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仲美

鎖定
蔡仲美(1900-1930),1900年生於河南固始縣張廣鄉劉樓村草河頭,1919年入開封師範美術專修科學習時參加了“學運”,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在固始中學任教,不久任縣委書記,組織領導“扁擔會”千餘人。1929年“扁擔會”改編為紅99團蔡任團長,領導了長興集等地農民武裝暴動和解放商城的戰鬥。1930年2月不幸被捕。在張廣廟集北頭英勇就義,年僅29歲。 [2] 
中文名
蔡仲美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河南省固始縣
出生日期
1900年
逝世日期
1930年3月28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蔡仲美人物生平

蔡仲美,原名蔡良芬,1900年出生於河南省固始縣張廣廟北草河頭。其父蔡紹海為人正直,在當地頗有名望。母親遊氏,忠厚老實,是個純樸的農家婦女。1907年初,蔡仲美入草河頭塾館上學,後來師從裴俊生老先生。1914年轉入泉河鎮高小讀書,受到了國文教員江夢霞進步思想的影響,視野逐漸開闊,開始探索人生之路。1920年考入河南省立開封師範學校職工科深造。當時的省會開封,是軍閥爭奪和盤踞的要地,人民災難深重。但是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到開封來的嚮往革命的志士仁人與日俱增;宣傳馬列主義的書籍紛紛傳入,也使開封成了河南傳播新思想的中心。蔡仲美課外最喜歡到圖書館閲讀進步書報,時常和同學們交流讀書心得,探討社會問題,力主革新時政,抨擊封建流毒。 [1] 
1924年秋,蔡仲美應聘到省立潢川七中任教,結識了進步教師、教務主任吳丹坤等。他們利用工作之便,組織課外美術、音樂活動,引導學生閲讀《新青年》《嚮導》等進步刊物,使學校發生明顯變化,學生學習與探討問題的空氣逐漸濃厚,各年級、各班都辦了板報。有些板報的刊頭和插畫都是蔡仲美親自設計、繪畫的。他還和進步教師一起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當時,潢川城關大橋下沿河岸邊,搭有不少高高矮矮的窩棚,裏面住着一些貧苦的乞丐。蔡仲美將學生帶到這裏進行觀察訪問,瞭解社會,然後讓他們談體會,寫感想。於是,校園板報的《怪現象》《稀奇事》等欄目中,便刊出了《救救乞丐吧》等評論文章。在蔡仲美主持下,學生們還討論了許多社會現實問題:為什麼種地的人無飯吃,蓋房的人無房住?為什麼女子要裹足,要“三從”?……吳丹坤、蔡仲美等編寫的一首歌《潢川青年志氣強》,在學生中廣為傳唱,激勵了許多青年學子的上進心。 [1] 
1925年,蔡仲美返回開封,在省立女子中學任教。當五卅慘案的消息傳到開封,開封迅速掀起反帝愛國運動熱潮。蔡仲美和一羣熱血青年上街遊行示威、演講,併到省署、督署請願。五卅慘案激起蔡仲美對帝國主義列強的仇恨、對封建軍閥的憤慨,從此他更加專心學習《嚮導》《中國青年》《唯物辯證法淺説》《政治經濟學》《帝國主義淺説》《社會主義概論》《資本論入門》等革命刊物,努力探索救國救民之道。 [1] 
