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澤

(戰國時期秦相邦)

鎖定
蔡澤,生卒不詳,戰國燕國綱成(今河北懷安或河北萬全 [2-4]  )人,善辯多智,深諳月滿則虧的思想。因點破范雎狡兔死走狗烹而使其功成身退後被范雎推薦任秦昭襄王相,經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四朝任職,亂世中保全自身。惠文王之後,獻計秦昭襄王離間魏安釐王信陵君的關係、滅東周,封綱成君。居留秦國十多年,秦始皇時,曾出使燕國,號為綱成君
別    名
綱成君
所處時代
戰國(秦國)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出生地
燕國綱成(今河北萬全或河北懷安) [2-4] 
主要成就
獻計秦昭王攻滅東周
本    名
蔡澤

蔡澤人物生平

蔡澤早年經歷

蔡澤早年曾周遊列國從師學習並向許多大小諸侯謀求官職,但沒有得到重用。
有一次他請唐舉相面,説:“我聽説先生給李兑相面,説:一百天內將掌握一國的大權,有這事嗎?”唐舉回答説:“有這事。”蔡澤説:“象我這樣的人你看怎麼樣?”唐舉仔細地看了一番便笑着説:“先生是朝天鼻,端肩膀,凸額頭,塌鼻樑,羅圈腿。我聽説聖人不在貌相,大概説的是先生吧?”蔡澤知道唐舉是跟自己開玩笑,就説:“富貴那是我本來就有的,我所不知道的是壽命的長短,希望聽聽你的説法。”唐舉説:“先生的壽命,從今以後還有四十三歲。”蔡澤笑着表示感謝便走開了,隨後對他的車伕説:“我端着米飯吃肥肉,趕着馬車奔馳,手抱黃金大印,腰繫紫色絲帶,在人主面前備受尊重,享受榮華富貴,四十三年該滿足。”便離開燕國來到趙國,但被趙國趕了出來。前去韓國魏國,路上遇着強盜搶走他的鍋鼎之類的炊具。 [1] 

