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蔣克誠

鎖定
蔣克誠(1916年12月~1992年2月10日),四川閬中人,出生於貧農家庭,原名蔣開誠。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轉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叁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著有《劉伯承元帥研究》《革命回憶錄選輯》《紅軍在鎮巴》。 [2] 
中文名
蔣克誠
別    名
蔣開誠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6年12月
逝世日期
1992年2月10日
職    業
軍人
主要成就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出生地
四川閬中
代表作品
《劉伯承元帥研究》《革命回憶錄選輯》《紅軍在鎮巴》
性    別

蔣克誠歷任職務

蔣克誠 蔣克誠
瀋陽軍區後勤部原顧問。
蔣克誠同志1933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8月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歷任縣宣傳、組織部長,少共縣委書記,大隊政委,大隊長,科長,團參謀長,分區參謀長兼交通司令員,分區副司令員,團長,副旅長,副師長,代師長兼分區司令員,師長,軍副參謀長,軍參謀長,吉林省軍區副司令員,瀋陽軍區後勤部副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參加了舉世聞名的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參加了百團大戰、正太戰役、上黨戰役。解放戰爭時期,他參加了遼瀋、平津、渡江、保衞四平、東北冬季攻勢作戰、黑山阻擊戰等著名的戰役、戰鬥。新中國成立後,他率部參加了湘西剿匪作戰。在新時期軍隊建設中,他為加強瀋陽軍區的民兵工作和後勤建設作出了貢獻。
蔣克誠同志,因病於1992年2月10日在瀋陽逝世,終年76歲。 [1] 

蔣克誠生平經歷

蔣克誠1916年12月生於四川省閬中縣老觀區龍坪鄉玉磐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裏。父親是忠厚、老實的農民,母親秉性善良、剛毅,生有三男二女,蔣克誠為次子。其父親和哥哥是全家的主要勞動力。除種地務農外還常常到外給人做短工。儘管這樣也難以維持温飽,時常欠債累累。
蔣克誠在9歲時才入本鄉玉磐小學讀書。但因家境貧寒讀書也是斷斷續續,邊放牛邊讀書。讀至三年級時終因生活所迫輟學,在家務農。
1932年秋,中國工農紅軍進入四川,建立紅色政權。不久,他的家鄉也秘密成立了黨組織,由陳子謙領導組織建立了赤衞隊、農會、兒童團。帶領宣傳發動羣眾鬥地主、打土豪、分田地。獲得土地的窮苦農民打心眼裏擁護共產黨。這一切都給蔣克誠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和影響。他先是加入兒童團。轉年春天,紅軍隊伍來到他的家鄉,蔣克誠又毅然報名參加紅軍,因看他年齡小未準。後又加入鄉蘇維埃少年先鋒隊。不久,選他為中隊長,讓他負責3個村的工作。他分別組織各村屯兒童團員站崗、放哨,保衞初建的紅色政權。還親自帶領少先隊員挨村挨户發動羣眾,起來打土豪、分田地,收繳反動地主武裝。因他工作表現積極,6月,經何永珍介紹加入青年團。8月,又經羅天保同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於蔣克誠年輕、機智,又讀過幾年書有培養前途,黨組織送他到川陝省黨校學習。年底被派到少共赤北縣委擔任宣傳部長、組織部長。蔣克誠積極參加當時的打土豪、分田地,宣傳土地革命等活動。他讀書雖少,但理解表達能力都比較強。又因為他出身貧苦階層,長期與貧苦農民接觸,懂得農民的心理,所以,蔣克誠在宣傳革命道理、講解土地革命政策時明瞭易懂,深得窮苦大眾的擁護和愛戴。
1934年6月,組織派蔣克誠任四川省少共陝南、南江、巴中、巴州縣縣委書記。他發動羣眾、組織工農政權、配合紅軍鎮壓反革命武裝。還參加了陝南縣保衞戰。在鎮巴縣積極宣傳發動羣眾擴大紅軍隊伍,為當時紅軍的壯大做了大量的工作。
