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司公司

鎖定
蔡司集團(Carl Zeiss AG)是一家制造光學和光電設備的德國企業,總部位於Oberkochen(奧伯科亨市,巴登符堡州)。公司的名稱來源於它的創始人之一,卡爾·蔡司先生(1816年-1888年)。它由卡爾·蔡司(Carl Zeiss)、恩斯特·卡爾·阿貝(Ernst Karl Abbe)和奧托·肖特(Otto Schott)於1846年在耶拿(Jena)建立。 [3] 
外文名
Zeiss
所屬行業
光學和光電
成立時間
1846年
總部地點
德國奧伯科亨市 [3] 
經營範圍
顯微鏡、工業測量儀器、鏡頭、鏡片和醫療設備 [3] 
創始人
卡爾·蔡司、恩斯特·卡爾 阿貝‘和奧托·肖特
主要榮譽
世界市場領導者 [1-2] 

蔡司公司簡介

蔡司logo 蔡司logo
1846年,卡爾•蔡司(Carl Zeiss)在耶拿創立了一家精密機械及光學儀器車間,並在早年保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繁榮。隨着另一創始人恩斯特•阿貝(Ernst Abbe)傑出科學成果的應用,175年來始終致力於光學和光電領域的技術創新。 [3] 
蔡司是全球光學和光電領域的技術先鋒。在2019/20財年,蔡司集團的全年營收超過62億歐元,覆蓋工業質量與研究、醫療技術、光學消費品市場、半導體制造技術四大業務部門(數據截至2020年9月30日)。 [3-4] 
蔡司致力於為客户開發、生產和行銷前沿創新的工業測量及質保解決方案,針對生物及材料科學領域的顯微鏡解決方案,以及應用於眼科及顯微外科診療的醫療技術解決方案。蔡司也是全球光刻技術的行業標杆,其技術被芯片行業應用於半導體元件的製造。除此之外,蔡司品牌的眼鏡鏡片、相機鏡頭及望遠鏡等創新產品也適銷全球。 [3-4] 
蔡司在全球近50個國家共擁有約32,000名員工,近60個銷售與服務機構,超過30座工廠和約25個研發機構。 [3-4] 
公司於1846年在耶拿成立,總部位於德國奧伯科亨。卡爾蔡司股份公司由卡爾蔡司基金會全資所有,後者在德國致力於積極促進科學發展。 [3-4] 

蔡司公司創新是蔡司的命脈

蔡司
蔡司(5張)
公司在研發方面的重大、可持續的投資為蔡司的成功,及技術和市場地位的持續擴展奠定了基礎。公司利用新的跨學科的業務,奠定了發展塑造市場的創新基礎,並加快了公司的數字化轉型。蔡司風險投資尋找新的商業模式並開發它們。內部初創公司形成,將技術引入市場,同時,投資外部創業公司並創建合資公司——塑造市場的創新的潛力是關鍵。 [3] 
聚焦蔡司主要市場的新選擇,如醫療保健、醫療技術和智能生產,以及數字結對和模擬、人工智能和圖像數據以及視覺感知移動技術領域的項目。憑藉與數字化、醫療保健和智能生產等未來增長領域相一致的產品組合以及強大的品牌,蔡司正在塑造遠超光學和光電子行業的未來。 [3] 

