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如母石

鎖定
“如母石”是和母親心靈溝通的信物,它的温潤與潔白,正好表達了母愛的深厚、愛的純潔和佛法的慈悲。
中文名
如母石
別    名
蓮石
倉央脂玉
相關人物
倉央嘉措
發現年代
公元1707年左右
特    點
光潔、温潤、神秘

如母石基本信息

如母石 [1]  又稱母親石、蓮石、倉央脂玉。

如母石歷史起源

”在那東山頂上,
升起皎潔的月亮。
瑪吉阿米的臉龐,
浮現在我的心上。“
如母石的名字源自倉央嘉措獨創的一個藏語詞彙——瑪吉阿米 [1] 
如母石 如母石
“阿米”的意思是母親,“瑪吉”指未曾生育。今生沒有生育過我的母親,“親生母親之外的母親”,在年輕的活佛心中,就是“如母”或“如母眾生”。
在藏傳佛教看來,母親是人生的第一尊“佛”,母親和孩子之間的愛就像月光一樣廣大無邊。視人如母,情由天生,這才是至深至純的“愛”。
清康熙二十一年(藏曆水狗年,公元1682年),二月二十五日,偉大的五世達賴羅桑嘉措圓寂。
五世達賴圓寂時,布達拉宮的修建正在進行,第巴桑傑嘉措正忙於新修布達拉宮及金身大浮圖,是以不得閒暇。而對五世達賴坐化的年月日時等有關消息也嚴禁外泄,並派親信秘密尋找轉世靈童。
五世達賴圓寂後的第二年,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3月28日),在鄔堅林寺旁邊的那間小屋裏,一對恩愛的夫妻扎西丹增和次拉旺姆,有了一個非常可愛的男孩兒,阿爸給他取了一個乳名叫阿諾旺布,他就是後來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尊者。
據《倉央嘉措秘傳》稱,倉央嘉措尊者的生平因為被廢黜和“隱姓埋名”而被分為兩段:25歲之前,他是達賴;25歲之後,他是得道高僧。
藏曆火豬年秋(1707年),25歲的倉央嘉措,被迫離開他用生命保護的拉薩,被押送京師。
傳説,在押解途中,隨行的欽差接到康熙的聖旨後曾到倉央嘉措的面前,忽然跪下,懇求道:“佛爺,為公之計,唯望佛爺您能允許我們謊稱您仙逝,如此我們將您放走。如果不這樣,我們的性命不保了”。
脱離欽差後,倉央嘉措便獨自踏上了修行的路。他一路向東南方向前進,途經玉樹,路途艱辛,前途未卜,他便在地上打坐唸經,忽然心中浮現出母親的身影,頓覺温暖,有一種力量從心底升起。隨即在他打坐的路邊,發現了一塊石頭,潔白盈潤,遂以此石雕刻成母親的形象。在此後的40年裏,這塊母親石一直陪伴着他教化勸善,撒播慈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