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莊村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萬匹鄉下轄村)

鎖定
蔡莊村,原名勝福莊,位於江蘇省宿遷市沐陽縣萬匹鄉。有一座寶剎“清涼寺”,歷史悠久,靜靜坐落在此地千年。
中文名
蔡莊村
地    址
江蘇省宿遷市
原    名
“勝福莊”
寺    廟
清涼寺

蔡莊村地點

沭陽縣萬匹鄉蔡莊村 沭陽縣萬匹鄉蔡莊村
沭陽縣萬匹鄉蔡莊村,有一座佛教廟宇,名曰“清涼寺”。此寺雖然不大,而且立於鄉間,但它有着十分盛旺和具有深重意義的歷史。清涼寺曾用名清涼社、清涼監院,始建於明末。當時,蔡莊原名“勝福莊”,因此,清涼寺史稱“勝福莊清涼社”。明清交替時,戰亂頻繁,這座不甚出名的寺廟逐漸衰敗,和尚出走,殿堂殘存幾毀。

蔡莊村歷史背景

清朝建立政權初期,許多地方漢人不服統治,滿漢對立情緒嚴重。朝廷為了籠絡人心,在祭孔尊儒的同時,令各地官員修廟敬佛,以安民心。通過這些廟宇,不僅宣揚與世無爭的佛家思想,還敬奉中國古代忠於君王的模範人物,以調和漢人對滿人的對立情緒。康熙十四年(1675年)前後,浙江籍進士邵嶽鬥任沭陽知縣,他認為沭北一帶需要重點設置“教化”百姓的基地,便大力支持復興和擴建清涼社。經勝福莊村民及縣內外諸多佛界信士全力捐資,第一次重建清涼寺大殿。邵知縣調來許多能工巧匠,拆殘廟建新寺,至康熙十六年(1677)秋建成。該寺分前大殿、中殿、後大殿,整個寺廟結構秀美、色調幽雅,殿脊上一律飾以金黃色琉璃瓦,在藍天白雲映襯下金碧輝煌,莊嚴富麗。三殿內共供有神像102尊,神像內容出現佛教和儒道調和的現象,既有佛像又有英雄神、文化神。其中,最大的神像是頭頂殿梁的關雲長。此外,僧堂、廚庫等附屬建築。清涼社重建完畢時,邵知縣還邀請監察御史徐越、翰林院學士陳延等人書寫碑文以作紀念。

蔡莊村煙雨千年清涼寺

煙雨千年清涼寺 煙雨千年清涼寺
位於沭陽縣城北23公里處的萬匹鄉有一村曰蔡莊,原名勝福莊。清雍正二年,此地有一姓蔡男丁蔡伯喈,此人才華橫溢,中了狀元。皇帝為加封新科狀元,在蔡莊蓋狀元府並在府前豎一百尺旗杆以示慶賀,故此村又稱“勝福莊”、“旗杆莊”,後更名為蔡莊。該村有一千年古寺——清涼寺,據《廟志》記載,蔡莊清涼寺系中國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中五台山上的清涼寺分寺。
傳説清涼寺始建於漢朝末期。有史可考的是,公元821年,唐中宗赴泰山朝聖後攜皇后南下蔡莊,農曆二月十九日於清涼寺降香後喜得太子,故龍顏大悦,下詔冊封清涼寺為“百子廟”。時至今日,到蔡莊清涼寺“扣百子”的習俗一直廣為流傳。特別是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九日蔡莊“百子”廟會,許多地方的善男信女和商賈遊客雲集於此,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據説,康熙年間,皇帝微服私訪路經蔡莊清涼寺,見唐皇冊封,感懷古寺千年香火不能湮滅,於是再拔皇銀,修廟宇,建大殿。由此,清涼寺迎來了唐、清兩個極盛的歷史時期。為記述這一歷史,該寺眾僧立碑鐫石,永傳後世,至今位於大殿兩旁的兩塊廟碑上鐫刻有清朝大學士陳廷敬(陳廷敬乃《康熙字典》主編)手跡。其一文曰:唐熙二十二年菊月(1684年),重修大殿記,陳廷敬撰詞;另一文曰:勝福莊清涼社院置常住齋僧福田記。碑文歷經滄桑,但至今清晰可見,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也是清涼寺歷經千年的見證。
現寺院西北有一古井,名曰“龍泉井”。建於明朝末年,傳説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都要來蔡莊駐足,讓自己的白龍馬在此暢飲一番。井上有一八角亭,乾隆手書楹聯一幅:一井有泉通東海,四時無雨露天漿。故此井又稱“飲馬井”。該井水質甘醇,入口清爽,村人極喜飲之,數百年來,每年都有外地人來此取水,作釀酒之用。文革過後,村民重修龍泉井時,工匠在井底發現一條鬥粗蟒蛇,盤曲時直徑兩米有餘,村人大駭,不敢施工,四鄉聞之,紛紛觀奇。次日,寺中主持於井前立一香案,大作法事,頃刻間,蟒蛇循去,從此不見蹤影。
蔡莊清涼寺歷經滄桑,殘存無幾,但令人欣慰的是,1995年以來,經過地方的大力支持和現清涼寺主持釋開通大師的四處雲遊,清涼寺的五間後殿已經建成使用,前山門殿正在重建之中,不久清涼寺將重現昔日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