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蕢,漢語三級字 [8]  ,讀作蕢(kuì或kuài),讀作蕢(kuì)時:古代用草編的筐子,一般用來盛土:“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讀作蕢(kuài)時:⒈ 古書上指赤莧菜。⒉ 姓 [1-6]  [9] 
中文名
拼    音
kuì、kuài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akhm
倉    頡
tlmo
鄭    碼
ejal
筆    順
122251212534
注    音
ㄎㄨㄟˋ、ㄎㄨㄞˋ
總筆畫
12
部外筆畫
9
四角碼
44802
統一碼
8489
字形分析
上下結構
異體字
蕢、䕚、𤆂、𧷩、𧸋、𧔉

字形源流

詳細釋義

蕢:kuì ㄎㄨㄟˋ。
1、本義:織草為器。如:“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2、衍義:也指草袋。如:《漢書》:“以一蕢障江、河,用沒其身。”
3、衍義:草編盛器。如:元王禎《農書》卷十五:“蓧、蕢,皆古盛谷器也。”
4、衍義:草鞋。如: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楚遊日記》:“時予一足已無蕢,跣一足行。”
蕢:kuài ㄎㄨㄞˋ。
5、衍義:用草和土摶成的鼓槌。如:《禮記·明堂位》:“土鼓、蕢桴、葦籥,伊耆氏之樂也。”。晉袁宏《後漢紀·和帝紀上》:“古者民人淳樸,制禮至簡,污樽抔飲,可以盡歡於君親;蕢桴土鼓,可以致敬於鬼神。”。宋蘇軾《崔文學申攜文見過》詩:“蕢桴和葦籥,天節非人均。”。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六:“蕢桴、葦籥,頗有上古遺音。”。
6、衍義:蕪穢。如:《呂氏春秋·達鬱》:“故水鬱則為污,樹鬱則為蠹,草鬱則為蕢。”(高誘注:“蕢,穢。也”)
7、古書上指赤莧菜。
8、姓

漢語字典

[①][kuì]
[《廣韻》求位切,去至,羣。]
“蕢1”的繁體字。
(1)草織的盛器。
(2)草鞋。
[②][kuài]
[《廣韻》苦怪切,去怪,溪。]
“蕢2”的繁體字。
(1)蕪穢。
(2)姓。春秋時魯國有蕢尚。見《禮記·檀弓下》。
[③][kuài]
[《集韻》苦會切,去隊,溪。]
通“塊1”。“蕢3”的繁體字。
見“蕢3桴”。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𤆂《唐韻》《韻會》𠀤求位切,音匱。《説文》草器。《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山名。《前漢·高帝紀》沛公引兵繞嶢關,逾蕢山。
《集韻》苦怪切,音喟。菜名。《爾雅·釋草》蕢,赤莧。《注》今莧菜之有赤莖者。
與𠙽通。《禮·禮運》蕢桴而土鼓。《注》蕢讀為𠙽,聲之誤也,謂摶土為桴也。
姓。《禮·檀弓》公使人吊蕢尚。 [7] 

方言集匯

◎ 粵語:gwai6

音韻參考

[平水韻]:去聲四寘·去聲十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