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55位。截至2013年,當代蔡姓總人口達到552萬,約佔全國總人口的0.46%,人口總數在中國姓氏中位列第44位。蔡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廣東、浙江、江蘇三省,全國形成了東南沿海地區高比率的蔡姓區域。
[2]
蔡姓歷史發展
編輯蔡姓主要源流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後裔,以國為氏。
[3]
武王滅商後,封其五弟叔度於蔡,史稱蔡叔度。
[4]
周成王時,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於蔡,新蔡國在河南的上蔡縣。楚滅蔡後,國人以國為姓,散居各地。
[5-6]
2、源自姞姓。出自黃帝支裔姞姓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7]
姞姓是黃帝的直系後裔,在堯舜夏時期,姞姓所屬的燕、闞、尹、蔡、魯等氏族分佈於渭河流域,沿黃河向西到豫東和豫西一帶。
[8]
蔡系姞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擔任祭祀的職責,具有很高的地位。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
[2]
3、源自少數民族。蔡姓中流入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發生於宋朝以後,金國的女真人烏林答姓族後來全部改為漢姓蔡,清朝滿洲八旗姓蔡佳氏、烏靈阿氏、薩瑪喇氏等後來也全部改為漢姓蔡。這些外族在與漢族長期混居後逐漸同化為北方漢族的蔡姓,興盛於東北地區。貴州和廣西的少數民族中的蔡姓有很大一部分被同化為南方漢族,主要發生於明清之際。
[2]
蔡姓部分得姓始祖
周武王滅商後,將其弟叔度封於蔡,建立蔡國。周成王繼位後,蔡叔聯合管叔等進行反叛,失敗後遭放逐,不久死於遷所。蔡叔之子胡,一改其父舊行,尊德向善。周公聽説後,舉薦他做魯國的卿士,魯國大治。周公向成王建議,又把胡封在蔡地,以奉蔡叔之祖,是為蔡仲,其子孫就以國為姓。
[11]
蔡姓遷徙傳播
春秋戰國時期,蔡氏足跡已經遍佈於河南、河北、陝西、山西、湖北、安徽、山東、湖南、貴州地區。戰國時,蔡姓族人由湖北蔡甸出發向南進入湖南常德,並沿沅江進入貴州,與當地土著混居,成為當今苗、土家、瑤、布依等族蔡姓先民。秦漢時期,蔡姓主要分佈於中原地區,在豫東與魯西一帶形成了濟陽蔡姓,這是蔡姓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名人輩出,影響深遠。西晉末年,北方戰亂,中原民眾大量南遷。蔡姓開始大規模進入江浙地區。唐朝時期,中原兩次大規模移民福建,蔡姓為主要姓族之一,這為蔡姓成為南方著姓奠定了基礎。蔡用元乃蔡氏入閩始祖,
[12]
唐末,中原戰亂,河南蔡氏又有隨王潮、王審知入閩者,先居於福建寧華縣,二傳又遷至廣東梅州。
[13]
到宋朝時,蔡姓已經散佈於江南各地,蔡姓主力已經在福建形成。明末清初蔡姓進入了台灣。
[2]
此後,又有大批的蔡姓人從福建、廣東到台灣開基,有的又移居東南亞及歐美諸國。
[13]
蔡姓人口分佈
編輯宋朝時期,蔡姓大約有44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57%,排在第三十六位。福建為蔡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蔡姓總人口的21.2%。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福建、山東、河南,這三省蔡姓佔蔡姓總人口的51%,其次分佈於江西、浙江、河北、湖北、江蘇五省。全國形成了閩贛浙蘇東南沿海區域、魯豫冀鄂中原地區兩個蔡姓人口聚集中心。
[2]
明朝時期,蔡姓大約有46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9%,為明朝第四十六位姓氏。浙江為蔡姓第一大省,約佔蔡姓總人口的20.2%。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西、福建、江蘇,這四省蔡姓大約佔蔡姓總人口的63%,其次分佈於廣東、湖南二省。宋元明期間,蔡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遷移,特別是向江浙閩沿海地區移民。全國重新形成了浙、贛、閩、蘇蔡姓人口聚集地區。