蔡司公司業務領域

蔡司在半導體制造技術、工業質量與研究、醫療技術、光學消費品市場四個領域開展業務,這與未來的增長領域(如數字化、醫療保健和智能生產)保持一致。 [3] 
半導體制造技術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半導體制造技術 半導體制造技術
蔡司半導體制造設備能讓微芯片變得更小、更強大、更節能、更經濟。 [3] 
蔡司是微芯片生產所必需的生產系統和模塊的全球技術先鋒。通過半導體制造光學元件、光掩模系統和工藝控制解決方案,蔡司為硅晶片(用於製造微芯片的原材料)上的超薄導體軌道結構的生產提供重要技術。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光刻技術的不斷髮展——每個新一代都能在微型芯片上生產更精細的結構。這使得電路更緊湊,每年能生產出更強大、更節能和更具成本效益的微芯片。蔡司從一開始就一直推動半導體技術的發展。通過開發創新的極紫外光刻(EUV)技術,蔡司創造了一系列具有更高集成密度的更多代微芯片。該技術使用極紫外光來產生更精細的芯片結構。 [3] 
工業質量與研究 (Industrial Quality & Research)
工業質量與研究 工業質量與研究
工業和科學界使用蔡司座標測量機、測量軟件和顯微鏡系統以發現並測量結構和過程。 [3] 
蔡司顯微鏡在納米尺度上將微小的結構可視化,同時高效的計量系統保證了工業的生產力和質量1900 年發現導致結核病的細菌的羅伯特·科赫(Robert Koch)只是眾多當中的一位。到目前為止,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使用蔡司的光學、電子/離子和X射線顯微鏡,可以看到甚至是相當小的結構以及過程。蔡司的工業計量學擁有近百年的歷史。蔡司的測量技術和軟件解決方案為行業的許多領域都提供了優秀的成果——例如汽車和航天製造,其精度、質量和效率都是必不可少的成功因素。通過這種方式,可靠直觀的測量技術支持了生產區域內的有效質量檢測。除了所提供的廣泛服務外,諸如 3D X 射線測量之類的創新科技使得業務組合更優秀。 [3] 
醫療技術 (Medical Technology)
醫療技術 醫療技術
蔡司為眼科、神經外科和耳鼻喉科手術以及脊柱外科、牙科和腫瘤學等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 [3] 
蔡司幫助世界各地的醫生更有效地診斷和治療疾病:蔡司為眼科醫生提供了全面的白內障和人工晶狀體解決方案。世界各地的醫生在進行顯微外科手術時,會使用蔡司手術顯微鏡。顯微手術的可視化從神經外科、耳鼻喉科和脊柱外科拓展到牙科等領域的手術顯微鏡和醫用牙科放大鏡。此外,蔡司還提供了術中放療系統。 [3] 
光學消費品市場 (Consumer Markets)
光學消費品市場 光學消費品市場
作為鏡片、電影和相機鏡頭以及雙筒望遠鏡、觀測鏡和瞄準鏡的先鋒製造商之一。 [3] 
蔡司代表着更好的視覺效果。每年數百萬人選擇蔡司眼鏡鏡片,因此也選擇了優異的視覺舒適性。通過準確的視覺分析設備和應用程序以及個性化的眼鏡鏡片,蔡司可提供眼科和驗光專業技術的優秀組合,創新鏡片在任何場合為任何需求提供視覺享受。蔡司也代表了振奮人心的時刻:例如,第一次登月便是用蔡司鏡頭所拍攝的。專業和有抱負的攝影愛好者依靠優秀、高速的蔡司相機鏡頭來捕捉生活中一些令人難忘的時刻。許多廣受好評的電影也是用蔡司鏡頭拍攝的,其中包括《地心引力》和《指環王》等。蔡司雙筒望遠鏡和觀測鏡讓深刻洞見大自然變成一場真正的獨特體驗。 [3] 

