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蓑羽鶴

(哨兵創作的詩集)

鎖定
《蓑羽鶴》是哨兵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17年12月。 [1] 
《蓑羽鶴》總體上寫得從容大氣,承襲了哨兵以往的洪湖題材,人們既能看到詩人對於悲劇命運的自覺承擔,也能發現他的自我精神修煉之旅逐步走向圓滿。該書的開篇之作《過洪獅村夜聞喪鼓》只有五句,但悲傷的力量確實無以言表,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該書的基調。幾乎每一首詩都是從作者的性靈中流出來的,顯得真實自然,一些作品還呈現出寧靜深邃的質地。 [3-4] 
作品名稱
蓑羽鶴
作    者
哨兵
文學體裁
詩集
字    數
10萬字
首版時間
2017年12月

蓑羽鶴內容簡介

《蓑羽鶴》以洪湖作為一個整體的詩性形象,包含着哨兵寫作的兩個位移,一是從作為自然地理的洪湖到作為詩性地理的洪湖的位移,一是由“湖泊寫作”到“自然寫作”的位移。在該書中,洪湖在某種程度上已由一個自然地理符號轉化為一個文化符號,作為一個文化符號的呈現,是和哨兵追求個性化的語言表達方式聯繫在一起的。該書具有地方誌的某種烙印,但更傾向於“自然寫作”的開闊之境,對追求地方誌的客觀性書寫有所警惕,而是更多地矚目生命神性的至善至美。 [3] 

蓑羽鶴作品目錄

過洪獅村夜聞喪鼓
座船
洪湖之夜
深淵
命運
甲魚
天鵝
洪湖螃蟹的生活史
鱔魚
紅腳鷸
紫水雞
遇白枕鶴求偶,想到放棄
從東方白鸛談起
蓑羽鶴
補網記
汽艇誦
超級月亮之夜,在湖邊遛狗
日落前過蔣莊村,聞鴨倌呼喚
霜降詩
去途詩
漁村
故鄉詩
挖藕詩
打漁詩
霾:PM2.5之詩
咳嗽
趕在春節上班前
雨霧中從漁村訪友歸來所聞
二十五年後在湖上再次駕船
落日詩
繞口令:蓮
洪湖東岸,中秋在官墩碼頭
無人擺渡,小賭半日
論賭
原諒詩
岸:漁民病歷
我一直在無人區
清水堡
又上清水堡廟
在洪湖濕地核心區,見看船狗抓魚
魚蝦絞肉機
大鳥
五行:以天干的方式看鳥
逃避詩歌朗誦會 上茶壇島聽鳥
水雉
自查報告
寫於清水堡廟被改造為度假村之時
黎明
搖搖晃晃
舊病
歉意
悖論
在陽柴島
在濕地保護區
漁船史
開車在八卦洲遇牛
觀浪
洪湖入江口
中秋在洪湖入江口賞月兼觀打漁
看船
分洪區
真好
黃昏
哨屋
3月26日的詩
鐵牛
拒絕人類
集體婚禮
悲哀
想像
漢水詩
在嵩陽寺
25號螺紋鋼
哀歌
記錄一場暴雨
斷章
丁酉清明的雨
內環線
在積慶裏
園藝
在青島路
黃鶴樓補遺
我的狗
示兒詩
岔路
在丹江口水庫
偶遇
秘方
櫻花,櫻花
知音湖邊候友,聞鳥鳴
在汨羅龍舟廠
見河的第四條岸
10月14日在洞庭,岳陽樓970年大典上
觀無人機航拍直播
經汨羅江大橋
從中巴車上見蘆葦花開
灕江水車
在竹筏上聽山歌
桂林山水外傳
在黑龍江灣瞭望台
觀大興安嶺,聞山鷹鳴叫
北極
5月20日在洛古河旁與人談論春天
孤獨
不寫了 [2] 

