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蔣立貴

鎖定
蔣立貴(1914~1934) 南溪人。民國20年(1931)入紅軍,參加鄂豫皖蘇區第三、四次反“圍剿”鬥爭。民國23年在鎮巴縣戰鬥中英勇犧牲。 [1] 
中文名
蔣立貴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4年
逝世日期
1934年 
職    業
革命者
出生地
安徽金寨
性    別

蔣立貴人物生平

姓 名:蔣立貴
性 別:男
從小給地主放牛。1929年5月,先後參加童子團、少先隊、赤衞隊,積極參加打土豪劣紳的鬥爭。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十二師,並在師部特務隊工作。改編為第十師師部特務二連後,先後當傳令兵、戰士。1931年11月參加了黃安戰役,戰鬥中,頑強勇敢,受到上級的表揚。1932年冬,隨部隊轉移到四川,在創建川陝蘇區時,奉命調到紅十師第二十八團,先後任戰士、班長、共青團委幹事。1933年10月宣達戰役中,在敵重機關槍火力的阻擊下,我傷亡很大,這時,他跳出掩體,奮不顧身地往敵重機槍陣地爬去,快到陣地時,他連甩兩顆手榴彈,隨之撲上去,用肩扛起敵重機槍筒,在他的掩護下,部隊戰士迅速消滅把守在山上的全部敵人。戰後,紅四軍《鞏固報》予以通報表揚。不久,先後被調任為紅四軍黨委書記、紅三十三軍政治部主任。1934年在鎮巴縣戰鬥中英勇犧牲。 [2] 