1934年12月,蔣克誠隨紅軍從川陝根據地撤出,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在長征途中蔣克誠先後擔任少共茂州、彰明、崇化、松潘和徽縣縣委書記。在鬥爭環境十分艱險、生活條件異常困難的條件下,蔣克誠不僅要戰勝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而且要組織領導各縣發動羣眾打土豪、分田地、籌糧籌款、壯大紅軍等工作。他不畏艱險,出生入死,英勇奮戰,為紅軍到達陝北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936年底,蔣克誠被調到中央黨校高級班第一班第一支隊學習。蔣克誠很珍惜這次學習機會,認真地讀了不少書。如《中國革命史》、《政治經濟學》、《列寧主義概論》、《游擊戰爭》等,還多次聆聽了毛澤東、朱德、董必武、周恩來等一些黨和軍隊領導人親自講課。通過一年多的較為系統的學習,使蔣克誠在政治思想和軍事理論上都有很大提高,為他後來的軍旅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37年“七七”事變後,蔣克誠隨八路軍總政治部進入山西,被分配在總政治部青年科做青年工作。8月,中央決定在全國有條件的地區組織抗日隊伍進行抗戰,又被總部派往山西省抗日總動員委員會工作。9月初,以八路軍軍事教官身份在太原市師範學校組織了有國民黨左派、各屆進步人士、青年學生、部分縣代表參加的集訓,蔣克誠講授我黨的抗日主張、革命鬥爭史、游擊戰的戰略戰術,宣傳和鼓勵羣眾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並組織成立了抗日人民武裝自衞隊。不久,日寇佔領太原,閻錫山撤退。蔣克誠隨動總會將自衞隊帶到山西省太谷縣,經過一段艱苦努力工作,以帶來自衞隊為基礎組建了太谷縣第一支抗日武裝。這支隊伍不斷地打擊敵人,在羣眾中威望很高,部隊不斷擴大,很快發展到2000人。1938年2月,蔣克誠奉命將這支隊伍帶到太行山,改編為太行軍區獨立支隊,蔣克誠任獨立支隊三大隊政委,後兼支隊長。這期間,蔣克誠在軍區領導下組織部隊進行遊擊戰、伏擊戰,破襲敵人交通鐵路、炸燬橋樑,並建立敵後根據地,給日偽軍很大打擊。一年後,又將三個大隊合編為太行軍區獨立支隊司令部,蔣克誠被任命為司令部作戰科科長。並組織部隊與日偽軍開展更廣泛地游擊戰、伏擊戰,有力地削弱了日偽軍的有生力量,配合了主力部隊作戰,從而,使太行軍區的羣眾對我黨領導的抗日武裝鬥爭更充滿了必勝信心。
1940年3月,獨立支隊經整編稱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新編十旅二十九團,蔣克誠任該團參謀長,同時兼任太行軍區二分區參謀長。隨即率二十九團、二分區參加了華北榆茨、太谷、昔陽、和順、壽陽、遼縣等縣和地區對日軍作戰。1940年是國際法西斯猖狂的一年,日寇加緊對中國的進攻,國內外一些人對抗日前途悲觀失望,國民黨反動頑固派妥協投降,危機在增長。黨中央八路軍總部為了打破敵人對抗日根據地的“囚籠政策”。破壞敵人進攻西安的計劃,爭取時局好轉,決定在8月至11月組織一次大規模交通破襲戰和“反掃蕩”的戰役——百團大戰。蔣克誠在著名的“百團大戰”期間,率二十九團在左會山,與敵人惡戰7晝夜,曾一天負兩次傷,仍指揮全團堅守陣地,頑強拼搏,與日軍浴血奮戰。他指揮二十九團在“和遼”公路伏擊戰中消滅日軍200餘人。繳獲軍車20輛。因這次指揮作戰靈活、偵察情況準確、佈置周密,經軍區政治部批准,獲得獎章一枚。隨即,又率團參加了由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親自指揮的“正太戰役”,在戰役中臨時受命任石枴留守主任。
1941年初,蔣克誠調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新編十旅參謀長兼任晉冀魯豫交通司令。管轄遼縣、昔陽、和順、壽陽、榆茨、平定等10多個縣。春季,黨中央為防止國民黨頑固派再搞“反共磨擦”,決定調當時我軍唯一的炮兵團去延安,保衞黨中央、保衞毛主席。蔣克誠作為交通司令率部負責護送任務,以確保炮兵團及幹部沿途安全。在經過敵戰區三縣嶺時被1000多名日偽軍包圍。蔣克誠機智、果斷、沉着地指揮與敵人激戰,打退敵人多次瘋狂進攻。在戰鬥中蔣克誠身先士卒,勇敢頑強,身負重傷,仍堅持指揮戰鬥。他帶領部隊殺出重圍,出色地完成了護送炮兵團去延安的重任。在這期間,蔣克誠多次護送黨和軍隊高級領導人、革命青年及各種物資通過敵佔區進出延安,每次都很好地完成了黨交給的各項任務。
