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蔣桂英

鎖定
蔣桂英,1935年1月27日出生,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曾任湖北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自幼跟隨師父研習湖北民間歌唱表演藝術,17歲首次參加“湖北省民間音樂舞蹈曲藝會演”,1953年進入中南廣播樂團擔任獨唱演員,1956年進入中南音專作為研究生進行專業歌唱研究學習。196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並在文革後成為黨的十一大代表。1980年擔任湖北省歌舞團團長,帶領團隊在1983年創作了蜚聲海內外的著名歌舞“編鐘樂舞”,作為國家保留劇目出訪世界各地,迄今常演不衰已達數百場。退休後,蔣桂英從事聲樂教學,培養了不少中青年歌唱演員和教師。2014年,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宣傳部,授予她首批“湖北文化名家稱號”,並獲“湖北音樂金編鐘獎”,“終身成就獎”。 [1] 
中文名
蔣桂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5年
出生地
湖北天門馬灣鎮蔣湖村
性    別
代表作品
編鐘樂舞

蔣桂英成長經歷

成長經歷
蔣桂英與吳牛乃的《三棒鼓》劇照。(1958年攝) 蔣桂英與吳牛乃的《三棒鼓》劇照。(1958年攝)
“太陽一出笑呀呵呵(哎),笑呀呵呵(哎),開口就唱幸(哪)福歌(哎),幸(哪)福歌(哎)。天上星星千(哪)萬顆,社裏新事比星多……”在湖北,年紀稍大的老人,沒人不知道蔣桂英,沒人沒聽過她創編並演唱的這首《幸福歌》。但鮮為人知的是這個把湖北民歌唱響北京的第一人,其從藝生涯是從逃荒賣唱乞討開始的。
蔣桂英1935年出生於“沙湖沔陽州,十年九不收”的天門縣,因家境貧寒,別人家的孩子是搖籃中長大的,而她的童年卻是在父親挑着的籮筐裏度過的。她的父母和哥哥蔣再興做點小手工補貼家用,而大蔣桂英8歲的姐姐蔣再英則跟着湖南難民曹師傅學賣唱,擔起全家生活的重任。1944年全家乞討到湖南芷江,逃荒途中生下的弟弟死於瘟疫,蔣再英得了天花,臨終囑託蔣桂英接下肩上的重任。於是,8歲的蔣桂英頂替姐姐打三棒鼓,唱小曲乞討。就這樣,藝術的胚芽,在童年顛沛流離的旅途中種下了。她學唱湖北民歌和小曲小調,錘鍊出了一副甜美清亮的好嗓子,並吸收到豐富的湖北民間音樂的滋養。蔣桂英聰明伶俐,受姐姐薰陶,曲詞記得快,像“十二月花”、“秋江”、“九連環”等長長的唱段唱得順溜溜,讓家人外人無不驚奇。
慰問解放軍時,蔣桂英領唱《回孃家》 慰問解放軍時,蔣桂英領唱《回孃家》
全國解放後,14歲的蔣桂英進昆明文藝社,第一次站在台上展示歌喉,第一次有了“演員”的喜悦和自豪。1950年底,蔣桂英隨母親、哥嫂乘坐敞篷車回到天門老家。在哥哥的極力支持下,15歲的大姑娘蔣桂英上了小學,學習文化知識。後來中央文化部門的音樂專家來到天門縣尋找會唱湖北民歌的民間歌手。經人介紹,蔣桂英的試唱被專家大加肯定和誇獎。從此,在鄉區有識之士的提攜幫助下走向正式舞台。
1953年4月,蔣桂英終於迎來了幸運之神。湖北省民間音樂舞蹈曲藝會演前夕,中央民間音樂調查團的蔡靜儀、省裏的彭南在區文化幹事孫其康的引領下來到蔣桂英家裏,聽了試唱,三人一致認為她基礎好、有發展前途,決定留下她。就這樣,蔣桂英拎着僅裝一件換洗衣服的小木箱,走進位於勝利飯店附近的中南(武漢)人民廣播電台,成為正在籌備的中南廣播樂團的儲備歌手。隨後,蔣桂英被送到業餘幹部學校學習初中文化。她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徒步穿梭於宿舍、電台和學校,經常是披星而出,戴月而歸。
1954年,湖北省戲曲會演,蔣桂英客串演唱《放風箏》,頗受領導讚賞,被借到武漢市工人文化服務隊,唱遍湖北的工礦、農村、車間、田頭,正應了當時流行的一句話“上山上到頂,下鄉下到邊”,把歌聲直接送到廣大工農羣眾中間。
因嗓音甜美,演唱具有湖北地方民歌藝術的醇厚韻味,1956年中南音專(現武漢音樂學院)作為特殊人才引進,接受了僅有初中文化的蔣桂英報考研究生,使她有機會邊學習,邊研究。童年雖然是不幸的,但是堅強、勤奮的品格卻給她帶來了幸運,自此蔣桂英開始在追求藝術夢想的道路上展開了新的跋涉。 [1] 