蔡澤智辯范雎

蔡澤聽説應侯舉薦的鄭安平王稽都在秦國犯下大罪,應侯范雎內心慚愧抬不起頭來,蔡澤向西來到秦國。蔡澤準備去拜見秦昭王,先派人在應侯面前揚言一番來激怒應侯説:“燕國來的賓客蔡澤,那是個天下見識超羣,極富辯才的智謀之士。 [1] 
他只要一見秦王,秦王必定使您處於困境而剝奪您的權位。”應侯聽這些話,説:“五帝三代的事理,諸子百家的學説,我是都通曉的,許多人的巧言雄辯,我都能折服他們,這個人怎麼能使我難堪而奪取我的權位呢?”
於是就派人去召蔡澤來。蔡澤進來了,只嚮應侯作了個揖。應侯本來就不痛快,等見了蔡澤,看他又如此傲慢,應侯就斥責他説:“你曾揚言要取代我做秦相邦,可曾有這種事嗎?”蔡澤回答説:“有的。”應侯説:“讓我聽聽你的説法。”蔡澤説:“呦!您認識問題怎麼這麼遲鈍啊!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各自完成了它的使命就自動退去。人的身體各個部分都很健壯,手腳靈活,耳朵聽得清,眼睛看得明,心神聰慧,這難道不是士人的願望嗎?”應侯説:“是的。”蔡澤説:“以仁為本,主持正義,推行正道,廣施恩德,願在天下實現自己的志向,天下人擁護愛戴而尊敬仰慕他,都希望讓他做君主,這難道不是善辯明智之士所期望的嗎?”應侯説:“是的。”蔡澤又説:“位居富貴顯赫榮耀,治理一切事物,使它們都能各得其所;性命活得長久,平安度過一生而不會夭折;天下都繼承他的傳統,固守他的事業,並永遠流傳下去;名聲與實際相符完美無缺,恩澤遠施千里之外,世世代代稱讚他永不斷絕,與天地一樣長久:這難道不是推行正道廣施恩德的效果而聖人所説的吉祥善事的嗎?”應侯説:“是的。” [1] 
右為秦昭王 右為秦昭王
蔡澤説:“至於説到秦國的商鞅楚國吳起越國的大夫文種,他們的悲慘結局也可羨慕嗎?”應侯知道蔡澤要用這些話來堵自己的嘴,從而説服自己,便故意狡辯説:“為什麼不可以?那個公孫鞅奉事秦孝公,終身沒有二心,一心為公家而毫不顧念自身;設置刀鋸酷刑來禁絕奸詐邪惡,切實論賞行罰以達到國家太平;剖露忠心,昭示真情,蒙受着怨恨指責,誘騙老朋友,捉住魏公子卬,使秦國的國家安定,百姓獲利,終於為秦國擒敵將,破敵軍,開拓了千里之遙的疆域。吳起奉事楚悼王,使私人不能損害公家,奸佞讒言不能蔽塞忠臣,議論不隨聲附和,辦事不苟且保身,不因危險而改變自己的行動,堅持大義不躲避災難。就是這樣為了使君主成就霸業,使國家強盛,決不躲避殃禍兇險。大夫文種奉事越王,君主即使遭困受辱,仍然竭盡忠心和毫不懈怠,君主即使面臨斷嗣亡國,也仍然竭盡全力挽救而不離開,越王復國大功告成而不驕傲自誇,自己富貴也不放縱輕慢。像這三位先生,本來就是道德大義的標準,忠誠氣節的榜樣。因此君子為了大義遭難而死,視死如歸;活着受辱不如死了光榮。士人本就該具有犧牲性命來成就名聲的志向,只要是為了大義的存在,即使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憾的。為什麼不可以呢?”
蔡澤説:“君主聖明,臣子賢能,這是天下的大福;國君明智,臣子正直,這是一國的福氣;父親慈愛,兒子孝順,丈夫誠實,妻子忠貞,這是一家的福分。所以比干忠誠卻不能保住殷朝,子胥多謀卻不能保全吳國申生孝順可是晉國大亂。這些都是有忠誠的臣子、孝順的兒子,反而國家滅亡、大亂的事例,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沒有明智的國君賢能的父親聽取他們的聲音,因此天下人都認為這樣的國君和父親是可恥的,而憐惜同情他們的臣子和兒子。現在看來,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作為臣子,他們是正確的;他們的國君,是錯誤的。所以世人稱説這三位先生建立了功績卻不得好報,難道是羨慕他們不被國君體察而無辜死去嗎?如果只有用死才可以樹立忠誠的美名,那麼微子就不能稱為仁人,孔子不能稱為聖人,管仲也不能稱為偉大人物了。人們要建功立業,難道不期望功成人在嗎?自身性命與功業名聲都能保全的,這是上等。功名可讓後世效法而自身性命不能保全的,這是次等。名聲被人詬辱而自身性命得以保全的,這是下等。”説到這裏,應侯稱讚講得好。
蔡澤抓住了應侯“稱善”的這個縫隙,趁勢説:“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他們作為臣子竭盡忠誠建立功績那是令人仰慕的,閎夭奉事周文王周公輔佐周成王,難道不也是竭盡忠誠極富智慧嗎?按君臣的關係而論,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他們令人仰慕比起閎夭、周公來怎麼樣呢?”應侯説:“商君、吳起、大夫文種比不上閎夭、周公。”蔡澤説:“既然這樣,那麼您的人主慈愛仁義信用忠臣,厚道誠實不忘舊情,他賢能智慧跟那些有才能明大理的人士關係極為密切,情義深厚不背棄功臣,在這些方面比起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來怎麼樣呢?”應侯不便回答就説:“不知道怎麼樣。”蔡澤説:“如今您的人主親近忠臣,是超不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的,您施展才能,努力替人主解決危難,整治國家,平定叛亂,增強兵力,排除禍患,消除災難,拓寬疆域,增種穀物,使國家富強,百姓富足,加強人主的權力提高國家的地位,顯示王族的高貴,天下諸侯沒有哪一個敢於侵凌冒犯自己的人主,人主的威勢壓倒一切諸侯,震動海內四方,功勞顯揚於萬里以外的地方,聲名光輝燦爛,流傳千秋萬代,在這些方面您比起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來怎麼樣?”