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文治

鎖定
蔡文治(1911—1994),字定武。湖北黃岡人。早年赴日本,入士官學校。九一八事變後,毅然棄學回國,進入中央軍校第九期學習。畢業後,入國民革命軍。
1935年入陸軍大學十三期。畢業時正值抗戰軍興,任大本營上校科長,參與作戰計劃的擬定,掌管全國作戰序列的編組以及軍隊的調整、遣派等業務,因成績卓著,被破格提升軍令部第一廳第二處少將處長,參與台兒莊會戰作戰計劃的制定。1942年初,被指派為中國軍事代表團成員,赴華盛頓參與盟國對日作戰計劃的研究和制定,同年9月,升任代表團代理團長,和美國國防部負責中、印、緬戰場的部門合作,會商和指導有關盟軍協同作戰事宜。
1943年以盟軍代表、中國戰區統帥蔣介石代表的雙重身份,赴倫敦與英國戰爭部洽商在印度蘭姆伽設立訓練中心等問題。1944年隨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代表中國軍方與美國史迪威將軍、英國蒙巴頓海軍上將等共同商訂打通滇緬公路的作戰計劃,後升任中國陸軍總司令部中將副參謀長。
1949年自動離職去香港。1953年移居美國。晚年關心祖國統一大業。1980年9月,返回祖國參觀、訪問。後被選為全國黃埔同學會理事。1984年在美國,與李默庵宋希濂等成立黃埔同學及其家屬聯誼會,被推為副會長,呼籲“發揚黃埔精神,促進祖國統一”。1994年1月9日在華盛頓逝世。 [1] 
中文名
蔡文治
外文名
Cai Wenzhi
籍    貫
湖北黃岡(今武漢市新洲倉埠街
出生日期
1911年
逝世日期
1994年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第九期

蔡文治人物生平

蔡文治,字定武。陸軍中將。1911年1月出生在湖北黃岡縣一個書宦世家。蔡從武漢第二中學畢業後,東渡日本,進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他即回國插班進人黃埔軍校第九期就讀。畢業後,他分派到陸軍第十三師任職。1935年考入陸軍大學第十三期深造。1937年底,蔡文治越級任大本營第一部第一組上校科長,參與作戰計劃的擬定,掌管全國作戰序列的編組以及軍隊的調整、遣派等業務。在一次會議中,由於蔡文治有獨到的見解,且説理分明,蔣介石當場破格提升他為少將科長。後升任軍令部第一廳第二處處長。1938年調任第二處處長。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蔡文治長期擔任軍事外交工作。1942年初,美國邀請中國派軍事代表團去華盛頓參與盟國對日作戰計劃的研究和制定,蔡被指派為軍事代表團成員之一。同年9月,他升任代表團的代理團長。同時參加了當時設在華盛頓的中、英、美、法四國盟軍的聯合參謀部的工作,以協調盟軍行動。1943年春,美國願意援助中國30個步兵師的武器、裝備。蔡前往英國,洽商在印度蘭姆伽設立訓練中心及商請英國對訓練中心允予補給等問題,獲得成功。同年11月,開羅會議召開,蔡為中國代表團團員之一。蔡在美國工作期間,蔣介石還特准他帶職進入美國參謀大學二十三期受訓。
1944年3月,蔡文治由美國參謀大學結業,參加了中、英、美、法四國聯合參謀部在華盛頓召開的亞洲作戰計劃的制定。此時,他調任陸軍總司令部任第三處處長。不久,經美方推薦,蔡文治升任中國陸軍總司令部中將副參謀長。
1945年8月日本宣佈投降後,他隨何應欽赴南京,主持接受日軍的投降事宜。1946年3月12日,戴笠因飛機失事身死,鄭介民回南京主管軍統,蔡即負責北平軍調部工作。後任陸軍總司令部駐徐州前線總司令部參謀長。旋調任國防部第四廳廳長,主要負責美援裝備的洽談及分配使用事項。
1949年1月,李宗仁代行總統,蔡文治被任命為國防部第三廳廳長,主管作戰業務。在關於防守長江的問題上,蔡見解獨特,主張主力部隊向長江上游延伸,下游水面寬闊,易於控制,可不設重兵。但是時任京滬警備總司令的湯恩伯卻另有打算,主張重點固守上海。倆人與之力爭,毫不相讓。最後,湯説這是蔣介石的方案,必須執行。因此,蔡百感交集而流淚。4月21日,解放軍突破長江防線。蔡文治即就自動離職,去香港暫居。
1953年,蔡文治由香港移居美國,並被聘為美國國防部顧問,負責研究國際軍備工作,直到1978年退休。1980年9月,蔡借夫人回祖國參觀、訪問。1984年,蔡文治與李默庵宋希廉侯鏡如等,在美國華盛頓聯合聯名發起成立“旅美黃埔軍校老同學及其家屬促進中國統一籌備委員會”。蔡還被選為全國黃城同學會理事。他還參加了旅美愛國華人發起的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的成立大會。
1994年,蔡文治在美國逝世。 [2] 

