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昭侯

鎖定
蔡昭侯(?—公元前491年),姬姓,蔡氏,名申(一作甲),蔡悼侯之弟,春秋末期蔡國國君,公元前518年—公元前491年在位。
本    名
蔡昭侯
逝世日期
前491年
國    籍
蔡國
民    族
華夏族
在位時間
前518年—前491年

蔡昭侯人物生平

蔡昭侯繼位為君

蔡昭侯,姬姓,蔡氏,名申(一作甲),是蔡靈侯之孫,隱太子友之子,蔡悼侯的弟弟。蔡悼侯三年(魯昭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19年)六月,蔡悼侯去世 [1]  ,申繼任蔡國國君之位,是為蔡昭侯。 [2] 

蔡昭侯扣留楚國

蔡昭侯十年(魯定公元年,公元前509年),蔡昭侯朝拜楚國國君楚昭王,當時蔡昭侯製作兩塊玉佩和兩件皮衣,把其中一塊玉佩和一件皮衣獻給楚昭王。楚昭王穿上皮衣帶好玉佩,設享禮招待蔡昭侯。蔡昭侯自己也穿帶另外一件皮衣和玉佩。楚國宰相子常想要蔡昭侯的皮衣和玉佩,蔡昭侯不給。子常便向楚昭王説蔡昭侯的壞話,並把蔡昭侯扣留在楚國三年。 [3-4] 
當時唐國國君唐成公朝拜楚昭王,唐成公有兩匹肅爽馬,子常想要,唐成公不給,子常也把唐成公扣留在楚國三年。蔡昭侯十二年(魯定公三年,公元前507年),唐國人於是將馬獻給子常,子常便送回唐成公。 [5] 
蔡國人知道實情後,堅決請求把玉佩、皮衣獻給子常。子常上朝,見到蔡昭侯的手下人,就命令官員們説:“蔡侯所以長久留在我國,都是由於你們不供給餞別的禮物。到明天禮物再不完備,就要處死你們。”子常得到玉佩、皮衣後,才向楚昭王説好話釋放蔡昭侯。蔡昭侯回國,到達漢水時,拿起玉丟入漢水中,説:“我要是再渡漢水往南,有大河為證!”蔡昭侯回到蔡國後,就前往晉國,以他的兒子公子元和大夫的兒子作為人質,請求與晉國一起攻打楚國。 [6-7]  但晉國沒有同意。 [8] 

蔡昭侯聯吳敗楚

蔡昭侯十三年(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春天,蔡昭侯與衞國國君衞靈公在邵陵會盟。蔡昭侯暗中向周朝大夫萇弘請求使蔡國地位高於衞國;衞國派史魚酋稱揚衞國始祖衞康叔的功德,於是衞國的地位高於蔡國。同年夏天,蔡國幫助晉國消滅沈國。同年秋天,楚昭王因蔡國滅亡沈國而大為惱怒,於是進攻幷包圍蔡國。當時吳國大夫伍子胥在策劃對付楚國,楚國殺死郤宛時,伯氏族人逃往國外。伯州犁的孫子伯嚭是吳國的宰相,也在策劃對付楚國。楚國自楚昭王即位以後,沒有一年不和吳國交戰,蔡昭侯仗着這一點,把他的兒子公子乾和大夫的兒子送到吳國作為人質 [9]  ,請求與吳國一同攻打楚國。同年冬天,蔡昭侯與吳王闔閭打敗楚國,進入楚國都城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蔡昭侯怨恨子常,子常害怕,於是逃奔到鄭國 [10] 
蔡昭侯十四年(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夏天,蔡國因缺乏糧食,於是魯國將糧食送到蔡國,來幫助蔡國救濟急難。 [11]  同年秋天,吳軍離開楚國,楚昭王復入郢都。 [12] 

