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蓬頭垢面

鎖定
蓬頭垢面(拼音:péng tóu gòu mià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北朝·北齊·魏收魏書·封軌傳》。 [1] 
蓬頭垢面指頭髮蓬亂滿臉污垢,舊時形容貧苦人生活生活條件很壞的樣子。也泛指沒有修飾。 [1]  [4]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2] 
中文名
蓬頭垢面
拼    音
péng tóu gòu miàn
近義詞
蓬頭跣足不修邊幅
反義詞
眉清目秀衣冠楚楚
出    處
《魏書·封軌傳》
注音字母
ㄆㄥˊ ㄊㄡˊ ㄍㄡˋ ㄇㄧㄢˋ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補語

蓬頭垢面成語出處

北朝·北齊·魏收《魏書·封軌傳》:“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何必蓬頭垢面,然後為賢?”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蓬頭垢面”。 [1] 

蓬頭垢面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有個人名叫封軌,對儒家的經典著作特別有研究。封軌為人正直,不依附權貴,他不僅注重內心修養,也十分注重在儀表上修飾打扮自己。 [2] 
文昭皇太后的哥哥高肇做了司徒,高綽約封軌一起去拜見他。高肇專搞結黨營私,誰巴結他,就能升官,誰反對他,就要加以罪名處置,專橫跋扈到了極點。封軌看不起他,所以沒去。高綽在高肇處不見封軌,就立刻回去,對人説:“我一向以為自己有讀書人不趨炎附勢的氣節,今天才知道,我與封軌相比,差得遠呢!” [2] 
封軌容貌英俊,身材高大,平時還十分注意修飾打扮。有個不修邊幅的文人問他:“讀書人大都不喜歡打扮自己,你為什麼在這方面特別講究?” [2] 
封軌説:“品行好的人,戴帽子要戴得端正,穿衣服要穿得整潔。看人看東西要注意儀態,為什麼非要蓬頭垢面的人,才能做賢人呢!” [2] 
那人聽完之後慚愧地走了。 [2] 

蓬頭垢面成語寓意

中國歷史上,不修邊幅,不注重外表的賢者大有人在,“蓬頭垢面”甚至成為賢者的標籤,這其實與賢者放浪形骸、不願意受到約束的精神狀態息息相關。但古語有云:“君子要正其衣冠,尊其瞻視,何必蓬頭垢面,然後為賢”,一個人是否是“賢者”,與是否蓬頭垢面並無必要的聯繫。相對於容貌和衣着,古代人更加註重的是一個人的性格品行,所謂“表裏如一”就是指內心思想和外在言行完全一致,而“表”並非指外表、儀容。若是過分修飾外表,卻忽視了內心修養的提升,無疑是捨本逐末。 [3] 

蓬頭垢面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蓬頭垢面”指頭髮蓬亂滿臉污垢,舊時形容貧苦人生活生活條件很壞的樣子。也泛指沒有修飾。 [1]  [4]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2] 
  • 運用示例
後晉·劉昫舊唐書·王世充傳》:“世充盡發江都人將往赴難,在軍中蓬首垢面,悲泣無度。” [1] 
唐·李復言《續玄怪錄·張老》:“後數年,恕念其女,以為蓬頭垢面不可識也。令其男義方訪之。” [2] 
宋·李沈《水調歌頭》詞:“往來無定,蓬頭垢面任憎嫌。” [1] 
元·楊景賢《劉行首》:“我這般窮身潑命誰瞅問,蓬頭垢面裝痴鈍。” [2] 
清·沈起鳳《諧鐸蜣螂城》:“翁取赤金數錠以贈,並喚一女子出,蓬頭垢面,而天然國色。” [2] 

蓬頭垢面成語辨析

蓬頭垢面—不修邊幅
“蓬頭垢面”與“不修邊幅”意義相近,兩者皆有不注意儀表整潔的意思;區別在於“蓬頭垢面”偏重在外表形貌,“不修邊幅”偏重在衣着服飾;“不修邊幅”可形容在生活上不拘小節,“蓬頭垢面”則沒有這種意思;“蓬頭垢面”指面容骯髒,“不修邊幅”沒有這種含義。其次兩者的用法也不同。“不修邊幅”前邊可受程度副詞“太”等的修飾,“篷頭垢面”則不能;“不修邊幅”是比喻性的,“蓬頭垢面”是描寫性的。 [2] 

蓬頭垢面拓展閲讀

古人的“洗漱”用品
古時候不僅有洗漱用品,而且這些用品全都是純天然無公害的。皂莢一直是古人使用的清潔用品。到了南北朝時期,已經有人專門出售皂莢。如果説皂莢只是香皂的雛形,那麼“胰子”和“澡豆”已經十分接近現代的香皂了。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曾記載,把豬胰腺的污血洗淨,撕除脂肪後研磨成糊狀,再加入豆粉、香料等,混合均勻後,經過自然乾燥便成為澡豆,這是一種比較優質的洗滌劑,在當時的上層貴族中十分流行。後來,人們又改進了澡豆的製作工藝,在研磨豬胰腺時加入砂糖,以純鹼代替豆粉,並加入豬脂,混合均勻後,壓制成球狀或塊狀,被稱為“胰子”。 [3] 
參考資料
  • 1.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775
  • 2.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形貌篇 2[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7:4-7
  • 3.    《中國成語大會》欄目組編著. 我的智慧成語世界 2[M]. 南寧:接力出版社, 2015.11:28-29
  • 4.    蓬頭垢面  .漢典[引用日期202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