[2]
當代蔡姓的人口已達552萬,為全國第四十四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6%。蔡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廣東、浙江、江蘇三省,大約佔蔡姓總人口的35%;其次分佈於四川、湖北、台灣、安徽、福建,這五省又集中了32%。廣東居住了蔡姓總人口的13.7%,為蔡姓第一大省,佔省總人口的1%。全國形成了東南沿海地區高比率的蔡姓區域。在近600年中,蔡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的流動有些區別,雖存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情況,但向東南移民仍是主流,同時也出現了向西、以及東北的移民。
[2]
截止2018年7月,據不完全統計,當代蔡姓總人口達到600多萬,約佔全國總人口的0.46%,人口總數在中國姓氏中位列第44位。蔡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廣東、浙江、江蘇三省,全國形成了東南沿海地區高比率的蔡姓區域。其中,廣東省內的蔡姓人口約113萬人,佔全國(不包括港澳台地區)蔡姓總人口的15%,為蔡姓第一大省,佔省總人口的1%。梅州蔡氏始祖福粵公的後代就有近百萬人。
[14]
蔡姓姓氏文化
編輯蔡姓郡望堂號
- 郡望
- 堂號
洛陽堂:以望立堂。
濟陽堂:以望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丹陽堂:以望立堂。
高平堂:以望立堂。
南陽堂:以望立堂。
朔方堂:以望立堂。
九峯堂:宋朝蔡仲默,三十歲放棄科舉,專攻理學。隱居在九峯,人稱“九峯先生”,後人因以為堂號。
龍亭堂:東漢蔡倫,發明造紙,對文化事業的發展,立了極大的功,封“龍亭侯”,後人因以為堂號。
祗德堂:堂號的由來可追溯到蔡叔度之子,蔡氏二世蔡仲侯,名胡,不計前怨,率德馴善,克庸祗德,周公舉為魯卿士,出治魯國有方。因此,周成王復封於蔡,以奉祀其父。周成王在其欽命“蔡仲之命”中,表彰蔡仲“克庸祗德”成為“祗德”一詞之出處。以後蔡姓族人即以“祗德”為堂號。
[2]
蔡姓宗祠楹聯
- 四言通用聯
橋留松蔭;紙造桂陽。
芳池月映;故宅風存。
三世劬學;六歲知音。
上聯典指宋·蔡元定,嘗登西山絕頂忍飢讀書,學者稱“西山先生”。其父子俱以勤學聞世。下聯典指東漢·蔡邕,歷遷中郎將,其女文姬,六歲知音律。
紙造桂陽;橋留松蔭。
上聯典指東漢·蔡倫,桂陽人,首創造紙。下聯典指宋·蔡襄,知泉州時,建洛陽橋,植松七百棵,閩人勒碑頌其德。
孝隆東閣;經重石渠。
澹泊明志;夙夜在公。
此聯為近代軍事家蔡鍔自題聯。
鐵血救國;耕讀傳家。
- 五言通用聯
理學傳程朱;著述授穀梁。
上聯典指宋蔡元定,幼承庭訓,長從朱熹遊,常於對榻講論經義。下聯典指漢蔡千秋,受《穀梁春秋》於魯廣榮,宣帝以千秋為郎中户將,選郎十人從其受學。
- 七言通用聯
各地蔡氏宗族譜(20張)
平生慷慨班都護;萬里間關馬伏波。
琴聲字體中郎業;荔譜茶箋學士風。
上聯典指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下聯典指北宋書法家蔡襄。
耒將蘭氣衝皇澤;去引星文捧碧空。
此聯為唐代詩人蔡希周《奉和扈從温泉宮承恩剛浴》詩句聯。
惜竹不除當路筍;伐薪教護帶巢枝。
此聯為近代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贈友聯。
-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西山先生,三世劬學;中郎愛女,六歲知音。
上聯典指宋·蔡元定事典。下聯典指東漢蔡琰,字文姬事典。
流水不腐,户樞不蠹,芝草無根,醴泉無源。
此聯為清代詩人、書法家蔡之定撰書聯。
賓客填門,倒履迎王粲;士卒分賜,布衣乏私財。
上聯典指東漢文學家蔡邕的事典。下聯典指漢代將領蔡遵的事典。
自九峯別派龍峯,衍百代弘揚祖德;由仙裏卜居犀裏,至三世以嗣鄉賢。
