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永

(開國少將)

鎖定
蔡永(1919年—2001年9月10日),江西泰和縣人。原福州軍區空軍第一副司令員。先後任第一軍團師青年科科長、八路軍一一五師營教導員、新四軍第六支隊團政委,蘇北軍區團長兼政委、東北野戰軍師參謀長、第四野戰軍副師長。參加了平型關戰鬥和平津、廣西等戰役。建國後,任師長、軍參謀長。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前方指揮所參謀長。回國後,任軍區空軍副司令員、軍長。後任軍區空軍副司令員。是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蔡永將軍2001年9月10日因病在大連逝世,享年83歲。 [1] 
(概述圖來源於 [2] 
中文名
蔡永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9年
逝世日期
2001年9月10日
職    業
軍人,人大代表
主要成就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出生地
江西泰和
性    別

蔡永個人經歷

蔡永1919年出生於江西省泰和縣一個貧困農民家庭。他少年時代受當紅軍的父親、叔叔的影響,10歲那年就參加了村裏的兒童團,並任兒童團長,1930年3月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最終走上革命道路。蔡永的父親蔡金祥、二叔蔡維祥,都是在紅軍創建初期和國民黨反動軍隊打仗時犧牲的。為了報仇雪恨,繼承父輩遺志,1931年,還只有12歲的蔡永就積極報名參加了紅軍。蔡永從中國工農紅軍第12軍的一個小戰士,成長為紅一軍團少共國際師44團和第1師3團政治處的青年幹事、紅2師政治部青年科科長。他參加了中央蘇區三、四、五次反“圍剿”戰鬥和長征。 [2] 
抗日戰爭時期,蔡永曆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政治處青年幹事,第三營政治教導員,蘇魯豫支隊魯南獨立團政治委員,新四軍第六支隊特務團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新四軍第四師十二旅十七、十八、三十三團政治委員,第十旅二十八團政治委員,淮海軍區特務團團長兼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及蘇魯豫、豫皖蘇抗日根據地的多次反“掃蕩”、反“蠶貪”戰鬥,為鞏固和發展抗日根據地,取得抗戰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2] 
1940年10月,國民黨第九十二軍等部進攻豫皖蘇抗日根據地,與此同時,策動豫皖蘇邊區保安司令耿藴齋,八路軍第四縱隊六旅十七團團長兼廈永碭縣縣長劉子仁,十八團團長吳信容裹脅所部近二千人,攜長短槍千餘支,輕重機槍25挺,於12月12日投靠國民黨頑固派。13日拂曉,十七團政治委員蔡永等率被關押在永城邵山的幹部五十餘人奪槍突圍,突圍中他身負重傷,後被戰士教護脱險。彭雪楓司令員及張震參謀長親自到醫院看望。蔡永深受感動,傷未痊癒就重返前線。 [2] 
解放戰爭時期,蔡永曆任東北民主聯軍第2縱6師參謀長、四野第39軍116師副師長等職,指揮所部參加了懷德、昌圖、四平、彰武、聞家屯戰鬥和平津、湘西、廣西等戰役。在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淮海戰役中,蔡永所在團在擔任淮海戰役線上集戰鬥的主攻任務時,蔡永又一次身負重傷,但他沒有倒下,以驚人的毅力忍着劇痛,繼續指揮戰鬥,直到戰鬥勝利結束,他昏死過去。 [2] 
新中國成立後,蔡永曆任第四野戰軍第49軍145師師長兼廣西平樂軍分區司令員、49軍參謀長,空軍第3軍參謀長,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聯司前方指揮所參謀長,武漢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空軍第四軍軍長,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瀋陽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福州軍區空軍第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空3軍參謀長,後兼志願軍空軍前方指揮所參謀長、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前方指揮所參謀長。為我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和國土防空作戰做出了貢獻。是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 

蔡永個人榮譽

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少將軍銜
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極紅星功勳榮譽章 [1] 
參考資料
  • 1.    陳阜東主編;吉安市地方誌辦公室編. 吉安人物[M]. 北京:方誌出版社, 2004.04, P321.
  • 2.    江西省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歷史研究會編. 江西新四軍人物傳 下[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6.03,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