蔣桂英藝術生涯

葉素教授在給蔣桂英上聲樂課(1958年攝於中南音樂專科學校) 葉素教授在給蔣桂英上聲樂課(1958年攝於中南音樂專科學校)
進入音樂殿堂後,蔣桂英師從徐厚雄學鋼琴,跟葉素學聲樂,聽廖寶生和張玉梅的和聲樂理課,接受正規化系統訓練。同時去外地採風,博取眾家之長,使她的藝術實踐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1958年,蔣桂英與陳登州(曲藝)、付鳳蘭(小曲)一同進京參加全國民間音樂曲藝會演。蔣桂英的民歌進入首都中南海懷仁堂彙報演出,雖然服裝不漂亮,化妝缺乏技巧,但她演唱的《回孃家》、《火燒粑》具有濃郁的湖北民歌特色,清悦甜潤的嗓音讓京城觀眾耳目一新。她像一朵燦爛的禮花綻放在北京的上空。周總理接見時鼓勵説:“不錯,要好好學習,努力工作。”1960年夏,毛主席在武漢聽她演唱《幸福歌》後説:“你唱的湖北民歌《幸福歌》很好聽,很像湖南的花鼓調咧。”
1963年在北京學習期間,蔣桂英應邀參加中央樂團演出 1963年在北京學習期間,蔣桂英應邀參加中央樂團演出
在北京學習期間,她被挑選參加中央文化部組織的作家慰問團,赴大慶油田,與胡松華、王曉棠等藝術家同台演出。她演唱的歌劇《洪湖赤衞隊》選曲“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湖北民歌“幸福歌”“回孃家”等,受到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的熱烈歡迎。蔣桂英在北京東方歌舞團王昆老師舉辦的民族聲樂研究班學習,其歌唱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期間受邀請,參加中央歌舞團、中央樂團客座演出,獲得各界觀眾及專家好評。這一時期蔣桂英演唱的歌曲之多、品類風格之豐富,嗓音之酣暢甜美,都達到了自己盛年期的藝術高峯!
但是,蔣桂英的藝術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在文化大革命中,蔣桂英被打成“三名三高”人物遭批鬥,她整理的曲譜和幾件連衣裙被抄,還辦了個“貧農的女兒現在的蔣桂英”展覽。讓她最痛心的是,唱八仙過海之一的《韓湘子》和《反照花台》兩首優美的曲譜散失,無法流傳下來。她還差一點遭受滅頂之災,那年,毛主席與江青來武漢住在東湖梨園,蔣桂英隨幾位演員去陪舞。心直口快的蔣桂英因對江青的服裝發表了不滿看法,後來差點淪為文革的犧牲品。
右邊蔣桂英 右邊蔣桂英
撥亂反正後的1979年,蔣桂英演芭蕾舞《白毛女》,合唱把嗓子唱壞了,後因表現好,先後被組織選拔擔任學員隊連長、指導員、副團長、副書記。1980年,蔣桂英被任命為湖北省歌舞團團長,開始了藝術人生的新徵程。從演員到擔任領導職務,是一個新的轉折,也是一個重大的挑戰。上任伊始,隨着改革開放潮流興起,關於文藝團體變革重組的傳言紛至沓來。有中央文化部門的領導還主張:“重新組團,重新組班、重新組建隊伍”。這時,劇團內一時人心浮動,蔣桂英此刻雖壓力倍增,但也清醒地認識到,要想凝聚隊伍,保住劇團編制,必須抓創作、出精品、促發展。她秉持老團長“堅持湖北地方特色、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辦團宗旨,統一領導班子的思想,下定決心,從當時湖北省隨州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等一大批古樂器中得到靈感和啓示,將二千多年前古代“地下音樂堂”加以擴充豐富改進,以歌、樂、舞的綜合藝術形式,再現於當今的文藝舞台。雖然質疑的聲音此起彼伏,但省文化廳給予了大力支持,邢西彬副廳長明確提出:“搞好編鐘樂舞,振興中華!”還指示省博物館配合支持省歌舞團考查研究館藏古樂器。蔣桂英動力大增,並與代表省文化廳的舒志超副廳長,簽訂了創作演出《編鐘樂舞》的承包責任書,立下了軍令狀。
著名楚辭專家文懷沙教授介紹楚文化的場景。 著名楚辭專家文懷沙教授介紹楚文化的場景。
經過全團上下齊心合力艱苦創作,1983年9月,一台以湖北民歌、民族舞蹈、民族器樂,以及小曲、曲藝等綜合藝術為基礎,集楚聲、楚韻、楚風之大成的《編鐘樂舞》,在湖北劇場首次亮相,霎時間豔驚四座。隨後,又獲得進京獻禮演出的機會。名不見經傳的《編鐘樂舞》在北京天橋劇場演岀後,一炮走紅,聲震京城,文化部領導稱讚,專家學者首肯,觀眾好評如潮,各大新聞媒體爭相報道傳播……作為國家保留劇目,出訪幾十個國家和地區,迄今常演不衰已達數百場,創造了歌舞劇的奇蹟。蔣桂英把這一切都歸功於全團二十年積累、三年準備、半年突擊的結果。作為這台劇目的主要策劃設計者之一,蔣桂英無疑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這不僅是她給自己熱愛的劇團的珍貴禮物,也是她對鍾情的文藝事業的傑出貢獻!
1984年日本首相中曾根攜夫人觀看《編鐘樂舞》演出 1984年日本首相中曾根攜夫人觀看《編鐘樂舞》演出

