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蔣毓英

鎖定
蔣毓英(?-1707年),字集公。隸屬漢軍鑲藍旗,祖籍浙江諸暨,寄籍滿城楊家佐。清朝官吏。 [2] 
蔣毓英先祖於順治元年(1644年)隨清軍入關,先落户河北固安縣。其歷任江西按察使、浙江布政使、泉州知府等職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人得台灣,蔣毓英被督撫舉薦調任台灣知府。經理三縣疆域(台灣縣、鳳山縣、諸羅縣),治理有方。主修《台灣府志》,又設義學,教子弟,以孝悌力田之道勉勵,一時被眾人稱為良吏。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升湖南鹽驛道。士民告留,不得,遂立《台灣郡侯蔣公去思碑》,建祠以祀。後從台灣知府卸任,舉家遷居滿城楊家佐村,生活多年。 [2] 
康熙三十五年(1695年),蔣毓英重刻《前後漢紀》。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蔣毓英卒。 [2] 
集公
所處時代
逝世日期
康熙四十六年
主要成就
知泉州府,台灣知府,湖南鹽驛道
主要作品
《台灣府志》
本    名
蔣毓英
祖    籍
浙江
旗    籍
鑲藍旗漢軍
浩德
定居地
直隸固安縣南房上村
籍    貫
遼東

目錄

蔣毓英人物生平

字集公,祖籍浙江諸暨。其先祖於順治元年(1644年)隨清軍入關,隸屬漢軍鑲藍旗,先落户河北固安縣。蔣毓英歷任江西按察使、浙江布政使、泉州知府。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人得台灣,督撫舉薦調任台灣知府。經理三縣疆域(台灣縣、鳳山縣、諸羅縣),治理有方。主修《台灣府志》(通稱《蔣志》10卷,目錄次行署“襄平蔣毓英集公氏纂,男國祥祚校字”,為康熙二十三年(1684)台灣置府後首部地方誌),又設義學,教子弟,以孝悌力田之道勉勵,一時稱為良吏。康熙二十八年(1689),升湖南鹽驛道。士民告留,不得,遂立《台灣郡侯蔣公去思碑》,建祠以祀。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九年左右從台灣知府卸任,舉家遷居滿城楊家佐村,生活多年康熙三十五年(1695),重刻《前後漢紀》。康熙四十六年(1707)卒,葬於滿城縣永安莊西北(石狼石虎溝)“蔣家墳”。生子國祥、國祚,均存著述。道光八年(1828)以曾孫蔣攸銛官誥贈光祿大夫、太子太傅、體仁閣大學士、兩廣總督。現楊家佐村仍有蔣公祠堂遺址。 [1]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河北固安南房上村蔣氏殘碑 河北固安南房上村蔣氏殘碑
河北固安南房上村蔣氏殘碑 河北固安南房上村蔣氏殘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