蔡昭侯遷都州來

蔡昭侯十六年(魯定公七年,公元前503年),楚國令尹為百姓哭泣着請求楚昭王謀攻蔡國,蔡昭侯為此感到害怕。 [13] 
蔡昭侯二十五年(魯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春天,楚昭王發兵包圍蔡國國都,蔡昭侯把男女奴隸分別排列捆綁作為禮物出降。楚昭王讓蔡國遷移到長江汝水之間就撤軍返回。 [14] 
蔡國故城 蔡國故城 [15]
蔡昭侯二十六年(魯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蔡昭侯因畏懼楚國,於是向吳國告急。吳王夫差認為蔡國距離吳國太遠,便和蔡昭侯約定把都城遷到鄰近吳國的地方,這樣便於援救;蔡昭侯私下答應,但不與大夫們商量。吳國的泄庸到蔡國致送聘禮,逐漸把軍隊混進蔡國。等到吳軍全部進入蔡國,蔡國人知道此事。蔡昭侯於是告訴大夫,並殺死公子駟來取悦吳國。同年十一月,吳軍趁機將蔡國都城遷到州來(今安徽省鳳台縣)。 [15-18] 

蔡昭侯賊寇刺殺

蔡昭侯二十八年(魯哀公四年,公元前491年),蔡昭侯準備到吳國去,蔡國大夫們恐怕他再次遷都,於是派一個名叫利的賊寇刺殺蔡昭侯。 [19]  事後,蔡國大夫們誅殺利,以求免除自己的罪過,擁立蔡昭侯的兒子公子朔繼位,是為蔡成侯 [20] 

蔡昭侯史籍記載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 [21] 