蔣桂英教學特色

蔣桂英在退休後,從事聲樂教學工作 蔣桂英在退休後,從事聲樂教學工作
1990年,蔣桂英從歌舞團領導崗位退下來後,並沒有停歇奮進的腳步,她在尋找新的路徑踐行“初心”,將自己藝術道路上的重心,轉向民族聲樂的研究和教學,繼續圓她心中的歌唱藝術之夢。在她擔任湖北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併兼任音樂家協會民族聲樂委員會主任委員期間,以客座教授身份,教授聲樂課,同時接受許多慕名前來求學的學子。她把自己提煉出來的發聲方法和演唱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們。
蔣桂英在幾十年的演唱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獨特鮮明的演唱風格和特色。她的演唱語言清晰、字正腔圓,表演時強調以情帶聲,要表達出歌曲中藴含的內容和感性,以達到“聲情並茂”。她的學生們都不同程度地掌握和傳承了她的這些風格和經驗。例如學生宋豔瓊,在讀研究生期間,感覺自己基本功薄弱,求教蔣老師,學到“練聲五步驟”。她説“按照老師的方法練習,茅塞頓開,從氣息上講,流暢了很多;從音色上講,聲音沒有雜質,具有了亮度”。學生宋麗娜説,蔣老師用科學的發聲方法,還治好了她的咽炎。學生萬莉説“蔣老師教學非常嚴格,從站姿、口型、氣息、位置、共鳴點等方面,一點一滴地抓基本功,教導我要聲情並茂地演繹歌曲的風格特色”。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時間雖然流逝,但學生們以自己的進步和業績,無聲地回報着老師的恩情。如今,學生有些已成為專業歌唱家和藝術院校的聲樂教師,或者獲得全國聲樂大賽的金獎,成為文藝隊伍的生力軍,出色的接班人,這是蔣桂英退休以後,取得的耀眼成績。自己的藝術生命,能在下一代年輕歌者身上得到傳承和延續,使她感到無比欣慰和高興。

蔣桂英社會評價

在做演員時,她像一顆璀璨的珍珠,散發出民族藝術的耀眼光芒;在當領導幹部時,她像一團熾熱的火焰,聚集起志同道合的同事,創造出中華民族古典藝術的奇葩;在退休以後,她又像一塊温潤晶瑩的碧玉,愛撫地滋潤着學生和青年演員;在她的晚年,不懈地用全部心血,澆灌一朵朵鮮嫩的藝木蓓蕾,收穫了聲樂教學的累累碩果。
我國音樂界的前輩大家,均給予蔣桂英高度肯定和讚揚。
原國家文化部長、中國文聯主席周巍峙題詞 原國家文化部長、中國文聯主席周巍峙題詞
原國家文化部長、中國文聯主席周巍峙題詞:為人民歌唱,唱人民之歌
作曲家李煥之題詞:鄉音鄉情民族心聲,中華歌藝勇攀峯頂
作曲家孫慎題詞:繼承發揚民族聲樂傳統
指揮家嚴良堃題詞:歌詠聲本於心
音樂評論家李凌題詞:弘揚民族歌唱藝術,豐富世界音樂文化。
音樂理論家方妙英題詞:荊楚飛鳳凰,幸福歌常唱。桂冠仇勤奮,英姿顯颯爽,編鐘奏樂章。
2009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之際,楚天金報、荊楚網、湖北省音樂家協會,在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湖北省文聯的指導下,開展了“湖北十大金嗓子”“湖北十大金曲”評選活動。在這次評選活動中,蔣桂英與王玉珍、程志一起被評為“傑出金嗓”,蔣桂英編曲並演唱的《幸福歌》被評為“傳世經典”。頒獎典禮上活動組委會的頒獎詞是:
她是一位民族文化的追求者,
她是一位辛勤耕耘的老師,
她的一生以歌唱為伴,
與藝術結緣,與湖北民歌緊緊相連
是她,第一個將湖北民歌唱出湖北、唱響北京,
五十週年的藝術生涯,綻放出迷人光芒。
她是湖北民歌的一代宗師,
孜孜不倦,致力於民歌的發展傳揚;
她是德高望重的聲樂前輩,
嘔心瀝血,培養出桃李芬芳。
2011年,蔣桂英獲湖北省音樂家協會“第四屆金編鐘獎終生成就獎”。
2014年,蔣桂英被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授予首批“湖北文化名家”榮譽稱號。
作者:舒暢 楊傳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