1942年5月蔣克誠又調太行軍分區第五區任副司令,協助司令員皮定鈞、政委魯瑞林工作。期間,參加了太行地區的1942年夏季對日偽“反掃蕩”作戰。同年底,蔣克誠積極響應毛主席“精兵簡政”的號召,能上能下,服從大局,不計較個人職位高低,由副司令員降任五分區三十四團團長。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親自找他談話,給其任務是:“堅持抗戰,前門防虎(日本),後門打狼(國民黨)”。在任團長期間,他參加了“林南戰役”,並組織了“西夏戰鬥”,殲敵一個團的大部,俘虜了敵團長。同時,還擔負了八路軍一二九師組織的“水冶城戰役”中的主要突擊力量,解放了水冶城,全殲了守敵日偽軍。其後又採用集中優勢兵力和瓦解敵軍的政治攻勢解放了魯仙。不久,蔣克誠率團參加了“上黨戰役”,並且承擔了太行縱隊所轄主攻團的艱鉅任務,出色地完成了突破敵人重兵固守的防禦地域。在戰役中繳獲了敵人大量武器裝備,受到當時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委員鄧小平的讚揚,並特派師宣傳科同志對所繳獲的武器裝備拍照,其中一幅“三門半山炮”的照片已作為黨史圖片保存。這段時間裏,蔣克誠率團打了不少硬仗和勝仗,獨立組織和指揮了多次戰鬥,從中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指揮才能得到了充分鍛鍊和提高,他在工作中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指示,積極開展對敵作戰,粉碎了日偽軍多次掃蕩,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頑固勢力,為太行抗日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佈無條件投降。抗戰勝利後,黨中央針對蔣介石堅持獨裁發動內戰的陰謀,確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全黨上下貫徹執行這一方針,並決定調2萬幹部、10萬軍隊進入東北地區。上黨戰役結束後,蔣克誠受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委委派與李達帶領由太行軍區幹部三、五、六分團組成的幹部團挺進東北開闢根據地。他們於12月啓程途徑承德、葉伯壽、蘇家屯到達東北局所在地本溪,按照東北局彭真同志指示,由東北局幹部科科長李夢令分配蔣克誠帶領6分團幹部到吉林省吉林市。中旬,他們到達吉林省工委駐地永吉縣岔路河鎮。省工委書記張啓龍分配他們到永吉軍分區工作。中共永吉地委書記袁任遠接待了他們,並任命蔣克誠為永吉軍分區副司令員。他到任後,在先期到達吉林市的王效明、顏德明組織起來的吉林省保安隊(2300人)的基礎之上,一面抓部隊擴建、管理和訓練教育,一面抓剿匪、建政,維護市區秩序。以保衞新生的民主政權。
1946年2月,根據東北局指示,將永吉軍分區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二十四旅,同時還兼永吉軍分區。旅長王效明,副旅長蔣克誠,下設七十一團、七十二團。蔣克誠繼續協助王效明加緊部隊擴充和整訓,抓剿匪、建政工作。不到3個月就將部隊擴到8000人。蔣克誠還經常率團活動在樺甸、磐石、伊通、雙陽、敦化、舒蘭等幾個縣,幫助地方建黨、建政、剿匪、打擊敵偽勢力。
1946年4月,蘇軍撤出吉林市,二十四旅奉命先後參加四平保衞戰和首次攻打長春。在四平保衞戰中二十四旅是前線二梯隊,受命到公主嶺搶運彈藥。將大量武器彈藥搶運到劉管子火車站運往哈爾濱。4月18日,奉吉遼軍區指示,配合友鄰部隊保衞長春,阻擊敵人進攻長春。5月中旬,二十四旅接到增援四平的命令,蔣克誠將部隊開到公主嶺一線佈防擔負防禦任務。5月22日,上級決定撤出四平,實行戰略轉移。令二十四旅急速轉移到永吉縣樺皮廠阻敵3天,掩護駐吉林市黨政軍撤退。在形勢嚴峻、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旅部當即做出分頭行動的決定。由王效明、鄧飛率旅部直往東撤。另外由蔣克誠、旅參謀長康幹生、政委宋景華分別到各團傳達撤退命令並率各團撤至九台利用飲馬河防守敵人,與敵激戰一夜後奉命撤至吉林。5月28日凌晨,蔣克誠率部奉命炸掉吉林通往舒蘭、拉法的松花江大橋,掩護所有人員撤完之後.又炸掉了江南大橋。他們隨吉林分省委撤出吉林市,經烏拉街、舒蘭、黑林子最後到達五常縣休整待命。6月下旬,蔣克誠奉命率部挺進吉南地區——樺甸縣橫道河子。7月,根據省委決定,成立了吉南地委、吉南專署和吉南軍分區。蔣克誠任吉南軍分區副司令員兼二十四旅副旅長。他在吉林省委和吉南地委的領導下,堅持地方武裝建設,清剿土匪,加強防務.鞏固松花江以東的根據地。同時,在樺甸縣松花江以西地區開展敵後游擊戰爭,打擊小股敵人;配合主力部隊作戰。