蔣立貴人物事蹟

1931年5月,敵人發動了對鄂豫皖蘇區第二次“圍剿”,以重兵進攻皖西革命根據地。紅軍主力東進,首先消滅獨山之敵。紅十二師特務隊奉命以一部分兵力化裝深入六安地區,偵察敵情,襲擾敵人後方;另一部分參加正面戰鬥。在戰鬥準備時,隊長吩咐剛剛參加紅軍的蔣立貴跟隨炊事班在後邊行動。蔣立貴卻恨不得馬上投入戰鬥,殺幾個敵人,繳幾條槍,作為參加紅軍的第一份禮物。他再三請求:“我要參加戰鬥!”隊長批准了他的請求,分配他參加三排正面戰鬥。別看他是剛剛穿上軍衣的新兵,連槍都不會打(不能有效射擊敵人),可他打得很勇敢。他緊緊跟着班長和同志們戰鬥在一起,大家前進他也前進,大家衝鋒他也衝鋒,一步不拉,表現了一個新戰士應有的無畏精神。在戰鬥結束時,隊長當眾表揚了他:“蔣立貴同志雖然參加紅軍才三天,軍衣還沒穿熱,大槍還沒拿熱,但他打得很勇敢,不管他打倒幾個敵人,他這種勇敢精神是可貴的。我們這次消滅敵人一個半團,斃傷俘敵兩千餘人,繳獲長短槍一千多支的重大勝利,也有他一份功勞!” [3] 
1931年11月間,紅四方面軍主力投入黃安戰役時,紅十師大部駐在光山縣以南和商城以西廣大地區,防禦北線敵人的侵擾,以保障紅四方面軍南線的勝利。特務二連和師部駐在潑皮河。一天,得知光山縣的敵人企圖進犯花山寨防地。師首長命令特務二連前去增援,連夜趕到花山寨。第二天上午,敵人一個旅在炮火掩護下鋪天蓋地攻來,特務二連同原駐守在該地的紅二十八團第一營一起,與敵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陣地幾度得而復失,最後終於打退了敵人的進攻,守住了陣地,還消滅了一部分敵人。蔣立貴所在班也參加了這次戰鬥,他們守在寨子下邊一個山包子上,不論敵人大炮如何轟擊,穩如泰山,一絲不動,等敵人撲到跟前時,同志們才勇猛還擊,把敵人殺了下去。蔣立貴打得很出色,他一氣殺了三個敵人,首長在總結會上表揚了他的戰功。
1933年10月,紅四方面軍進行宣達戰役。紅軍第四軍為左路軍,首先必須奪取龍鳳寨,掃除東進道路上的障礙。紅軍進攻時遇到敵人的據險頑抗。當時,任紅二十八團共青團團委幹事的蔣立貴,見到同志們幾次衝鋒受到敵人重機關槍火力的阻擊,傷亡很大,十分着急。他睜大憤怒的眼睛瞅着敵人重機槍吐出的火舌,決心把它消滅掉!他跳出掩體,奮不顧身地往敵重機槍的位置爬去,快到敵陣地時,連甩幾顆手榴彈,隨之撲上去,用肩扛起敵重機槍筒,就在這一轉眼的工夫,同志們衝了上去,把守在山上的敵人全消滅了。這時才發現他脖子上被機關槍筒燙起了幾個大水泡。但他全顧不得這些,繼續同部隊一起戰鬥。 [3] 
蔣立貴奪取敵人重機槍的英勇戰績,在部隊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紅四軍出版的《鞏固》報上發表了文章,表揚了他英勇無畏的精神,號召大家向蔣立貴學習。不久,蔣立貴被提升為紅四軍黨委書記。 [3] 
蔣立貴工作細緻、深入、紮實。他當共青團團委幹事時,經常到連隊,和戰士一起生活、學習、打仗,他當了軍黨委書記以後,仍和過去一樣經常下連隊,同幹部、戰士一起活動。哪個部隊環境最艱苦,哪個部隊戰鬥最緊張,他就到哪裏。他認為政治工作不但要以馬列主義革命理論教育幹部戰士,而且要通過具體實際向幹部戰士説明紅軍為什麼要打仗,為誰打仗,怎樣打勝仗等重要原則問題。人們很少見到他作長篇大論的報告,但都喜歡聽他講話。他的話不多,但能解決思想和實際問題。如在反對敵人對川陝蘇區“六路圍攻”時,鬥爭環境十分艱苦,連飯也吃不飽,還要天天打仗,有些同志思想不通,情緒低落。他對戰士説:“是呀,目前是很困難呀!那麼怎麼辦呢?打!把敵人的‘圍攻’打破了,我們的困難也就克服了……。”戰士們聽了,回答:“對,打!”想通了,情緒高了,勁頭也就足了。他還認為:黨政工作不僅要以道理説服人,而且要以身作則做模範,以實際行動影響大家。戰士看幹部的,下級看上級的,羣眾看黨員的。所以領導幹部的實際行動最有説服力。他説:“只有經常到連隊,和戰士打成一片,才能真正瞭解他們的思想情況和實際問題,才好做工作。” [3] 
蔣立貴忠誠老實,大公無私。他嚴於律己,以入黨宣誓誓詞作為自己行動的準則。他在打仗、工作、學習方面往前站,政治上向先進的同志看齊,在物質享受方面往後靠,向艱苦樸素的同志學習,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始終如一、勤勤懇懇地為黨工作。在反對敵人第四次“圍剿”時,特別是轉移途中,天天行軍、打仗,鬥爭艱苦異常,他這個副班長最關心的不是個人,而是一班人。他為保證不掉一個人,做了多少具體工作啊。在行軍路上幫助體弱的戰士背被包,到了宿營地燒水給大家洗腳,儘可能讓大家吃飽,讓大家睡好覺,而他自己隨便躺一會就行了。反對敵人六路“圍攻”鬥爭長達十個月,鬥爭非常緊張,生活又很艱苦,他這個軍黨委書記,後來是軍政治部主任,經常處在戰鬥最前線,和戰士們一起打仗,一起生活。有時糧食很困難,每人每天只能得到兩三個土豆或棒子,他總是揀小的拿,戰士們關心首長挑大的給他,或者多給他一個,他總是笑笑説:“我吃這個就可以了。等打破敵人的‘圍攻’,革命勝利了,再多補充幾個嘛!”話雖然很簡單,可他的樂觀主義和大無畏的精神給同志們戰勝困難以很大的影響。 [3] 
蔣立貴作風正派,平易近人。他常説:我參加童子團拿紅棍子,參加赤衞隊拿梭子,參加紅軍拿大槍,就是為了革命,我加入共產黨是要終身為共產主義而奮鬥:沒有別的任何想法。革命的原則,黨的原則就是他的行動準則;此外沒有任何企求。蔣立貴沒有官架子,能和廣大幹部戰士打成一片。他對領導尊重,對下級愛護,對同志關心。戰士把他當作好領導,同志們把他當作好戰友。 [3] 
蔣立貴犧牲時年僅20歲,但他在部隊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在同志中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