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以忱

鎖定
蔡以忱(1896—1928),湖北黃陂人,無產階級革命家。1923年5月經董必武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湘鄂兩省的早期領導人和湖北農民運動的重要領導人。1927年4月在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1927年8月任中共湖南省安源市委員會書記,參與制定秋收起義行動計劃,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政治委員。 同年9月參加秋收起義,是秋收起義的核心人物之一。1928年10月在湖南澧縣因叛徒出賣被捕犧牲。 [1]  [3] 
本    名
蔡以忱
出生地
湖北省黃陂縣
出生日期
1896年1月29日 [3] 
逝世日期
1928年10月25日 [3]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蔡以忱人物生平

蔡以忱,又名一塵,學名濱,1896年出生在湖北省黃陂縣蔡家榨鎮白家咀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他的父親蔡宏户為人做幫工,母親王氏一生務農。他有兄弟6人,排行老三。
少年時期的蔡以忱在蔡家榨鎮蔡官田小學讀過私塾,後轉入黃陂縣望魯小學和長軒嶺高級小學讀書。他才智超羣,能熟練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增廣賢文》。他的毛筆字寫得很好,每年春節都為鄉親們書寫春聯。春節期間,當地有玩龍燈、劃綵船的習慣,他會編會唱,鄉親們喜歡看他劃綵船、唱彩詞,因為他唱的內容都是新詞,喜聞樂見。他小時候很勤勞,肯做家務事,還樂於助人,常幫老人放牛,遇雨天幫他人搶收麥子。鄉親們稱讚説:“以忱這伢,將來一定強宗勝祖,大有出息。”
蔡以忱步入青年時代,求學的同時亦從事革命活動。他於1915年考入湖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讀書,寒窗五載,勤奮好學,成績優異,且是一名極為活躍的愛國青年。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影響全國,湖北積極響應,以惲代英為首的武漢學生界,立即掀起了要求釋放北京被捕學生的鬥爭,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蔡以忱是湖北省學生聯合會的代表之一,是這場愛國學生運動的中堅分子。
蔡以忱由一名守舊的知識分子轉變為革命的知識分子,成長很快。20年代初,蔡以忱先是協助劉文清、孟晉奇、蔡春芳等人主編《江漢評論》,這是一份維護守舊思想的週刊。在董必武、陳潭秋的教育下,蔡以忱的思想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很快轉到陳潭秋主編的《武漢星期評論》,開始宣傳馬列主義,揭露和批判軍閥的罪惡行徑,提倡改造社會、改造教育、解放婦女。蔡以忱在回家探親時,也大力宣傳新思想,宣傳革命道理,還宣傳“剪髮、放足”——男的應剪去長辮,女的不應裹足。由於蔡以忱思想進步很快,政治覺悟大為提高,1921年,董必武同志親自介紹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包惠僧在《回憶陳潭秋》一文中提到:“大革命中,蔡以忱在湖北教育界成為一名最活躍最有作用的人物。”1920年,蔡以忱在湖北省一師畢業後,留在省一師附小教書,1921年任武昌私立中華大學教員。中華大學創立於1912年,由參加過武昌起義的陳時校長艱苦開創,辦學宗旨是為中國社會培養人才,振興中華。蔡以忱利用教書作掩護,不知疲倦地做了大量的革命工作。當時,有兩個活動據點:一是漢口謙和祥山貨行;一是漢口統一街普一布店。革命同志常借談生意的名義到據點聚會,研究革命工作。
1923年,二七慘案發生後,全國工人、農民、商人、學生、婦女都無比憤慨。在董必武、陳潭秋的領導下,蔡以忱、包惠僧、吳德峯等積極投入了聲援工人的鬥爭。人們常見蔡以忱挑一擔小菜,包惠僧頭戴破草帽、赤足穿草鞋拉一輛人力車,吳德峯打扮成小販,穿街走巷,四出宣傳,發動羣眾。在他們的領導下,武漢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抗議軍閥頭子吳佩孚血腥屠殺工人的暴行,支持京漢鐵路工人的鬥爭。
是年夏季,中共湖北省委特派員蔡以忱回到黃陂三合店,幫助唐際盛建立黨小組。唐際盛曾在武昌中華大學中學部讀書,參加過五四運動,1922年加入共產黨。唐際盛在黃陂三合店青雲庵小學成立了鄉村改進社(它是共產黨的外圍組織),學習進步書刊如《響導》、《中國青年》等。蔡以忱幫助唐際盛在該社成員中擇其優者發展為共產黨員,擴大黨組織力量,開展活動,建立了黃陂縣第一個黨小組,乃是黃陂革命史上空前的大事。從此,黃陂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了英勇的卓有成效的革命鬥爭。