當時國民黨軍隊已將吉南地區的永南、伊通、雙陽3個整縣和樺甸、磐石兩個縣的大部分地區佔領,吉南軍分區僅佔據樺甸縣江東的山區。蔣克誠到任後將七十團、七十一團、七十二團以及樺甸縣保安團,沿松花江東岸佈防,防線長達150公里,同國民黨軍隊隔江對峙。把阻敵蠶食江東,做好沿江防務工作作為第一項重要任務。為保衞大後方的安全做了周密細緻的佈置。1946年7月13日,防守樺樹林的樺甸保安團,根據敵我形勢的變比,臨時撤出防地,在南、北八垧地設防監視敵軍。國民黨軍主力乘隙佔領了樺樹林子,成為敵軍在江東的唯一據點。樺樹林子是松花湖上游的臨江小鎮,駐守在這個地區的是旅部的七十團,他們在這個小鎮三面設防,阻敵沿江伸延和東犯,並準備隨時殲滅增援之敵和拔掉這根釘子。12月8日,國民黨一八二師一部,越過冰凍的松花江,向紅石砬子以北鴨綠溝我軍駐地偷襲。蔣克誠巧妙指揮七十一團、七十二團在鴨綠溝、一面坡一帶設下埋伏,將進犯之敵包圍,他們先以小部隊誘敵深入,繞着山溝轉,把主力埋伏在有利地段,待敵人被拖得筋疲力盡時,以逸待勞的我軍猛烈出擊。經3天2夜激戰,打退了敵人的進攻,共斃傷敵50餘人,生俘250人,殘敵逃回江西。從此,國民黨軍不再敢越過鬆花江一步。
蔣克誠協同旅部指揮部隊先後收復金沙、呂大房子、太平莊、橫道河子、常山屯等地,把敵軍壓縮在樺甸縣城附近的幾個據點裏。1947年1月8日,根據省委確定的向外發展方針,為了打開從樺樹林子伸向江西的通道,蔣克誠參加指揮七十二團配合吉南警備二旅一部,在樺甸縣保安團的配合下,向樺樹林子守敵六十軍一八二師五四六團一部和敵保安隊400餘人發起攻擊。經過9個小時的激戰,斃傷敵160餘人,俘敵130餘人,一舉攻克敵在江東佔據的唯一據點樺樹林子。這次戰鬥,不僅鞏固了江防,還為我軍進行戰略大反攻作了準備。
吉南地區5個縣,多半地處山區和半山區,尤其樺甸、磐石、伊通幾個縣附近森林茂密,人煙稀少。我軍“五二八”從吉林市撤退後,各地土匪又開始猖獗。吉南地區當時有土匪近80股,4600多人。他們經常結幫成夥,搶劫民財,姦淫燒殺,騷擾百姓,擾亂社會治安。為了安定秩序,保證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鞏固江東根據地。蔣克誠按照吉南地委關於清剿土匪的指示,組織吉南地方武裝,在主力部隊配合下清剿土匪。經過幾次圍剿,至1947年9月,吉南境內的土匪基本被消滅,為創建江東革命根據地掃除重障。
1946年冬,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在東北戰場“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計劃,我主力部隊發動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為配合這一戰役,按着東總和吉林軍分區的部署,吉南軍分區組成了精幹的指揮機構,決定由蔣克誠指揮分區所屬部隊,積極仲向外線,出沒江西,有效地打擊敵人。12月9日,蔣克誠派七十一團一部插入江西敵後,襲擊了樺甸縣城邊的東集廠子村和煤窯村的敵人據點,摧毀了敵人的炮樓和碉堡。同時,又調派七十二團一部也插入江西敵後,攻打了敵保安隊四中隊堅守的大勃吉嶺據點,拔掉了一個沿江前哨。12月28日,指派七十二團第一營第一連奉命從五虎石過江騷擾敵人,神速地襲擊了剛進到二十家子屯立足未穩的敵六十軍的一個連,不到30分鐘就拔掉了這個哨所,斃敵32人,俘敵29人,繳獲步槍60支。
蔣克誠不僅指揮軍分區所屬部隊從敵後作戰牽制敵人,支援了主力部隊“四保臨江”、“三下江南”戰役,而且從破壞敵人運輸方面更直接支援了南北兩個戰場上作戰。12月底,根據吉林軍區命令,蔣克誠指揮分區部隊踏着積雪,冒着嚴寒,由老牛溝和老金廠出發,挺進敵後磐石境內,破壞吉海鐵路,炸燬橋樑,斷敵交通,有效地牽制了敵人南援北調,有利地保證了戰役的勝利。
1947年夏,東北民主聯軍展開了強大的夏季攻勢,轉入戰略反攻,接連發動了夏、秋、冬三大攻勢。在5月至7月的夏季攻勢中,蔣克誠協同旅長率吉南軍分區部隊配合主力積極作戰。他親赴前線指揮解放磐石重鎮煙筒山的戰鬥,全殲守敵。6月1日收復樺甸縣城。7月,敵六十軍一八二師的兩個團從吉林南進犯煙筒山,由蔣克誠指揮七十一團、七十二團堵擊。並配合主力,將該敵包圍在雙陽、煙筒山間的五家子、太陽嶺、分水嶺地區,經8小時戰鬥,將敵大部殲滅,俘敵營長以下800餘人,斃敵五四四團長嶽嘉祺、副團長李崢先以下250餘人,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10月1日,我軍又發動了秋季攻勢,吉南軍分區部隊配合主力部隊作戰。為此,吉南軍分區召開了旅直及各團幹部會議,蔣克誠部署了戰鬥計劃。之後再次收復雙陽、伊通縣城。