縣令,開門把劉邦等人接入城中,並打算擁立劉邦為新的沛縣縣令。 [9]  劉邦出言推辭,蕭何、曹參等人都是文官,愛惜身家性命,怕起事不成,會被秦朝滅族,於是又都推讓給劉邦。 [10]  眾人在多番推辭下,沒人敢出頭,最終劉邦成為新的沛縣縣令,依照楚國舊制稱作“沛公”。 [11-12]  蕭何則擔任了沛縣的縣丞統籌處理各類政務,與曹參、樊噲等當地豪傑官吏為劉邦去招收兵員,整合了兩三千人,前往攻打沛縣周邊的城邑。 [13-14] 

蕭何轉戰各地

眾人先是攻打胡陵縣、方與縣,秦國泗水郡郡監平率兵包圍豐邑,眾人回守豐邑,兩天後,劉邦出兵應戰,擊破秦軍。 [14]  [16-17]  於是泗水郡的卒史周苛周昌兄弟歸順劉邦陣營。 [19]  劉邦命雍齒守衞豐邑,樊噲往東再次平定沛縣,劉邦領着眾人在薛縣城西擊敗泗水郡的郡守壯,壯逃到戚縣。劉邦麾下左司馬擒獲郡守壯,殺死了他。 [20-22] 
劉邦所部再次進攻胡陵縣,蕭何與夏侯嬰前去勸降鎮守胡陵的泗水郡監平,平於是舉城投降。 [23]  [25]  劉邦回軍亢父縣,抵達方與縣時,恰逢魏人周巿來攻打方與,雙方還未交戰。 [26]  劉邦命曹參把守方與城,方與城轉投了魏國,曹參領兵迎擊。周巿又派人策反了鎮守豐邑的雍齒,劉邦率軍攻打,沒有打下。 [27-28] 
劉邦兩次攻打豐邑沒有攻下。項梁擊殺景駒秦嘉後,停駐在薛縣。劉邦聽説項梁在薛縣,於是帶着蕭何、曹參、劉交等一百多名騎從,前去拜見項梁。項梁給劉邦增撥了士卒五千人,五大夫爵位的將領十個。劉邦回去後,再次領兵進攻豐邑,攻陷了該城,雍齒逃奔魏國。返回薛縣後,蕭何隨同劉邦與項梁等人共同擁立了楚懷王 [29-30] 

蕭何西進滅秦

項梁死後,楚懷王與眾將約定:項羽隨宋義北向救趙,劉邦率軍西征,誰先攻入秦都咸陽,誰就可在關中稱王。 [107] 
蕭何收集律令圖書 蕭何收集律令圖書 [24]
秦王子嬰元年(前207年)十月,劉邦率大軍兵臨咸陽城。秦王子嬰設計殺了奸相趙高,獻出玉璽,向劉邦投降。 [108]  劉邦進入秦宮,見那裏的宮室、帳幕、狗馬、貴重的寶物、美女數以千計,便想在此留住,經樊噲、張良一再勸諫,才下令封存宮中貴重寶物和府庫,回軍駐紮在霸上 [31] 
當時隨劉邦進入咸陽的將領們也都爭先奔向儲藏的倉庫,去瓜分金帛財物,唯獨蕭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詔令以及各種圖書文獻收藏起來。依據秦朝的典制,丞相輔佐天子,處理國家大事;御史大夫對外監督各郡御史,對內接受公卿奏事。除了軍權外,丞相和御史大夫幾乎總攬一切朝政。蕭何收藏的這些秦朝的律令圖書檔案,使劉邦對天下的關塞險要、户口多寡、形勢強弱、民眾疾苦等等情況瞭如指掌,為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據,對日後西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沒。這也足見蕭何的深謀遠慮。 [32-33] 

蕭何立為漢相

劉邦率先攻入咸陽後不久,項羽也率軍入關,並在同年二月自封為西楚霸王,佔有梁、楚九郡之地,建都彭城(江蘇徐州)。項羽背棄楚懷王的約定,改立劉邦為漢王,統轄荒遠偏僻的巴、蜀、漢中之地,建都南鄭。又把關中地區分封給三名秦朝降將,分別為: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目的是圍堵劉邦。 [34-35] 
劉邦很生氣,想謀劃攻打項羽。周勃灌嬰樊噲都勸阻劉邦,蕭何進諫説:“雖然在漢中為王不好,但不是比死好些嗎?”劉邦説:“怎麼會死呢?”蕭何説:“現在兵士不如人家多,開戰百分之百會失敗,除了死還能如何?《周書》説‘天給予卻不去接受,反會遭受其害。話説‘天漢’,這個名稱非常美好。能夠在一人之下受委屈,卻在萬乘諸侯之上伸張其志的,是商湯周武這樣的王者。臣希望大王在漢中稱王,休養百姓,招致賢才,收用巴蜀的財力,回軍平定三秦,就可以謀取天下了。”劉邦這才應允,於是前去就國,任命蕭何為丞相 [36] 

蕭何保舉韓信

韓信 韓信 [37]
四月,各路諸侯罷兵各自就國。漢王劉邦也前往封國,項羽派了三萬人隨從前往,楚國和諸侯國中因為敬慕而跟隨劉邦的有幾萬人。 [38]  項羽麾下郎中韓信在此期間投奔了劉邦,任職連敖 [39]  不久韓信因犯法差點處斬,被夏侯嬰救下,推薦給劉邦,劉邦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此後韓信多次與蕭何交談,蕭何認為韓信非比尋常。 [40]  劉邦在前往封國時,張良送行到褒中縣,建議劉邦説:“大王為何不燒斷所經過的棧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來的決心,以此穩住項王的心。”劉邦讓張良返回韓國。漢軍從杜縣往南進入蝕地的山谷中,劉邦依照張良的建議,軍隊過去以後,棧道就全部燒掉,一來防備諸侯或其他強盜偷襲,二來向項羽表示沒有東進之意。到達都城南鄭時,將領和士兵有許多人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卒們都唱着歌,想東歸回鄉。 [41-42]  韓信覺得蕭何他們已經多次在劉邦面前保薦過他,劉邦依舊沒有重用,就也逃跑了。蕭何聽説韓信逃跑,來不及上報劉邦,就親自去追趕。 [43]  有人報告給劉邦説:“丞相蕭何逃跑了。”劉邦大發脾氣,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一樣。 [44] 
蕭何月下追韓信 蕭何月下追韓信
過了一兩天,蕭何回來拜見劉邦,劉邦見到蕭何既生氣又開心,説道:“你為什麼逃跑?”蕭何説:“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劉邦問他:“你追的是誰?”蕭何答道:“韓信。”劉邦聽完大罵:“逃走的將領有十多個,也沒聽説你去追,偏要去追韓信?這是在騙我!” [45]  蕭何説:“那些將領都容易得到,像是韓信這樣當今數一數二的傑出人才,跑了就再也沒有第二個了。大王如果只想在漢中郡長久稱王,沒有韓信也就算了;如果要準備打天下,那除了韓信就沒有可以共謀大事的人。就看大王如何打算了。” [46]  劉邦説:“我也想東歸,怎能長久憋屈在這種地方呢?”蕭何説:“大王若打算東出,能重用韓信,他自然會留下;如果不重用他,他終究會離開的。”劉邦説:“我看在你的面子上,讓他做個將軍。”蕭何説:“即使當了將軍,還是留不住他。”劉邦説:“那就做大將!”蕭何説:“太好了。” [47] 
劉邦當下就想叫韓信來拜將。蕭何説:“大王一向傲慢無禮,現在任命一位大將,就像是招呼一個小孩一樣,這就是造成韓信離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誠心拜他做大將,就該選個好日子,自己事先齋戒,搭起一座高壇,按照任命大將的儀式辦理,那才行啊!”劉邦答應了。 [48]  漢軍一眾將領聽説後都暗自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會被任命為大將,等到舉行儀式的時候,才知道是韓信,全軍上下都大吃一驚。 [49] 