蔡文治人物事件

參加黃埔軍校建校60週年
1986年6月,蔡文治回國參加黃埔軍校建校60週年紀念會並講話,呼籲兩岸黃埔同學共同促醒台灣當局早日實現台灣迴歸,實現同祖國的和平統一。並提出,台灣當局應以化冰霜為甘露的原則,建立與祖國的互信互諒,團結建國,這對於祖國的光榮貢獻,必將永垂史冊。
1987年12月12日,他作為《開羅宣言》的見證人,針對“台獨”勢力,撰文:《鼓吹“台獨”違背民族大義》投書《人民日報》,並説:“我的良心促使我寫了一篇短文”,被《人民日報》加編者按予以刊載。蔡文治將軍的這些觀點和論述,對於為一己之私,置台灣人民安危於不顧的台灣當局堪稱是促醒之良方。

蔡文治人物語錄

蔡文治在黃埔軍校建校六十週年紀念會上的講話(摘要)
今天祖國邀請我們回國參加黃埔軍校建校六十週年紀念會,我們非常感謝。在1980年祖國曾邀請我回國一次,我看到這三年以來祖國在各方面有這麼快的進步,這麼大的發展,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感覺我們中國人何等的光榮,我們應該為此歡呼!
今年2月1日,本人在華盛頓發起黃埔軍校同學及其家屬促進中國和平統一的組織,李默庵、宋希濂、侯鏡如三位將軍都一致贊同。這個組織的宗旨為號召海內外和台灣的同學及其家屬來促進中國和平統一,藉以增進中美合作,鞏固世界和平。今天,黃埔學生及其家屬應繼續完成先總理孫中山先生的遺志,完成中國統一建國大業。所以本人在華盛頓發起這個組織。
在1924年6月16日孫總理創辦黃埔軍校,以蔣公介石為校長,廖公仲愷為黨代表,周公恩來為政治部主任,葉劍英聶榮臻元帥都是黃埔軍校的教官,黃埔同學都是國民黨員和共產黨員,大家團結一致,掃除全國軍閥,繼之參與抗日戰爭,擊敗日本帝國主義者的侵略,從此中國人民巍然屹立為世界上的偉大民族。但今日台灣仍孤懸海外,與祖國分離。我們一定要完成未竟的工作,台灣與祖國必須和平統一。
我們今天應該在全世界建立一種公論,就是讓全世界都徹底瞭解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今天,全世界都一致公認這個現實,台灣當局和全世界一樣,也承認台灣是中國一個省這個現實。所以,第一,我們應該發動全世界的輿論以促醒台灣當局和其他尚未醒覺者,早日實現台灣同祖國的和平統一。第二,我們應以化冰霜為甘露的原則,建立台灣與祖國的互信互諒,團結建國,融化冰霜為甘露。這樣,台灣當局對於祖國的光榮貢獻,將在歷史上永垂不朽。 [3] 
參考資料
  • 1.    章紹嗣,田子渝,陳金安 主編.中國抗日戰爭大辭典.武漢:武漢出版社.1995.第1049頁.
  • 2.    胡必林,方灝編. 民國高級將領列傳[M].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06.01. 第590-591頁.
  • 3.    《蔡文治希望黃埔學生及其家屬:繼承孫中山先生遺志 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人民日報》,1984年6月17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