蔡昭侯家庭成員

祖父:蔡靈侯
父親:隱太子友
哥哥:蔡悼侯
兒子:蔡成侯、公子元、公子乾
孫子:蔡聲侯,蔡成侯之子。

蔡昭侯蔡昭侯墓

蔡昭侯墓,位於安徽省壽縣城西門內側。1955年5月,壽縣治淮民工在城西門內北側取土加固城牆時,發現甬鍾兩件。經發掘發現是座墓葬,並確定為蔡昭侯墓。位置向西至城牆腳約40餘米,向南至西大街約280米,墓型為接近正方形的豎井土坑,無墓道,墓坑正中略偏南有長2.4米、寬0.8米的漆棺痕跡,滿鋪硃砂一層,厚約2釐米。硃砂下面有玉佩1副,並有玉璧與扁形玉環等,其間排列着圓形、六角形、三角形、長方形的金葉;偏東處有銅劍1把,劍鋒向南;墓主人的骨骼未能保存下來。從玉飾、金葉的排列次序與銅劍的位置看,宛似人形卧地,可知是頭北足南。 [22] 
隨葬物品如鼎、鍾、鬲、豆、方壺、鑑、盤、尊與編鐘等都置於墓坑北部;墓坑的東南隅除車馬器、兵器外,尚有一些小銅器、骨器;西部以兵馬器為多,也有一些小銅器、骨器;墓葬南壁底部長方形小坑內有繩紋陶器碎片,可能是給陪葬者的。 [22] 
蔡昭侯墓出土的戈 蔡昭侯墓出土的戈 [23]
出土隨葬物經整理後共584件,其中青銅器486件,玉器51件,金飾12件,骨器28件,殘存漆片與陶片6件,礪石1件。青銅器中較大的鼎多達44件,最大的通高69釐米、口徑62釐米、腹圍197釐米。部分青銅器鐫有銘文,其內容反映弱小的蔡國周旋於吳、楚兩大國之間的困難處境。蔡侯盤與尊的銘文各有92字,為蔡侯嫁其姊與吳王時鑄;吳王光鑑有銘文52字,是吳王之女嫁蔡時所贈。在蔡侯鐘上銘文82字中,有“輔佐楚王”等詞句。由此可知,蔡國一方面與吳國結成姻親以為外援,另一方面又要討好於楚國,而最後仍為楚所滅。 [22] 
參考資料
  • 1.    《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夏六月,蔡侯東國卒於楚。
  • 2.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悼侯三年卒,弟昭侯申立。
  • 3.    《左傳·定公三年》:蔡昭侯為兩佩與兩裘,以如楚,獻一佩一裘於昭王。昭王服之,以享蔡侯。蔡侯亦服其一。子常欲之,弗與,三年止之。
  • 4.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昭侯十年,朝楚昭王,持美裘二,獻其一於昭王而自衣其一。楚相子常欲之,不與。子常讒蔡侯,留之楚三年。
  • 5.    《左傳·定公三年》:唐成公如楚,有兩肅爽馬,子常欲之,弗與,亦三年止之。唐人或相與謀,請代先從者,許之。飲先從者酒,醉之,竊馬而獻之子常。子常歸唐侯。
  • 6.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蔡侯知之,乃獻其裘於子常;子常受之,乃言歸蔡侯。蔡侯歸而之晉,請與晉伐楚。
  • 7.    《左傳·定公三年》:蔡人聞之,固請而獻佩於子常。子常朝,見蔡侯之徒,命有司曰:“蔡君之久也,官不共也。明日,禮不畢,將死。”蔡侯歸,及漢,執玉而沈,曰“餘所有濟漢而南者,有若大川。”蔡侯如晉,以其子元與其大夫之子為質焉,而請伐楚。
  • 8.    《左傳·定公四年》:晉荀寅求貨於蔡侯,弗得。言於範獻子曰:“國家方危,諸侯方貳,將以襲敵,不亦難乎!水潦方降,疾瘧方起,中山不服,棄盟取怨,無損於楚,而失中山,不如辭蔡侯。吾自方城以來,楚未可以得志,只取勤焉。”乃辭蔡侯。
  • 9.    《左傳·定公四年》:沈人不會於召陵,晉人使蔡伐之。夏,蔡滅沈。秋,楚為沈故,圍蔡。伍員為吳行人以謀楚。楚之殺郤宛也,伯氏之族出。伯州犁之孫嚭為吳大宰以謀楚。楚自昭王即位,無歲不有吳師。蔡侯因之,以其子乾與其大夫之子為質於吳。
  • 10.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十三年春,與衞靈公會邵陵。蔡侯私於周萇弘以求長於衞;衞使史言康叔之功德,乃長衞。夏,為晉滅沈,楚怒,攻蔡。蔡昭侯使其子為質於吳,以共伐楚。冬,與吳王闔閭遂破楚入郢。蔡怨子常,子常恐,奔鄭。
  • 11.    《左傳·定公五年》:夏,歸粟於蔡,以周亟,矜無資。
  • 12.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十四年,吳去而楚昭王復國。
  • 13.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十六年,楚令尹為其民泣以謀蔡,蔡昭侯懼。
  • 14.    《左傳·哀公元年》:元年春,楚子圍蔡,報柏舉也。裏而栽,廣丈,高倍。夫屯晝夜九日,如子西之素。蔡人男女以辨,使疆於江、汝之間而還。
  • 15.    蔡國故城  .駐馬店網[引用日期2014-11-18]
  • 16.    《左傳·哀公二年》:十有一月,蔡遷於州來。蔡殺其大夫公子駟。
  • 17.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二十六年,孔子如蔡。楚昭王伐蔡,蔡恐,告急於吳。吳為蔡遠,約遷以自近,易以相救;昭侯私許,不與大夫計。吳人來救蔡,因遷蔡於州來。
  • 18.    《左傳·哀公二年》:吳泄庸如蔡納聘,而稍納師。師畢入,眾知之。蔡侯告大夫,殺公子駟以説,哭而遷墓。冬,蔡遷於州來。
  • 19.    《左傳·哀公四年》:四年春王二月庚戌,盜殺蔡侯申。
  • 20.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二十八年,昭侯將朝於吳,大夫恐其復遷,乃令賊利殺昭侯;已而誅賊利以解過,而立昭侯子朔,是為成侯。
  • 21.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5-29]
  • 22.    壽縣墓葬與出土文物  .安徽文化網[引用日期2014-11-18]
  • 23.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蔡侯申戈  .中國文物網[引用日期2014-11-1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