蕭何留鎮後方

蕭何 蕭何 [102]
漢元年(前206年)八月,劉邦發動還定三秦之戰,擊退雍王章邯的兵馬,一路勢如破竹,不到一個月便控制了三秦地區的形勢。 [50-51] 
由於幾經戰事,秦都咸陽被項羽放火燒了三個月,這時的關中已是滿目瘡痍,殘破不堪。 [53]  蕭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守後方,負責收服巴蜀,鎮守安撫,發佈政令,告諭百姓,為在前方作戰的軍隊供給糧食。 [52] 
漢二年冬十月(前206年11月3日至12月2日) [136]  ,劉邦到達陝縣,鎮撫關外父老。陸續降服河南國、韓國等地。十一月,劉邦由南鄭遷都櫟陽,修繕河上塞。秦朝原先的皇家動植物園地及水池,也開放給百姓進行耕種。 [110] 
漢二年二月癸未日(前205年3月4日) [136]  ,漢朝廷下令廢除秦朝的政權標誌——社稷壇,建立漢朝的社稷壇。普施恩德,賜民爵祿。蜀漢人民因供應軍需負擔甚重,免其租税二年。關中士卒從軍的,免除其家賦税一年。凡普通百姓年逾五十,德高望重,能領導大家為善的,安排他為“三老”,每鄉一人。選擇三老一人為“縣三老”,和縣令、縣丞、縣尉共議政事,免除其役戍。以十月份(顓頊歷一年之始 [127]  )為酒肉慰勞人民之月。 [111] 
漢二年(前205年)夏四月,劉邦率軍東征,趁項羽攻齊之際,漢軍打入西楚首都彭城,不久被項羽回軍殺敗,軍隊崩潰逃回滎陽 [112] 
漢二年(前205年)五月,漢軍在滎陽集結,蕭何徵集關中老弱及尚未成年的人都到軍隊前線去。韓信也收聚士卒與劉邦會師,劉邦此時又軍威重振。與楚軍在滎陽南邊京索之間交鋒,打敗了楚軍。漢軍在道路兩側築垣牆,通到河邊,以運取臨河倚山的敖倉糧食。 [113] 
漢二年(前205年)六月,劉邦返回都城櫟陽,初六日,立兒子劉盈王太子,赦免罪人。命令諸侯之子在關中的都集中到櫟陽擔當近衞。 [114] 
蕭何留守關中,侍奉太子劉盈,主理都城櫟陽。他制定各種法令制度,設立宗廟、社稷、宮殿、縣邑,總是先向劉邦上奏報告,劉邦也總是予以批准,准許施行。有時來不及上奏,就根據實際情況用最合適的方式先行辦理,等劉邦回來再報告。蕭何在關中管理户口,通過水路和陸路轉運軍糧,供應前方的軍隊。劉邦在戰場上多次損失軍隊逃散,蕭何常常又徵發關中的士卒,及時補充漢軍的損失。劉邦因此把關中的事務專門委任給蕭何。 [115] 
漢三年(前204年),劉邦與項羽兩軍在京索之間對峙,劉邦多次派遣使者到關中去慰勞蕭何。鮑生對蕭何説:“大王在外,風餐露宿,卻屢屢派人來慰勞您,這是起了懷疑您的心思。為您着想,您不如把自己子孫兄弟中能夠作戰的都派到前線軍隊中去,這樣大王一定會更信任您。”於是蕭何聽從了他的計策,劉邦大為高興。 [98] 

蕭何開國首功

張良 張良 [54]
漢五年十二月(前203年12月29日至前202年1月27日),西楚霸王項羽身死。 [116]  漢五年二月甲午日(前202年2月28日),劉邦在氾水北岸稱帝。 [117]  漢五年五月(前202年5月26日至6月23日) [136]  ,劉邦稱帝后,在洛陽南宮大宴羣臣。席間詢問羣臣:“你們都説實話,我為什麼能夠奪取天下?項羽又為什麼會失去天下?”羣臣眾説不一。 [118]  劉邦聽了之後説:“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若論在軍帳中制定作戰策略,以此決定千里之外的戰役勝敗,我比不上張子房;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保證運糧道路不被阻斷,我比不上蕭何;統率百萬大軍,開戰則必定勝利,攻城就一定佔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俊傑,我卻能夠使用他們,這就是我能夠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項羽雖然有一位范增卻不能信用,這就是他敗在我手上的原因。”因此蕭何、張良、韓信三人也被後世稱為“漢初三傑”。 [119] 
其後論功行賞,劉邦認為蕭何功勞最大,封他為酇侯食邑最多。 [55]  眾將不服,爭辯説自己在前線賣命征戰,蕭何只是在後方舞文弄墨,逞口舌之力,不應位居眾人之上。 [56]  劉邦於是用“功狗功人”來比喻蕭何功勞之大,又説:“諸將都是隻身追隨我,最多再加上兩三個親屬,而蕭何用整個宗族幾十個人都跟隨我,他的功勞我是不能忘記的。”羣臣聽了才不敢再説什麼。 [57] 列侯分封完畢,到了排定朝中位次時,羣臣都推舉曹參説:“平陽侯曹參身受70多處戰傷,攻城略地,戰功最多,應排第一。” [120]  劉邦已經壓過眾人一次,重封了蕭何,對排位次的事就不好再説什麼,不過他心裏仍然認為蕭何應該排在第一位。這時,關內侯鄂君説道:“在楚漢之爭中,陛下有好幾次都是全軍潰敗,隻身逃脱,全靠蕭何從關中派出軍隊來補充。有時,就是沒有陛下的命令,蕭何一次也派遣幾萬人,正好補充了陛下的急需。不僅是士兵,就是軍糧也全靠蕭何轉漕關中,才保證了供應。這些都是創立漢家天下流傳後世的大功勞,怎麼能把像曹參等人只是一時的戰功列在萬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見,蕭何應排第一,曹參第二。”鄂君的言論正中劉邦下懷,於是就下令蕭何排名功臣第一,賜給他特殊的禮遇:可以帶劍穿履上殿,入朝拜見時不必同別的臣下一樣小步快走。 [58]  當天劉邦還全部封賞了蕭何的父子兄弟十多人,又因為當年蕭何送行時比別人多給了兩百錢,劉邦加封蕭何二千户食邑。這樣,蕭何位列眾卿之首,被稱為“開國第一侯”,食邑萬户。 [2]  [59] 
百科x混知:圖解漢初三傑 百科x混知:圖解漢初三傑