蔡司公司社會責任

對於蔡司來説,成功與企業責任直接相關。130 年來,卡爾蔡司基金會的章程一直是我們的指導方針。蔡司擁有五個行動領域,它正在塑造歷史價值觀並明確可持續發展的責任。 [3] 
為確保個人利益不影響公司的持續發展,阿貝先生在1889年建立了卡爾蔡司基金會,並於1891年將卡爾蔡司基金會指定為蔡司的唯一所有者和肖特的部分所有者。根據1896年的基金會章程,阿貝先生建立了獨特的企業管理方法。除了前瞻性的公司管理和法定勞動關係方面的規定外,章程還體現了阿貝先生對社會公益的關注。例如,員工享有共同決策權、帶薪休假、利潤分紅、明文規定的退休金、員工患病期間繼續發放工資以及始於1900年的8小時工作制。 [3] 
19世紀晚期,很多企業開始制定社會福利政策。阿貝先生的每一項措施(比如健康保險、退休金和8小時工作制)都有開創性。阿貝先生的不同之處在於,與其他僱主的“領主”式思維相反,他沒有將社會福利視為特殊待遇,而是員工權利。所有這些勞動關係都根據卡爾蔡司基金會的章程進行管理。這些衝突解決的管理和制度都非常具有開創性。寬容是阿貝先生的基本理念。儘管阿貝先生並非社會民主黨成員,但他認為這一黨派一定要能夠自由發展。他強烈反對種族主義,在他生前就已經出現了此類問題。他明確規定蔡司嚴禁基於宗教、血統或政治意見的歧視。舉例來説,與他關係非常密切的管理層同仁Siegfried Czapski就是猶太人。阿貝先生將推進科學和文化視為己任,他個人為大學提供匿名捐贈。卡爾蔡司基金會成立之後,也為耶拿大學和耶拿市提供經濟支持。 [3] 
誠信與合規
遵守相關法律準則和內部規定的業務活動構成了負責任的業務活動的基礎。在蔡司,合法性、公平性和自由市場經濟是成功企業文化的基石。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確保一個開放和尊重的氛圍,與有效的合規管理系統配合,以確保識別和糾正任何錯誤。 [3] 
產品和附加價值
蔡司的產品和服務有助於神經外科/耳鼻喉科手術的醫學進步,並協助各大洲的醫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蔡司眼鏡鏡片讓世界各地的人們再次獲得清晰視力。此外,蔡司的智能測量系統可幫助許多公司提高效率。在最大限度地減少業務活動的負面影響時,負責任地創建價值鏈——從原材料供應商到產品銷售——對蔡司至關重要。 [3] 
員工
只有積極合格的員工才能實現精準、創新和出色的質量。隨着吸引優秀員工的競爭日益激烈,蔡司視自身為一個有吸引力的僱主,在這種背景下,作為一家基金會所有的全球創新公司,蔡司的聲譽以及具有明顯的價值驅動型的公司文化讓蔡司受益。特別是在到人口變化和技術工人短缺的情況下,這是一個明顯的競爭優勢。 [3] 
社會參與
基於其作為基金會公司的責任,蔡司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和運動,以改善全球的生活條件。通過卡爾蔡司促進基金,公司支持其在德國主要工廠的社會項目、計劃和設施。通過與 Christoffel Mission for the Blind (CBM) 和 Mercy Ships 等德國和國際援助組織合作,蔡司致力於增強世界各地人民的醫療支持。為了讓年輕人離科研更近一步,20年來,蔡司一直是德國曆史悠久、知名的年輕研究人員競賽 Jugend forscht 的贊助商。 [3] 
環境
有效的環境政策和資源的負責任使用是蔡司集團關注的主要問題。蔡司成功地持續減少了消耗和排放,並制定了具體的減排目標。它根據環境兼容性選擇原材料、技術和生產工藝。只要有可能,具有潛在風險的材料會被問題較少的物質所取代。 [3] 
可持續發展
在21世紀,氣候危機,全球變暖氣及其對地球的影響是非常真實的。蔡司希望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我們的目標是到2022年實現綠色電力供應,到2025年在我們的所有活動中實現碳中和。憑藉我們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我們多年來一直影響着人們的生活。蔡司集團與其唯一股東卡爾蔡司基金會一致認為,可持續性對於人類、我們的客户、我們的公司、我們的員工及其家庭的未來至關重要。我們為客户提供醫療科技、質量與研究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幫助我們的本地客户和不同行業的合作伙伴轉型,並減少他們的碳足跡。 [3] 

