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蒼山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的山峯)

鎖定
蒼山,亦稱點蒼山,在古籍中又有玷蒼山、熊蒼山、大理山之稱,屬喜馬拉雅造山帶南延部分之橫斷山脈雲嶺 [4]  ,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洱海之西,東經100°55′00″~100°11′30″,北緯25°34′30″~26°00′00″之間,是大理市與漾濞彝族自治縣的分界山嶺,山勢西北一東南走向,北起花甸壩之西的光藍壩埡口,南至西洱河,長約48千米,東西寬約18千米。蒼山山脈連脊屏列自北而南由19座山峯組成,海拔3074~4122米,最高峯馬龍峯海拔高達4122米,與西坡河谷相對高差約2500米,與東坡洱海相對高差約2100米 [8]  [1] 
蒼山屬上升的斷塊山,多懸巖峭壁和重疊瀑布羣,第四紀冰川地貌和冰川堆積物十分發育。角峯、刃脊見於海拔3800米以上之處,冰斗冰斗湖分佈於海拔3300~3800米之處,冰蝕湖及其堆積物分佈於海拔2900~3300米之處,冰川幽谷位於冰蝕湖之下,蒼山十八溪皆是冰川幽谷。蒼山山麓地帶分佈有冰嘖礫石層和冰水砂礫層。 [1] 
蒼山行政區域上分別屬於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縣洱源縣,是洱海的重要水源地,是國家地質公園,是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大理蒼山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人類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是“大理岩”和“大理冰期”的命名地,雲南省滇西北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7] 
中文名
蒼山
外文名
Cang Shan
別    名
點蒼山
玷蒼山
熊蒼山
大理山
所屬山系
橫斷山脈雲嶺
地理位置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
走    向
西北一東南走向
長    度
48 km
寬    度
18 km
起    點
花甸壩之西的光藍壩埡口
終    點
西洱河
主    峯
馬龍峯
海    拔
4122 m(最高峯)

蒼山形成演變

蒼山的岩石地貌
蒼山的岩石地貌(3張)
蒼山主體由古老的蒼山變質岩系組成,蒼山變質岩系經歷了前寒武紀(20億年以前)全球普遍發生的區域性熱動力變質地質過程,是楊子地塊的古老結晶基底,在遭受多次熱動力事件後又經歷了喜馬拉雅造山運動(距今約6500萬年)的動力變質作用,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變質岩組合,斑斕奪目的大理石就是這個組合中的一類。 [14] 
在距今10~2億年期間,受到古特提斯海洋盆分裂、古大陸的碰撞,完成了由大洋到大陸的演化過程;距今4500萬年以來伴隨着青藏高原的形成,蒼山隆升,相繼洱海沿紅河斷裂活動發展演化形成高原斷陷湖泊,表現了喜馬拉雅南段“三江並流區”巨型複合造山帶複雜而宏偉的造山隆升歷程。此地,特提斯構造域的演化特徵及揚子構造域的特徵都有反映。 [15] 
在東西寬約13千米範圍內包含了2個Ⅱ級大地構造單元,5個Ⅲ級大地構造單元的地質現象,這種現象只有在受到強烈擠壓走滑的特殊地質條件下才能形成,是大陸特殊構造部位地殼運動的重要地質遺蹟區,是歐亞板塊西南部揚子古板塊與印度板塊碰撞事件記錄系統完整、出露典型的地域,為追溯大陸拼合、離散早期歷史提供了直接佐證。 [15] 
組成蒼山的岩石有變質岩、岩漿岩和沉積岩,變質岩佔全部岩石的60%。蒼山變質岩是由原來的岩漿岩或沉積岩,在地殼一定深度由於温度、壓力的變化原巖發生重融或有外來物質加入到原來的岩石中,在地球內動力地質作用及板塊活動的推覆擠壓作用下,使原來的岩石、礦物顆粒被壓碎、破裂、重熔或重新排列結構,從而改變了岩石的外觀或內部結構構造、或產生新的礦物而形成的岩石。由於蒼山的形成是經歷了多期次的構造運動疊加改造,使得該地變質作用多期而複雜,形成的變質岩類型多樣、表現的花紋圖案豐富多彩。 [15] 
蒼山盆—山耦合地貌 蒼山盆—山耦合地貌