蕭何營建長安

營建未央宮 營建未央宮 [61]
行賞分封諸侯後,定都的問題又迫在眉睫。起初,打算定都洛陽,後來戍卒婁敬面見劉邦,建議依借關中的險要形勢,定都關中。 [60]  劉邦徵求張良的意見後,當即決定定都關中。並封婁敬為奉春君,賜姓劉。 [121]  於是,劉邦暫居櫟陽,漢高帝七年(前201年),長樂宮落成,丞相以下官員都轉移到都城長安辦公。 [101] 
漢高帝八年(前200年),蕭何營建未央宮,建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劉邦回來,看見宮闕極為壯麗,非常生氣,對蕭何説:“天下喧擾不安,苦戰數年,成敗尚未可知,現在為什麼要修建宮至豪華過度呢?”蕭何説:“正是因為天下沒有安定,所以才乘這個時機建成宮室。況且天子以四海為家,宮室不壯觀華麗,就不足以彰顯天子的尊貴和威嚴,並且也是為了不讓後代再來加蓋。”劉邦心情這才好起來。 [62] 

蕭何誅滅韓信

蕭何月下追韓信元青花梅瓶 蕭何月下追韓信元青花梅瓶
漢高帝六年四月(前201年5月14日至6月12日) [136]  ,楚王韓信因“擅發兵”被奪去兵權帶到洛陽,降格為淮陰侯。 [63]  [65] 
漢十年(前197年),陽夏侯陳豨發動叛亂,劉邦親自率領兵馬前往討伐,韓信託病沒有隨從。他暗中派人到陳豨處説:“只管起兵,我在這裏協助您。”隨後和家臣商量,趁夜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髮動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部署完畢,等待着陳豨的消息。 [123] 
韓信的一位舍人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掉他。他的弟弟上書告變,向呂后告發了韓信準備反叛的情況。呂后打算把韓信召來,又害怕他的黨羽不到位,於是和蕭何合謀,派人假稱從劉邦那裏回來,説陳豨已被俘獲處死,列侯、羣臣都要來祝賀。蕭何欺騙韓信説:“就算生病,也勉強去祝賀一下吧。”韓信進入宮中,呂后隨即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將他斬殺。韓信臨斬時説:“我後悔沒有采納蒯徹的計謀,以致被婦孺之輩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於是誅殺了韓信三族。 [64]  [124]  後人由韓信事蹟引申出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132] 
劉邦當時還在平定代地,聽説韓信已經被殺的消息後,與張良商議,派遣使者任命丞相蕭何為相國,加封食邑五千户,命令安排五百名士兵由一名都尉率領充任相國的衞隊。 [125-126] 

蕭何自污名節

蕭何半身像 蕭何半身像 [66]
升任相國之後,許多人都來向蕭何道賀,只有召平表示哀弔。召平對蕭何説:“您的禍患就此開始了。陛下在外作戰衝風冒雨,而您留守京城,並不需要冒着矢石去衝鋒陷陣,但陛下卻要給您加封食邑、設置衞隊,這是因為淮陰侯剛剛在關中謀反,陛下對您也起疑心了。設置衞隊圍繞着您,不是用來表示恩寵的。希望您辭讓封賞不予接受,再把自己的全部家財私產拿出來資助軍需,這樣陛下心裏就會高興了。”蕭何聽從了召平的計策,劉邦果然大為高興。 [67] 
漢高帝十二年(前195年)秋天,英布起兵反叛,劉邦親自領軍前去討伐,在軍中多次派遣使者來問蕭何在做些什麼。蕭何因為劉邦在前線,就努力安撫勉勵百姓,把所有的東西都送去供應軍需,就像平定陳豨叛亂時一樣。 [68]  有個説客對蕭何説:“您要不了多久就會遭受滅族的慘禍了。您位居相國,功勞第一,地位難道還能更高嗎?而您從剛進關中時起,就深得民心,到現在已有十多年了,百姓們都親附您,您總是勤勉辦事,得到百姓的歡心。陛下之所以屢次派人來問您的情況,是怕您利用自己的威望動搖關中。如今您何不多買些田地,並低價賒購、借貸來玷污自己,這樣的話陛下就會對您就放心了。”於是蕭何聽從了他的計策,劉邦非常高興。 [69] 
劉邦平定了英布的叛亂,撤軍返回長安。百姓們攔路上書告狀,控告蕭何用低價強行購買民間的土地房屋,價值數千萬之多。劉邦回到宮中,蕭何前來拜見。劉邦笑着説:“當相國的竟然侵奪民眾的財產,為自己謀利!”把百姓們的控告信全部交給蕭何,説道:“你自己去向民眾謝罪吧!” [70] 
蕭何乘機為百姓們請求説:“長安一帶地方狹窄,而上林苑中空地很多,白白地拋荒,希望下令讓民眾進去耕種,收成後糧食歸耕者所有,禾秸則不許收走,留下來作苑中禽獸的食料。”劉邦大發雷霆,説:“相國你大收商人的財物,卻來討取我的上林苑!”於是就下令把蕭何交給廷尉拘禁起來,還給他上了刑具。 [71] 
蕭何入獄 蕭何入獄 [72]
過了幾天,一個姓王的衞尉侍從劉邦,上前問道:“相國犯了什麼大罪,陛下怎麼突然把他關起來了?”劉邦説:“我聽説李斯擔任秦始皇的宰相,辦了好事都歸功於主上,有了錯誤則自己承擔。如今相國大量接受那些下賤的商人們的金錢,卻來為百姓求取我的苑林,想以此來討好百姓,所以我要把他關起來治罪。” [73]  王衞尉説:“要説在自己的職責範圍之內,如果有對民眾有利的事就為他們向陛下請求,這真是宰相應做的事,陛下怎麼竟然懷疑相國接受了商人的賄賂呢?況且當初陛下與楚軍相持不下,有幾年之久,陳豨黥布反叛時,陛下親自率軍外出平叛,在那個時候,相國留守關中,如存異心,只要稍有舉動,函谷關以西的地方就不屬陛下所有了。相國不在那時為自己謀利,如今難道會貪求商人的金錢嗎?再説秦皇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過錯而失去了天下,李斯為主上分擔過錯的做法,又有什麼值得效法的呢?陛下怎麼能用這種淺陋的眼光來懷疑宰相?”劉邦聽後悶悶不樂,當天就派遣使者手持符節釋放蕭何出獄。 [74] 
蕭何本來年事已高,平日一向謙恭謹慎,進宮拜見劉邦時,光着腳走路來表示謝罪。劉邦説:“相國別這樣了!相國為百姓請求上林苑中的空地,我不允許,不過是我成了那樣的昏暴君主,而相國卻是賢明的宰相。我故意把相國關起來,是想讓百姓們都知道我的過錯啊。” [75] 

蕭何晚年去世

漢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前195年6月1日),劉邦病逝於長樂宮 [76]  同年,太子劉盈即位,史稱“漢惠帝”。 [130] 
蕭何向來與曹參不和,到蕭何病重時,漢惠帝劉盈親自來探望蕭何的病情,順便問他:“您百年之後,誰可以繼代您的職位?”蕭何回答説:“最瞭解臣下的莫過於君主。”劉盈又問:“曹參怎麼樣?”蕭何叩頭説:“陛下找到合適的人了!臣死而無憾了!” [77] 
蕭何購置土地房屋一定選擇貧窮僻遠的地方,營造宅第也從來不修建圍牆。他説道:“後代子孫如果賢德,可以效仿我的儉樸;如果不賢無能,這種房屋也不會被有勢力的人家所侵奪。” [128] 
漢惠帝二年(前193年),相國蕭何去世,諡為“文終”。 [129] 

