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蔣斯千

鎖定
蔣斯千,字玉表,浙江寧波奉化人,生於清嘉慶十九年(1814)甲戌十一月二十日,卒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甲午十月二十日。蔣介石的祖父。早年務農,後以商業起家,而尤精於鹽務,家道以之漸享。蔣玉表生二子,長子肇海,出繼給二房蔣斯水為嗣子;次子肇聰(肅庵),繼承鹽業,生子蔣介石。 [1-2] 
中文名
蔣斯千
外文名
Chiang Si-qian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14年
逝世日期
1894年
玉表

目錄

蔣斯千人物生平

蔣斯千,字玉表。生於清嘉慶十九年(1814)十一月二十日,卒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十月二十四日。 [1] 
蔣玉表有兄弟三人,長斯生,次斯水,他是老三。斯生無孫,由蔣介石的哥哥周康(介卿)繼承。 [1]  溪口蔣氏,自蔣士傑從三嶺遷至武嶺,世代以務農為業。三代以後傳至蔣玉表,始棄農經商。 [3] 
蔣玉表之世,太平軍興,正是兵荒馬亂時代,家中生活平常。玉表在晚年時,才在街上開起玉泰鹽店,先以釀酒、賣鹽為主要業務,後來逐漸擴大營業範圍,兼營食米、菜餅及石灰等項,主要顧主是雪實山上鄉村山民。蔣介石在自撰其祖父的《行略》中説:“玉表公以商業起家,而尤精於鹽務,家道以之漸享。”可知蔣家的小康,是從玉表經商開始的。 [1] 
蔣玉表生二子,長子肇海,出繼給二房蔣斯水為繼承子;次子肇聰(肅庵),小名明火,承頂三房,在溪口經商的老人都叫他明火。蔣介石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九月十五日午時,生於武嶺溪口鎮玉泰鹽鋪樓上,祖父蔣玉表給他取了一個瑞元的乳名。次年,由玉泰鹽鋪遷至報本堂的西廂房,即後來的豐鎬房祖宅。 [3] 
蔣玉表的鹽鋪,是溪口鎮上唯一的經營“官鹽專賣”的店鋪。店堂內掛有一塊“官鹽”的招牌。鹽是由寧波批發運來的;石灰是由富陽運來的。後來還經銷大米,到安徽蕪湖去販米。同時釀酒兼營糟坊,經營範圍並不小。蕭鎮的孫昭水開設的永興行,亦是專賣官鹽的鹽酒店。因為是同行,兩家保持着世交的來往。據孫昭水之次孫孫禮桐回憶説:他祖父孫昭水晚年患足疾,不利於行,永興行店務交由其伯父孫潤木當手。其父孫玄木(字表卿)舉人出身,擔任過法政堂及滬江大學國文教師、清末户部主事、省議員等職。永興行常與玉泰鹽鋪合夥僱船運鹽,貨船運至蕭鎮,再用竹筏繼運至溪口。因同業關係,孫、蔣兩家常有往來。 [3] 
蔣玉表是個虔誠的佛教徒,而且也懂得醫道。當蔣介石方七歲時,玉錶帶他到法華寺禮佛,蔣介石走路不小心,失足墜谷,右額負傷,血流不止。玉表為採山藥敷治,得以止血彌合創口。回家後,他母親王氏甚至沒有發覺。蔣介石還談到:“中正幼固多疾,公常臨牀診視,甚至終夜不寢,其狀類吾母王太君今日之愛育其孫緯國者,故中正之病多賴公之手而告愈,至今王太君猶屢念勿能忘。” [1] 
蔣玉表50歲時,蔣肇聰正22歲,玉表便將店務交給蔣肇聰,自己坐享清福,誦經唸佛,安度晚年。那時正是“洪楊之季,鹽業頓衰”。奉化遇難,蔣家家產毀於一旦。但是,蔣介石的父親生財有道,“彈精竭慮,和政府掛鈎,經營起鹽業專賣,只經數載,家業重振,鹽務滋益盛”。 [2-3] 
參考資料
  • 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奉化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奉化文史資料 第4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奉化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8.02,第22頁
  • 2.    解力夫,馮光著,蔣氏家族,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05,第1頁
  • 3.    浙江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浙江文史集粹 第2輯 政治軍事卷 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2,第3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