蒼山位置境域

蒼山位於東經100°55′00″~100°11′30″,北緯25°34′30″~26°00′00″之間 [14]  ,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橫列於洱海漾濞江之間,南北走向,北起洱源舊州,南止西洱河。南北綿延48.5千米,東西寬13~20.5千米。蒼山行政區域上分別屬於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縣洱源縣 [7] 
蒼山 蒼山

蒼山地理環境

蒼山地質

蒼山地處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碰撞形成的巨型複合造山帶內之歐亞板塊楊子地塊一側 [14]  ,康藏歹字形構造褶皺帶的東部邊沿上,這是一條地殼西升東降的巨型深大斷裂,洱海斷裂是滇中高原橫斷山區在本區的分界,地層在強烈的抬升過程中錯斷陷落,隆起地塊形成蒼山斷塊山地,陷落地塊成為斷陷盆地並積水成為洱海,是一個典型的內陸斷陷盆地,主構造線為北西向,南北長,東西窄。 [8] 
蒼山刃脊 蒼山刃脊

蒼山地貌

蒼山北起花甸壩之西的光藍壩埡口,南至西洱河,呈西北一東南走向,延綿48千米,東西寬約18千米。 [1]  蒼山山脈連脊屏列自北而南由19座山峯組成,海拔3074~4122米,最高峯馬龍峯海拔高達4122米,與西坡河谷相對高差約2500米,與東坡洱海相對高差約2100米,最低點海拔1360米(漾濞江與西洱河交匯處),4000米以上山峯有7座。 [8] 
  • 冰川
蒼山冰山地貌
蒼山冰山地貌(4張)
蒼山地層屬前寒武系蒼山羣,岩石組成主要為麻巖、板岩、花崗岩及大理岩。 [8] 
蒼山是歐亞大陸第四紀末次冰期冰川活動作用最南端山地(北緯25°34′)。1937年奧地利學者魏斯曼(H. V Wissmann)在蒼山考察後首次將蒼山冰川活動時期定名為“大理冰期”。地質學家李四光將“大理冰期”與中國東部和歐洲阿爾卑斯山區冰川進行對比,確定其為中國第四紀冰川活動末期的代表。蒼山保留有豐富的山嶽冰川活動遺蹟。大理冰期分早、晚兩次活動,分別距今約4萬年和1.5萬年。冰川地貌主要分佈在蒼山主山脊線兩側海拔3600米以上,有冰斗冰川24條(東坡15條,西坡9條),冰川遺蹟總面積約26平方千米。主要冰川地貌類型有:角峯、刃脊、冰斗、冰蝕湖、冰蝕窪地、冰蝕谷等。 [16] 
小岑峯東坡U型谷 小岑峯東坡U型谷

蒼山水文

大理蒼山十九峯十八溪 大理蒼山十九峯十八溪
蒼山區域內河流均屬於瀾滄江~湄公河水系。蒼山十八溪位於洱海西岸的蒼山,各溪流上游坡降陡急,河牀下切厲害,造成溝壑夾谷、峯澗相同的蒼山自然景觀,進入下游平壩坡度變緩,然後匯入洱海。由北向南溪流的順序為霞移溪、萬花溪、陽溪、茫湧溪、錦溪、靈泉溪、白石溪、雙鴛溪、隱仙溪、桃溪、梅溪、中溪、綠玉溪、龍溪、清碧溪、莫殘溪、葶溟溪、陽南溪。 [8]  蒼山東坡18溪,西坡7條河,南坡4條箐,北坡3箐河。 [7] 
蒼山十八溪是洱海主要的水源之一,流經大理壩子,灌溉着洱海西岸肥沃的土地,最後注入洱海,流域總面積336.9平方千米,平均年地表徑流總量2.339億立方米,其水質對洱海水域的生態環境有重要影響。西坡有23條河流,總枯水流量為4.923立方米/秒,均流入黑惠江。北部有水廠河,流入鳳羽河後經彌苴河注入洱海。 [8] 
蒼山區域河流均屬於山地型源頭河,具有河流短小,河谷深切,河牀狹窄,高差大,水流湍急,下切侵蝕力強,洪枯水季節流量變化大的特點。此外,蒼山南北向大理岩夾層中,岩溶發育,在東西向橫切部位,有大股泉水湧出。在岩層接觸帶或斷裂帶裸露部位,沖積層中也有大小不同的泉水出露。 [8] 