此聯為福建省莆田市蔡氏宗祠“建陽堂”聯。
裔出周代,肇基唐代,官封宋代,長綿百代振家聲;脈映濟陽,支分莆陽,派衍青陽,好就三陽開泰運。
蔡姓姓氏圖騰
蔡是炎帝氏中的以長尾鳥為圖騰的氏族的族稱。因為這種鳥好殺好鬥,直到鬥死才肯罷休,在甲骨文中作“殺”解,這種長尾鳥是山雉。這個字後來又衍化為“刈”。蔡圖騰由兩個鳥的圖形組成,右面的鳥是蔡的本字,左面的鳥代表炎帝的丹鳳,即山雉。蔡姓也是具有司天權的氏族,同樣也是炎帝族的別稱。周公封文王孫胡於蔡,稱蔡仲,子孫以國為姓。
[19]
蔡姓家譜文獻
譜名 | 編者及編撰方式 | 藏地 |
---|---|---|
江西奉新彭蔡十三修族譜 | 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 江西省圖書館 |
全國蔡氏通譜 | 著者待考,清順治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 中國國家圖書館 |
全國河南始祖蔡氏開派各省通譜二卷 | 蔡國祥、蔡由貴等續修,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濟陽堂木刻活字印本 | 中國國家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山西平定蔡氏族譜 | 蔡子碧、蔡培實等編纂,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 | 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
遼寧鳳城蔡氏家譜一卷 | 蔡品三纂,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鉛印本 | 遼寧省鳳城縣檔案館 |
上海蔡氏家譜稿一冊 | 蔡怡生修,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木刻活字印本 | 上海市文物管理局 |
江蘇無錫蔡氏禮派支譜 | 蔡九思等續修,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 | 中國國家圖書館 |
江蘇無錫蔡氏義派支譜 | 蔡廷槐纂修,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 | 中國國家圖書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蔡氏族譜 | 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洛陽堂木刻活字印本 |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江蘇吳縣蔡氏宗譜 | 蔡廷槐修,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西村草舍木刻活字印本 |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浙江餘杭蔡氏宗譜六卷 | 蔡汝鈞總纂,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鉛印本 |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
浙江蕭山蔡氏近門支譜 | 蔡震甲等纂,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木刻活字印本 | 浙江省圖書館 |
福建浦城後山蔡氏宗譜八卷 | 蔡錫侯修,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 | 吉林大學圖書館 |
蔡氏先世錄六卷 | 蔡卿泉輯,清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敦倫堂木刻活字印本 |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蔡姓字輩排行
地域 | 字輩 |
---|---|
安徽宣城 | 百世其昌文章道德 |
安徽合肥 | 邦家有慶繼善傳心學遵經訓立觀其成崇仁尚義鋭志富強羣安華泰英傑榮光 |
安徽無為 | 洪武多孝順加德必昌盛 |
安徽蚌埠 | 文長仕為德 |
