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氏古民居

鎖定
蔡氏古民居,位於福建省南安市官橋鎮漳裏村,蔡氏古民居建築羣主要由蔡啓昌及其子蔡資深於清同治年間至宣統三年興建。現存較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蔡氏古民居多為穿鬥式木結構,主體建築為硬山燕尾脊開間大厝,左右為捲棚式廂屋,單體建築多為三進或二進五開間的佈局。前後座之間鋪寬10多米的石埕,山牆之間有2米寬的防火通道。建築物中多有晚清文人的各種題詞。
中文名
蔡氏古民居
外文名
Chua ancient dwellings
地理位置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1]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9:00-17:00
門票價格
15.0元
佔地面積
16300 m²
級    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福建省南安市

蔡氏古民居文物保護

蔡氏古民居,位於福建省南安市官橋鎮漳裏村,蔡氏古民居建築羣主要由蔡啓昌及其子蔡資深於清同治年間至宣統三年興建。現存較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蔡氏古民居佈局結構

蔡氏古民居,多為穿鬥式木結構,主體建築為硬山燕尾脊開間大厝,左右為捲棚式廂屋,單體建築多為三進或二進五開間的佈局。前後座之間鋪寬10多米的石埕,山牆之間有2米寬的防火通道。建築物中多有晚清文人的各種題詞。

蔡氏古民居主要景點

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建築羣,座座屋脊高翹,雕樑畫棟,門前牆磚浮雕,立體感強,窗稜鐫花刻鳥,裝飾巧妙華麗,門牆廳壁書畫點綴,別有一番情趣,篆隸行楷,各具韻味,留下較多當時名流的書畫。隨處可見的木雕、泥塑、磚雕及石雕,工藝精美,多數採用透、浮、平雕等手法。
雕琢內容豐富多彩,有禽獸、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圖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飾,不僅集中表現了閩南成熟的雕塑藝術,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蘭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築藝術的影響,被譽為“閩南建築的大觀園”從遠處看,蔡氏古民居就像一把琵琶,一頭大一頭小,石埕上石板之間縫隙就像琵琶樂弦。

蔡氏古民居興盛時期

據民間傳説,蔡氏古民居建築羣的選址地點是一個九天仙女掉琵琶處,因此,蔡氏古民居建築羣就稱為“琵琶”形村落。據稱:“在‘琵琶穴’建房子,只要不斷髮出敲打石頭的聲音,就會財源滾滾。”蔡氏房屋建了40多年,鑿石聲聲,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蔡氏古民居相關典故

蔡啓昌、蔡資深父子是菲律賓華僑。身為成功商人的蔡資深,滿腦子卻是儒家思想,認為“久遠之業,商不如農”,把大量財富轉移到國內,在故鄉建起眾多大厝,組成民居建築羣,廣購荒地,組織兄弟子侄大力墾殖。為了提高家族的社會地位,他還熱心公益事業,慷慨捐資興學和賑災,1905年,受朝廷誥封資政大夫,妻子封二品夫人。清朝同治乙丑年,蔡啓昌回到官橋漳裏村,相中了村邊那片叫“漳州寮”的風水寶地,於是斥資買地,大興土木,建啓昌厝、攸楫厝等房屋,當時,許多建築裝修材料都是從菲律賓海運過來,加之閩南獨具魅力的雕刻藝術和裝修風格,構成了一幅中西合璧的建築圖畫。

蔡氏古民居規模之大

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5張)
蔡氏古民居以其宏大的規模、嚴整的佈局、精美的雕飾、豐富的內涵贏得世界各地專家的好評。
走在蔡氏古民居建築羣裏,就恍如身處一座五光十色的清朝閩南建築博物館,精彩盡收眼底。這個建築羣包括15座宅第和1座宗祠,計大小房間近400間,東西長200多米,南北寬100多米,總建築面積16300平方米。主體建築為懸山式屋頂,雕樑畫棟;門前牆磚石浮雕,立體感強;窗欞鐫花刻鳥,裝飾巧妙華麗;門牆廳壁書畫點綴,篆隸行楷,各具韻味,留下較多當時名流的書畫。書畫如墨、彩、金、素等,色彩斑斕;匾額如書、卷、扇、菱等,別具一格;門窗如圓、拱、菱、方等,形式多樣。

蔡氏古民居雕刻藝術

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2張)
據介紹,蔡氏古民居建築羣裏,總共有五種雕刻藝術,包括石雕、木雕、磚雕、泥塑雕,還有一種雕刻藝術非常奇特,至今為止沒有專家考證出來。而正是這樣四種精美的雕刻以及一種不知名的工藝,讓蔡氏古民居成就了閩南建築的獨特魅力,展現了建築特色。
此外,蔡氏古民居一律青石牆腳、紅磚牆身,還有紅瓦頂和燕尾脊,屬於典型的閩南皇宮起大厝。
在這龐大的建築羣內參觀,有一個地方不能不去。這就是“梳妝樓”。這裏演繹過纏綿、哀婉的才子佳人愛情故事,為蔡氏古民居增添了神秘色彩。

蔡氏古民居民間傳説

據傳,蔡世添是蔡資深的侄子,品貌出眾,頗有文才,有次蔡資深帶他去拜訪晉江狀元吳魯,被狀元看中了,有意把女兒吳明珠嫁給他。
兩家交換了生辰八字,就下聘禮定親,蔡家特地為狀元家的千金趕建起一座梳妝樓。佳期臨近,萬事俱備,不幸吳明珠小姐忽得急病,臨終前請以堂妹吳寶珠代替自己完婚。
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14張)
於是,迎娶之日,吳寶珠和吳明珠的木主神位一起來到了蔡家。禍不單行,吳寶珠來到蔡家沒過上幾天好日子,夫婿蔡世添又染病而亡。可憐吳寶珠18歲就成了寡婦,終身不出小樓一步,贏得門扉上“安貞”二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