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蕨麻

(中藥)

鎖定
蕨麻,中藥材名。本品為薔薇科植物鵝絨委陵菜的塊根。6~9月採挖。功能主治為: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益氣補血,治脾虛腹瀉,病後貧血,營養不良。
中文名
蕨麻
漢語名稱
Jue Ma
別    名
人蔘果(《西藏常用中草藥》),蓮菜花(《中國高等植物圖鑑》),戳瑪(藏名)。

蕨麻來源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鵝絨委陵菜的塊根。6~9月採挖。

蕨麻性味歸經

《西藏常用中草藥》:甘,平。

蕨麻功能主治

《西藏常用中草藥》: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益氣補血,治脾虛腹瀉,病後貧血,營養不良。

蕨麻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25釐米。根圓柱狀,具多數細長鬚根,部分鬚根局部膨大成長圓形的塊根,肉質。匍匐莖細長,節上生根,被稀毛。基生葉為羽狀複葉,小葉3~12對,卵狀矩圓形或橢圓形,長1~3釐米,寬0.6~1.5釐米,先端圓鈍,邊緣有深鋸齒,下面密生白色綿毛;小葉間有極小的小葉片;葉柄長,有白毛;托葉膜質;莖生葉有較少數小葉。花單生於匍匐莖的葉腋,黃色,花瓣比萼片長。瘦果卵形,具窪點,背部有槽。

蕨麻分佈區域

分佈東北、華北、西北及西南等地。

蕨麻生長環境

生於路旁、溝邊、田野潮濕處。

蕨麻藥材性狀

根紡錘形、圓球形、圓柱形或不規則形,微彎曲,長0.5-3.5cm,直徑2-7mm;表面棕褐色,有縱皺紋。質堅硬而脆,斷面平坦,類白色,有黃白相間的同心環紋,顯微鑑別根橫切面:木栓層為3-5列細胞,棕黃色,栓內層明顯,為2-3列類長方形細胞。皮層寬廣,佔橫切面的絕大部分,有環狀裂隙,有的細胞含草酸鈣簇晶。韌皮部狹窄,細胞多角形,排列緊密;韌皮射線明顯。形成層成環。木質部次生構遷不發達,初生構造發達,呈星角排列的導管羣壓縮在形成層內的兩個角隅處,導管多角形;木薄壁細胞含黃棕色物。髓小,細胞多角形,排列疏鬆。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粉末特徵:灰白色。①澱粉粒眾多,多為單粒,卵圓形或圓球形,層紋不明顯,臍點裂縫狀、點狀或叉狀,直徑10-25μm;復粒少,由2-10分粒組成。②網紋、環紋和螺紋導管直徑20-40μm。③草酸鈣簇晶稀少,直徑10-30μm。此外,有木栓細胞、薄壁細胞及少數韌型纖維。

蕨麻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

蕨麻藥理作用

含收縮及鬆弛平滑肌的兩種成分,但作用很弱。鬆弛或解痙的成分為甙類或含NH4+的鹽類。增強平滑肌蠕動或提高張力(大鼠子宮及豚鼠小腸)之成分則為膽鹼。有人報告在臨牀上對月經不調有良好功效,但對子宮無解痙作用。浸劑注入豚鼠頸靜脈,可引起心收縮期停止,與洋地黃有協同作用,故可能有強心成分。

蕨麻注意事項

有痰飲、積滯及宿食內停者,慎用。

蕨麻化學成份

風乾生藥含水分8.77%,灰分3.09%(水溶性灰分0.50%,酸不溶性灰分2.51%),還原糖2.79%,蔗糖1.20%,澱粉3.30%,戊聚糖8.34%,蛋白質6.19%,鞣質10.76%,粗纖維15.42%,委陵菜甙0.120%。含脂質約2%,其脂肪酸部分中含花生酸、十四酸、曲酸、亞油酸、亞麻酸;非皂化部分中含甾醇、蠟醇、廿九烷。除含上述鞣質、委陵菜甙和黃酮類外,不含生物鹼和皂甙。全草中含氨、膽鹼、甜菜鹼、組氨酸。葉含楊梅樹皮素,無色飛燕草素,(-)-表兒茶精,d-兒茶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