福建石獅 | 洪德奕世種孝友敦宗本修業綿祖澤公候伯卿仕 |
福建大宇 | 一用士玉君國成家宗祖傳守子孫式光伯仲昭烈孝友忠貞創垂功偉大啓迪知深長雲眜承遠澤奕世慶其昌 |
福建美林 | 仰思喬日迪仁義禮智信綱常皆克己奕世少通卿 |
四川內江 | 俸承維應甲金廷子萬文濟陽肇先聲汝安爾修其 |
四川廣安 | 任天大洪中文廣齊民心萬年永興隆 |
廣東羅定 | 世伯日克七念萬丈昌能亮性彥誠國於卿士善奕 |
廣東揭西 | 始基鳥丹山 朝天守彩聯 正宗彝紀定 振興家美傳 高明常眷佑 博厚永生全 燕翼詒謀遠 纘成奕世賢 |
江蘇南京 | “慶廷廣遠德登高望崇明 |
江蘇宿遷 | 若丕家生崇效敦同以廣宗統 |
山東棗莊 | 以邦賡法憲敦敬可承先世增祥繼延政清國永燦忠厚傳家遠林秀蔚華天 |
山東菏澤 | 常之希化普尚成廣治勤本自昭金錫乃爾慶錦鴻安修同延世欽憲建家祥 |
廣東汕頭 | 士君振祥,裕鎮安賢,仁義忠信,厚德綿長 |
福建龍巖 | 承世啓士顯超,大道中正,文運天開,永賜禎祥,嘉宗振遠,積善昌隆 |
重慶 | 景弘宗澤,中正明良,如金承淑,世玉茂昌 |
湖北 | 爾於孔方賢、世大正光明 |
(以上為部分蔡姓家譜文獻、字輩排行資料)
蔡姓姓氏名望
編輯《中國人名大辭典》共收入蔡姓歷代名人219名,佔名人總數的0.48%,排在名人姓氏第四十六位,蔡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55%,排在第四十五位;蔡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53%,排在第四十一位。
[2]
姓名 | 朝代 | 生卒年 | 籍貫 | 備註 |
---|---|---|---|---|
東漢 | 50年-121年 | |||
東漢 | 133年—192年 | 陳留郡圉 | 文學家、書法家 | |
東漢 | 生卒不詳 | 陳留郡圉 | ||
北宋 | 1012年-1067年 | 興化仙遊 | ||
南宋 | 1135年-1198年 | 建寧府建陽 | 理學家 | |
南宋 | 1245年-1276年 | 廣東梅州 | ||
中華民國 | 1882年-1916年 | 湖南寶慶 | ||
中華民國 | 1868年-1940年 | 浙江紹興 | ||
中華民國 | 1895年—1931年 | 湖南雙峯 | ||
中國 | 1900年-1990年 | 湖南湘鄉 | ||
中國 | 1892年—1968年 | 廣東羅定 | 民國陸軍上將 | |
中國 | 1902年—1983年 | 江蘇溧陽 | ||
中國 | 1913年—2009年 | 江西廬陵 | 解放軍中將 | |
中國 | 1906年—1992年 | 湖南攸縣 | ||
中國 | 廣東梅縣 | |||
中國 | 廣東梅縣 | |||
中國 | 1961年— | 江蘇無錫 | ||
中國 | 1963年— | 廣東五華縣 | ||
蔡俊發 | 中國 | 廣東大埔縣 | ||
中國 | 1968- | 北京 | 歌手、演員 | |
中國 | 1980年— | 台灣新北 | ||
中國 | 1973年— | 中國香港 | ||
中國 | 1998年- | 浙江 | 演員 |
- 參考資料
-
- 1. 蔡姓發源地是駐馬店上蔡 西周蔡叔度父子接力建城 .大河網[引用日期2015-05-12]
- 2. 蔡姓 .中國蒼南[引用日期2015-04-25]
- 3. 《元和姓纂》載:蔡,周文王第十四子,蔡叔度,生蔡仲胡,受封於蔡,後為趙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 4.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載:管叔鮮、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次曰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叔封,次曰厓季載。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封功臣昆弟。於是封叔鮮于管,封叔度於蔡。