蕭何歷史評價

劉邦:“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78] 
戲劇形象
戲劇形象(19張)
鄂千秋:“郡臣議皆誤。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失軍亡眾,跳身遁者數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乏絕者數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待陛下,此萬世功也。今雖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當第一,曹參次之。”
劉盈:“故相國蕭何,高皇帝大功臣,所與為天下也。”
司馬遷:“蕭相國何於秦時為刀筆吏,彔彔未有奇節。及漢興,依日月之末光,何謹守管鑰,因民之疾奉秦法,順流與之更始。淮陰﹑黥布等皆以誅滅,而何之勳爛焉。位冠髃臣,聲施後世,與閎夭散宜生等爭烈矣。” [79] 
太史公自序》:“楚人圍我滎陽,相守三年;蕭何填撫山西,推計踵兵,給糧食不絕,使百姓愛漢,不樂為楚。” [80] 
班固:“蕭何、曹參皆起秦刀筆吏,當時彔彔未有奇節。漢興,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謹守管,參與韓信俱征伐。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順流與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內。淮陰、黥布等已滅,唯何、參擅功名,位冠羣臣,聲施後世,為一代之宗臣,慶流苗裔,盛矣哉!”
曹操:“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千載。”
司馬昭:“昔蕭何、張良、霍光,鹹有匡佐之功。” [81] 
荀勖:“昔蕭曹相漢,載其清靜,致畫一之歌,此清心之本也。” [82] 
陸機:“堂堂蕭公,王跡是因。綢繆睿後,無競維人。外濟六師,內撫三秦。拔奇夷難,邁德振民。體國垂制,上穆下親。名蓋羣后,是謂宗臣。”
葛洪:“鄧禹馬援田間諸生,而善於用兵;蕭何曹參不涉經誥,而優於宰輔,爾則知人果未易也。” [83] 
應詹:“昔高祖使蕭何鎮關中,光武寇恂河內魏武鍾繇以西事,故能使八表夷蕩,區內輯寧。”
朱敬則:“蕭何之鎮靜關中,寇恂之安輯河內,葛亮相蜀,張昭輔吳,茂宏之經理琅琊,景略之弼諧永固,劉穆之眾務必舉,揚遵彥百度惟貞,蘇綽共濟艱難,高熲同經草昧,雖功有大小,運或長短,鹹推股肱之林。悉為忠烈之士。”
司馬貞:“蕭何為吏,文而無害。及佐興王,舉宗從沛。關中既守,轉輸是賴。漢軍屢疲,秦兵必會。約法可久,收圖可大。指獸發蹤,其功實最。政稱畫一,居乃非泰。繼絕寵勤,式旌礪帶。” [84] 
獨孤及:“漢興,蕭何、張良、霍去病、霍光以文武大略,佐漢致太平,一名不盡其善,乃有文終、文成、景桓、宣成之諡。” [85] 
薛稷:恪居爾位,勤不告勞,則蕭公堂堂,吳漢糾糾,馮豹伏於閣下,黃公宿於台上:憂國奉公,可以不謂忠乎?
呂蒙正:”張良原是布衣,蕭何曾為縣吏;韓信未遇之時,無一日之餐,及至遇行,腰懸三齊玉印。“ [86] 
洪邁:“蕭、曹、丙、魏、房、杜、姚、宋為漢、唐名相,不待誦説。然前六君子皆終於位,而姚、宋相明皇,皆不過三年。……蕭何且死,所推賢唯曹參;魏、丙同心輔政;房喬每議事,必曰非如晦莫能籌之;姚崇避位,薦宋公自代。唯賢知賢,宜後人之莫及也。”
陳亮:“漢高帝所籍以取天下者,故非一人之力,而蕭何、韓信、張良蓋傑然於其間。天下既定,而不免於疑。於是張良以神仙自託;蕭何以謹畏自保;韓信以蓋世之功,進退無以自明。蕭何能知之於未用之先,而卒不能保其非叛,方且借信以為自保矣。”
徐鈞:”相國人誇佐沛公,收圖運餉守關中。不知用蜀為根本,此是興王第一功。“
張閏:”漢祖肇炎圖,三傑鹹輔翼。功成及酬賞,相國獨第一。發蹤指示語,誰曰匪其實。焉知英主心,方謹操縱術。勳高疑益深,固異亭長日。守關忠弗念,置衞防百出。堂堂明且審,自計亦無失。護軍給餉饋,入秦收圖籍。用智既有餘,保身豈難必。遜封散宏財,非真召平力。污名起田宅,猶愈受斧鑕。終加恭謹辭,賢哉史臣筆。“
曾國藩:“古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最難,自周漢以後,罕見德傳者。立功如蕭、曹、房、杜、郭、李、韓、嶽,立言如馬、班、韓、歐、李、杜、蘇、黃,古今曾有幾人?”
周恩來:“劉邦百戰百敗,卻屢敗屢起,靠的就是蕭何為他當宰相,經營關中作他的根據地,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糧有糧。項羽百戰百勝,卻經不起一敗;一敗塗地,一敗就亡,原因之一是沒有蕭何這樣的宰相。”

蕭何主要成就

蕭何政治

  • 助平天下
早期追隨劉邦的蕭何就不予餘力的支持和擁護劉邦,楚漢戰爭期間,劉項在滎陽一線相持二十八個月。這段時間,劉邦將整個關中都交給蕭何管理(上以此專屬任何關中事),這一舉措賦予蕭何極大的權力,當然,蕭何也幹得極有成效。後漢朝建立後劉邦把蕭何推舉到丞相的職位,也可以説明蕭何在劉邦心中的地位。
  • 制定漢律
蕭何原是沛縣“主吏掾”,熟悉秦帝國的法令制度。劉邦入關後曾頒佈過法令:“約法三章”,廢除了無理的秦朝苛法,而維持社會秩序的法令制度都一律保留。這都是在蕭何的意見下進行的,而後來根據秦律又制定了漢律,從出土“睡虎地秦簡”中可以清晰地瞭解到,秦法基本完整地被沿用於漢法之中。
《漢書·卷二十三·刑法志第三》:漢興,高祖初入關,約法三章曰:“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蠲削煩苛,兆民大説。其後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於是相國蕭何攈摭秦法,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即《九章律》,分別是盜律、賊律、囚律、捕律、雜律、具律、户律、興律、廄律 [133] 

蕭何文化

劉邦率大軍入秦都咸陽,諸將皆忙於分取府庫珍寶財物,他獨取秦國文獻、檔案、律令、圖籍藏之。漢以此而得知天下各地的山川險要、郡縣户口,這對建立西漢王朝有決定性作用。他為丞相,留守關中。轉送糧草,軍需無乏,建國以功第一。漢五年(前202年)封為酇候。他極注重圖書事業的建設,漢初,他主持建造有“石渠閣”、“天祿閣”於未央宮內,“石渠閣”以儲入關所得秦朝書籍以及入咸陽以後所得的圖籍、檔案;“天祿閣”專藏各地所獻秘本珍本和處賢才碩學之士。是為漢代官府主要藏書樓,由此奠定了漢代國家藏書的基礎。 [134-135] 