同期,指揮我軍連續攻克九台、農安、德惠等縣,使長春、吉林之敵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10月上旬,軍分區部隊參加圍攻吉林市的戰鬥。14日,蔣克誠率一部配合吉北軍區獨立團從江密峯、石井溝、大小三家子進擊吉林北站。用以騎兵營攻打棋盤街,阻擊由吉林增援之敵。隨即又派四一九團長盧來發、政委羅元欣去攻打烏拉街白花點將台。同時,還全殲駐守口前的敵一八二師3個營共1700人。冬季攻勢期間,蔣克誠率吉南軍區部隊主要活動在吉林、長春外圍,打擊敵人出來搶糧的小股敵人,並防備吉林孤城的敵六十軍向長春逃跑。1948年3月8日,蔣克誠又率七十二團在永吉縣岔路河一帶截擊向長春逃跑之敵,俘敵及其家屬近千人。3月9日,吉林市解放。5月吉南軍區撤銷,二十四旅改編為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十一師,蔣克誠調十縱二十九師任副師長。之後,蔣克誠率師參加圍攻長春之戰役。至此,他很好地完成了為吉林解放的艱鉅任務,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為之浴血奮戰的吉林大地。
1948年5月,蔣克誠隨十縱隊進入遼寧開源附近整訓部隊,為解放全東北做準備。不久,隨縱隊參加了大孤山、小孤山、牛家窩棚、開原等地區戰鬥。他親自組織指揮了二十九師在五爾漢堡子兩個方向同時與敵艱苦作戰,一方面是阻擊從瀋陽方向出來解國民黨新五軍之圍的敵人。戰鬥異常激烈、艱苦,陣地不斷反覆爭奪,蔣克誠指揮部隊同數倍於我軍之敵激戰兩天。直到友鄰部隊將新五軍全部殲滅時,仍率部繼續作戰,掩護友鄰部隊全部撤離戰場後,才指揮部隊抬着傷員邊打邊走,撤出戰鬥。
1948年9月,遼瀋戰役開始,我軍圍困錦州,為阻止瀋陽敵軍增援,蔣克誠奉命率二十九師參加瞭解放開源戰鬥。冒着嚴寒,站在雪地上組織指揮部隊作戰,挫敗了多次增援的敵人,解放了開源。10月,錦州解放,瀋陽之敵企圖突圍南下與遼西之敵會合。我二十九師奉命誘殲廖耀湘兵團,在大黑山、大虎山一線設防。這就是遼瀋戰役中著名的“黑山阻擊戰”。在戰役中,蔣克誠率部首先對彰武方向錦州方向解圍。他採取打一陣,再撤一陣的方法,拖住敵人,4天后率部把敵人吸引到黑山附近,並立即進行戰鬥準備。不久,敵人以新一軍、新六軍及二〇七師一部的兵力對黑山陣地進行連續3天的大規模攻擊,均被擊退。3天后敵人再次發起了連續不斷的進攻,戰鬥異常激烈、殘酷,陣地被反覆爭奪,被敵軍佔領時,蔣克誠立即組織步炮兵協同攻擊拼命奪回陣地,就這樣反覆爭奪陣地數次。他率部在黑山地區阻擊敵人共激戰7天7夜,使廖耀湘兵團南逃夢成泡影,有力地保證了“錦州戰役”的順利進行。這時,整個遼瀋戰場發生了重大變化。26日,我軍開始全線反擊,將克誠率部追擊敵人,奮勇追擊至候家窩堡全殲敵六十二師。在全殲戰役過程中俘虜敵人眾多,僅繳獲槍、炮就有1000多支(門),汽車70多輛,各種彈藥無數。
在長期的血與火的戰鬥中,蔣克誠經常率部獨立作戰,曾指揮了大小戰鬥多次,很快掌握了帶兵打仗的本領。不僅會打運動戰、攻擊戰、偷襲戰,而且掌握了在山地作戰時運用穿插、封鎖、包圍、迂迴的戰術。在實踐中,他不斷地增長了指揮才能,逐漸地成為我軍出色的指揮員。11月2日遼瀋戰役全面勝利,東北全部獲得解放。 這時東北野戰軍十縱隊改稱第四十七軍,二十九師改稱一四〇師,蔣克誠任副師長代理師長。不久,蔣克誠又率師參加了“平津戰役”。在戰役的第一個階段中,他率部在河北省八木坨子殲敵一個團。接着按上級意圖搶佔了交通要道金鐘河鐵橋,殲守敵一個師大部,為斷敵退路創造了戰機。繼而又率部向唐沽推進,在新河鎮消滅了國民黨交警十縱隊1000多人,繳獲美式卡賓槍幾百支。1949年初,蔣克誠又率部參加了“平津戰役”第二階段,為解放天津在天津外圍與增援敵軍進行了作戰。隨後去圍攻北平,直至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5月,蔣克誠被正式 任命為師長。隨即率部去河南省,解放安陽和新鄉縣。在新鄉縣包圍了國民黨第四十軍,兩軍一接火,他就果斷地下命令用炮火壓制敵人,敵人經不住猛烈炮火打擊,就全軍投降了。蔣克誠考慮到降軍會有變化,即令將降軍拉到不遠的輝縣。他事先派出一支部隊先到輝縣佈置好,做好打的準備,降軍一到輝縣立即將其改編。按照我黨的政策,士兵去留自由,軍官統一由軍裏處理。
