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集鎮,隸屬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地處寧陽縣中部,東與磁窯鎮毗鄰,南與葛石鎮接壤,西與堽城鎮相連,北以大汶河為界與肥城市、岱嶽區相望,
[3]
全鎮行政區域面積65平方千米。
[4]
截至2019年末,蔣集鎮户籍人口40340人。
[4]
- 政府駐地
- 蔣集村
- 電話區號
- 0538
- 郵政區碼
- 271409
- 氣候條件
- 温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
- 彩山
- 車牌代碼
- 魯J
- 人 口
- 40340人(2019年)
蔣集鎮歷史沿革
編輯春秋時,境域屬魯地。
漢時,屬汶陽縣故地。
三國至隋初,屬魯郡,仍稱汶陽。
明、清時,為寧陽縣北鄉馮魚社、周村社。
民國元年(1912年)後,仍沿清制。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為寧陽縣七區。
1952年7月,改為寧陽縣八區。
1955年10月,改稱彩山區。
1956年7月,調整為蔣集、大槐、添福、胡殷4鄉。
1958年2月,調整為蔣集、花觀2鄉,呂何、蔡家窪劃歸樊營鄉。
1958年9月,成立蔣集公社。
1983年8月,改為蔣集區。
1985年11月,撤區建蔣集鄉,原花觀鄉7村劃歸磁窯鎮。
蔣集鎮行政區劃
編輯2011年末,蔣集鎮轄蔣集、趙家莊、郭家莊、王家院、馬家院、張家營、張家圩子、添福莊東南、添福莊西南、添福莊西北、黃家庵、張家龍泉、鄭家龍泉、蘇家龍泉、崗子、守安莊、大胡莊、小胡莊、西周、邢家莊、尚家莊、枕河莊、羊欄莊、彩石莊、八大莊、大槐樹、慄家樓、三井、馬家莊、肖付、東彭家莊、大安莊、寧家莊、呂家莊、何家堂、中河、前彭家莊、前蔡家窪、西蔡家窪、杏山後40個村民委員會。
[3]
杏山後村 | 東彭家莊村 | 西蔡家窪村 | 肖傅村 |
大槐樹村 | 慄家樓村 | 三井村 | 寧家莊村 |
何家堂村 | 蘇家龍泉村 | 八大莊村 | 大胡莊村 |
張家圩子村 | 呂家莊村 | 大安莊村 | 黃家庵村 |
前蔡家窪村 | 馬家莊村 | 鄭家龍泉村 | 添福莊西北村 |
崗子村 | 張家龍泉村 | 中河村 | 添福莊西南村 |
馬家院村 | 王家院村 | 郭家莊村 | 張家營村 |
前彭家莊村 | 添福莊東南村 | 趙家莊村 | 蔣集村 |
蔣集鎮地理環境
編輯蔣集鎮位置境域
蔣集鎮地形地貌
蔣集鎮南部為山地丘陵,北部為大汶河沖積平原,山地、丘陵、平原各佔三分之一。地勢略呈東高西低、南高北低,地面高度一般在海拔80~120米之間。境內最高點為東南部邊境彩山,海拔360.5米;最低點大汶河,海拔56.4米。
[3]
蔣集鎮水文
蔣集鎮境內河道屬大汶河水系,發源於東南山地向西北注入大汶河。其中最主要的河道是苗河,它發源於彩山南麓與駱駝山東麓之間一帶的山地,由東南向西北注入大汶河,全長13千米,境內流域面積62平方千米,屬季節性排洪河道。另有龍泉河發源於彩山北麓,從順河莊西至黃安入大汶河,全長10.1千米,流域面積6.7平方千米。
[3]
蔣集鎮自然資源
蔣集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河沙、鉀長石、石灰石、泰山青花花崗石、紫砂頁岩、礦泉水等。沿大汶河地帶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境內大汶河段河沙儲量達1.5億立方米,可採量5萬立方米/年;花崗石、石灰石儲量12億立方。大汶河段地下水資源年利用達500萬立方米。
[3]
蔣集鎮人口
編輯2011年末,蔣集鎮轄區總人口4752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724,城鎮化率3.6%。另有流動人口63人。總人口中,男性24202人,佔50.9%;女性23320人,佔49.1%;14歲以下6083人,佔12.8%;15~64歲32123人,佔67.5%;65歲以上9316人,佔19.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7493人,佔99.94%;有布依、朝鮮、回、拉古、蒙古、苗、水、土家、彝9個少數民族,共29人,佔0.06%。2011年,人口出生率10‰,人口死亡率9‰,人口自然增長率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09人。
[3]
蔣集鎮經濟
編輯蔣集鎮綜述
2011年,蔣集鎮財政總收入4117.5萬元,比上年增長48.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39.58萬元,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516.49萬元,增值税39.33萬元。人均財政收入866元,比上年增長48.2%;農民人均純收入8065元。
[3]
蔣集鎮農業
2011年,蔣集鎮有耕地面積55230畝,人均1.18畝。其中水澆地面積52468畝,佔95%。林地面積2.4萬畝。
2011年,蔣集鎮農業總產值達2.18億元,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總產值的30.9%。
蔣集鎮的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44萬噸,其中小麥2.16萬噸,玉米1.28萬噸。
蔣集鎮的油料作物以花生為主。2011年,花生種植面積3.1萬畝,產量3.74萬噸,向社會提供花生米3萬噸。
蔣集鎮的蔬菜經濟類作物以生薑、土豆、蘿蔔為主。2011年,生薑種植面積1.26萬畝,產量1.8萬噸;土豆種植面積1297畝,產量0.5萬噸;胡蘿蔔種植面積2197畝,產量1.44萬噸。
蔣集鎮的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6.5萬頭,年末存欄量4.6萬頭;羊飼養量5.2萬隻,年末存欄量2.98萬隻;牛飼養量1.57萬頭,年末存欄量1.164萬頭;家禽飼養量108萬羽。
2011年,蔣集鎮生產肉類9228.4噸,其中豬肉7432.5噸,羊肉250.3噸,牛肉570.8噸,禽肉963.6噸;鮮奶22941.7噸;畜牧業總產值1.5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68.8%。