- 5. 《通志·氏族略二》載:蔡氏,文王第五子蔡叔度之國也。或言第十四子。同母兄弟十人,唯發、旦賢,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周公輔之。武王平天下封功臣兄弟,乃封叔鮮于管,叔度於蔡,二人相紂子武庚祿父治商餘民。武王崩,成王少,管、蔡疑周公不利於成王,乃挾武庚以作亂。周公以王命伐之,殺管叔而放蔡叔,與車十乘,徒七十人從。而分商餘民為二。其一封微子啓於宋,以續商祀。其一封康叔為衞君。蔡君叔度既遷而死,其子曰胡改德修行,周公聞之,舉以為魯卿士,魯國治。於是言於成王,復封於蔡,以奉蔡叔之祀,是為蔡仲。其地今蔡州上蔡縣西南十里故蔡城是也。至平侯徙居新蔡,今蔡州新蔡是也。至昭侯衰,微服役於楚,遂徙於州來,謂之九江下蔡是也。下蔡,今為縣,隸壽州。宣侯二十八年,魯隱公之元年也。昭侯子成侯十年,獲麟之歲也。自昭侯以下,春秋後相承二十六世,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 6. 歸震川《華亭蔡氏新譜序》載:蔡之先出於周文王,而蔡叔度,武王之同母弟,以武庚之亂遷,其子胡,能改行,率德馴善,周公舉以為魯卿土,復封之蔡,尚書,蔡仲之命是也。今蔡州有蔡城,其後平侯徙居今新蔡,昭侯徙州來,今壽州也,後二十六年滅於楚。
- 7. 《國語·晉語四》載:黃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是也。
- 8. 《潛夫論·志氏姓》載:姞氏封於燕,姞氏之別有闞、嚴、蔡、光、魯、雍、斷、須密氏。
- 9. 蔡姓發源地是駐馬店上蔡 西周蔡叔度父子接力建城 .大河網[引用日期2014-04-17]
- 10. 《元和姓纂》記載:周武王弟叔度封蔡,其子胡續封,是為蔡仲,子孫以國為氏。
- 11.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蔡叔度既遷而死。其子曰胡,胡乃改行,率德馴善。周公聞之,而舉胡以為魯卿士,魯國治。於是周公言於成王,復封胡於蔡,以奉蔡叔之祀,是為蔡仲。
- 12. 蔡姓相關 .福建新聞(東南新聞)
- 13. 蔡姓來源及郡望堂號 .中國台灣網[引用日期2020-11-23]
- 14. “一門三進士”文脈昌盛 忠義映千秋家國情懷 .南方網[引用日期2020-11-23]
- 15. 蔡姓歷史上為望族 辛、柯兩姓氏皆源於蔡姓 .騰訊[引用日期2015-05-19]
- 16. 夜遊蔡侯祠 .搜狐新聞[引用日期2015-04-27]
- 17. 國葬蔡鍔黃興 .網易新聞[引用日期2015-04-25]
- 18. 蔡姓 .網易新聞[引用日期2015-04-27]
- 19. 部分姓氏介紹 .新浪歷史[引用日期2015-05-12]
- 20. 《時代》將蔡倫評為史上最佳發明家(圖) .騰訊[引用日期2015-04-25]
- 21. 古代才女蔡琰 .新浪[引用日期2015-04-27]
- 22. 蔡襄 .東南網[引用日期2015-05-23]
- 23. 蔡鍔助推廉潔風尚 .網易新聞[引用日期2015-04-25]
- 24. 作為政治家的蔡元培 .新浪新聞[引用日期2015-04-27]
- 25. 1895年3月30日,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蔡和森出生 .新浪讀書[引用日期2015-04-25]
- 26. 1900年5月14日,中國革命家蔡暢誕辰 .新浪讀書[引用日期2015-05-13]
- 27. 1906年6月2日 蔡儀誕辰 .網易[引用日期2015-05-13]
- 28. 港媒曝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即將離任 蔡振華或接班 .搜狐體育[引用日期2015-04-27]
- 29. 蔡鴻文:廣東鴻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梅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1-23]
- 30. 蔡依林驚豔《男人裝》 .騰訊時尚[引用日期2015-04-25]
- 31. 《甄繯》皇后蔡少芬悽苦成長史 情路坎坷 .網易娛樂[引用日期2015-04-27]
- 32. 蔡邦華 .中國科學院[引用日期2021-07-17]
- 33. 常見姓氏分佈來了,看看你的姓氏在哪個省份最多 .北京日報.2022-01-24[引用日期2022-01-24]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