蒼山氣候

蒼山地處低緯高原,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蒼山東坡氣候屬亞熱帶類型,蒼山西坡屬中亞熱帶類型。西坡漾濞年均温度、相對濕度和地温均高於東坡的下關、大理、洱源,這是因為蒼山南北綿亙像一幅巨大的屏風,阻擋西南季風而造成的。蒼山山體高大氣候垂直分佈明顯,蒼山西坡從漾江河谷至蒼山頂可劃分為6種氣候類型,即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温帶、中温帶、寒温帶及高原亞寒帶;蒼山東坡從洱海西部蒼山之麓至蒼山之巔則可劃分為5種氣候類型,即北亞熱帶、暖温帶、中温帶、寒温帶及高原亞寒帶。 [8] 
蒼山受低緯度季風氣候影響,年降雨量時間分佈呈現出夏秋多雨多雲霧,冬春少雨多冰雪,幹雨季分明的特點。雨季(5~10月)受西南暖濕氣流的控制,這支氣流十分潮濕,水汽含量充沛,所以在雨季造成大量降水,該時期平多年均降雨量1528.6毫米,佔全年降雨量的83%。乾季(11月至次年4月)控制大理地區的主要氣流為西方乾暖氣團,這該氣團控制下,蒼山地段天氣晴朗、雲少、降水少、日照充足、風大,該時期多年平均降雨量為317.8毫米,佔全年降雨量的17%。同時,在空間分佈上,呈現出南邊多,北邊少,在一定的條件河範圍內,降水有隨高度增加而增大的特點。蒼山山腳到山頂多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000~1800毫米,海拔4000米高度的降水可達2500毫米。 [8] 
蒼山垂直氣候分類及氣温變化情況
氣候類型
海拔/(米)
年均温(℃)
最熱月均氣温(℃)
最冷月均氣温(℃)
年均0℃以上積温(℃)
中亞熱帶
1700以下(西坡)
16~18
21~24
8~10
>6000
北亞熱帶
1700~2000
14~16
19~22
7~9
約5300~6000
暖温帶
2000~2400
12~14
17~20
5~7
約4300~5300
中温帶
2400~3000
8~12
13~17
2~5
約3500~4300
寒温帶
3000~3800
3~8
9~13
-3~2
約1000~3500
高原亞寒帶
3800以上
<3
<9
<-3
<1000 [8] 

蒼山土壤

在山地氣候和植被的影響下,蒼山土壤垂直分佈明顯。從東西坡之麓至峯頂,依次分佈有黃紅壤黃棕壤棕壤暗棕壤、灰化暗棕壤、亞高山灌叢草甸土6種土壤類型。 [8] 

蒼山植被

根據《中國植被》和《雲南植被》的記載,蒼山有9個植被型,12個植被亞型或羣系,蒼山的植被垂直帶譜自下而上依次為稀疏灌木草叢、暖温性針葉林、半濕潤常綠闊葉林、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寒温性針葉林、寒温性灌叢草甸7個植被垂直帶。 [17] 