蓑羽鶴作品鑑賞

翻開《蓑羽鶴》,大量洪湖詩撲面而來。洪湖是詩人寫作的題材中心,幾乎統攝所有作品,其他題材可被視為這一中心的衍生和分支。詩人不僅有着偏執題材,也透露出偏執企圖:不滿足對於洪湖烏托邦的單純想象,反覆渲染洪湖意象羣,通過詩的巫術,召喚它越過詞語王國的邊界,變成某種客觀實體,構造始於虛構,但讓自我深信不疑的真實,猶如夢的世界中睜開雙眼,一切無從懷疑。他無孔不入地書寫洪湖,詩中洪湖折射出無數角度和細節,栩栩如生。洪湖作為地理空間,遺世而獨立,作為詩人的精神空間,更是獨屬一人的宮殿,詩人懷着強烈的“王”意識,自封為宮殿的孤獨國王:“我從來不相信考古學,只相信歷史/相信清水堡住着古人,在替我除草/剔雜,重修那座塌了的城”(《清水堡》)。哨兵的作品體現出了詩歌藝術的排他性,詩內的世界和詩外的音調召喚理想型讀者,一般讀者很難接近這種中心,甚至背道而馳。
哨兵的洪湖詩可歸為當代景物詩,作為一個主體性異常強大的詩人,他的景物詩從骨子裏背離傳統景物詩的閒適傳統,暗含人與景物的緊張對峙。詩人居於自我詩歌王國的中心,景物被其馴化,歸順自我的磁場,甚至有淪陷的危險,詩人彌散為無處不在的分身和幽靈。他對於景物不僅冒犯,更是征服,哪怕那些極為閒適的詩歌,也難逃干係,暗流洶湧,寧靜的景物作為背景和表象,反而凸顯了這種緊張:“餘生我也想在遇龍河邊造一架/水車,這樣就沒有什麼能變成荒漠/就算住在喀斯特熔岩上,我也會守着屬於/我的絕壁,重新澆灌出麥地”(《灕江水車》)。
哨兵的詩歌並非能整齊劃一地放入某種總結框架,始終存在走音者和叛離者,顯示了寫作的微妙和複雜性:“但那場雨/藏着我對世界的懷疑。有關/雨,我不知道洪湖是喜歡春天的/還是冬天的。但我恨/雨,讓金灣村失去了八位妻子/母親和祖母。但雨/不遂我願,年年都落在洪湖/也落在金灣村,像一代一代的/漁民”(《雨》)。
這類詩中,景物掙脱了詩人的束縛,以高於詩人的形象顯現,變成新的無上隱匿者。詩中意象帶入金灣村歷史,帶入那些歷史賦予的複雜經驗,不僅脱俗絕世,也含有陰暗的死亡之美,掩埋命運的秘密。這一次,洪湖變成了隱匿者,藏匿了自己的來源和權力,也藏匿了每個人的去向和命運,充滿濃郁的神秘美學,也讓人看到底色下的謙卑,這種謙卑的極致,就是個人對於命運的順從。詩人意識到,相對於人類,天地才是大隱與終隱,人與景物的緊張關係崩斷,人被景物完全馴服。
當詩人不僅僅將外界景物視為自我象徵和命運投射時,往往能看到一種舒緩的大美。人的主體性從景物中撤退,弱化對於景物的侵犯,讓它們更多呈現出自身的美來,景物有了充分的獨立性:“該怎麼描述那枚殘陽,從合歡樹頂/墜入桃林和灌木叢,又順着緩坡/滾向那羣飲水的村牛,在犄角/掛上暮晚。在洪湖入江口/沒有誰能拯救落日/日落江湖,王維留白/僅餘大美,卻無力描述這枚殘陽”(《落日詩》)。
這類詩近似於小品文,給人一種絕望美感,整首詩囊天括地,靜謐中透露出大氣。這類詩在詩人筆下不多見,是逃離詩人個人磁場的倖存者,也是詩人打破封閉姿態的敞開之作,他將鏡頭拉為大全景,讓古典天地觀得以彰顯,化為萬物的寧靜與深邃。類似的還有:“在我看來,女人們下湖/藕,簡直就像天使從另一個世界/回自己。我驚歎她們的胳膊/腿和腰身,與藕枝/全一致。透過荷蕩上變形的光線/過去,我甚至懷疑女媧/造人類,應不是依據神話/是比照洪湖的藕”(《藕》)。
