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蓢基湖村

鎖定
蓢基湖村,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石井社區,位於東城街道東部,南接平地山村水流坑村,北連上三杞村,距離街道辦事處約2.8千米。2015年末,蓢基湖村户籍人口379人。 [1] 
明朝時期,蓢基湖村屬東莞縣文順鄉第二都。1999年,屬東莞市附城街道石井行政村。2002年,屬東城街道石井社區。 [1] 
2015年,蓢基湖村經營以物業租賃為主,有企業8家,私人個體工商户80多家,集體廠房配套設施7.68萬平方米,經營總收入792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房屋岀租、集體經濟分紅等。 [1] 
中文名
蓢基湖村
行政區類別
自然村
所屬地區
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石井社區
地理位置
東城街道東部
電話區號
0769
人口數量
379 人(截至2015年末户籍人口)
車牌代碼
粵S

蓢基湖村歷史沿革

明朝時期,蓢基湖村屬東莞縣文順鄉第二都。
清朝時期,屬捕廳。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屬第七區六鳳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第五區六鳳鄉。
1958年,屬附城人民公社。
1983年,屬附城區石井鄉。
1987年,屬東莞市附城街道石井管理區。
1999年,屬東莞市附城街道石井行政村。
2002年,屬東城街道石井社區。 [1] 

蓢基湖村行政區劃

蓢基湖村為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石井社區轄自然村,行政區劃代碼沿用石井社區行政區劃代碼為441900003017。 [1-2] 

蓢基湖村地理環境

蓢基湖村位置境域

蓢基湖村,位於東城街道東部,南接平地山村水流坑村,北連上三杞村,距離街道辦事處約2.8千米。 [1] 

蓢基湖村自然災害

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石井區域(含蓢基湖村)天旱,農作物失收,導致饑荒,東莞官府賑濟。
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雨水連連,石井一帶(含蓢基湖村)農作物受損,引發大饑荒。
清順治五年(1648年)春,石井片區(含蓢基湖村)天旱,引發饑荒,一斗米賣千餘錢,民有相食者(食人肉)。 [1] 

蓢基湖村人口

蓢基湖村世居村民主要姓氏為殷姓、駱姓和袁姓。2015年末,户籍人口379人,其中男191人,女188人;80歲以上15人,最年長者92歲(女)。該村的香港同胞25人。 [1] 

蓢基湖村經濟

蓢基湖村盛產橙、柑、橘等水果,兼種植花生、木薯、甘蔗、芋、煙葉、黃麻、豆類等經濟作物,飼養豬、牛、羊、狗、貓、兔、雞、鵝、鴨等牲口和家禽。進入20世紀90年代,大規模開展工業建設,傳統農業日趨萎縮。2015年,經營以物業租賃為主,有企業8家,私人個體工商户80多家,集體廠房配套設施7.68萬平方米,經營總收入792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房屋岀租、集體經濟分紅等。 [1] 

蓢基湖村社會事業

蓢基湖村文體事業

2015年末,蓢基湖村內有股份合作社辦公樓、老人活動中心、籃球場、農貿市場等設施。 [1] 

蓢基湖村基礎設施

1964年,蓢基湖村通電,1987年通電話、通自來水,1990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2000年通互聯網。 [1] 

蓢基湖村交通運輸

蓢基湖村有省道莞樟路從村經過。 [1] 

蓢基湖村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相傳宋朝初期立村,村前有一個面積20多平方米、深約6米的圓形湖,湖水清涼透骨,四周長滿蓢基草。明朝稱“蓢溪湖”。清朝改稱“蓢基湖”。 [1] 
  • 本地方言
蓢基湖村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東城話。 [1] 
  • 傳統民居
蓢基湖村村中有100多座紅磚瓦房,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於民國時期,已空置。民居中有古井1口,建於宋朝。
殷氏宗祠,明朝修建,分二進,建築面積約200平方米,保存完好。將軍廟原址在蓢基湖村將軍嶺,建築面積40多平方米,廟內供奉熊飛將軍神像。1982年重建,1992年原廟拆除,被遷到蓢基湖村油甘巷重建。佔地面積約230平方米,廟內供奉宋朝抗元義士熊飛將軍神像。
福善庵原庵址在城區萬壽路,清乾隆三年(1738年)由開山祖老師太劉善根創建。2008年10月,該庵遷移到石井社區蓢基湖一路橫巷13號重建,佔地面積約600平方米,建築面積980平方米。庵內供奉釋迦牟尼佛像。 [1] 

蓢基湖村地方特產

蓢基湖村境內特色傳統食品有粽、艾角、油角、魚籠、鬆糕、炒米餅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