蔡司公司發展歷史

1846-1884年
初期
1846 卡爾•蔡司在德國耶拿創立了一家精密機械及光學儀器車間。
1847 公司開始生產顯微鏡。
1866 物理學家和數學家恩斯特•阿貝加入公司。
現代光學儀器設計的開始
1872 阿貝的顯微鏡成像理論帶來革命性發展,奠定了人類所有高性能光學的基礎。
1875 恩斯特•阿貝與卡爾•蔡司共同成為公司擁有者。公司在這一年為員工實施健康保險計劃。
1884 玻璃化學家奧托•肖特(Otto Schott)、恩斯特•阿貝與卡爾•蔡司共同創立“耶拿玻璃作業合作公司”,確保生產並使用高品質的光學玻璃。 [3-4] 
1885-1945年
耶拿的卡爾蔡司基金會
1888 卡爾•蔡司逝世。
1889 為了保障公司的長遠獨立和永續經營,恩斯特•阿貝創立了卡爾蔡司基金會。
1891 恩斯特•阿貝授權卡爾蔡司基金會為蔡司工廠的唯一所有人。
1896 恩斯特•阿貝為基金會制定章程,通過基金會對公司的管理來確保公司利潤應如何投入於研發、以保證公司長期專注於科學和技術上的目標。章程同時還從法律上保障了員工的最低工資、獎金收益和帶薪年假。
1900 蔡司發展成為當時科技領先的光學公司。從1901年在倫敦建立第一家海外分支開始,事業遍及世界各地。蔡司工廠也是當時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建立八小時工作制的德國公司之一。 [3-4] 
拓展產品線
1890 以阿貝此前研製的折光計和光譜儀為起點,光學儀器測量部門成立,開發出大量更精深的儀器,應用於食品行業和醫療領域,1920年後更廣泛應用於冶金和金屬加工行業。該部門也生產測距儀和攝影測量的儀器。
1890 照相光學部門同年成立。成立當年就把第一款相機光學鏡頭推向市場。
1894 合併“Tele”部門,此後雙筒望遠鏡的業務增長非常迅速。
1897 蔡司研製出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架能夠真正提供三維立體影像的立體顯微鏡。
1902 Tessar相機鏡頭——“鷹眼”面世, 這個著名的相機鏡頭後來又推出了更多系列產品。
1908-1912 受瑞典醫生Allvar Gullstrand激發,蔡司的興趣轉向眼鏡及眼科測量儀器的開發。從1908年起,測地儀器進一步拓寬了耶拿公司的生產範圍,生產設備和工廠不斷擴張。
1914 一戰的爆發一度中斷了蔡司對民用儀器的研製開發。只有天文部門能為波茨坦- 巴貝登堡天文台(Potsdam- Babelsberg Observatory)建造當時歐洲最大的反射望遠鏡。一戰後,隨着德國的戰敗和《凡爾賽條約》對軍備生產的限制,蔡司把注意力轉向精密測量,精密測量部門很快成立。
1930 相差技術的發展及偏振光的使用開啓了顯微鏡應用的新領域,專門開發的相機讓顯微圖像的採集與記錄變得更簡單。
1923 蔡司為慕尼黑的德國博物館(Deutsches Museum)建造了第一座星像儀,可惜後來在戰爭中被毀。。到30年代末期,蔡司在世界各地建成21座行星儀,如在芝加哥、米蘭、費城和東京。 [3-4] 
1946-1989年
德國的兩家蔡司工廠
1949 巴登-符滕堡州政府規定海登海姆成為卡爾蔡司基金會的合法註冊地。 [3-4] 
1950 兩家蔡司不僅都恢復了其傳統產品的生產,並且其科學家和設計工程師都把注意力放到了新領域的研發上。 多種電子顯微鏡問世,耶拿為莫斯科附近的核能研究所建造了核徑跡顯微鏡;重新開始生產大型天文儀器;耶拿的天文部門為陶騰堡和漢堡的天文台建造了行星儀和兩米高的望遠鏡。 奧伯科亨於20世紀50年代生產出了150毫米的折射計(Coudé refractometer)和650毫米的折射鏡。 [3-4] 