應侯説:“我比不上。”蔡澤説:“如今您的人主親近忠臣,不忘舊情比不上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而您的功績以及受到的信任、寵愛又比不上商鞅、吳起、大夫文種,可是您的官職爵位顯貴至大,自家的富有超過了他們三位,而自己不知引退,恐怕您遭到禍患要比他們三位更慘重,我私下替您感到危險。俗話説‘太陽昇到正中就要逐漸偏斜,月亮達到圓滿就要開始虧缺’。事物發展到鼎盛就要衰敗,這是天地間萬事萬物的常規。進退伸縮,附合時勢的變化,這是聖人恪守的常理。所以‘國家政治清明就出來做官,國家政治黑暗就隱退不幹’。聖人説‘明君在位,有作為的人就應當輔佐以施展報負’。‘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富貴,在我看來就如同浮雲一樣’。現在您的怨仇已經報復,恩德已經報答,心願滿足了,可是卻沒有應變的謀劃,我私下認為您不該採取這種態度。再説了,翠鳥鴻鵠犀牛大象這些動物,它們所處的形勢位置,不是不遠離死亡的,可是它們之所以死亡,其原因就是被誘餌所迷惑。像蘇秦、智伯那樣的機智多謀,不是不能夠避開恥辱遠離死亡,可是他們之所以死於非命,其原因就是被貪得無厭所迷惑。因此聖人才制定禮法,節制慾望,向百姓徵收財物要有限度,使用百姓要按時節,也要有節制,所以心志不過分強求,行動不驕橫無理,時時事事嚴守制禮節慾的原則而不失掉它,因此天下才承繼他們的事業而永不斷絕。從前,齊桓公曾九次盟會諸侯,制止混戰使天下歸正,但到葵丘盟會時,他有驕橫自大之意,結果許多國家叛離了他。吳王夫差的軍隊無敵於天下,依仗勇猛強悍而輕視各個諸侯,侵犯齊國、晉國,所以終於自己被殺,國家滅亡。夏育、太史嗷勇猛異常一聲呼喊可以嚇退大軍,但是最後死在平庸之輩的手下。這些都是到了名功極為煊赫時而不能回到常規常理上來,不能自甘謙下、自我節制所造成的禍患啊。商鞅為秦孝公制法令昭示全國,禁絕奸邪的根源,崇尚封爵制度有功必定獎賞,有罪必定懲罰,劃一權、衡,統一度、量,調節商品、貨幣流通等輕重關係,剷除縱橫交錯的田埂,允許認墾荒田,使百姓生活安寧而一民同俗,鼓勵百姓耕作,使土地發揮效益,一家不操二業,努力種田積貯糧食,平時演練軍事戰陣,因此軍隊發動就能擴展領土,軍隊休整就可使國家富足,所以秦國無敵於天下,在諸侯中揚威,奠定了秦國的基業。功業告成,結果身遭車裂而死。楚國地域方圓幾千裏,士兵有百萬之多,白起率領幾萬人的部隊與楚軍交戰,第一次交戰就攻克了鄢、郢,燒燬了夷陵祖墳,第二次交戰在南面兼併了蜀漢地區。後來又越過韓國和魏國去進攻強大的趙國,在北面坑殺了馬服子趙括的軍隊,把四十多萬人,全部屠殺在長平城下,血流成河,血水咆哮如同雷鳴,進而圍攻邯鄲,使秦國形成帝王的事業。楚國、趙國是天下的強大國家卻是秦國的仇敵,從此之後,楚國、趙國都因恐懼而屈服不敢再進攻秦國,這是白起殺出的威風啊。他親自征服了七十多座城邑,功業告成,卻終於在杜郵被賜劍自殺。吳起為楚悼王制定法令降低削弱大臣的權力,罷免庸才,廢黜無用之輩,裁減可有可無的官員,杜絕豪門貴族的請託,整飭劃一了楚國風俗,禁止遊民無業遊蕩,選練既能耕田又能作戰的農民士兵,向南收取了楊越,向北兼併了陳、蔡兩小國,拆穿縱橫機謀的無用辯説,讓那些往來遊説的人無法開口,禁止結黨營私而鼓勵百姓為國耕戰,使楚國政治安定,兵力震動天下,威懾諸侯各國。功業告成,可是最後慘遭肢解而死。大夫文種為越國國君深謀遠慮,避免了會稽被困亡國在即的危急,採用屈降計策來圖謀生存,藉着君臣受辱而求得復國的光榮,開墾荒地,招募遊民充實城邑,開闢農田,種植穀物,率領全國各地的民眾,把上上下下的力量集中起來,輔助勾踐這樣賢能的君王,報了夫差滅越的仇恨,終於滅掉了強勁吳國,使越國成為霸主。功業彰明而獲得信望,可是勾踐終於忘恩負義把他殺了。這四位先生,功業告成卻不離開官職,遭禍竟至於如此悲慘。這就是所説的能伸而不能屈,能往而不能返啊。范蠡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超脱世俗遠避世事,永做個悠然自樂的陶朱公。您難道沒見過那些賭博的人嗎?有時要下大賭注,有時要分次下小賭注,這些都是您所明明白白知道的。現在您任秦國相邦,出計不必離開座位,策劃不必走出朝廷,坐而指揮即可控制諸侯,謀取三川之地,展開威勢,用來增強宜陽實力,打通羊腸坂道的天險,堵塞太行山的通路,切斷範、中行氏這些韓、魏領土上的要道,使六國諸侯不能聯合,棧道連綿千里,可通往蜀漢地區,使天下諸侯都畏懼秦國,秦國的慾望滿足了。您的功業也到了頂點了,這也就到了秦國要分次下小賭注的時候了。若在這個時候卻不引退,那麼您就是商鞅白起吳起、大夫文種的結局。我聽説過這樣的話‘用水來照鏡,可以看清自己的面容,用別人作借鑑,可以明知事情的兇吉’。《》上説‘功成名就之下,是不能久留的’。這四位先生的災禍,您何必再去經受呢?您為什麼不在這個時候送回相印,把它讓給賢能的人,自己引退而隱居山林觀覽流水,一定有伯夷正直廉潔的美名,長享應侯爵位,世世代代稱侯,而且有許由延陵季子謙讓的聲譽,像王喬、赤松子一樣的高壽,這麼做比起終遭災禍來怎麼樣?那麼您看處於哪種情況好呢?忍耐不能自動離去,猶疑不能自我決斷,必定會遭到四位先生的災難。《易經》上説‘龍飛得過高達到頂點既不能上升又不能下降因而後悔’,這句話説的就是能上不能下,能伸不能屈,能往不能自覺返回所造成的狀態,讓人們警惕。希望仔細考慮這個問題!”應侯説:“好的。我聽説‘有慾望而不知道滿足,就會失去慾望;要佔有而不知節制,就會喪失佔有’。承蒙先生教導,我恭聽從命。”於是便請蔡澤入坐,待為上客。 [1] 

