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蔀,漢語三級字 [5]  讀作蔀(bù),1.遮蔽。2.古代曆法稱七十六年為一蔀。3.用於地名:蓁蔀(在浙江省龍泉市) [1]  [6]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AUKB
倉    頡
TYRL
字    級
三級
筆    畫
13筆
統一碼
8500

現代釋義

1.覆蓋於棚架上以遮蔽陽光的草蓆。引申為遮蔽。
《易·豐》:“豐其蔀。”王弼注:“蔀,覆暖,鄣光明之物也。”
《荀子·王霸》:“則夫名聲部發於天地之間也”,王先謙注:“‘部’是‘蔀’之渻字。《易》‘豐其蔀’,虞注:‘蔀,蔽也。’《易略例》:‘大暗謂之蔀。’先蔀而後發,其光愈大,其聲愈遠,故曰‘部發’。”
又如:蔀屋(草蓆蓋頂之屋。泛指貧家幽暗簡陋之屋);蔀家(謂大其屋而家設棚席)
2.古曆法名詞
我國漢初所傳的六種古代曆法以十九年為章,章有七閏,四章為蔀,二十蔀為紀,三紀為元。冬至與月朔同日為章首,冬至在年初為蔀首。”
詳細字義
〈名〉
(1) 覆蓋於棚架上以遮蔽陽光的草蓆 [straw mat]
豐其蔀。——《易·豐》
(2) 又如:蔀屋(草蓆蓋頂之屋。泛指貧家幽暗簡陋之屋);蔀家(謂大其屋而家設棚席)
(3) 古曆法名詞 [calendar]。我國漢初所傳六種古代曆法,以十九年為章,章有七閏,四章為蔀,二十蔀為紀,六十蔀為元 [2]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蒲口切,音瓿。《易·豐卦》豐其蔀。《注》蔀,覆曖,障光明之物也。
《廣韻》《正韻》𠀤普後切,音剖。小席也。
《集韻》伴姥切,音簿。𦺗蔀,草也。《博雅》𦺗蔀,魚薺也。
《詩·大雅·篇首文王受命疏》三統曆,七十二歲為一蔀,二十蔀為一紀。《前漢·律曆志》以閏餘一之數為蔀首。
《唐韻古音》《易》豐其蔀,《陸德明·釋文》音部。 [3]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 pu3 [客英字典] pu3 [台灣四縣腔] pu3 [梅縣腔] piau3
◎ 粵語:bou6 [4]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
聲符
韻部
對應廣韻小韻
擬音
註解
pʰoːʔ
-
boːʔ
《易》與鬥葉

廣韻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調
韻系
韻攝
廣韻目次
高本漢
王力
李榮
邵榮芬
鄭張尚芳
潘悟雲
蒲立本
推導現代漢語
古韻羅馬字
有女羅馬字
註解
蒲口
上聲
一等
開口
上四十五厚
bʱə̯u
bəu
bu
bəu
bəu
bəu
bəw
bou4
bux
bov
蔀菜魚薺也易雲豐其蔀王弼曰蔀覆曖鄣光明之物亦音剖
普後
上聲
一等
開口
上四十五厚
pʰə̯u
pʰəu
pʰu
pʰəu
pʰəu
pʰəu
pʰəw
pou3
phux
phov
小席又音部

洪武正韻牋

字頭
小韻
反切
韻目
韻部
聲調
簿
裴古
五姥
上聲
普厚
十九有
上聲

分韻撮要

字頭
小韻
聲母
韻母
韻部
聲調
註解
第十二孤古故
陽去
草名又障蔽光明也又蔀屋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