1949年7月中旬,遵照毛主席、朱總司令向西南進軍的指示,為配合第二野戰軍解放西南,同時保障第四野戰軍主力挺進廣西、廣東的側翼安全。中央軍委命令第四十七軍疾進湘西。蔣克誠奉命率師馬不停蹄、人不卸甲,揮師南進。進入湖北省宜昌後接到上級指示:“令我三天內打過長江去”。當時江南之強敵是白崇禧部宋希濂兵團,以其主力及地方軍共10萬人,佈防於長江西岸,企圖防止人民解放軍從這一帶渡江南進。蔣克誠受命後,周密佈置、組織協調各團營力量,收集船隻,經過一個夜晚上的準備,第二天指揮一個團強渡長江,通過了敵人盤踞多年的長江天險。接着,他又身先士卒親自率領一個團強渡過江,並迅速建立了橋頭堡。為大部隊過江開闢了通路。隨後友軍部隊從通道上過江。部隊過江後,蔣克誠率部奮力追擊向巴東逃竄的敵軍。7月19日,奉命向三鬥坪守敵一個師發起猛烈攻擊,殲滅了宋希濂的防守部隊。解放了宜昌。9月揮師向松滋、宜都、枝江。10月,隨四十七軍進軍湖南大庸,指揮部隊追滅逃敵宋希濂部一一二軍大部,俘敵軍長張紹勳以下5000餘人.解放了大庸、桑植兩縣城,進抵湘西。
1949年10月,為了解放祖國全境,蔣克誠奉命隨四十七軍率師進入湖南省湘西地區。根據上級指示,以四十七軍機構成立湘西軍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下設沅陵、會同、永順3個軍分區。蔣克誠兼會同軍分區司令員。從此,在湘西軍區和湘西區委領導下,開展以剿匪為主,發動羣眾、建黨、建政等各項工作。
建國初期,當時湘西的土匪號稱10萬,為患已有百年之久。國民黨反動派逃離大陸時,曾有計劃的和當地土匪頭目相互勾結,訂立同盟,封官許願,妄圖把湘西作為大陸的反共基地。惡霸、慣匪、官匪橫行霸道,到處搶劫敲詐,搞得民窮財盡,全區百萬人民長期過着牛馬不如的生活,湘西人民急切盼望着翻身消滅土匪。蔣克誠剛進入會同地區即着手組建軍分區司令部,並借十三兵團和二野勝利進軍的強大聲勢,股匪不敢妄動,隱匿潛伏之際,乘機鋪開了十個縣的局面,並將所屬部隊部署在湘川、湘黔公路沿線,開闢了湘黔公路兩側的剿匪工作。僅2個月時間,保護了1134華里的交通沿線30餘處橋樑,支援了二野進軍,並消滅了楊永清的兩個保安警備團,斃傷俘敵694人,由於積極開展剿匪使各項工作打開了局面,保護了地方幹部,並協助地方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權。宣傳、發動羣眾儘快恢復、發展生產,掩護徵糧3萬斤,很好地完成了上級的任務,受到了湘西軍區的通報表揚。
為了在短期內將土匪徹底清剿掉,湘西軍區相繼發動了春季剿匪攻勢和集中兵力重點進剿.最後清剿邊緣區土匪,徹底消滅湘西土匪。蔣克誠率師駐紮芷江,負責8個縣的剿匪、建政工作。這時期他把剿匪當作中心工作來抓,他在軍分區《關於剿匪任務的指示》中明確指出:“湘西剿匪十分緊迫和重要,不解決土匪問題,任何社會變革、生產建設無從説起。”在部署今後剿匪方針和任務時説:“根據省軍區剿匪計劃,第一步消滅最瘋狂、最反動的大股土匪;第二步軍事進剿結合政治爭取,消滅盤踞一地觀望待機的股匪,然後再結合發動羣眾清剿小股土匪和散匪。”針對全分區幾股最猖狂、最反動的股匪,蔣克誠部署會同軍分區與軍區配合分別組織6次重點合圍。1月19日,蔣克誠組織140師11個營的兵力,對盤踞在芷江、懷化和黔陽北部地區的楊永清、姚大榜、彭玉清、方世雄等股匪分別進行合圍。2月18日,會同軍分區和沅陵軍分區各派出的兩個團、一個營在湘西軍區的指揮下,共同對盤踞在麻陽一帶5000多名土匪進行了圍剿。通過重點合圍,共殲滅和收降1000餘人,消滅了幾股流動性最大的、最反動的、為羣眾所痛恨的股匪,沉重地打擊了土匪的囂張氣焰。先後解放了芷江、懷化、黔陽、晃縣、會同5縣的大部和主要交通及產糧區。在剿匪中,蔣克誠帶領的部隊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克服了山大樹多、人少糧缺的困難。有的戰士赤着腳翻山越嶺在大森林裏搜捕,有時常常吃不上油鹽,餓着肚子也不違反紀律,給當地老百姓留下良好印象。
1950年4月至9月,又集中兵力重點進剿盤踞在中心區的土匪,暫時放棄邊緣區。這期間,蔣克誠根據中南局高幹會議“要集中兵力重點清剿,由東到西、由北向南、由內向外”的精神,組織領導軍分區直屬部隊認真總結了春季剿匪攻勢的經驗教訓,告誡幹部戰士注意克服少數同志中急於求成與和平麻痹思想,糾正戰術上單純追求正規作戰法,採取“適應分散兵力,以營為單位,重點鋪開、劃分區域,實行對股匪或地區的包剿責任制”方式。並確定集中兵力對中心區進行重點清剿。這時期,蔣克誠將大部分兵力集中在會同、黔陽以北,實行由北向南,由內向外的進剿路線。有陣地的鞏固陣地向前發展,搞清一塊或幾塊。分別對活動於中心區一帶的各股土匪展開有步驟有計劃的進剿。到7月底,整個湘西中心區經過重點進剿,共消滅土匪15000人,繳獲各種武器12000多支,捕獲匪首陳通煥,爭取了匪少將副司令潘狀飛。至此,湘西中心區股匪基本消滅,散匪一部分逃到邊緣區,一部分就地隱蔽。