蔡澤秦國為相

幾天之後,應侯上朝,對秦昭王進言説:“有位新從山東過來的客人叫蔡澤,此人是個很有口才的人,對三王的典事,五霸的業績以及世俗的變遷他都瞭如指掌,秦國的大政完全可以託付給他。我見到的人很多,還沒有誰趕得上他,我也不如。我冒昧地把這個情況報告給您。”秦昭王便召見了蔡澤,跟他談話後,很喜歡他,授給他客卿職位。應侯趁機推託有病請求送回相印。昭王還是竭力讓他執事,應侯於是稱説病重。範睢被免掉了相邦官職,昭王初次召見蔡澤就很賞識他的謀劃,於是任命蔡澤擔任秦國相國。向東滅掉了周朝
蔡澤在秦國做了幾個月的相國,就有人惡語中傷,他害怕被殺,便推託有病送回了相印,他被賜給封號叫綱成君。蔡澤在秦國居住了十多年,曾奉事昭王、孝文王、莊襄王。最後奉事秦始皇,曾為秦國出使燕國,三年後燕國太子丹到秦國作人質。 [1] 

蔡澤人物評價

司馬遷韓非子説“袖子長有利於舞蹈,錢多有利於做生意”。這話説的很實在啊!範睢、蔡澤是人們所説的一代辯士,然而那些遊説諸侯直至白髮蒼蒼也沒遇到知音的,並不是計策謀略拙劣,而是使遊説獲得功效的條件不夠。到了他們二人寄居秦國,能夠相繼取得卿相地位,功名流傳天下,其原因本是國家強弱的形勢不同啊。但是辯士也有偶然的機遇,許多象範睢、蔡澤一樣賢能的人,由於沒有機遇,不盡施展才能,這些人哪能説得盡呢!然而他們二人如果不遭到困厄境遇,又怎麼能奮發有為呢? [1] 

蔡澤影視形象

2001年電視劇《呂不韋傳奇》:劉穎濤飾演蔡澤。
參考資料
  • 1.    《史記·卷七十九·範睢蔡澤列傳第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12-19]
  • 2.    雷霆. 柳夢寅漢詩研究—兼論與唐詩關聯[D].延邊大學,2018.
  • 3.    趙明.長袖善舞[J].民間傳奇故事(A卷),2019(06):38-39.
  • 4.    李靜濤.基於新網絡媒體的張家口傳統文化在學校教育中的傳播研究[J].傳播力研究,2020,4(1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