1964 激光首次投入工業使用,第一個工業化的電子束光刻系統於70年代中期問世。 [3-4] 
1965 卡爾蔡司耶拿公共企業成為東德精密機械和光學產品主要的生產企業。 [3-4] 
1971 兩家公司之間的倫敦協議調整了包含“Zeiss”部分的名字和商標的使用。 [3-4] 
1989 由於東德政變,耶拿卡爾蔡司公共企業宣告解散。 [3-4] 
兩家蔡司公司雖因政治而分裂,但仍發展成為他們各自半區的光學技術領袖,也成為德國和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對手。60年代以後電子和信息技術成果日益增多,太空研究和微電子學更取得長足進步,為光學儀器設計領域提供了發展前景。耶拿和奧伯科亨皆致力於研究光學、精密機械和電子學原理的結合,為世界帶來性能的產品。 [3-4] 
1990-2000年
危機與變革: 重新統一的重組
1990 德國的政治變化也象徵着東德和西德蔡司公司關係的變化,兩個公司宣告了他們合併在卡爾蔡司基金會名下的意願,並註冊於耶拿和海登海姆兩地。 [3-4] 
1991 卡爾蔡司耶拿有限公司成立。之後的幾年中,蔡司在匈牙利創辦了兩個工廠,在白俄羅斯參與合資經營,並在東歐建立了新的代銷處。 [3-4] 
1995 卡爾蔡司基金會對卡爾蔡司耶拿有限公司全額控股。 [3-4] 
1996 蔡司慶祝公司誕辰150週年。 [3-4] 
1998 在顯微鏡、工業測量、微芯片製造、手術顯微鏡和眼科診療設備中的高性能鏡片領域。 [3-4] 
2000 蔡司團隊將其最初的26個子領域集中到了四個發展市場:半導體技術和微電子、生命科學、視力保健和工業測量。 [3-4] 
2000 蔡司開始致力於引領未來的半導體技術,在奧伯科亨建立了歐洲現代的光刻系統新工廠。 [3-4] 
2001年至今
走進新世紀
2001 十月起,半導體技術的團隊作為一個獨立的企業開始運作,命名為Carl Zeiss SMT AG:卡爾蔡司半導體技術生產股份公司,是世界上極少數幾家可以提供微芯片光刻技術的公司之一。 [3-4] 
2002 卡爾蔡司醫療技術股份公司(Carl Zeiss Meditec AG)建立,主要針對眼科患者生產開發診療儀器。 [3-4] 
2002 蔡司董事會代表全球員工向公眾提出新口號“We make it visible”,很好地傳達了公司的戰略方向。 [3-4] 
2003 蔡司在哥廷根首次舉辦一年一度的“創新日”活動,以討論會的形式為蔡司科學家和工程師提供信息和想法的交流平台。 [3-4] 
2004 兩個基金會公司卡爾蔡司和肖特公司轉型成為獨立的股份公司。同一時間修訂的基金會條例生效,卡爾蔡司基金會仍然是公司的唯一股東。 [3-4] 
2005 蔡司眼鏡分公司與美國蘇拿公司合併,形成全球眼鏡鏡片主要的供應商。 [3-4] 
2006 卡爾蔡司半導體技術生產股份公司開設新的研發中心,其新工廠也正式落成,這是世界上現代化的光刻系統生產和研發中心。 [3-4] 
2007 卡爾蔡司醫療技術股份公司在德國證券交易所(Tec Dax)上市,它也是1945年後蔡司第一家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3-4] 
2010 得益於其業務部門的廣泛多樣性,蔡司安然度過了2008-2009年間的世界經濟危機,並且變得比以往更加強大。蔡司在這一年以驚人的速度恢復了盈利,這也是公司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一年。 [3-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