蒼山山脈關係

蒼山所屬山脈

蒼山屬喜馬拉雅造山帶南延部分之橫斷山脈雲嶺 [14]  橫斷山脈是世界年輕山系之一,是中國最長、最寬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唯一兼有太平洋和印度洋水系的地區。橫斷山脈通常為川、滇兩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區東部南北向山脈的總稱。其範圍界限有“廣義”和“狹義”之説。狹義上,橫斷山脈為地質學上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江褶皺帶”。廣義上,其東起邛崍山,西抵伯舒拉嶺,北界位於昌都甘孜馬爾康一線,南界抵達中緬邊境的山區。 [18] 

蒼山主要山峯

大理蒼山十八溪
滄浪峯
五台峯
應樂峯
小岑峯
中和峯
龍泉峯
玉局峯
馬龍峯
聖應峯
佛頂峯
馬耳峯
斜陽峯
自北向南排列 [19] 

蒼山自然資源

蒼山生物資源

蒼山資源
蒼山資源(17張)
蒼山植被垂直帶譜發育完整,是橫斷山區植被類型的縮影。大理蒼山的植被種類極其多樣,是中國高等植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該地區的維管束植物208科,948屬,2853種。其中蕨類植物有44科,96屬,350種,裸子植物有5科,8屬,11種,被子植物有159科,844屬,2492種。是其中180種維管植物的模式標本產地。 [2] 
蒼山的面積佔雲南省總面積的0.13%,佔中國總面積的0.0052%,而該地區的維管植物佔雲南總種類19.4%,佔中國總種數9.7%。藥用植物約有199科,501種。 [2]  蒼山有哺乳類動物82種,鳥類201種,小型獸類有5目12科30屬53種,已知大型獸類4目8科12屬12種。 [7] 

蒼山礦產資源

蒼山是“大理岩”和“大理冰期”的命名地,蒼山礦產資源豐富,具有資源優勢的主要有大理石、石灰石和鈦砂礦三種。 [7] 

蒼山旅遊資源

蒼山地質地貌景觀區面積471平方千米,包括感通寺、洗馬潭蝴蝶泉花甸壩、石門關等景點。 [20]  洗馬潭在蒼山玉局峯與龍泉峯的交接處,海拔3920米,面積大約4500平方米,是一個水質純淨、清澈見底的“山巔冰磧湖”。周邊盛產大理特產“高河菜”和雪茶。 [2]  七龍女池是位於蒼山馬龍峯與玉局峯之間的七個泉潭。 [2] 
玉帶路是蒼山半山腰的一條景觀步道,全長18千米,海拔約2600米。從南到北有清碧溪峽谷、蒼山變質岩、七龍女池等地質遺蹟景觀,有華山松、雲南松、碎米杜鵑等生態景觀。 [22] 
清碧溪峽谷位於馬龍峯與聖應峯之間。該峽谷形成於距今5000萬年以來喜馬拉雅造山運動,蒼山在抬升過程中受到近東西向斷裂切割,又受到流水侵蝕、冰川刨蝕、重力崩塌等作用而成為峽谷。山頂到谷底高差約150米,谷底寬5米。崖壁的岩石形成於距今19億年前的古元古宙,最初為沉積岩,經過後期的變質作用而成為變質岩。 [21] 
蒼山植物園位於蒼山東坡葶溟溪峽谷口,毗鄰太和城遺址,這裏收集展示的特色木本花卉和草本植物多達上千種,有山茶屬植物80餘種,杜鵑屬近50種,堪稱蒼山植物的縮影。植物園集茶花培育、觀賞和科研於一體,是中國茶花種質資源庫。 [23] 
將軍洞遊覽區位於蒼山斜陽峯麓,緊鄰大理市區,因建有將軍廟而得名。將軍洞主要包括將軍廟、靈瑞庵、龍泉等重要景點。 [24] 
蒼山周邊主要旅遊景點 蒼山周邊主要旅遊景點