整首詩異常舒緩,作者雖然給人與物打上洪湖印記,但這種美的描述超越了這種特殊性,擴散到對於女性身體之美的讚歎。藕作為經典意象,高潔脱俗的古典含義與自然界的勞作之美,女性身體之美融為一體。詩人用語言呈現光影之美,一些場景完美得如同印象派的畫作。
哨兵不同於某些詩人,需要藉助詞語和理念的遮掩才能完成作品,他不憚於展示自己的心靈深淵,火山熔岩。很多詩歌如同孤魂呢喃,似乎要獻給世間的同類遊魂。他的寫作經常與人羣為敵,在對抗的心態中建構詩中的自我形象:“唯有風夠格論説洪湖,所有談及/藍絲草、紫鴨、黑魚、詩歌/請給我統統閉嘴——你們屬於人/理解不了人外”(《風》)。
這種“人”並非全稱,而是他以外的人類,與其説表達敬畏,不如説反映其詩歌的對立性。在哨兵筆下,空間烏托邦的開放性往往是虛假的,具有深度對立性和強烈排他性,是金剛罩中的桃花源,這種空間結構宣示了詩人對洪湖的絕對佔有,也宣告了自我精神的孤立:“我朋友一直都想在聚萍上/或苔蘚處,養出一頭豬/在洪湖,幹一樁不可能完成的事/像某個寫詩多年的傢伙,試圖/用語詞去改變什麼。可惜/我幫不了他。我又不是/很牛的詩人,能讓豬/長出翅膀,像鳥兒一樣飛翔”(《豬》)。
哨兵朝着人羣逆向而動,又忍不住對自己和詩歌的命運進行挪揄。某種意義上而言,他恰恰是特別需要理想讀者的詩人,他在詩中穿過那條岔路尋找棲身之所,渴望着體諒與自我的身份確認:“我有家/沒有星月,也能借湖面反光/穿過這條岔路。要是有一條船/趁着夜色轟響十四匹馬力柴油機/朝我奔來,天黑後/就有人原諒我白白浪費/一生的光陰和語詞”(《原諒詩》)。
詩人如同詩歌界的達摩,對抗宏大的召喚,踏上一個人的絕境之旅:“不在城裏/尋歡,我就在清水堡廟/面壁,與洪湖/獨處”(《歉意》)。這種面壁意味着高度自覺的精神修煉,自我悲劇命運的清醒認知和自覺承擔:“是現實。所有的蓮/只願爛在洪湖,化作淤泥”(《蓮》)。詩人的自我形象和蓮的意象高度合一,沉迷於自我精神世界,自絕於人間,寫到山窮水盡,撞到南牆不回頭。但這種心態存在着真實的矛盾性。一方面,他沉湎虛空,打算把牢底坐穿;另一方面,那種巨大的絕望與焦灼感包裹詩人的肉身:“鳥類/從不乞討稻梁,也盡享一生的幸福/水藻漂泊,身負喪家之佔/卻比我更為忍受這個世界的悲辛”(《岸:漁民病歷》)。
他意識到詩歌的無能,命運的失控,準備頑抗到底,借出世來承擔命運,但難以排遣愁緒,而入世則讓人更加不堪,一種左右不得的心態躍然紙上。這種糾結的悲劇意識中不斷浮現出死亡意象。在《過洪獅村夜聞喪鼓》中,詩人的感受由彼及“我”,如同失魂的水鬼,為自己敲打起喪鼓。這種以詩為杖,在絕望和虛空中輪迴的代價是巨大的,詩人背對世界又有所不甘,患上了時代所有的病,凸顯出極度孤獨的形象,甚至暴露某種厭世的心理危機:“一個叫四兒的朋友/逆着我走的道,販螃蟹和甲魚/進城,卻在賭場走失/死於厄運……洪湖可以忍受這一切,我不能/我不能忍受野渡/橫舟。對於官墩村/洪湖,還有這個世界/我已失去耐心,我甚至不能忍受月亮”(《洪湖東岸,中秋在官墩碼頭無人擺渡,小賭半日》)。
