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蓬萊縣誌

鎖定
蓬萊舊為登州治所,編史修志溯源甚遠。在宋代就有《登州圖經》問世。現存的《登州府志》有明泰昌和清順治、乾隆、光緒四個版本。清康熙十二年(1673)《蓬萊縣誌》由知縣高崗創修;道光十九年(1839),知縣王文燾重修;光緒八年(1882),知縣江瑞採、鄭錫鴻續修。民國時期,曾數次編修未果,後於1961年在台灣高雄整理出版《蓬萊縣誌》。 新編《蓬萊縣誌》 始修於1982年2月。
書    名
蓬萊縣誌
作    者
知縣高崗創修
成    就
獲新編地方誌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朝    代

蓬萊縣誌歷代版本

有《登州圖經》問世。現存的《登州府志》有明泰昌和清順治、乾隆、光緒四個版本。清康熙十二年(1673)《蓬萊縣誌》由知縣高崗創修;道光十九年(1839),知縣王文燾重修;光緒八年(1882),知縣江瑞採、鄭錫鴻續修。民國時期,曾數次編修未果,後於1961年在台灣高雄整理出版《蓬萊縣誌》。 新編《蓬萊縣誌》 始修於1982年2月,蒐集資料4200餘萬字。五易其稿,於1995年出版。本志上限始於1840年,下限至1991年底,部分編章適當上溯和下延。全志除序、概述、大事記、人物、附錄、編後記外,共設30編,依次為:建置、自然環境、人口、黨派羣團、政權·政協、公安司法、民政、勞動·人事、軍事、農業、林業、水利、漁業、工業、交通、郵電、城鄉建設、商業、旅遊、財政·税務、金融、經濟管理、教育、科技、文化、蓬萊閣、衞生·醫藥、體育、風俗·宗教、方言。

蓬萊縣誌蓬萊縣

位於山東半島最北端,東鄰福山區,南接棲霞縣,西連龍口市,北瀕渤、黃二海,與長島縣隔海相望。新石器時代,即有人類聚居。唐貞觀八年(634) ,始置蓬萊鎮,屬黃縣。唐神龍三年(707) ,登州治所移蓬萊,蓬萊升鎮為縣。縣名延續至今。 1991年縣設9鄉11鎮。人口49.08萬人,其中99.97%為漢族。全市陸地總面積1207.2平方千米。蓬萊地處膠東隆起帶,屬低山丘陵地貌類型。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深山區,中部和北部為淺山、丘陵,沿海及河流中下游有小片平原和窪地。境內山脈多為南北走向, 最高峯艾山海拔814米。縣內無客水入境,河流均為季節性間歇河,超過3千米的有92條,最長的黃水河東支流境內長36.8千米。全縣海岸線總長86.26千米。蓬萊屬北温帶東亞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大陸度為54.6%。因受海洋氣候調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均氣温11.9℃,降水量606.2毫米,無霜期214天。縣境內礦產資源豐富,金屬礦有金、銅、鐵、鉛等,非金屬礦有氟石、大理石、玄武岩、花崗岩、石灰石、火山灰等。蓬萊海域有動物資源239種、藻類資源59種。 新中國成立前,蓬萊農業以種植業為主,工業僅有榨油、紡織等手工業。1949年,蓬萊國民生產總值為1625萬元,工農業生產總值為2039萬元。1991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為14.60億元,工農業總產值為33.9億元(工業、農業分別佔74.94%、25.60%);為全國年產黃金萬兩縣之一;糧食總產量26.07萬噸,每公頃產量10020千克;花生總產量4.04萬噸,每公頃產量2205千克;果園面積8342.3公頃,果品總產量3.84萬噸;水產品總產量10.13萬噸, 居山東省第三位。1991年,蓬萊縣被評選為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 隋唐時期, 登州即為中國四大通商口岸之一。1991年,蓬萊有幹線公路4條,縣鄉公路19條,長途客運線路20條,短途客運線路22條。港口客運量53.7萬人次,貨物吞吐量47.51萬噸。縣內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 始設電報支店,光緒二十四年(1898)設大清郵政局,1931年設電話事務所。新中國成立後,郵電事業發展迅速,為全省最早實現電話程控化和長途、市內、農村電話聯網的縣份之一,並在省內率先開通了可視電話和無線電話。 蓬萊歷代著名人物有明代刑部尚書陳其學、民族英雄戚繼光,清代禮部尚書沙澄、軍事將領宋慶,民國時期著名教育家楊振聲、民族企業家叢良弼、愛國將領于學忠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國務院秘書長周榮鑫、對外貿易部部長白相國、著名作家楊朔、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徐惠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委魏金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司令員賀進恆、國家煤炭工業部部長高揚文、物理學家葛廷燧、國畫家許麟廬、京劇表演藝術家吳素秋、全國戰鬥英雄劉奎基。 蓬萊閣位於蓬萊城北海濱,建於宋嘉?六年(1061),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是聞名中外的歷史人文和風景旅遊勝地。水城位於蓬萊閣東側,建於明洪武九年 (1376) ,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古水軍基地。“水城”和“蓬萊閣”是國務院第二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世界旅遊日慶典活動在蓬萊舉行。 蓬萊清代設有府學、縣學和大東、瀛洲等6處書院,考取進士58名,武進士16名,舉人177名,武舉90名。清同治三年(1864)創辦於蓬萊的登州文會館(後改辦為齊魯大學) 為山東省最早的高等學校。光緒十三年(1887)創辦於蓬萊的啓喑學館為全國第一所聾校。1991年,境內除煙台市轄煙台電視大學蓬萊分校、山東省蓬萊師範學校外,還有高中4所、 初中24所、職業高中3所、職業中專1所、勞動技校1所、小學365所,在校學生65050人;幼兒園347所;另有教師進修學校、職工中專、聾童學校各1所。 1991年, 蓬萊縣農民人均純收入861元,職工年人均工資1924元。全縣城鄉居民銀行儲蓄存款餘額為9.54億元,人均1944元。 附錄中設考證文選,收入“登州古港考”“戚繼光籍貫辯”等在學術上有所突破的文章。

蓬萊縣誌新編

《蓬萊縣誌》1997年獲全國新編地方誌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