終生1926年3月,蔡仲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誓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入黨不久,他根據黨的安排,利用暑假舉辦文化補習班的機會,把在北倉女中、省立女中上學的固始籍和固始鄰縣籍的學生組織起來,向她們講授無產階級革命理論,為黨培養後備力量。經過他的宣傳教育,梁義珍、吳維潔等一批女同學後來都成為堅強的共產黨員。 [1] 
蔡仲美的活動引起敵人的注意,特務、密探到處搜捕他。是年夏,蔡仲美奉命喬裝返回豫南,到商城中學任教,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在此期間,他曾回到家鄉固始,同黨員陳初陽、吳法先在楊集、田湖一帶秘密組織“鞭杆會”,發展會員20多人。 [1] 
1927年初,共產黨員王子春回固始,任固始中學校長,蔡仲美應聘返回固始任教。不久,共產黨員汪滌源、楊松柏也從外地歸來,任固始中學教師。經過秘密串聯,建立了中共固始中學支部,蔡仲美任書記。黨組織的建立,給固始勞苦大眾帶來光明和希望。蔡仲美以固始中學為基地,帶領教育界同仁向軍閥、官吏展開了英勇的鬥爭。 [1] 
當時,國民黨縣教育局長魏竟西利用職權大量侵吞教育資產,致使辦學經費日減,教職員工資被長期拖欠。蔡仲美髮動全縣教職員揭露他的貪污行為,把標語和大字報貼在縣衙門口的牆上,引起社會關注,人們街談巷議,紛紛指責魏竟西的罪行。在社會強大壓力下,縣府被迫撤銷了魏竟西的教育局長職務。 [1] 
縣幫審(相當於縣法院院長)鄧孔有為人狡詐,貪贓枉法,作惡多端,製造了許多冤案,人民恨之入骨。蔡仲美因勢利導,發動全縣師生團結一致向鄧幫審進行説理鬥爭。4月1日,全縣師生代表一同到縣衙將鄧幫審揪出來,讓他戴上寫有“貪官鄧孔有”的紙糊尖頂高帽遊街。後來鄧孔有自知理虧,感到無地自容,棄職而去。 [1] 
同年,縣政府從地方攤派的軍款中扣留5000串錢補充教育經費,縣長袁經圃卻依仗權勢將此款裝入私囊。消息傳開,教職員人人義憤填膺,全縣師生罷課三天。結果,袁經圃不得不將全部贓款乖乖地退出來。蔡仲美領導的羣眾運動,大長了人民的志氣,大滅了反動官吏的威風。1927年秋,在固始中學黨組織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共固始縣委,由蔡仲美任書記。 [1] 
大革命失敗後,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蔡仲美積極參加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參與了豫東南特委領導的大荒坡暴動的組織工作。1928年3月18日,大荒坡暴動失敗,特委書記汪厚之等30餘人壯烈犧牲,黨的組織受到嚴重破壞。為了保存實力,根據省委和豫東南特委“總結經驗教訓,積蓄革命力量,準備迎接更大規模的鬥爭”的指示,中共固始縣委轉移到固始東部張廣、羅集一帶,開展地下鬥爭。 [1] 
張廣一帶位於豫皖交界處,敵人統治力量比較薄弱,有一定羣眾基礎,共產黨員吳伯涵1927年就在這裏建立了貧苦農民的組織——扁擔會(開始叫燒香會)。扁擔會帶頭抗租、抗税,社會影響較大。 [1] 