蒼山歷史文化

蒼山地名來源

蒼山,含蒼翠黛綠之意,又名點蒼山,在古籍中又有玷蒼山、熊蒼山、大理山之稱。唐樊綽所著《蠻書》中記載的蒼山為:“山頂高數千丈,石稜青蒼”,故蒼山為山石青蒼之意。白語稱造賽意為熊出沒的高山。 [19] 

蒼山文物古蹟

  • 蒼山神祠
文物古蹟
文物古蹟(3張)
蒼山神祠又名蒼山廟,在雲南大理市舊大理城西2千米的蒼山中和峯麓,奉祀蒼山神。據傳建於南詔國早期。蒼山神祠是反映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的歷史紀念性建築。現神祠石室遺蹟尚存,祠廟於清嘉慶、道光年間重修。1987年12月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 
  • 感通寺
感通寺,又名蕩山寺。唐初高僧李成眉賢者所建。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該寺主持無極禪師到金陵朝覲明太祖朱元璋,以白馬和山茶花作為貢品。朱元璋大喜,御製送無極詩二首,水陸行程詩十八並序相贈,並賜羣臣和詩十二章,均刻石豎於感通寺大雲堂前。雲南名僧擔當晚年居該寺,圓寂後建墓塔於斯。 [12] 
  • 中和寺
中和寺因位於蒼山中和峯而得名。曾被清朝康熙皇帝賜匾“滇雲拱極”,是大理著名的道觀之一。中和寺始建於唐南詔國時期,是南詔國王異牟尋禪封“五嶽”之“中嶽”點蒼山的中心。 [11] 
  • 無為寺
無為寺位於蒼山蘭峯東麓,宋代“大理國”段思平酷愛佛教,在修建了無為寺。元世祖忽必烈迂迴遠征大理時,曾在寺附近駐兵,有“駐華台”。寺後有一泓清泉,傳説可以用來治療疫病,稱為“救疫泉”。明代修膳過,有過山門、過廳、兩廡閣、老巖、翠華樓等。 [10] 
  • 蒼山崖畫
蒼山崖畫位於馬龍峯西坡金牛村,海拔2000米,於1994年10月被發現。崖畫繪於一塊表面為120平方米的天然崖石上,畫面積約30平方米。畫面分5組,牛頭居中,四周有放牧、祭祀、採摘、狩獵、房屋(幹欄式)、舞蹈的人羣,還有男女交媾圖等,共200餘圖。據考證,此畫屬新石器時代作品。2003年12月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第六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蒼山非物質文化遺產

蒼山是人類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有國家級保護12項、省級保護20項、州級保護25項、市(縣)級保護45項。 [7] 

蒼山重大事件

主詞條:蒼山會盟
作為南詔時期道教傳播的證據,蒼山會盟是一個重要事件。蒼山會盟是唐與南詔政治關係的大事,其唐德宗貞元十年(794年),異牟尋三路發使,向唐朝表示歸化之心。唐朝使臣與南詔舉行“蒼山會盟”。 [13] 

蒼山神話傳説

相傳元世祖忽必烈徵大理時,率兵翻越蒼山,曾在洗馬潭駐紮洗馬,因而得名。洗馬潭海拔較高,空氣稀薄,寒氣逼人,氣候變化較大。傳説人們在塘邊高聲叫喊,空氣震動就會引發下雨,所以把洗馬潭叫做“龍湫”。據李元陽《點蒼山志》記:“《漢書》曰,‘邪龍雲南,其山如扶風太乙,上有馮河,周圍萬步,五月積雪浩然”。馮河指的就是洗馬潭,傳説這裏是觀音放養黑龍的地方,黑龍春夏居住於下關以西温泉,秋冬棲息於洗馬潭。但也有傳説是一個勇敢的青年阿貴變成浮的。 [5] 
據説黑龍潭居住的黑龍是公龍,黃龍潭居住的黃龍為母龍,七位龍女就是黑龍與黃龍的女兒,她們常常瞞着父母,跑到這裏來洗澡。大女兒身材高大,自然就在面積最大的一龍女池,以下的幾個妹妹依據年齡大小,依次選擇了其餘幾個水池。七龍女年紀最小又怕羞,就躲到最幽深的山澗間的七龍女池洗澡。七位龍女洗澡時,蒼山就飄起玉帶雲遊,這是她們的腰帶解下後連在一起變成的。遊客行經的玉帶雲遊路,就是七位龍女掛腰帶。 [6] 