截至2011年末,蔣集鎮累計造林2.4萬畝,林木覆蓋率23.8%。
蔣集鎮的漁業以苗河1號、2號水庫為主,淡水面積0.57平方千米,2011年,產量20噸,總產值5萬元。
蔣集鎮工業
蔣集鎮的工業以化工、裝飾、建築材料、農產品加工為主。2011年,鄉鎮企業總產值9.12億元,利税9600萬元。
蔣集鎮商業
2011年末,蔣集鎮有商業網點1816個,職工5130人。
蔣集鎮金融
蔣集鎮郵政業
蔣集鎮電信業
蔣集鎮交通運輸
編輯蔣集鎮社會事業
編輯蔣集鎮文化事業
蔣集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蔣集鎮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987人,專任教師23人;小學6所,在校生2573人,專任教師17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37人,專任教師87人,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成教中心1處,在校生600人,專任教師11人。
蔣集鎮科技事業
2011年末,蔣集鎮有獨立科研與技術開發機構4個,其中國家級科研課題2個,省級科研課題2個,鎮級科研課題8個。各類專業技術人才495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26人,技術開發中”萬畝花生創建示範片”與”蔬菜標準園創建”已初具規模。
[3]
蔣集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蔣集鎮有醫療衞生機構38所,其中鎮中心衞生院1所,村衞生所37所;病牀96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2張,固定資產總值928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64人,其中執業醫師21人,執業助理醫師24人,註冊護士9人。
2011年,蔣集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74.5萬人次。
蔣集鎮體育事業
2011年末,蔣集鎮有體育場地10處。體育社團2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48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春季、秋季田徑運動會,彩山登山節活動,球類比賽活動及武術比賽活動。8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10%。
[3]
蔣集鎮社會保障
2011年,蔣集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户,人數3人,支出5040元,比上年增長11%,月人均140元,比上年增長10%;城市醫療救助2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663户,人數1784人,支出197萬元,比上年增長20%,月人均92元,比上年增長21%;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58人,支出36.34萬元。農村醫療救助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0人次,共支出12.5萬元,比上年增長125%。自然災害受災人口475人,救災支出19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2人,撫卹事業共支出75.4萬元,比上年增長20%。社會福利費230元,比上年增長17%,敬老院牀位175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58人。社區服務設施3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2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0萬元,使315人(次)困難羣眾受益。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85萬元,比上年增長20%,基金支出合計85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24萬人,參保率達80%。
[3]
蔣集鎮基礎設施
- 廣播電視
1966年12月,蔣集鎮建成廣播站,入户率17.3%。
1978年,蔣集鎮入户率達到80%以上。
1994年12月,蔣集鎮成立廣播電視站,有線電視開通。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蔣集鎮有郵政支局1個,郵政”服務三農”15個,投遞點37個,徵訂報紙平均每天送達390份,期刊平均每天送達57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102個。固定電話用户8500户,電話普及率65%,移動電話用户3萬户,互聯網用户600户。寬帶接入用户1200户。
[3]
蔣集鎮歷史文化
編輯- 地名由來
- 參考資料
-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276頁.
- 2. 蔣集鎮2020年區劃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9-20]
-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陳先運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山東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年11月:1716-1718.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