蔡仲美依託扁擔會宣傳革命思想,團結貧苦農民,建立黨的組織,開展武裝鬥爭;經常深入平樓、楊井、劉樓、桂橋、石廟、閻橋、何橋、黃閘及安徽霍邱縣的陳棚、茶庵等地,走村串户發展會員;根據會員居住分散情況,建立十多個扁擔分會。他在湖塘埂、周家河灣、石廟等地多次召開扁擔會員大會,宣傳黨的土地革命政策,並把鬥爭口號“打倒土豪劣紳”“實行耕者有其田”等寫成標語四處張貼。到1929年秋,扁擔會已擁有會員1900多人。他們活動在北到淮河南岸,南抵大別山麓,東到安徽霍邱境內,西到固始楊集、胡族及商城上石橋一線的方圓百餘里廣大地區,打鹽卡,抗租課,鬥惡霸,威震豫皖邊。 [1] 
三道堰是安徽省霍邱縣鹽局、税局設在河口集通往固始要道上的一道兇惡的關卡。扁擔會對它恨之入骨。1928年秋季的一天,蔡仲美、吳伯涵帶領30多名扁擔會員擔着食鹽及日用百貨經過這裏,幾十個卡兵一擁而上,妄圖大發橫財。會員們擔運的貨物本來在河口集已經上過税,而這些卡兵又要“查貨”“補税”,真是欺人太甚。這時,蔡仲美按事先的佈置使了個眼色,會員們一同操起扁擔撲向卡兵,事先埋伏在附近的會員也同時參戰,卡兵們一個個被打得磕頭求饒。蔡仲美當場訓斥道:“你們以查貨為名,行搶劫勒索之實,是一羣喪盡天良的吸血鬼。我們小商小販,小本小利,靠辛勤勞動掙幾個錢養家餬口,你們卻明搶暗奪,與強盜有什麼兩樣!我們是河南的扁擔會,今天饒了你們,回去告訴你們的主子,今後如果再這樣,我們就不客氣了。”説罷率領會員向固始繼續前進。後來,這裏的哨卡被迫撤銷,商販們可以暢行無阻了。 [1] 
1929年秋,旱災嚴重,糧食減產,收成只有往年的一半,但官府、地主的課項卻有增無減,而且他們還不擇手段地催租逼債,直逼得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這時扁擔會乘機動員廣大佃户抗租抗糧,組織本會會員聯合起來,帶頭與地主老財對抗。蔡仲美親自到蔡上園、石廟等地登台演講,發動羣眾,在固始東鄉掀起了聲勢浩大的農民抗糧鬥爭,僅張廣一個鄉就有71户農民抗租不交。上園村王老五租種地主蔡俊澤100多畝土地,石廟村彭香匠租種地主蔡孝如80多畝土地,租課都分毫未交。地主階級在政治上受到打擊,在經濟上遭受損失,怎會善罷甘休?他們串通一氣,勾結縣府官吏將王老五、彭香匠等多人抓進監獄。農民們不氣餒,不讓步,堅持抗爭。蔡仲美帶領扁擔會員到地主老財家交涉,限期令其釋放被捕人員。地主們無可奈何,只得將被捕人員又全部“保釋”出來。至此,抗糧鬥爭取得初步勝利。 [1] 
蔡仲美非常注意黨的組織建設。他親自介紹扁擔會員蔡仲芳、蔡善芳、蔡相隆、周光普和張廣小學張仲武入黨,並在反動民團中發展了一些黨員;在楊井、桂橋、黃閘、義渡、半個店等地建立13個黨支部,黨員共有30多名。 [1] 
為了創造暴動條件,實現工農割據局面,蔡仲美積極組織工農武裝。1929年初,他從扁擔會中挑選一批思想好、對敵鬥爭堅決、有一定軍事素質的同志組成縣遊擊大隊,由他兼任政委,吳伯涵任大隊長。遊擊大隊開始有30多人,下設三個分隊。 [1] 
1929年春季一個夜晚,蔡仲美率向德根、孫金友、郝誌喜、朱懷同等10多名戰士,冒着毛毛細雨,悄悄潛入楊井子地主胡興才的圍寨,將胡興才擒獲,迫其交出槍支彈藥,沒收了他的財產,使部隊的武器裝備和活動經費得到了補充。 [1] 
是年底,豫東南五縣反動民團聯合攻打原土匪武裝、後被國民黨收編的潢川李克邦部暫編二旅,發生了狗咬狗的爭鬥。國民黨商城縣長宋慎和縣民團頭子顧敬之帶隊去商潢交界的江家集襲擊李克邦部,商城縣城只有紅槍會頭子花勝之看守,城防空虛,中共商城縣委和紅三十二師決定喬裝襲取縣城。蔡仲美和吳伯涵奉命於12月24日率固始遊擊大隊20多名精幹隊員,冒着漫天大雪,疾行100多里從固始張廣趕到商城峽口,會合固始楊山煤礦工人糾察隊一部,25日拂曉前到達指定地點參加戰鬥,配合紅三十二師一舉攻克商城縣城。在攻城戰鬥中,蔡仲美衝鋒在前,勇猛殺敵,為戰鬥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1] 
