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蒼溪花燈

鎖定
“蒼溪花燈”在民間又稱之為“大鋪蓋”、“喜樂神”。藝術繁勝活躍時期為清乾隆時期至民國年間,發源地是被譽為“燈戲窩子”的原南陽鄉(現屬歧坪鎮),現主要流傳與白驛、歧坪、陵江、元壩、東青等地。 [1] 
中文名
蒼溪花燈
別    名
大鋪蓋、喜樂神
“蒼溪花燈”包括有龍燈舞、獅燈舞、踩高蹺、獨角獸、竹馬、牛燈、放羊燈、採蓮船、車燈等多種門類。從表演形式上分為“唱燈”和“舞燈”兩種。“唱燈”以優美動聽的説唱表演為主,兼有一些簡單的程式化的動作表演,如輕盈小巧的牛燈、車燈、竹馬、採蓮船等;而“舞燈”則為純粹的舞蹈性表演,表演者只表演,沒有説唱,如龍燈、獅燈、獨角獸等。“蒼溪花燈”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語言藝術方面風趣詼諧,貼近生活,有質樸的鄉土氣息;在音樂配器方面,其聲腔主要來源於燈調,也大量運用民歌小調,隨着時代的變遷,也有吸收了打擊樂等音樂元素,熱烈歡快,優美動聽。
“蒼溪花燈”是博採蒼溪山歌、小調、儺戲等藝術門類之眾長而形成的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主要代表作品有《牛燈鬧年》、《火燒獨角獸》等。2005年12月《牛燈鬧年》獲得了“女皇故里·和諧廣元文藝晚會”一等獎;2006年3月參加中央電視台《鄉村大世界》演出,同時多次參加了省、市、縣大型文藝調演。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