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淑慈

鎖定
蔡淑慈,廣東省台山市人,中國雜技界傑出人才。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獎、中國雜技比賽一等獎、魯迅文藝基金一等獎獲得者;
中文名
蔡淑慈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廣東省台山市
畢業院校
廣州文藝中專
職    業
雜技演員、雜技教師
代表作品
頂碗
椅子頂
主要成就
獲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獎
中國雜技一等獎
魯迅文藝基金一等獎

蔡淑慈個人經歷

備嘗艱辛挑大樑
蔡淑慈出生在廣東省台山市,剛讀小學時,她就被老師選入了業餘體操隊。翻跟斗,雙手倒立,她覺得有意思極了,於是練得很認真,很自覺,進步也很快。
1974年,廣州文藝中專到台山縣招考雜技學員,小體操隊員自然是主要的考試對象。蔡淑慈聽説了這個消息,顧不得正患感冒,説服媽媽,讓媽媽揹着她去參加考試。看見這小女孩病了,考官們商量,讓她過幾天再來考;可是蔡淑慈以為這是託辭,便堅持説要今天參加考試。於是考官們對她開始了考試,先是檢查了她的手臂,然後又檢查了她的腰和雙腿,主考崔良玉老師認為,這位十來歲的小姑娘手臂很直,富有力量,身體條件是適合學習雜技的。接着,考試“拿頂”。即頭頂向下,全身倒立。年幼且身在病中的蔡淑慈竟然能在全無依靠的條件下,拿20秒鐘的空頂。幾名考試人員都驚呆了,結果,在台山縣超過百人的競爭中蔡淑慈獨佔優勢,成為唯一被錄取的幸運者。
走進省會廣州,蔡淑慈與另外一男一女共三位孩子開始接受嚴格的基本功訓練。這種訓練是異常艱苦的,學習柔術,訓練腰功,一次又一次,要練出腰的力氣;訓練腿功,立、彈、蹬、踢,腿子要有力氣;學習翻跟斗,側翻,空翻,動作要自如,站得要平穩。技術要掌握得十分到位,就必須大量的訓練,只有經過千萬遍的訓練,使技術要領變成一種自如,一種本能,才能在表演中不至於失誤。汗,流得太多;苦,吃了不少;教師的嚴格要求,加上訓練的辛苦與疼痛,使那個男孩子在兩個月後堅決離開了學校,女孩子也哭了一次又一次。可是蔡淑慈不哭,不躲,再難忍受,她也咬緊牙關。她只知道聽老師的話,練,練,練,一遍又一遍,不惜滿身汗水,不怕渾身痠痛,她相信老師説的,達到一定火候時,疼痛感就會沒有了,技術也就掌握到家了。
基本功階段順利結束,蔡淑慈開始學習表演技巧。老師們都很喜歡這個敢於吃苦、對雜技永遠有着強烈興趣的學生,爭着讓她訓練各類節目。教“女子雙排椅”和“蹬梯”的老師,取她“頂功”和“齒功”之長,讓她練尖子;教她“頂碗”和“高台定車”的老師取她“腰功”優勢,讓她練二節;教“椅子頂”的老師發揮她口、齒、腰、腿、頂等所有長處,讓她練“單人椅子頂”。剛剛恢復“廣州雜技團”建制不久,11歲的蔡淑慈正式成為雜技團的一名成員。她對老師的要求從不説“不”,總是通過刻苦訓練盡力滿足老師們的期望;只要是老師設計的節目,不管多難,她總是通過頑強的努力來實現老師的預想。
功到自然成,蔡淑慈用辛勤汗水換來了豐厚的收穫。她的雜技動作準確、嫺熟,俯仰推拿變化多端;在不同的節目中,她或如輕飛的羽燕,或似閃亮的明珠,柔軟時如棉,剛健時如鷹。經過一年又八個月的訓練,1975年底蔡淑慈就開始登台表演了。1976年4月,她隨團赴京參加首次全國文藝調演。1977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蔡淑慈和她的同伴們為這位破除中美關係堅冰的政治領袖做了專場演出;同年十月,又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的各國來賓做了精彩的專場表演。隨後,她又作為國家雜技藝術的成員之一,到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日本等國家巡迴表演,受到各國人民的廣泛歡迎,各種媒體予以了高度評價。
“頂碗”節目是蔡淑慈每場必演的保留節目,在多人相疊的組合表演中,她柔軟的身體作出各種各樣優美的動作,每個動作都顯得別具一格,紮實的平衡功夫使頭頂的碗就如生了根一般牢固地附着在她的頭頂上。觀眾們驚訝,讚歎,總是報以如潮的掌聲。繼1981年獲得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獎以後,1982年8月,這個節目在國內雜技比賽中又獲得一等獎;1983年,再度獲得魯迅文藝基金一等獎。她個人單獨表演的“椅子頂”節目,也獲得了全國雜技比賽二等獎的榮譽。
此後,蔡淑慈差不多每一年都有出國演出的任務,而且常常一去就是三四個月,甚至半年以上。從1983年開始,她多次出訪演出的國家與地區有:泰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西班牙、法國、英國、新加坡、美國、香港等。她把雜技藝術的優美和中國人民的友誼,帶給了各國人民,傳向了世界各地。

