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羣帆

鎖定
蔡羣帆(1915-1974),原名子香,學名和民,曾用名正誼。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193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新四軍第一縱隊第三旅第八團團長,華東野戰軍先遣縱隊第一支隊第一大隊大隊長,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部參謀處處長等職。建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軍第六十師參謀長、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軍第六十師參謀長、華東(南京)軍區司令部任作戰處處長。1956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7月,任上海警備區副參謀長。1974年11月4日在上海逝世。 [2] 
中文名
蔡羣帆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5年
逝世日期
1974年11月4日
出生地
杭州鄞縣

蔡羣帆早年經歷

蔡羣帆的父親蔡熊年,是上海一家綢緞店的職員,母親楊鳳珠在家做手工勞作。蔡羣帆原有個比他大5歲的哥哥,名叫子芳,在7歲時因病去世。父親也因體弱多病,在蔡羣帆12歲那年也離開了人世。從此,宴母孤兒相依為命,家中生活十分困苦,靠母親楊鳳珠日以繼夜地做手工勞作,節衣縮食,才使蔡羣帆能繼續上學堂唸書。嚐盡人間辛酸的蔡羣帆,小小年紀就懂得母親的心願。更加發奮苦讀。因家境貧寒付不起電費,晚上常常在馬路旁的路燈下讀書學習至深夜。在舊上海法國教會學校—中法學堂(現為上海光明中學)讀書期間,蔡羣帆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並受到學校減免學費的待遇。少年時代的蔡羣帆,一邊讀書,一邊還幫助母親勞動,替母親接送客户,幫助縫紉衣褲等。飽嘗了城市貧民困苦生活的辛酸,使他懂得了舊社會勞動人民度日如年的艱辛,這一切對蔡羣帆以後人生道路的選擇奠定了基礎。 [1] 

蔡羣帆抗戰時期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參加校內的反日活動,被校方開除學籍。
1932年,在新裕化學工業原料號做練習生,後成為職員。其間自修大學的理化課程。
1934年,報考國民黨政府財政部鹽務稽核總署的税警官佐教練所,並被錄取。年底,被分配到浙江永嘉區隊當實習員。
1935年夏,被派往玉環分隊當隊長。因稽查土豪巨紳的私鹽,被上級藉故革職。
1936年初,通過參加民眾歌詠會、社會科學研究班和上海職業界救國會等抗日救亡團體,參與黨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同年秋,為養活母親謀求職業,考入法租界警務處秘書處任譯員。期間,為上海地下黨提供情報。後因事泄,被免職,被黨組織安排到合泰難民收容所擔任主任。
193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黨領導的益友社,任常務理事。
1939年初,被派往上海青浦從事黨的工作。歷任中共青浦工委軍事部部長,青浦支隊政訓處政治幹事、第二中隊中隊長兼指導員、第一大隊副大隊長兼指導員等職。曾直接參與改造青浦雜牌隊伍許雷生部,襲擊偽軍在上海近郊七寶鎮的據點。
1940年6、7月間,調任江南抗日義勇軍東路第三支隊作戰參謀。後又在東路教導隊學習,並擔任排長,畢業後調任第四支隊支隊長兼教導員。
1941年初,任中共浦東工委委員兼軍委書記,浦東第五支隊政委。1941年6月,為開闢浙東抗日根據地,蔡羣帆受中共路南特委派遣,率領第三戰區淞滬遊擊第五支隊一大隊、四大隊130餘人來到浙東。6月18日,指揮了浙東三北敵後抗戰第一仗——餘姚相公殿戰鬥,取得勝利。10月,任中共浙東軍政分會委員兼五支四大工委書記,為開闢浙東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1942年5月浙贛線兩側地區淪陷。為了廣泛開展會稽、金蕭地區敵後抗日遊擊戰爭,開闢新的抗日根據地,中共浙東軍分會組建南進支隊(代號為“達誼”部隊,對外用“第三戰區淞滬游擊隊第三支隊第二大隊”的番號),由蔡羣帆任南進支隊大隊長兼政委,在會稽、金蕭等地開展抗日遊擊鬥爭。6月6日,蔡羣帆率部從姚北遊源出發,下旬到達諸暨楓橋,召開了會稽地區黨組織和南進支隊幹部聯席會議,決定以楓橋為中心建立會稽山遊擊根據地。7月7日,指揮南進支隊殲滅了駐楓橋的土匪武裝徐文達部,攻佔楓橋。8月20日,率部與諸北四鄉抗日自衞隊在諸暨龍山、鳳山、長山等地,擊潰前來“掃蕩”的日偽軍,擊斃日軍少尉柳澤春夫等日偽軍20餘人,俘偽軍10餘人。接着,又率南進支隊在諸暨、義烏等地多次出擊日偽軍。11月中旬,奉令返回四明山參加浙東第一次反頑自衞戰爭。
1943年2月,調任三北遊擊司令部教導大隊大隊長兼政委。11月,浙東第二次反頑自衞戰爭開始,調任司令部參謀處處長。不久,任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金蕭支隊支隊長,投入浙東第二次反頑自衞戰爭。
1945年3月,率金蕭支隊兩個大隊到餘姚梁弄,與第三支隊合併成立新的第三支隊,再任支隊長。曾兩次率部赴富春江江東岸接應新四軍蘇浙軍區第四縱隊一部渡江作戰。抗日戰爭勝利後,率部隨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北撤。 [2] 

蔡羣帆解放戰爭

1945年9月,蔡羣帆隨軍北撤。擔任了華野第一縱隊第三旅第八團團長,先後參加了泰安戰鬥、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固等重大戰役。
1948年5月,中央軍委決定由華東野戰軍組成一個先遣隊,到江南敵後牽制敵人,蔡羣帆被調入先遣隊,任第一支隊第一大隊大隊長。
1949年3月,調回華野第一縱隊(已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軍)司令部擔任參謀處處長。1949年4月下旬,百萬雄師順利渡過長江,5月下旬,上海解放,第二十軍奉命擔任上海市南區的警備任務,蔡羣帆憑着熟悉上海的有利條件,協助軍首長完成了繁重的警備任務,1949年秋,第二十軍為準備參加解放台灣的作戰,開展水上練兵,蔡羣帆籌備舉辦了全軍團以上幹部的登錄作戰基礎知識訓練班。 [3] 

蔡羣帆建國後

1950年3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軍第六十師參謀長。1950年6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軍第六十師參謀長。回國後,被派往徐州組建訓練第二十軍坦克部隊。
1953年6月,參加中朝聯合紅十字會小組,去南朝鮮視察志願軍被俘人員,堅定地與美軍交涉,完成了這一特殊任務。
1954年,奉調到華東(南京)軍區司令部任作戰處處長。
1955年1月,參加浙東沿海解放一江山島的陸海空軍聯合作戰。
1955年,到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1956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校軍銜。
1961年7月,任上海警備區副參謀長。
1974年11月4日在上海逝世。 [2] 
參考資料
  • 1.    寧波市新四軍研究會,中共寧波市鄞州區委編.一生戎馬未卸鞍 蔡羣帆同志紀念文集.寧波:寧波出版社,2003.07:3-4
  • 2.    中共寧波市委黨史研究室編.寧波中共黨史人物 1925-1949.寧波:寧波出版社,2015.12:182-184
  • 3.    浙江省新四軍研究會編.浙江新四軍歷史人物傳 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