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思逸

鎖定
蔡思逸 [1]  ,男,北京協和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2017年獲得副主任醫師資格。從事脊柱外科、人工關節外科和骨質疏鬆等常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碩士、博士導師為邱貴興院士。
2000-2005年就讀於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2004年被選入北京協和醫院實習(全國僅12名),2005年就職於協和醫院外科、骨科。主要從事脊柱、關節疾病的診療和臨牀研究。碩士、博士導師為邱貴興院士。 [2] 
中文名
蔡思逸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
臨牀職稱
副主任醫師
執業地點
北京協和醫院 [5] 
就診科室
骨科

蔡思逸人物經歷

1994-2000年就讀於成都七中。2000-2005年就讀於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2004年被選入北京協和醫院實習(全國僅12名),2005年就職於協和醫院外科、骨科。主要從事脊柱、關節疾病的診療和臨牀研究。碩士、博士導師為邱貴興院士。2013年被聘為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主治醫師。2017年獲得副主任醫師資格。 [2] 
2017年1月-3月 CAOS-AO Spine獎學金 美國Stanford大學脊柱外科訪問學者。
2017年9月-12月 香港大學鄭裕彤獎學金 香港大學矯形與創傷骨科 脊柱專業臨牀訪問學者。
2017-2019年作為訪問學者先後在美國Stanford大學,香港大學,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研修學習。 [2] 

蔡思逸專業特長

目前主要專注脊柱退行性疾病和脊柱畸形的臨牀診斷、保守治療、微創治療、開放手術及相關臨牀研究。擅長頸椎間盤突出、頸椎管狹窄、後縱韌帶骨化症、頸椎畸形、枕頸畸形、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腰椎滑脱等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外科治療;肩關節、髖關節和膝關節疾病的診斷、藥物治療和其他保守治療。在門診開展了頸、腰椎退變性疾病、特發性脊柱側凸、先天性脊柱側凸、神經纖維瘤病性脊柱側凸、綜合徵脊柱側凸的診斷、非手術治療和長期隨訪,並承擔了住院患者出院後的跟蹤治療工作。 [2] 

蔡思逸著作譯作

近年來以第一作者在國際SCI期刊發表論著10餘篇,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臨牀研究論文數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參與《Spine Surgery 3rd》、《Hip MRI》多部英文專著及Up to Date多個章節的翻譯工作。作為執筆人,起草《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後路矯形融合手術加速康復外科實施流程專家共識》重點關注頸椎畸形及神經纖維瘤病合併骨骼畸形的病因學研究,2017年獲得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2018年獲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 [2]  重點關注神經纖維瘤病骨骼畸形的病因學研究。

蔡思逸科研成果

獲得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一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3項。 [2] 

蔡思逸科普

《生活圈》 20211217 難忍的腰痛 [3] 
《生活圈》 20210625 經常手麻 並非小事 [4] 

蔡思逸社會任職

亞太頸椎外科學會會員(CSRS-AP Active Member)
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會員
中國醫師協會青年委員會頸椎學組委員
北京醫學會骨科分會脊柱學組青年委員
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委會基礎學組委員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國際教育分會常務委員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加速康復外科學分會脊柱外科康復學組委員、工作秘書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