蒼山保護研究

蒼山價值意義

蒼山其豐富的地質遺蹟資源對於岩石學、沉積學、構造學、地貌學以及地球歷史等地質科學發展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被譽為是一部孕育了20多億年的“天然地質史書”。由於特殊的地理地貌和氣候環境,大理蒼山世界地質公園孕育了極為豐富的生物物種,有維管植物、脊椎動物,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植物、特有植物等,是世界上著名的動植物模式標本產地之一。 [9] 

蒼山生態保護

蒼山地貌
蒼山地貌(4張)
1981年11月,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大理蒼山洱海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工作由大理州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局負責。
1994年4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函(1994)26號文件批准,雲南蒼山洱海自然保護區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理蒼山洱海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編制《大理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1996~2010年)》。
1995年5月,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大理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為大理州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局下屬科級事業單位,人員編制6人,管理處下設三個管理所:蒼山東坡管理所、蒼山西坡管理所、洱海管理所。
2002年1月,大理州成立大理州環境保護局,將“大理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設為其下屬科級事業單位。同年5月,雲南省人大常委會批准《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蒼山管理條例》,同年10月頒佈實施。同年9月,大理州人民政府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蒼山保護管理局”,為州政府行使行政職能直屬的縣級事業局。同年12月,漾濞縣成立“漾濞縣蒼山保護管理分局”。
2003年8月,大理市成立“大理市蒼山保護管理局”,對《大理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1996~2010年)》進行修編,同年12月,雲南省政府批准執行。
2004年1月,經修正後,《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條例》獲得批准,同年6月1日起實施。同年2月,洱源縣成立“洱源縣蒼山保護管理分局”。大理州洱海管理局調整為市屬市管,將局機關與所屬事業單位全部劃歸大理市管理,改為“大理市洱海管理局”。
2009年2月,經修訂後,《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蒼山管理條例》獲得批准,同年6月1日起實施。 [8] 

蒼山科學研究

19世紀後期以來,蒼山已有人進行科學考察和研究,研究領域涉及生物學、地理學、地質學、民族學、古人類學等。20世紀50年代以前,旅遊地學研究者已對區內的地質遺蹟、地質地貌景觀,以及植物學、考古學、民族學等領域進行了零星研究。
民國二十年(1932年),德國學者克瑞勒(Credner.w)對蒼山進行考察;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奧地利學者威斯曼(H.V.Wi秒秒米ann)在蒼山考察後,首次將蒼山冰川地貌為代表的冰川活動時期,定名為大理冰期。地質學家李四光對此表示認同,並將其與中國東部和歐洲阿爾卑斯地區冰期進行對比,確定其為中國第四紀末次冰期代表。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孫雲鑄對海東向陽附近的奧陶系地層進行研究;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奧地利藉美國學者約瑟夫·洛克也曾到過該區採集植物標本等活動;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楊起對海東挖色附近的志留系地層古生物進行比較詳細的研究。
20世紀50年至80年代,中國國內外學者系統地調查研究了本區域的地質、地貌、氣象、河流水系、礦產資源、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震、植物、動物、植被和森林資源,土壤和土地資源,古人類學、社會學、民族文化等,研究範圍幾乎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地學研究中代表性成果有不同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區域水文地質調查報告,各種礦產調查評價報告、地球物理研究報告、風景名勝資源研究報告、“三江地質志”“雲南地層總結”以及各種專題報告等。這些研究項目的開展以及成果的取得,為蒼山洱海自然保護區的成立奠定了科學基礎。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