蕭何人際關係

蕭何親屬

夫人:姓氏不詳,名漢惠帝二年被呂后封為酇侯,漢文帝元年被罷免。 [95]  [94] 
兒子
  • 蕭祿,蕭何長子,酇哀侯。
  • 蕭延,蕭何幼子,孝惠二年為筑陽侯,漢文帝元年改封酇侯,諡號定。 [95] 
孫子
  • 蕭遺,蕭延的長子,酇煬侯。
  • 蕭則,蕭延的次子。
  • 蕭嘉,蕭延的三子。
曾孫
蕭慶,蕭則的兒子,漢武帝時紹封為酇侯 [96] 
後裔
蕭何的後嗣有四世因為犯罪而失爵,絕封;但漢天子總是又尋找蕭何的後代,重新封為酇侯,其他功臣無人能與他相比。 [87]  其後代著名者有:
《南齊書》與《梁書》都將南渡之前的蘭陵蕭氏譜系直追至漢代的蕭何、蕭望之等,這顯然是《南齊書》作者蕭子顯及其同時代人的編造。《新唐書》所説的蕭氏世系,又與《南齊書》和《梁書》分歧甚大,顯然是入唐以後蕭氏的後人因為《南齊書》與《梁書》的記載已遭批評,而另編新譜。 [99] 

蕭何侯國世系

蕭何的後嗣有四世因為犯罪而失掉爵位,侯國斷絕;但漢家皇帝總會再次尋找蕭何的後代,重新封為酇侯來傳承蕭何的爵位,這樣的待遇是其他功臣不能相比的。 [131] 
酇侯國世系
酇侯(前201年—9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註
第1世
酇文終侯
蕭何
9年
前201年-前193年
10000户
第2世
酇哀侯
蕭祿
6年
前192年-前187年
蕭何子
第3世
酇侯
8年
前186年-前179年
蕭何妻
第4世
酇定侯
蕭延
2年
前179年-前178年
蕭何子
第5世
酇煬侯
蕭遺
1年
前177年-前177年
蕭延子
第6世
酇共侯
蕭慶
3年
前120年-前118年
紹封,蕭何曾孫
第7世
酇侯
蕭壽成
11年
前117年-前107年
蕭慶子
第8世
酇安侯
蕭建世
14年
前66年-前53年
紹封,蕭何玄孫
第9世
酇思侯
蕭輔
失考
前52年-?
蕭建世子
第10世
酇侯
蕭獲
失考
?-前16年
蕭輔子
第11世
酇釐侯
蕭喜
3年
前16年-前14年
紹封,蕭何五世孫
第12世
酇質侯
蕭尊
5年
前13年-前9年
蕭喜子
第13世
酇質侯
蕭章
13年
前8年-5年
蕭尊子
第14世
酇侯
蕭禹
4年
6年-9年
蕭章子
筑陽侯國世系
筑陽侯(前186年—前179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註
第1世
筑陽侯
蕭延
8年
前186年-前179年
蕭何子,改封酇
武陽侯國世系
武陽侯(前175年—前128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註
第1世
武陽侯
蕭則
20年
前175年-前156年
紹封,蕭何孫
第2世
武陽侯
蕭嘉
7年
前155年-前149年
紹封,蕭則弟
第3世
武陽侯
蕭勝
21年
前148年-前128年
蕭嘉子

蕭何成語典故

  1. 國士無雙國士,國中傑出的人物。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何(蕭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91] 
  2.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比喻事情的成敗都出於同一個人。這原是一條民間俚語,見於宋洪邁容齋續筆·蕭何紿韓信》:“韓信為人告反,呂后欲召,恐其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稱陳?已破,紿信曰:‘雖病強入賀。’信入,即被誅。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 [92] 
  3. 功狗功人:劉邦平定天下後,分封羣臣,以蕭何功為最高,封酇侯並食大縣。諸將認為他們身歷百戰,攻城奪地,而蕭何從未征戰,沒有戰功,只靠筆墨議論,功勞反在他們之上,不服。劉邦把諸將比喻為有功的獵狗,把蕭何比喻成有功的人,以此説服諸將。 [97] 
  4. 蕭規曹隨:蕭何創立了規章制度,死後,曹參做了宰相,仍照着實行。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規辦事。出自《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漢·揚雄《解嘲》:“夫蕭規曹隨,留侯畫策。” [93] 

蕭何後世紀念

蕭何咸陽北原

《集解東觀漢記》雲:“蕭何墓在長陵東司馬門道北百步。”《正義括地誌》雲:“蕭何墓在雍州咸陽縣東北三十七里。” [89] 
蕭何 蕭何 [106]
兩處記載,都説明蕭何死後被葬在咸陽市的西北方向,就在北原的長陵,也就是在漢高祖劉邦的陵墓區內,在那裏矗立在麥田中的這個土冢,就是傳説中的蕭何墓,十分破敗,村裏的老人説,原來的蕭何墓至少比眼下的大兩三倍大,兩座土冢幾乎是連接在一起的,原來這周圍都是住的人,舊社會來逃難的人,外地要飯逃難的人,都在這兒打個洞救住下了。慢慢變成了眼下的樣子。 [90] 
蕭何墓的四周,並沒有發現像一般的名人墓冢應該有的一些保護措施,也沒有歷史文化的資料,只有這樣一個簡單的碑文,上面刻着在一九九二年的時候,這裏被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還經常是盜墓賊來的地方。 [90] 

蕭何中牟縣

據明朝正德年間的《中牟縣誌·墓冢》記載:“蕭何墓,在聖水堡。”聖水堡的舊址在今中牟縣雁鳴湖鄉小朱村附近。
明朝洪武年間,中牟蕭氏的始祖蕭斌從山西洪洞縣遷徙到黃河以南的中牟定居,後來,又有一些蕭氏子孫從中牟遷徙到新鄭尉氏等地,人丁非常興旺。在中牟定居的蕭氏後裔為紀念蕭何的不朽之功,就在當年的“鴻溝”附近建造蕭何墓,並世代精心守護。當時“鴻溝”的位置在中牟北面,水通圃田澤,上游連接滎陽楚河。明朝中期,蕭何墓依然完好無損,當時,湖南官吏劉威曾專程到中牟的蕭何墓前來拜謁,並寫下《謁蕭何墓》一詩:“半世悠悠刀筆場,偶持文墨事高皇。入關獨解收秦籍,略地先能絕楚糧。指示功勳高一代,定來法律勝三章。臨終更篤曹參代,萬古忠心日月光。”這首詩收錄在明朝正德七年的《中牟縣誌》。明朝天順成化年間,黃河決口,蕭何墓被洪水沖毀,已經蕩然無存。

蕭何廣場

蕭何文化廣場位於河北省衡水市,因漢朝開國功臣蕭何的民間傳説而得名。傳説,漢高祖劉邦為緬懷功臣蕭何,下令為蕭何鑄金頭隨葬。但後來蕭何的金頭被盜墓人盜走。盜墓人用船載着蕭何金頭輾轉沿滏陽河行至何家莊西河灣時,因灣大水急,船翻了,蕭何金頭沉入水底,雖打撈數日卻不見蹤跡。後來,有善良的打魚人把蕭何金頭打撈上來,就地埋在了西河灣畔,此後西河灣就被人們稱作“蕭何頭”。

