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國熙

(明代官員)

鎖定
蔡國熙,字春台(一字夢羲),京師廣平府永年人(今屬河北邯鄲市),明代官吏,政治人物,理學名家。歷任户部主事、蘇州知府、蘇松兵備道副使、山西督學、固原兵備,在蘇州任上曾處理過內閣學士徐階之子徐璠不法之事,影響很大。著有《文集語錄》《易解》、《鹽法議》、《守令懿範》。一生居官廉潔,清貧自持,時任大名道兵備的王世貞敬重國熙為人,為其樹了一尊“敦廉裏”的牌坊。
本    名
蔡國熙
春台,夢羲
所處時代
明代嘉靖、隆慶、萬曆年間,
民族族羣
出生地
京師廣平府永年縣東家堡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1581年
主要作品
《文集語錄》《易解》《鹽法議》《守令懿範》
主要成就
修建吳中書院、朔方書院。

蔡國熙人物生平

蔡國熙,字春台(一字夢羲),北直隸廣平府永年縣東家堡(廣平府治所在永年縣舊城今廣府鎮,東家堡今屬叢台區)人。嘉靖三十七年中舉,三十八年中進士。
少年的時候就書寫“超凡入聖”四個字在座位邊上,時常用來自我磨礪。沉心於儒家的“性命”之學(即明代以王守仁為代表的的心學),在都城內和羅汝芳、耿定向等理學大師互相切磋學藝。最初被授予户部主事,督餉延(綏)、寧(夏),修建朔方書院,在書院正堂書寫“體仁”。
後授予南直隸蘇州府知府,躬行儉約。下禁約二十七章,採古今賢哲懿行數十事,為圖於府治兩廡。定婚喪禮,禁民間奢僭及焚屍者。置義冢於六門各百畝,建中吳書院以課士署其堂曰:求仁,所在聚紳士講學不倦,負笈從遊者甚眾。時民間困於賦役,而白糧、南北運役尤重。國熙定為編僉糧長法,革舊役開報之弊。白糧則奏定税額,南北運則議助役法。他如府州縣總書不用,大户金花委官領解,不以累民。減京料解户及水夫、廠夫、門皂,革裏役,鋪行善政甚多。戊辰入覲,以治行尤異賜宴。
治吳政績為天下第一,入覲賜宴。比投紱歸裏,稱貸以自給。大名兵備王公世貞建坊於所居,曰敦廉裏。其學以“盡己” 為宗旨,以“反己”為工夫。所著有《語錄》《易解》《鹽法議》諸書行於世。子胤之,舉人。任江浦知縣,居官清貧如其父,惜無嗣。

蔡國熙人物評價

國熙為一代理學名臣無疑,當時所以訾議者,以處置徐氏一事耳爾時海忠介公正撫吳,主之者海也,蔡不過奉行耳。海公古今直臣,豈亦希人之意旨耶?——清朱世緯、王玲主編《永年縣誌·人物·理學》
升簡於《儒牧》以繼陸氏,而不升震於《儒牧》以繼朱子,豈非未見《日鈔》耶?循名失實,尊儒而不知所以尊,徒成其門户標榜而已。
——《四庫全書總目卷六十一·史部十七·傳記類存目》
餘惟危言蠲要路,故天下間有以直節謬予者。直節,先生之所小也;微直節,不可形容先生之大,是以願為先生闡其幽。且餘遵先志,絕筆世間綺語久矣。
——明管志道《管子惕若齋集·第四卷·祭蔡學憲春台公祖文》

蔡國熙個人作品

《文集語錄》《易解》《鹽法議》《守令懿範》

蔡國熙軼事典故

蔡國熙早年科舉是高拱在任時所錄取的,這在那個時代叫座師,在蘇州任上正趕上徐階致仕,恰因其子徐璠不法的事牽扯進來。海瑞當時任應天巡撫,對這件事的處理很是激烈,這就是著名的“海瑞罷官”,而徐家的勢利很大部分所在是在蘇州府,所以説在處理徐璠的問題上,蔡國熙是實際的施行者,松江人李延昰揭露了實情,蔡國熙原本是徐階門生,為了討好高拱,仰承他的旨意,下此辣手。李延昰説:“方新鄭(高拱)之入也,對士夫曰:‘華亭(徐階)於我有舊恩,後小相失,不足為怨。’及柄用久,情志稍露,門下士各務效奇博寵。廣平蔡國熙者,故華亭門下士也,且以講學事華亭。至是,請行抵吳郡邑,刺華亭蒼頭不法,文致其三子,皆論戍邊。三子者,一為太常,二為尚寶。華亭子孫牽衣號泣,華亭曰:‘吾方逃死,安能相活耶?’即既跳杭之西湖避之。平湖陸五台亦華亭門人,皆號為入室,因往為華亭求解,冀以門情故誼動之,而終不可得。”蔡國熙一手策劃此事,平湖人陸光祖以同門的身份,請求蔡國熙看在“門情故誼”份上,從寬發落,遭到拒絕。 [1] 
徐階事件總算有了一點轉機,高拱迫於輿論壓力,把這個案子暫時擱置下來。其中的緣由,請看張岱的記載:“(徐)階從困中上書(高)拱,其辭哀,拱心動,居正亦婉曲為解。蔡國熙所具獄,戍其長子璠、次子琨、珉,其少子瑛,家人之坐戍者,復十餘人,沒其田六萬畝於官。御史聞之朝,拱擬旨謂太重,令改讞。(蔡)國熙聞而色變曰:‘彼賣我,使我任怨而自為恩。” 從蔡國熙所説“彼賣我”一句,足以證實高拱幕後指使的勾當。所以李延昰説:“華亭(徐階)受謗,無所不至”,“新鄭(高拱)不免以怨報德”。 高拱以怨報德,手段毒辣,正如王世貞所説:“詆媒翕 ,頃刻萬狀”,“而爪牙吏橫出,為郡邑守令,至號召奸黠創獄以擬,太常君兄弟(指徐階之子)幾不免”不過,高拱的“改讞”沒有來得及,高拱就被張居正、馮保聯手打倒。 [2]  因此也一度讓蔡國熙陷入了黨爭的漩渦,一時譭譽參半。
蔡國熙致仕歸家後一度靠借貸生活,時任大名時任大名道兵備的王世貞敬重國熙為人,為其樹了一尊“敦廉裏”的牌坊。
蔡國熙死後不久,他的學生管志道不遠千里從江蘇趕來參加先生葬禮,並附上了一篇《祭蔡學憲春台公祖文》(見《管子惕若齋集》的第四卷),文章中可以看出對老師的拳拳懷念之心和同情的感情。
蔡國熙在户部主事任上修建的朔方書院還保留在寧夏銀川市,是西北地區著名的文化景點。

蔡國熙親屬成員

父親,蔡廷光,沈王府教授;子蔡允之,江浦知縣,無嗣。
參考資料
  • 1.    樊樹志.《重寫晚明史·新政與盛世》:中華書局,2018:46
  • 2.    樊樹志.《重寫晚明史·新政與盛世》:中華書局,2018: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