遊擊大隊還先後消滅了黎集董大牛民團、石佛灘湖壩李澤軒民團,摧毀了張老埠張玉蕃民團。武裝鬥爭的節節勝利使周圍反動武裝聞風喪膽,使革命武裝逐漸成長壯大。 [1] 
紅軍首克商城後,固始縣委在張廣、羅集之間的螞蚱廟召開了固始縣黨的代表會議。蔡仲美、吳伯涵等縣委領導和各地黨組織負責人蔘加了會議。會議傳達豫東南特委的指示,分析當時鬥爭形勢,總結一年多來黨領導扁擔會和開展武裝鬥爭的經驗教訓,研究制定了武裝暴動計劃,確定1930年3月28日利用當地東嶽廟會舉行武裝起義,處死三霸(蔡筱谷、萬子新、董秉成),建立蘇維埃政權。會後,加緊了暴動計劃實施工作:第一,擴編遊擊大隊為固始縣獨立團,由蔡仲美任團長兼政委;第二,籌集暴動所需的武器彈藥;第三,利用各種關係派人打入民團或地主武裝內部,策劃譁變,分化瓦解敵人,配合武裝暴動…… [1] 
暴動準備工作正在加緊進行,暴動時間在一天天逼近,混入革命隊伍內部的張金山、洪玉章、王翼如突然叛變投敵。民團頭子、“剿共團”頭子蔡筱谷立即召集大惡霸董秉成、萬子新、周相成等人,秘密商定了逮捕、殺害共產黨員和扁擔會員的計劃。1930年2月26日拂曉,蔡筱谷親自帶領“剿共團”中隊長曹育才、分隊長王少成等近百人,包圍了蔡仲美的住宅。蔡仲美臨危不懼,與獨立團戰士朱懷同一起向外突圍。朦朧中,他發現蔡筱谷在眼前晃動,舉槍射擊,蔡筱谷的保鏢姬長榮應聲斃命,敵人一片混亂。蔡仲美趁勢越過乾涸的圍溝,向東方突進。敵中隊長曹育才率一夥亡命之徒緊追不捨,不停地向蔡仲美開槍射擊。蔡仲美邊跑邊還擊,在突出包圍兩裏許,被敵人的槍彈射中左腳踝骨,不幸被捕。蔡筱谷把他關押在張廣廟團部的牢房裏,派重兵看守。 [1] 
第二天,敵人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殘酷手段,折磨、拷打都沒能使蔡仲美屈服。1930年3月28日,敵人將其殺害。 [1] 

蔡仲美後世紀念

蔡仲美烈士墓位於固始縣城南21公里處的張廣廟鄉楊井村。 [2]  固始解放後,人民政府重修了烈士墓,並在墓地遍植松柏。現在松柏已經成林,鬱鬱葱葱的蒼松翠柏顯示了烈士的高尚品格。在蔡仲美墓的墓碑上鐫刻有“蔡仲美烈士永垂不朽”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每年都有許多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少先隊員及其他人民羣眾來這裏獻花、掃墓,悼念先烈。 [1]  墓葬為圓形土家,坐北朝南,直徑3 米高2.5米。墓前有“蔡仲美烈士之墓”,碑高1.5米寬0.6米,厚0.07米。墓西 10米臨固張公路。1985年8月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參考資料
  • 1.    蔡仲美  .中華英烈網.2018-01-05[引用日期2024-01-09]
  • 2.    吳少珉,蘇健,趙金昭主編.河南古蹟名勝辭典.洛陽:解放軍外語音像出版社,2007: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