蕭何史書記載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89] 
班固·《漢書·卷三十九·蕭何曹參傳第九》 [94] 

蕭何影視形象

電視劇楚漢傳奇中蕭何的形象
電視劇楚漢傳奇中蕭何的形象(7張)
1985年電視劇《楚河漢界》:劉江飾蕭何;
1994年電影《西楚霸王》:杜少津飾演蕭何;
1998年電視劇《漢劉邦》:程文寬飾蕭何;
2004年電視劇《楚漢驕雄》:魯振順飾蕭何;
2005年電視劇《楚漢風雲》:陽光飾演蕭何;
2010年電視劇《大風歌》:林達信飾蕭何;
2011年電視劇《楚漢傳奇》:楊立新飾蕭何;
2011年電視劇《楚漢爭雄》:陳鋭飾蕭何;
2011年電影《鴻門宴傳奇》:修慶飾蕭何;
2012年電影《王的盛宴》:沙溢飾蕭何;
2018年網絡劇《天意》:李感飾蕭何 [100] 
參考資料
  • 1.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掾。
  • 2.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
  • 3.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秦御史監郡者與從事,常辨之。何乃給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徵何,何固請,得毋行。
  • 4.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蕭何為主吏,主進,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謁入,呂公大驚,起,迎之門。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酒闌,呂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後。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願季自愛。臣有息女,願為季箕帚妾。”酒罷,呂媪怒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卒與劉季。
  • 5.    漢高祖   .中華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06-04]
  • 6.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驪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
  • 7.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秦二世元年秋,陳勝等起蘄,至陳而王,號為“張楚”。諸郡縣皆多殺其長吏以應陳涉。沛令恐,欲以沛應涉。掾、主吏蕭何、曹參乃曰:“君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聽。願君召諸亡在外者,可得數百人,因劫眾,眾不敢不聽。”乃令樊噲召劉季。劉季之眾已數十百人矣。
  • 8.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於是樊噲從劉季來。沛令後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欲誅蕭、曹。蕭、曹恐,逾城保劉季。
  • 9.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劉季乃書帛射城上,謂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並起,今屠沛。沛今共誅令,擇子弟可立者立之,以應諸侯,則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無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殺沛令,開城門迎劉季,欲以為沛令。
  • 10.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劉季曰:“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一敗塗地。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願更相推擇可者。”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儘讓劉季。
  • 11.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諸父老皆曰:“平生所聞劉季諸珍怪,當貴,且卜筮之,莫如劉季最吉。”於是劉季數讓。眾莫敢為,乃立季為沛公。
  • 12.    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縣公》:楚漢之際有滕公、戚公、柘公、薛公、郯公、蕭公、陳公、魏公、留公、方與公,高祖初稱沛公,太上皇父稱豐公,皆楚之遺名。此縣公之公也。
  • 13.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及高祖起為沛公,何常為丞督事。
  • 14.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於是少年豪吏如蕭、曹、樊噲等皆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與,還守豐。
  • 15.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平陽侯曹參者,沛人也。秦時為沛獄掾,而蕭何為主吏,居縣為豪吏矣。
  • 16.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秦泗川監平將兵圍豐,二日,出與戰,破之。
  • 17.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高祖為沛公而初起也,參以中涓從。將擊胡陵、方與,攻秦監公軍,大破之。
  • 18.    漢朝歷史導讀·08章 千古名相蕭何  .勸學網[引用日期2019-08-27]
  • 19.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六·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及高祖起沛,擊破泗水守監,於是周昌、周苛自卒史從沛公,沛公以周昌為職志,周苛為客。
  • 20.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命雍齒守豐,引兵之薛。泗州守壯敗於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馬得泗川守壯,殺之。
  • 21.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曹參)東下薛,擊泗水守軍薛郭西。
  • 22.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樊噲)從攻胡陵、方與,還守豐,擊泗水監豐下,破之。復東定沛,破泗水守薛西。
  • 23.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夏侯嬰)從攻胡陵,嬰與蕭何降泗水監平,平以胡陵降,賜嬰爵五大夫。
  • 24.    鄧經元.蕭何.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11
  • 25.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曹參)復攻胡陵,取之。
  • 26.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沛公還軍亢父,至方與,(周市來攻方與)未戰。
  • 27.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陳王使魏人周市略地。周市使人謂雍齒曰:“豐,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者數十城。齒今下魏,魏以齒為侯守豐。不下,且屠豐。”雍齒雅不欲屬沛公,及魏招之,即反為魏守。沛公引兵攻豐,不能取。
  • 28.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曹參)徙守方與。方與反為魏,擊之。豐反為魏,攻之。賜爵七大夫。
  • 29.    班固·《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還擊豐,不下。四月,項梁擊殺景駒、秦嘉,止薛,沛公往見之。項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將十人。沛公還,引兵攻豐,拔之。雍齒奔魏。
  • 30.    班固·《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傳第六》:交與蕭、曹等俱從高祖見景駒,遇項梁,共立楚懷王。
  • 31.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沛公入秦宮,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沛公出舍。沛公不聽。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 ,毒藥苦口利於病’,願沛公聽樊噲言。”沛公乃還軍霸上。
  • 32.    班固·《漢書·卷三十九·蕭何曹參傳第九》: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強弱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圖書也。
  • 33.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 34.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正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負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三分關中,立秦三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
  • 35.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關中地也。”故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而三分關中,王秦降將以距塞漢王。
  • 36.    班固·《漢書·卷三十九·蕭何曹參傳第九》:漢王怒,欲謀攻項羽。周勃、灌嬰、樊噲皆勸之,何諫之曰:“雖王漢中之惡,不猶愈於死乎?”漢王曰:“何為乃死也?”何曰:“今眾弗如,百戰百敗,不死何為?《周書》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語曰‘天漢’,其稱甚美。夫能詘於一人之下,而信於萬乘之上者,湯、武是也。臣願大王王漢中,養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漢王曰:“善。”乃遂就國,以何為丞相。
  • 37.    韓信   .中華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06-04]
  • 38.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四月,兵罷戲下,諸侯各就國。漢王之國,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
  • 39.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
  • 40.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説之。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
  • 41.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漢王之國,良送至褒中,遣良歸韓。良因説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
  • 42.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從杜南入蝕中。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示項羽無東意。至南鄭,諸將及士卒多道亡歸,士卒皆歌思東歸。
  • 43.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
  • 44.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 45.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曰:“韓信也。”上覆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
  • 46.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 47.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鬱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
  • 48.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
  • 49.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 50.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韓信説漢王曰:“項羽王諸將之有功者,而王獨居南鄭,是遷也。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日夜跂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寧,不可複用。不如決策東鄉,爭權天下。”