1925年,五卅反帝愛國運動標誌了大革命風暴的開始,革命風潮,席捲全國。中國人民聲勢浩大的反帝愛國運動,使帝國主義感到恐懼,國民黨右派和各系軍閥相互勾結,紛紛鎮壓革命力量。當時,連教會學校中的進步學生因反帝愛國也被開除。在這種形勢下,為了滿足青少年的求學要求,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開展革命活動,蔡以忱與吳德峯、費侃如等積極創辦了武昌崇實中學,培養教育革命青年。吳德峯任校長,蔡以忱任訓育主任,費侃如任教務主任。教職員中,有共產黨員,有進步的國民黨員,還有其他進步人士。學校經費困難,由吳德峯等籌措辦學經費,每月以50元租得武昌黃土坡民房數間作為校址,學校教員,多是義務兼職,或僅拿交通費。開創時,學生很少,一個學期後激增到200多人。學校分初中、高中兩部,初中一個班,高中設師範、法律兩科。
在當時轟轟烈烈的罷工、罷課、罷市的“三罷”革命大潮中,崇實中學的革命空氣極為濃厚,在學生中發展了一批共產黨員,成為革命運動的中堅。武漢地區的革命風潮,都無不受着崇實中學的影響,而每次革命活動,都是蔡以忱和吳德峯居中策劃。1926年,由共產黨員葉挺領導的獨立團擔任了北伐軍的先鋒隊,高舉《北伐宣言》的旗幟,挺進湖南,直逼武漢。為了迎接北伐軍到達武漢,崇實中學派了一批學生南下做宣傳工作,還英勇機智地到處張貼布告,使軍閥驚恐萬狀。繼任湖北省軍務督辦的北洋軍閥陳嘉謨,為了鎮壓革命,到處逮捕學生,造成了白色恐怖。崇實中學在黨的領導下,集合數十名學生,奮不顧身地跑到長街(現武昌解放路)警察分局,把一批被捕的學生搶救了出來。崇實中學還是革命宣傳品的轉發站,所有從廣東轉來的宣傳品,都經過崇實中學發給各縣農會,皆為蔡以忱親手辦理。蔡以忱受董必武指派,到黃梅縣發動和組織農民援助北伐軍。當北伐軍進逼武漢時,從8月31日至10月10日,軍閥陳嘉謨負隅頑抗,據城死守,並搜捕革命黨人。在圍城40天中,蔡以忱及其夫人吳金梅、長子蔡惠安,在糧食斷絕並不得不經常搬家的艱險情況下,堅持鬥爭。他曾用丈餘長的白布橫書“武昌羣眾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由城內丟出,漢口方面高舉此布遊行示威,鼓舞了革命鬥志。在圍城期間,吳金梅帶着10歲的長子幫助蔡以忱送信、做掩護工作。當時,軍警多次搜捕他。有一次,他和另幾個同志機警地越天窗脱險。當月,北伐軍攻佔了武漢。北伐戰爭勝利後,蔡以忱和吳德峯都擔負了黨和政府的領導工作,大多數教職員也走上了革命工作崗位。
此前,1925年7月,董必武、張國恩等主持成立國民黨湖北省黨部,董必武、張國恩為常委,錢介磐為委員兼宣傳部長,吳德峯為委員兼青年部長,蔡以忱為委員兼農運部長,向忠發為委員兼工運部長。
同年底,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國民黨中央在廣州召開了第四次全會,決定在1926年1月召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時,董必武率領蔡以忱、錢介磐、袁溥之等人為湖北代表,出席了這次大會。大會結束後,代表團回到漢口,召開了活動分子會,傳達會議精神。7月13日和15日,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蔡以忱任大會秘書處主任。會上當選的省黨部執行委員有董必武、李漢俊、孔庚、錢介磐、吳德峯、蔡以忱等人。這次大會對湖北地區支援北伐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大會決定湖北的政運方針是領導全省民眾,反對複驗紅契,反對橫徵暴斂,以杜絕軍閥搜刮民脂民膏。
1926年3月,武漢地區在武昌首義公園舉行了紀念孫中山逝世一週年大會。蔡以忱在大會上控訴了軍閥的罪行,宣傳羣眾積極援助北伐軍,努力完成國民革命。他很有演講才能,聽眾很多,博得陣陣掌聲,大家深受鼓舞。人們經常看到他在閲馬場發表慷慨激昂的革命演説,對於動員羣眾、組織羣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董必武曾經評價説:“蔡以忱是好手,能寫能説能做事。”
1926年11月,繼攻克武漢後,北伐軍佔領了南昌。這時,蔣介石在江西搶佔了許多地盤,沿途收編軍閥部隊,擴充自己的勢力,伺機扼殺革命。武漢作為繼廣州之後的全國革命中心地區,舉足輕重。在這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於12月在漢口召開了特別會議,決定成立湖北區委兼漢口地委,蔡以忱主抓宣傳工作。