詩人似乎尚未抵達精神的圓滿,找到屬於生命的終極意義,少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那種釋然。他的詩充滿了進行時態的焦灼,其自我放逐不同於“在路上”模式,相對於暗含渴望的孤身前行,這類放逐無限後退,迴避大於渴望:“二十五年來/唯有逆着人類的方向,我才能抵達/要去的地方”(《二十五年後在湖上再次駕船》)。
多次在詩中出現的洪湖小路,不是通往外界,也不是真實通向洪湖,而是更小的容身之所,其縱向形態象徵着時空的縱向延展,通向更為隱秘真實的平行空間。這條甬道暗度精神陳倉,試圖帶領詩人終極逃亡,但指向不明:“請原諒漢語/在洪湖,無力為潛水鴨和漁民/搭起故居。我有家/沒有星月,也能借湖面反光/穿過這條岔路”(《原諒詩》)。
對於這種情緒的表達,哨兵適可而止,並未過度重複,避免了單調的形成。這種單調不是指單獨作品中的單調,而是指作品集中過度重複某種思想情感形成的整體性單調。這類精神危機沒有讓詩人轉向宗教救贖,而是讓作品中出現了神佛類意象。正是因為這類象徵終極救贖的意象,以往的焦躁得到了平復:“換種角度/拿一尊關公的眼光,打量/虛空,卻是一口偃月刀的舊刃/在斷檁和殘廓間,撐着/某些搖搖晃晃的東西”(《搖搖晃晃》)。
《悲哀》《想象》這類詩寫得氣勢恢宏,含有複雜豐厚的經驗,渴望成就偉大的孤獨和痛苦。《想象》在整部詩集中非常搶眼,作者將自己與那條河流融為一體,互相感受着彼此的存在和命運。這條河承載着歷史文化,早就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在這裏成為詩人命運的象徵,成就了詩人的自我英雄化。
“這條混雜泥土的河流是某個人顫巍巍的手指刻進大/地的契形文字:一。唯一,一生”(《想象》)。這條河流的一,是奔流到海不復歸的一生,也是萬物歸一的一,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一,正如詩人所説,這需要想象。詩人的命運與河流相互呼應,形成了緩緩流動的韻律和空間感,充滿了磅礴氣勢:“我彷彿聽到有人從高山/和雪線下走出來,穿過大漠、峽谷,途經鄉村、城/市,一直返還到了大海。像我路遇的亡命者、流浪漢/酒鬼、賭徒、窮親戚,操着混雜泥土的方言”(《想象》)。 [4] 

蓑羽鶴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18年12月13日,《蓑羽鶴》獲得第七屆湖北文學獎。 [5] 
2019年11月,《蓑羽鶴》獲得湖北省第十屆“屈原文藝獎”文學獎。 [7] 

蓑羽鶴出版信息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ISBN
出版時間
蓑羽鶴
哨兵
中國青年出版社
9787515350363
2017年12月 [1] 

蓑羽鶴作者簡介

哨兵,魯迅文學院第十五屆高研班學員。曾參加第十八屆青春詩會、第六屆青創會。曾獲得《人民文學》新浪潮詩歌獎、《芳草》第二屆漢語詩歌雙年十佳、第四屆《長江文藝》完美(中國)詩歌獎、《中國作家》郭沫若詩歌獎優秀獎等獎項。著有詩集《江湖志》《清水堡》《蓑羽鶴》等。 [5-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