  • 51.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覆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
  • 52.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漢王引兵東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撫諭告,使給軍食。
  • 53.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 54.    張良  .中華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06-05]
  • 55.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羣臣爭功,歲餘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酇侯,所食邑多。
  • 56.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鋭,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
  • 57.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羣臣皆莫敢言。
  • 58.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上已橈功臣,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何第一。關內侯鄂君進曰:“羣臣議皆誤。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常失軍亡眾,逃身遁者數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之乏絕者數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今雖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第一,曹參次之。”高祖曰:“善。”於是乃令蕭何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 59.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上曰:“吾聞進賢受上賞。蕭何功雖高,得鄂君乃益明。”於是因鄂君故所食關內侯邑封為安平侯。是日,悉封何父子兄弟十餘人,皆有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帝嘗繇咸陽時何送我獨贏奉錢二也。
  • 60.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高祖欲長都雒陽,齊人劉敬説,乃留侯勸上入都關中,高祖是日駕,入都關中。六月,大赦天下。
  • 61.    鄧經元.蕭何.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22
  • 62.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蕭丞相營作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高祖還,見宮闕壯甚,怒,謂蕭何曰:“天下匈匈苦戰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蕭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宮室。且夫天子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説。
  • 63.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高祖)六年四月,淮陰侯韓信元年。
  • 64.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殺之。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於呂后。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羣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彊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 65.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高祖且至楚,信欲發兵反,自度無罪,欲謁上,恐見禽。人或説信曰:“斬眛謁上,上必喜,無患。”信見醇剖隆曰:“漢所以不擊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漢,吾今日死,公亦隨手亡矣。”乃罵信曰: “公非長者!”卒自剄。信持其首,謁高祖於陳。上令武士縛信,載後車。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繫信。至雒陽,赦信罪,以為淮陰侯。
  • 66.    蕭何頭像取自1926年修《安徽旌德江氏宗譜》。
  • 67.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諸君皆賀,召平獨吊。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於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從召平以為名也。召平謂相國曰:“禍自此始矣。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衞者,以今者淮陰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夫置衞衞君,非以寵君也。原君讓封勿受,悉以傢俬財佐軍,則上心説。”相國從其計,高帝乃大喜。
  • 68.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漢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將擊之,數使使問相國何為。相國為上在軍,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軍,如陳豨時。
  • 69.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客有説相國曰:“君滅族不久矣。夫君位為相國,功第一,可復加哉?然君初入關中,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常復孳孳得民和。上所為數問君者,畏君傾動關中。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貰貸以自污?上心乃安。”於是相國從其計,上乃大説。
  • 70.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上罷布軍歸,民道遮行上書,言相國賤強買民田宅數千萬。上至,相國謁。上笑曰:“夫相國乃利民!”民所上書皆以與相國,曰:“君自謝民。”
  • 71.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相國因為民請曰:“長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願令民得入田,毋收稿為禽獸食。” 上大怒曰:“相國多受賈人財物,乃為請吾苑!”乃下相國廷尉,械繫之。
  • 72.    鄧經元.蕭何.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28
  • 73.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數日,王衞尉侍,前問曰:“相國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聞李斯相秦皇帝,有善歸主,有惡自與。今相國多受賈豎金而為民請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
  • 74.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王衞尉曰:“夫職事苟有便於民而請之,真宰相事,陛下柰何乃疑相國受賈人錢乎!且陛下距楚數歲,陳豨、黥布反,陛下自將而往,當是時,相國守關中,搖足則關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國不以此時為利,今乃利賈人之金乎?且秦以不聞其過亡天下,李斯之分過,陛下何疑宰相之淺也。”高帝不懌,是日,使使持節赦出相國。
  • 75.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相國年老,素恭謹,入,徒跣謝。高帝曰:“相國休矣!相國為民請苑,吾不許,我不過為桀紂主,而相國為賢相。吾故系相國欲令百姓聞吾過也。”
  • 76.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四月甲辰,高祖崩長樂宮。
  • 77.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何素不與曹參相能,及何病,孝惠自臨視相國病,因問曰:“君即百歲後,誰可代君者?”對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參何如?”何頓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 78.    《史記·高祖本紀第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7-29]
  • 79.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 80.    《太史公自序》:楚人圍我滎陽,相守三年;蕭何填撫山西,推計踵兵,給糧食不絕,使百姓愛漢,不樂為楚。作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 81.    晉書·帝紀第二 景帝 文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7-26]
  • 82.    《晉書·列傳第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11-17]
  • 83.    《抱朴子外篇》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7-24]
  • 84.    司馬貞《史記索隱述贊》
  • 85.    《新唐書·列傳第六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1-05]
  • 86.    《破窯賦》: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 蓋聞: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文章蓋世,孔子厄於陳邦;武略超羣,太公釣於渭水。顏淵命短,殊非兇惡之徒;盜蹠年長,豈是善良之輩。堯帝明聖,卻生不肖之兒;瞽叟愚頑,反生大孝之子。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作齊國宰相;孔明卧居草廬,能作蜀漢軍師。楚霸雖雄,敗於烏江自刎;漢王雖弱,竟有萬里江山。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韓信未遇之時,無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懸三尺玉印,一旦時衰,死於陰人之手。 有先貧而後富,有老壯而少衰。滿腹文章,白髮竟然不中;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宮娥,運退反為妓妾;風流妓女,時來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卻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醜之婦。蛟龍未遇,潛水於魚鱉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衣服雖破,常存儀禮之容;面帶憂愁,每抱懷安之量。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揚眉吐氣。初貧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貧寒肌體。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注福注祿,命裏已安排定,富貴誰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豈能為卿為相? 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飢,上人憎,下人厭,人道我賤,非我不棄也。今居朝堂,官至極品,位置三公,身雖鞠躬於一人之下,而列職於千萬人之上,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思衣而有羅錦千箱,思食而有珍饈百味,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觴,上人寵,下人擁。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聽由天地循環,週而復始焉。
  • 87.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後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絕,天子輒復求何後,封續酇侯,功臣莫得比焉。
  • 88.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蕭氏出自姬姓,帝嚳之後。商帝乙庶子微子,周封為宋公,弟仲衍八世孫戴公生子衎,字樂父,裔孫大心平南宮長萬有功,封於蕭,以為附庸,今徐州蕭縣是也,子孫因以為氏。其後楚滅蕭,裔孫不疑為楚相春申君上客,世居豐沛。漢有丞相酇文終侯何,二子:遺、則。則生彪,字伯文,諫議大夫、侍中,以事始徙蘭陵丞縣。生章,公府掾。章生仰,字惠高,生皓。皓生望之,御史大夫,徙杜陵。生育,光祿大夫。生紹,御史中丞,復還蘭陵。生閎,光祿勳。閎生闡,濟陰太守。闡生冰,吳郡太守。冰生苞,後漢中山相。生周,博士。周生蟜,蛇丘長。蟜生逵,州從事。逵生休,孝廉。休生豹,廣陵郡丞。豹生裔,太中大夫。生整,字公齊,晉淮南令,過江居南蘭陵武進之東城裏。三子:俊、鎋、烈。苞九世孫卓,字子略,洮陽令,女為宋高祖繼母,號皇舅房。卓生源之,字君流,徐、兗二州刺史,襲封陽縣侯。生思話,郢州都督,封陽穆侯。六子:惠開、惠明、惠基、惠休、惠朗、惠蒨。惠蒨,齊左户尚書。生介。