隨着北伐戰爭的勝利和工農運動的猛烈發展,革命與反革命的鬥爭也日益尖鋭起來。為適應革命形勢的要求,培訓革命幹部,董必武在武漢籌建了湖北省中小學教師黨義研究所,董必武任所長。黨義所於1927年1月開學,開設軍事、政治兩大課程。蔡以忱任教員,主講當前國內革命形勢、工農革命運動以及共產黨的性質、綱領和奮鬥目標。蔡以忱還曾在武昌農講所、黃埔軍校(湖北分校)講授世界革命史。在此期間,蔡以忱還為湖北省第七小學(這是一所黨組織創辦的學校,校長蔡襄忱是他的二兄)創作了校歌歌詞:
紅日東昇,革命青年,愛惜革命光陰。
日常學問,在革命旗幟下,以求有生。
求自由,求平等,要奮鬥,要犧牲,
這是我們的“三字經”。
小學生,努力前進,
完成國民革命,走上世界革命的路程。
1927年2月27日,湖北省發生了陽新慘案。當地大土豪劣紳朱仲炘糾結了反革命武裝、流氓地痞,襲擊了縣黨部、縣農會,抓捕省農協特派員成子英等9人,用繩索捆綁,澆上煤油,活活燒死。慘案發生後,省黨部先派王慧聞去陽新查辦。接着,蔡以忱等遵照省黨部決定,前往陽新徹底查辦。他們在陽新縣召開了有五六萬農民參加的二二七死難烈士追悼大會,並將7名兇手當場槍決,有力地打擊了反革命氣焰,大長了革命人民的鬥志。
3月,湖北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在武昌召開,成立了省農協,蔡以忱為大會擬寫了《告湖北農民書》。3月24日下午,舉行了第一次執委會,推定陸沉、陳蔭林為正副委員長,下設組織、宣傳、教育、自衞、建設、調查各部,蔡以忱任組織部長。遵照省農協指示,特派員蔡以忱於會後回到黃陂縣,組織成立了黃陂縣農會。會後,湖北農運迅猛發展,黃陂縣、黃岡縣農協成為全省最大的兩個農民協會。
4月27日至5月11日,中國共產黨在漢口舉行了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與會代表80人,蔡以忱出席了大會,並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同時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的有:王荷波、許白昊、楊匏安、張佐臣、劉峻山、周振聲等人。
同年夏,白家咀的鄉親們奔走相告:“以忱回來了!”鄉親們擁進他的家中看望他。蔡以忱剛滿週歲就送回鄉下的次子蔡光海瞪着雙眼,不敢認自己的爸爸。蔡以忱剛剛坐下來,一位戴着軍帽和眼鏡的青年趕到他的家中,遞上一份電報,蔡以忱急忙閲讀,接着匆匆告辭,説是要到很遠的地方去,要過好幾年才能回來。他安慰父母説:“等將來全國都有好日子時,我再回家看望老人,我將來一定會好好照顧爸爸媽媽的。”並囑咐6歲的次子光海要聽爺爺奶奶的話。投身革命以來,蔡以忱僅回家兩次,這次是最後一次回家,鄉親們都依依不捨地目送他離開了家鄉。
那時,毛澤東派羅章龍去長沙,並指示物色幾位懂軍事的同志同去。於是,蔡以忱隨羅章龍去湖南。到長沙後,湖南省委決定蔡以忱擔任安源市委書記。他積極發展革命力量,建立革命武裝,並與贛西農民自衞軍總指揮兼安福縣農軍負責人王興亞取得聯繫,開展革命鬥爭。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會議決定黨在現時的任務是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會議選出了由瞿秋白、李維漢、蘇兆徵、任弼時等同志組成的臨時中央政治局。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作了重要發言。
八七會議後,毛澤東趕到安源,在張家灣召開了會議,傳達中央八七會議精神和湖南省委的秋收暴動計劃。王興亞、蔡以忱等參加了張家灣會議。毛澤東宣佈成立前敵委員會,將黨所掌握的部隊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共約5000餘人,毛澤東為前委書記,盧德銘為總指揮,下轄3個團,分別在贛西修水、安源、銅鼓發動起義。第二團由安源的礦工武裝和王興亞的農民軍組成,有2000餘人,王興亞為團長,蔡以忱為政委。9月10日是農曆中秋節,第二團遵照毛澤東、盧德銘的統一部署,在安源起義,並於是日深夜挺進萍鄉,11日清晨進攻萍鄉未遂,改攻老關,得手後,乘勝攻克了醴陵縣城,15日又攻克了瀏陽縣城。第二團在王興亞、蔡以忱的領導下,成為秋收起義的一支中堅部隊。
秋收暴動後,臨時中央政治局派任弼時為全權代表趕赴長沙,改組湖南省委。9月27日,任弼時主持召開了湖南臨時省委常委會,調整了領導班子。會議根據任弼時的意見,書記仍為彭公達,軍事部長李子驥,農民部長向俊奇,組織部長林蔚,工人部長李運鈞(工人),宣傳部長羅章龍,秘書長蔡以忱。次年,由於叛徒出賣,蔡以忱被國民黨教導師捕獲,旋即被殺害,犧牲時年僅32歲。 [2] 

蔡以忱親屬成員

妻子:豐俊英 [4] 
長子:蔡惠安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