蔡淑慈成就榮譽

年輕的蔡淑慈,付出了太多的辛勞,也收穫了滿身榮譽。
1994年6月,年僅31歲的蔡淑慈,由組織安排擔任了雜技團的教師。儘管她對舞台有揮之不去的依戀,可是,雜技表演是碗“年輕飯”,尤其是以柔功見長的她,已經是傷痕累累,不堪頻繁演出之重了。蔡淑慈很快調整自己的角色,去細心琢磨教學之道。她有着豐富的表演經驗,又留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教學方法,很快,她就適應了教師的工作,漸漸順手起來。她是一個很細心的女性,用心觀察學生的身體條件、思想和性格特點,對不同學生因材施教,很快就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她所執教的頂碗、滾杯等節目,在1995年團內舉行的期末考試中,獲得節目編排一等獎和表演一等獎;同年赴香港演出,獲得觀眾和媒體的一致好評。
1996年,團裏決定,加強對“頂碗”節目的訓練,把它推向賽場。這對蔡淑慈來説,是鼓舞,也是責任。她知道,儘管這節目廣受好評,但要與高水準的雜技節目比試高低,還沒有奪冠的把握,不管是對動作的整體構思,還是動作的難度要求,都必須有更大的提高。
在後來寫成的“教學心得”中,蔡淑慈披露了執教這一節目的心路歷程:
“頂碗是雜技的傳統節目,要想參賽,必須在‘新’字上下功夫。純女子頂碗這本身就是一個突破,考慮到學生的自身素質和現有的條件,我決定採用集體造型技巧的表現形式從新的角度展現這一傳統節目的魅力。
“當我接管這個節目時,好心人奉勸我説,學生素質加上這一節目的當今發展趨勢,‘頂碗’是不容易搞出什麼名堂的。但是我想,同樣的菜到了烹調大師手裏就成了上等佳餚,同樣的學生經過不同的教學也會有不同的命運,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
“自信的背後是付出,沒有付出就是妄想。有了對節目的整體設想,我構思出一組組動作,再通過教學實踐一步步去完成。我知道,練到一定的火候,節目就會自然成熟。
“96年底到泰國演出,無論是長途跋涉後,還是在酷熱的陽光中,別人在休息,我卻在教孩子抓緊時間訓練。在香港繁華的鬧市我們住了三個月,我引導孩子們克服了玩的天性,抑制住新奇感,戰勝了怕苦怕累的思想,抓緊一切時間學習、訓練、演出。
“人們説教師的勞動是‘心織筆耕’,我們雜技教師還要加上一條‘勞其筋骨’。我從小學習這個專業,二十多年的訓練中,傷病纏身,我總是對自己説,一定要咬牙堅持,戰勝自我。
“在遵義比賽時,發現演了很長時間的‘拱橋腰上頂’的動作演員卻不能完成了。我又急又氣,但是急過氣過之後,還是要想出解決辦法,我想了一夜,終於想出了措施,第二天立馬進行改動訓練,結果改動的動作不僅保留了技巧的難度,而且完成得更流暢了。”
幾年心血凝成榮譽。1998年9月,蔡淑慈編創的“頂碗”節目,在遵義舉辦的全國少兒雜技大賽中,獲得“金獅獎”。1999年1月,在瑞士洛桑參加馬戲比賽,獲得雜技類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在教學崗位上,蔡淑慈以她的執着與智慧續寫了她雜技人生的輝煌。就像自己當年巡演於世界各地一樣,她帶着自己的學生,從1996年開始,每年出境一次到泰國、香港、法國、瑞士、韓國等地出演,讓孩子們經歷風雨,廣見世面,把具有數千年傳統的中國國粹雜技,傳播得更遠,表演得更美。