1950年10月至12月,隨即湘西軍區組織了邊緣區剿匪會戰。到年底,率部包圍會同縣西南炮團附近的張倫奇、傅太和股匪,消滅匪參謀長吳永義以下1000餘人。在歷時兩個月的邊緣區剿匪會戰中,共殲滅土匪20000多名,獲得了湘西剿匪最後一次戰役的巨大勝利。至此,湘西全境的土匪已基本肅清,湘西全部得到解放,結束了百年匪患,給湘西人民帶來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出色地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
1951年1月,蔣克誠任第四十七軍副參謀長。3月,接到入朝參戰的命令,隨即四十七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四十七軍。4月中旬,率部出發過鴨綠江,開赴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朝鮮前線。
在朝鮮戰場上,蔣克誠先後參加搶修朝鮮北部永柔、順川兩個主要空軍戰鬥機場。在時間緊、人力物力缺乏、敵機反覆轟炸的情況下,蔣克誠率部採用適用、工程量小、迅速修建的原則,充分利用原有;日機場,鋪平碾壓,增修油庫、掩體;他率領大家用肩扛手抬,通過全軍上下積極努力,頑強鬥爭,克服了種種困難,使機場修建工作能夠按時完成任務。這兩個機場在以後的戰鬥中,始終對加強朝鮮防空力量,解決交通和急需物資的運輸起到了較大作用。6月,蔣克誠隨47軍奉命在臨津江以東,天德山、月夜山地域執行防禦戰鬥任務。面對的敵人是美軍王牌師一一美騎兵第一師和美三師的一個大隊,他們憑藉現代化裝備飛機、大炮、坦克和自動武器,氣焰十分囂張。我軍根據志願軍總部“堅持防禦,節節抵抗,反覆爭奪,殲滅敵人”的原則,在臨津江畔迎接敵人發動的所謂秋季攻勢。敵人攻勢之猛實屬罕見,每天傾瀉在我軍陣地的炮彈和飛機炸彈數十噸,甚至上百噸。我軍各陣地經受住了這般猛烈瘋狂攻勢,打得都很勇敢、頑強,表現出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蔣克誠在指揮中不僅初步掌握了現代化步、炮、坦克等聯合兵種作戰的指揮技能和知識,而且機智、果斷、周密,表現了卓越的指揮才能,蔣克誠連續組織了“天德山戰鬥”,他派一四〇師一部兵力主動出擊,圍殲了美騎兵一師的一個大隊,繳獲一批武器裝備,打擊了美軍不可一世的囂張氣焰。蔣克誠堅持親臨第一線組織指揮,與敵人激戰近70多個日日夜夜,把接防時的戰線向前推進了40多里,殲敵20000餘人,徹底粉碎了美軍的“秋季攻勢”。
1952年10月,蔣克誠調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五十軍參謀長。這一年他經常帶領參謀偵察人員靠近敵軍前沿,偵察敵情,監視敵軍行動。同時經常深入到一線營、團指揮與敵作戰,反覆爭奪要點,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為了表彰蔣克誠在各個戰役中取得的成績,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授予他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國旗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1953年朝鮮停戰,蔣克誠隨志願部隊一同回國。不久,組織送他進錦州五七文化速成學校學習基礎文化知識。1956年蔣克誠被任命吉林省軍區副司令員,兼吉林省國防委員會副主任。在吉林工作期間,他主管部隊訓練和民兵工作。他從難從嚴從實戰條件出發,從組織落實着手狠抓全軍區的軍事訓練,對區內民兵按“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原則進行和平轉戰和軍事基礎訓練,為此,他付出了很大心血,使部隊軍事素質和民兵軍事素質提高了一步。由於這方面工作突出,1960年4月被選為吉林省民兵代表團團長,率代表團去北京參加了全國民兵代表大會,受到了毛主席親切的接見。
1960年秋,組織為了培養現代化軍事管理人才,把蔣克誠送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深造。他十分珍惜這次學習機會,認真聽課,刻苦鑽研,全面學習,努力掌握了現代條件下合成軍的作戰與指揮。
1962年末,蔣克誠學習結束後,仍回吉林省軍區任副司令員。這期間他到柳河縣新發公社搞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通過深入農村的調查研究,進一步加深了對農村現實情況的瞭解。一年後,回到省軍區具體組織了全區部隊和地方民兵全面系統的軍事訓練,並開展了多次軍事“大比武”,鼓勵先進,推進了軍事訓練向縱深發展,受到中央軍委及軍委首長的表揚和鼓勵。