  • 89.    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0-04]
  • 90.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漢朝功臣墓現今如此荒涼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3-09-12]
  • 91.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諸將易得耳,至如信(指韓信)者,國士無雙。”  
  • 92.    宋洪邁·《容齋續筆·蕭何紿韓信》
  • 93.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參始微時,與蕭何善;及為將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賢唯參。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
  • 94.    《漢書·卷三十九·蕭何曹參傳第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0-04]
  • 95.    班固·《漢書·卷三十九·蕭何曹參傳第九》孝惠二年,何薨,諡曰文終侯。子祿嗣,薨,無子。高後乃封何夫人同為酇侯,小子延為筑陽侯。孝文元年,罷同,更封延為酇侯。薨,子遺嗣。薨,無子。
  • 96.    班固·《漢書·卷三十九·蕭何曹參傳第九》文帝復以遺弟則嗣,有罪免。景帝二年,制詔御史:“故相國蕭何,高皇帝大功臣,所與為天下也。今其祀絕,朕甚憐之。其以武陽縣户二千封何孫嘉為列侯。”嘉,則弟也。薨,子勝嗣,後有罪免。武帝元狩中,復下詔御史:“以酇户二千四百封何曾孫慶為酇侯,佈告天下,令明知朕報蕭相國德也。”慶,則子也。薨,子壽成嗣,坐為太常犧牲瘦免。
  • 97.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披堅執鋭,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
  • 98.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漢三年,漢王與項羽相距京索之間,上數使使勞苦丞相。鮑生謂丞相曰:“王暴衣露蓋,數使使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為君計,莫若遣君子孫昆弟能勝兵者悉詣軍所,上必益信君。”於是何從其計,漢王大説。
  • 99.    王永平.蘭陵蕭氏早期之世系及其門第之興起考論[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 100.    《天意之秦天寶鑑》發海報 角色造型首曝光|天意之秦天寶鑑  .網易娛樂.2017-04-20[引用日期2022-03-26]
  • 101.    《三家注史記·高祖本紀》:(高帝七年)二月,高祖自平城過趙、雒陽,至長安。長樂宮成,丞相已下徙治長安。【索隱】:按《漢儀注》:高祖六年,更名咸陽曰長安。三輔舊事扶風渭城,本咸陽地,高帝為新城,七年屬長安也。
  • 102.    中國曆代名人圖像細覽  .名人圖像[引用日期2023-01-10]
  • 103.    蕭何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5-31]
  • 104.    劉波主編;張彤、石琳琳副主編.中國曆代文化藝術名人大辭典.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4.第538頁
  • 105.    漢初三傑之首蕭何清廉愛民故事拾遺  .徐州市紀委市監委網站[引用日期2023-08-01]
  • 106.    中國曆代名人圖像細覽  .名人圖像[引用日期2023-08-17]
  • 107.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趙數請救,懷王乃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救趙。令沛公西略地入關。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當是時,秦兵彊,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獨項羽怨秦破項梁軍,奮,願與沛公西入關。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僄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阬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且楚數進取,前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項羽彊悍,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
  • 108.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沛公乃令韓王成留守陽翟,與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關。沛公欲以兵二萬人擊秦嶢下軍,良説曰:“秦兵尚強,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願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秦將果畔,欲連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沛公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遂)[逐]北至藍田,再戰,秦兵竟敗。遂至咸陽,秦王子嬰降沛公。
  • 109.    【蕭文終像】取自清乾隆年間《歷代名臣像解》
  • 110.    班固·《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漢王如陝,鎮撫關外父老。河南王申陽降,置河南郡。使韓太尉韓信擊韓,韓王鄭昌降。十一月,立韓太尉信為韓王。漢王還歸,都櫟陽,使諸將略地,拔隴西。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户。繕治河上塞。故秦菀囿園池,令民得田之。
  • 111.    班固·《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二月癸未,令民除秦社稷,立漢社稷。施恩德,賜民爵。蜀、漢民給軍事勞苦,復勿租税二歲。關中卒從軍者,復家一歲。舉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帥眾為善,置以為三老,鄉一人。擇鄉三老一人為縣三老,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復勿徭戍。以十月賜酒肉。
  • 112.    班固·《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夏四月,田榮弟橫收得數萬人,立榮子廣為齊王。羽雖聞漢東,既擊齊,欲遂破之而後擊漢,漢王以故得劫五諸侯兵東伐楚。到外黃,彭越將三萬人歸漢。漢王拜越為魏相國,令定梁也。漢王遂入彭城,收羽美人貨賂,置酒高會。羽聞之,令其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從魯出胡陵,至蕭、晨擊漢軍,大戰彭城靈壁東睢水上,大破漢軍,多殺士卒,睢水為之不流。
  • 113.    班固·《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五月,漢王屯滎陽,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軍。韓信亦收兵與漢王會,兵復大振。與楚戰滎陽南京、索間,破之。築甬道屬河,以取敖倉粟。
  • 114.    班固·《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六月,漢王還櫟陽。壬午,立太子,赦罪人。令諸侯子在關中者皆集櫟陽為衞。
  • 115.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關中,侍太子,治櫟陽。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關中事計户口轉漕給軍,漢王數失軍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上以此專屬任何關中事。
  • 116.    《三家注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王已死。【集解】:徐廣曰:“漢五年之十二月也。項王以始皇十五年己巳歲生,死時年三十一。”
  • 117.    班固·《漢書·卷一下·高帝紀第一下》:漢王曰:“諸侯王幸以為便於天下之民,則可矣。”於是諸侯王及太尉長安侯臣綰等三百人,與博士稷嗣君叔孫通謹擇良日,二月甲午,上尊號。漢王即皇帝位於氾水之陽。
  • 118.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高祖置酒雒陽南宮。高祖曰:“諸列侯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 119.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 120.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列侯畢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 121.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劉敬説高帝曰:“都關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東人,多勸上都雒陽:“雒陽東有成皋,西有崤黽,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留侯曰:“雒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劉敬説是也。”於是高帝即日駕,西都關中。
  • 122.    《三家注史記·蕭相國世家》: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集解】:李奇曰:“或三百,或五百也。”【索隱】:奉音扶用反。謂資俸之。如字讀,謂奉送之也。錢三百,謂他人三百,何獨五百也。劉氏雲:“時有重者一當百,故有送錢三者。”
  • 123.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漢十年,陳豨果反。上自將而往,信病不從。陰使人至豨所,曰:“第舉兵,吾從此助公。”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以襲呂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報。
  • 124.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漢十一年,陳豨反,高祖自將,至邯鄲。未罷,淮陰侯謀反關中,呂后用蕭何計,誅淮陰侯,語在淮陰事中。
  • 125.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上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衞。
  • 126.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二十五》:留侯從上擊代,出奇計馬邑下及立蕭何相國。
  • 127.    “顓頊歷”詞語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12-11]
  • 128.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何置田宅必居窮處,為家不治垣屋。曰:“後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
  • 129.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孝惠二年,相國何卒,諡為文終侯。
  • 130.    班固·《漢書·卷二·惠帝紀第二》:十二年四月,高祖崩。五月丙寅,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 131.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後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絕,天子輒復求何後,封續酇侯,功臣莫得比焉。
  • 132.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成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12-16]
  • 133.    《漢書·卷二十三·刑法志第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16]
  • 134.    天祿閣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12-16]
  • 135.    石渠閣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12-16]
  • 136.    萬年曆  .漢典[引用日期2023-12-16]
  • 137.    蕭何  .辭海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12-2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