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蕈蚊

鎖定
蕈蚊是雙翅目眼蕈蚊科昆蟲, [4]  又稱尖眼蕈蚊。 [5]  體翅均為黑色且較細小,口器短;胸部粗大;腹部筒形。雄蟲外生殖器發達而多呈鉗狀,雌蟲腹多膨大而端漸尖細。 [6] 
蕈蚊分佈於世界各地,在寒冷的南極洲島嶼與炎熱的沙漠地區都有其身影。 [7]  在中國主要分佈於泰安、膠南等地。 [8]  棲息在陰暗潮濕的環境。 [7]  以幼根、單軸莖和嫩葉為食。 [9]  繁殖期為全年,其中3—6月、9—11月為繁殖高峯期。 [7] 
蕈蚊在農作物方面對黃瓜、番茄苗、馬鈴薯、韭菜、西洋參等造成危害;在園林植物方面對鬱金香球莖、蘭花、紫蘇、仙人掌、龍血樹等造成危害;在食用菌方面對香菇、平菇、茶樹菇、木耳等造成危害,可使其減產15%—30%。 [7]  預防措施:因地制宜進行冬灌或春灌;精選種株,並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浸根後栽苗等。 [10] 
中文名
蕈蚊
外文名
fungus gnat亦作mushroom fly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有顎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雙翅目
亞    目
長角亞目
蕈蚊科、尖眼蕈蚊科

蕈蚊蕈蚊

蕈蚊英文名稱與屬性

平菇厲眼蕈蚊
平菇厲眼蕈蚊(6張)
fungus gnat亦作mushroom fly。
蕈蚊科有少數害蟲。馬鈴薯蕈蚊(Pnyxia scabiei)的雌性成蟲無翅,鑽入馬鈴薯塊莖形成痂。扁尾蕈蚊屬(Platyura)的幼蟲為掠食性,結疏鬆而有黏性的網,在網上分泌草酸,以殺死小昆蟲和蠕蟲為食。如原產自新西蘭及澳大利亞的發光蕈蚊(Arachnocampa Iuminosa),其幼蟲會產生照亮洞穴的幽光,這已經為當地創下了數百萬美元的旅遊收入。雖然大多數物種都將生物發 光作為防禦捕食者的手段,但是蕈蚊幼蟲藉助內部化學反應的發光來吸引獵物。

蕈蚊形態體徵

體長4.5mm,翅上8.33mm。體色褐色,前胸背板黑色具毛絨,中央至前胸緣片有T字形黃褐色斑,觸角黑色,基部處數節為黃褐色,翅膀透明但翅端上方有一灰褐色橫帶。

蕈蚊遲眼蕈蚊

蕈蚊名稱

遲眼蕈蚊俗稱韭蛆,是韭菜的重要害蟲,有遲眼蕈蚊和陸氏遲眼蕈蚊兩種,以前者為主,在北方菜區普遍發生,為害嚴重 [1] 

蕈蚊成長

遲眼蕈蚊在黃河流域1a發生4代。以幼蟲在韭根周圍3~4cm土中或鱗莖內休眠越冬。翌年3月下旬以後,越冬幼蟲上升到1~2cm深處化蛹,4月上、中旬羽化為成蟲5月中、下旬為第1代幼蟲為害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蟲羽化。6月下旬末至7月上旬為第二代幼蟲為害盛期,成蟲羽化盛期在7月上旬末至下旬初。第3代幼蟲9月中、下旬盛發,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為成蟲羽化盛期。10月下旬以後第4代幼蟲陸續入土越冬。
成蟲活動能力差,不善飛翔,善爬行,畏強光,喜歡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活動。常聚集成羣,交配後1~2d即在原地產卵,常造成田間點片分佈為害。卵多成堆產於韭菜根莖周圍的土壤內、葉鞘縫隙及土塊下。初孵幼蟲分散爬行,先為害韭菜的地下葉鞘及嫩莖,再蛀入鱗莖。幼蟲喜歡在濕潤的嫩莖及鱗莖內生活。一般潮濕的壤土地為害嚴重。

蕈蚊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在成蟲盛發期,可採用糖醋液進行誘殺防治。 [2] 
農藝措施防治:採用春季除蟲、 灌水滅蟲、 扒土曬根、 輪作倒茬、 合理施肥等農藝措施防治韭蛆也有較好效果。 [3] 
參考資料
  • 1.    張思佳,許豔麗,潘鳳娟. 韭菜遲眼蕈蚊研究進展[J]. 安徽農學通報,2013,(Z1):82-84.
  • 2.    張宗卷,靳會琴 . 韭菜田韭蛆的綜合防治措施[ J] . 中國果菜, 2010( 1) : 37.
  • 3.    劉雪, 王松鳳 . 韭蛆的無公害防治技術[ J] . 植物保護, 2007 ( 7) : 29.
  • 4.    楊軍玉主編,蔬菜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鑑,金盾出版社,2016.02,第296頁
  • 5.    張紹升編著,食用菌病蟲害速診快治,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04,第178頁
  • 6.    張巍巍,昆蟲家譜 世界昆蟲410科野外鑑別指南 便攜版,重慶大學出版社,2018.09,第192頁
  • 7.    楊星科總主編,秦嶺昆蟲志 10 雙翅目,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7.12,第164頁
  • 8.    華堯楠,孫源正編著,山東省農業有害生物地理分佈,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07,第190頁
  • 9.    張雲霞,韓羣鑫,向梅梅主編,我的花卉手冊 蘭花病蟲防治小醫生,廣東科技出版社,2015.03,第43頁
  • 10.    程伯瑛編著,露地蔬菜病蟲害防治技術問答,金盾出版社,2009.08,第1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