1967年組織分配蔣克誠兼任吉林省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部主任、主管全省工業、農業、財貿、教育、衞生、交通等多項工作。四年間,他注重調查研究,作風求實,聯繫羣眾,每年都能超額完成國家交給的各項經濟指標。在嫩江地區發生少見洪水時,他積極採取有效措施,保護了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充分體現了一位老紅軍、老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
1970年12月,蔣克誠調任瀋陽軍區後勤部副部長,主管全軍區後勤訓練工作。到任後,他經常深入部隊最基層,調查瞭解情況,積極想辦法,努力克服了人員、器材、宿舍、經費等多方面給訓練工作造成的困難,為恢復、組建後勤專業訓練大隊、大連醫院、汽車技工訓練大隊、軍械技工訓練大隊等專業訓練機構;做了大量細緻工作。為了使部隊技術老化的現象得到較好的改變,蔣克誠下了很大力氣主抓全區倉庫、醫院的基礎建設和訓練工作,提高了後勤系統各類人員的軍政、業務素質,全面地加強了後勤綜合保障能力。同時,他特別注意抓戰備教育和戰備組織落實。1972年7月,蔣克誠親自帶領後勤機關進行了野營訓練,總行程326公里。他還多次組織較大規模的綜合性演習,促進了戰備工作的進一步落實。他採取以點帶面的工作方法,多次在各類先進單位召開現場會,然後在全軍區後勤範圍內快速推廣。在抓後勤訓練工作的十多年中,曾多次得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的好評。
蔣克誠同志在戰爭年代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屢建戰功,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創立了不朽功勳。在和平時期他仍繼續保持着老紅軍的革命本色,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為黨工作。為部隊的革命化、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在他身上體現出來的崇高品德、優良作風和革命精神,至今仍為許多同志稱讚,引為楷模。
清正廉潔、嚴以律己,是與其共過事的人一致稱讚蔣克誠的優秀品質。從紅軍戰士到將軍,從前線到後勤部長,他身居高位,但在生活上從不搞特殊化,不奢侈浪費。他從不講享受、待遇,從不擺老紅軍、老革命的架子,從不炫耀自己,從不居功自傲。就是下基層搞調查研究,也堅持同大家同吃、同住,從不接受下邊對他的特殊照顧。他身居高位,但從不用手中的權利謀私利,始終保持着艱苦奮鬥的作風和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他對家屬及子女要求嚴格,從來沒有為孩子安排工作、求學説過話、求過人。他經常教育子女要謙虛、誠懇,艱苦樸素,勤奮努力學習,靠自己創造個人事業。體現一個共產黨員革命到底的高尚品德和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思想境界。
1984年7月,蔣克誠按副兵團職正式離休。離休後。他仍然關心軍隊建設,關心黨和國家命運,他旗幟鮮明地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他不顧年事已高,一面與疾病做頑強鬥爭,一面根據組織的安排積極協助有關部門收集、整理紅軍史料,還親自撰寫了大量革命回憶錄,分別刊載在《劉伯承元帥研究》《革命回憶錄選輯》《紅軍在鎮巴》《瀋陽文史資料》等中央、省、市級刊物上。他熱情接待了瀋陽黨史辦、遼寧軍區、瀋陽軍區、吉林黨史研究室等各地區、各部門的採訪,實事求是地提供各時期黨的歷史資料。並榮獲黨史資料徵集工作成績顯著榮譽證書。
蔣克誠同志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榮獲了一級解放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八一勳章。1988年8月1日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同年被編入《中國曆代著名軍事人物大辭典》一書。
1992年2月16日,我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軍優秀的指揮員——蔣克誠同志終因積勞成疾,久治無效,在瀋陽逝世,享年76歲。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