蔡淑慈社會評價

執教異國呈彩
2005年,與我國毗鄰的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所屬的首都馬戲團,經過有關部門的聯繫,委託廣東省某部門,為哈薩克斯坦的兩位女孩尋找一名雜技表演指導教師。結果這個任務落到了蔡淑慈肩上。
這年5月,哈國兩個漂亮的女孩與蔡淑慈見面了。她們中一個名叫達麗雅,15歲,一個名叫丹娜,13歲,是首都馬戲團選中的兩棵苗子。苦於哈薩克的雜技水平很是一般,致力於追趕世界水平的團長,爭取到政府的支持,把兩個孩子送往中國。這位團長深信:作為上海合作組織的發起者,中哈兩國具有牢不可破的傳統友誼,中國教師一定會讓這兩個孩子在雜技表演上有長足進步。
蔡淑慈待這兩個孩子如親骨肉一般,極盡母親與教師的雙重角色,呵護着孩子的生活,訓練着孩子的雜技表演技能。兩個小女孩年齡尚小,適合練習柔功,蔡淑慈指導她們進行了紮實的基本功訓練,讓她們的柔功與日俱增。然後,蔡淑慈為她們設計出幾組技巧動作,併為這個節目起名為“柔術頂碗”,指導她們訓練直至嫺熟。
年底,應哈薩克斯坦首都馬戲團的邀請,蔡淑慈陪着兩個女孩,到哈薩克,去參加首都新馬戲場落成典禮演出,並留她在哈國繼續教學工作。達麗雅和丹娜自然是喜不自勝。見到學生高興之情溢於言表,蔡淑慈對於教好這兩個孩子更有信心了。
2005年12月25日哈薩克斯坦首都馬戲場落成典禮,安排了一場頗具規格的演出,觀看這場演出的有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尓巴耶夫。這位總統自1991年12月哈薩克斯坦獨立之後,就一直是該國領導人,2005年底,他在大選中第三次高票蟬聯總統之職,在哈薩克斯坦人民中有極其崇高的聲望。
這次表演節目中,安排了達麗雅與丹娜的《柔術頂碗》節目。蔡淑慈鼓勵兩個學生:一定要從容鎮定,相信你們會有出色的表演。
兩個女孩不負老師的期望,她們穿着絢麗的表演服裝,大大方方的表演起“頂碗”來。舞台上,她們將柔功盡情地發揮出來,腰若無骨,胯若無節,腿腳舒捲自如,俯、仰、翻、滾之間,動作各盡其妙,而無論她們怎樣變換身姿和造型,兩人頭頂的碗始終安穩不動,就如粘在頭頂一樣。
觀眾被征服了,掌聲如潮,蔡淑慈更是覺得欣慰無比。要知道,雜技訓練是需要時間的,一般,學生要經過三年以上的訓練,才能達到演出要求,年幼的蔡淑慈因為特別能吃苦,也是在一年零八個月之後才走上舞台的。現在,達麗雅和丹娜的訓練僅僅只有一年的時間,他們已經上台表演了,而且沒有任何失誤。其中兩個女孩付出的心血自不待言,作為教師的蔡淑慈,也為她們的成長付出了何等的智慧和汗水。
表演剛剛結束,納扎爾巴耶夫總統來到後台,對演出的成功表示熱烈祝賀。工作人員連忙招呼大家與總統合影留念。總統讓年齡最小的丹娜站在他的面前,雙手扶在丹娜的肩上,蔡淑慈靠近總統右側,演員們緊密地環繞着總統,或立或坐,讓攝影師攝下了這富有紀念意義的“永恆的一瞬”。
這次的哈薩克斯坦執教之旅,於2006年6月結束。蔡淑慈將中國的雜技藝術毫無保留地傳給了哈薩克斯坦學生,也將中國人民的友誼留在了哈薩克斯坦的土地上。
無論是做演員,還是做教師,蔡淑慈在雜技領域裏的收穫都是令人羨慕的。
正值盛年的蔡淑慈,仍然在雜技領域裏不停地探索和奮鬥。身為教師的她,儘管已經40多歲,早已退出舞台,可是如果有演員臨時因病因事不能上場,她仍然會及時“救場”,代替演員演出。畢竟,她早已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能夠在藝術上青春永駐。
她的最大願望,就是培養更多的雜技藝術新生代。畢竟,中國的雜技是世界雜技的源頭之一,作為一種有極高欣賞價值的藝術和文化,雜技藝術應當傳播得更遠,流傳得更久。
蔡淑慈的雜技情節與日俱增,在訓練雜技新人,傳播中國雜技藝術的道路上她將付出更大的努力,也必將收穫更多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