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玉珂

鎖定
蔡玉珂(1830~1923年),又名蔡玉恪,字敬林,晚年鄉諡“蔡恪老人”,名中醫,濰縣(今坊子區)車留莊鄉於家莊人。少時勤奮好學,早年任村塾教師,後經自學,成為遠近聞名的中醫。
中文名
蔡玉珂
別    名
蔡玉恪,字敬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830年
逝世日期
1923年
職    業
中醫
出生地
濰縣(今坊子區)車留莊鄉於家莊

蔡玉珂簡介

蔡玉珂醫德高尚,診病不分官宦士紳,平民百姓,一律平等對待,平時更能恤貧。他擅 長外科。精研《醫宗金鑑》,結合實際,在所編《外科輯要》中對癰疽症的治療,從頭至膝、脛、足部諸症,均依《醫宗金鑑》要旨,又有獨到創新。如顴瘍、顴疽、顴疔三症,《外科輯要》論證:“三症俱生顴骨、腫高潰速、陽分症也,是為顴瘍;若漫腫堅硬,陰分症也,是為顴疽。瘍症初期,宜用仙方活命飲,疽症初宜內疏黃連湯。如堅硬似疔,麻癢疼痛,是為顴疔,初宜蟾酥或菊葉湯、黃連解毒飲、奪命丹之類,外敷菊花葉,按疔治之。”既有症、有方,又有鑑別,便於臨牀應用,被視為醫者臨牀治療的規範。他古稀之年,仍探求鑽研,鍥而不捨。80歲高齡時編撰《內外經驗良方》和《外科輯要》,較完整地總結了自己一生的臨牀經驗。終年93歲。

蔡玉珂生平

醫宗金鑑 醫宗金鑑
蔡玉珂擅長外科,在治療瘡瘍方面拄術尤為精湛。據《濰縣誌》載:1885年,濰縣有一人生瘡,經多方治療無效,後聘蔡玉珂,他診後揮筆一方,囑病人單服黃芪四錢,離去。患者服後焦燥難忍,一夜未眠,清晨派人找到他。他説:“黃芪主提氣,單服必然難受,我急回,是固怕見病人煩躁而難過。請回去轉告,不久便好。”幾天後,那人果然痊癒。又載:段爾莊有一外號“二犟牛”的壯年,嘴上生瘡,雖極痛,但毫不在乎。一天,赴太公堂趕會時,被出門行醫的蔡玉珂看見,診為鎖口瘡,忙勸道:“你嘴上生的是鎖口瘡,需馬上治療,否則有生命危,”二犟牛不以為然,徑直往太公堂廟會去了。途中疔毒發作,強忍劇痛回趕,但未到蔡家門口就死在路上。鄰村有一人生毒瘡,因誤診引起高燒,被他確診為“療毒走黃”,急忙配好一劑藥,告訴病人:“你病雖重,只要速眼此藥,就可轉危為安,遲則生命危險”。病人回家途中疔毒發作,跌倒路邊,忙將藥生吞.不一會,渾身冒汗,昏睡過去,待醒來時,感到全身輕鬆了許多,急忙返回蔡家。他複診後説:“你的病已好轉,再給你一付薊,放心回家去”。病人回後眼藥,不久身體便康復了。 他醫術高超,醫德高尚,深得百姓信賴。鄉人稱讚説:“恪老醫病,其妙如神,尊之者生,逆之者亡。”他診病不分官臣士紳,平民百姓,一律平等對等。濰城有一顯貴請他治病,多門不讓其回家;鄉親吳老漢家人生病,尋找到此,門役不準進門,雙方發生爭吵。他聞聲趕出,問明原因,即不辭而別,與吳老漢趕回鄉里。一個寒冷的早晨,他門前來了一輛官宦轎車,專聘他去出診,這時又來了個身背糞簍的老漢邀他去治病,他問明原由,先步行到老漢家診視。後乘車去行醫。他常説:“凡向我求醫的人,不論身份高低,富貴貧賤,不管男女老幼,親朋遠客,我一視同仁,能減輕患者痛苦,使病人早日康復,是我一生的願望,也是我行醫的格言。”他幾十年如一日,始終遵守這一準則,其醫風、醫德、醫術均堪稱醫家典範。
他對醫術精益求精,勤勉探索。他精研《醫宗金鑑》,而且結合實際,有所創新.如他在《外科輯要》中對癰疽症的治療,從頭至膝、脛、足部諸症,均依《醫宗金鑑》要肯,又有獨到之處。如顴瘍、顴疽、顴療3症,《外科輯要》論證:“三症俱生顴骨、腫高潰速、陽分症也,是為顴瘍;若漫腫堅硬,陰分症也,是為顴疽。瘍症初期,宜用仙方活命飲,疽症初宜內疏黃連湯.如堅硬似療,麻癢疼痛,是為顴疔,初宜蟾酥或菊葉湯、黃連解毒飲、奪命丹之類,外敷菊花葉,按疔治之。”既有症、有方,又有鑑別,便於臨牀應用,被視為醫者臨牀治療的規範。《外科輯要》對學習、研究祖國醫學外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他古稀之年,仍探求鑽研,鍥而不捨,80歲高齡時編撰《內外經驗良方》,較完整地總結了自己一生的臨牀經驗。終年93歲。噩耗傳出,登門奠者絡繹不絕,致停柩百日方葬。民眾贈“積善餘度”巨匾1塊,上附丈高大屏12幅,記載他一生事蹟,兩邊鑲嵌者“醫國醫民同醫義,壽國壽人亦壽身”的對聯。

蔡玉珂《醫宗金鑑》

蔡玉珂介紹

《醫宗金鑑》是清乾隆帝敕命編纂的大型綜合性醫學叢書。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發展,國力鼎盛,宮廷醫學也達到頂峯階段。乾隆皇帝務求標榜文治,於乾隆四年(1739)下諭太醫院編纂醫書:“爾等衙門該修醫書,以正醫學”。由大學士鄂爾泰和親王弘晝督辦,任命御醫吳謙、劉裕鐸擔任總修官(相當於主編),陳止敬擔任該書的經理提調官。為保證醫書的質量,選派有真知灼見、精通醫學、兼通文理的學者共同編纂,設纂修官14人,副纂修官12人,武維藩等作為纂修官參加了編寫。此外,還有審效官、謄錄官等人員,共70餘人參加了編寫工作。編撰中,不僅選用了宮內所藏醫書,還廣泛徵集天下新舊醫籍、家藏秘籍和世傳良方。
1742年,《醫宗金鑑》纂修完成,乾隆帝賜名為《醫宗金鑑》,並御賜編纂者每人一部書、一具小型針灸銅人作為獎品。自1749年起,清太醫院將《醫宗金鑑》定為醫學生教科書;這部書還廣泛流傳於民間,深受讀者的歡迎。

蔡玉珂對後世影響

《醫宗金鑑》是作者們對18世紀以前的歷代醫學著作加以校訂、刪補,並節錄編輯而成書的,是宮廷醫家集體智慧的結晶。《醫宗金鑑》一書,從醫學文獻校訂整理的角度體現了宮廷醫學的學術水準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