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蒼南縣靈溪中學

鎖定
蒼南縣靈溪中學(原名靈溪一高),浙江省二級重點中學,首批浙江省二級特色示範高中。其前身是創辦於1956年秋,國家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學校就是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誕生的,時名[平陽縣第十初級中學] 。1958年秋,學校改名為 [平陽縣靈溪中學]。1997年8月創辦普通高中,改校名為[蒼南縣靈溪第一高級中學]。2007年4月,學校恢復[蒼南縣靈溪中學]的校名。
中文名
蒼南縣靈溪中學
外文名
LingXi High School
簡    稱
平陽十中,平陽靈溪中學,蒼南靈溪一高,蒼南靈溪中學
創辦時間
1956年
辦學性質
省二級特色示範高中
校    訓
窮理正心,止於至善
主要獎項
浙江省綠色學校
全國校園文化建設金獎單位
全國中學生文學社團示範單位
知名校友
葉志鎮,謝作偉,易會滿,陳德真
現任校長
黃髮鋭
所屬地區
浙江温州

蒼南縣靈溪中學校史綿長

蒼南縣靈溪中學是蒼南縣歷史最悠久的普通高中。
其前身是創辦於1956年的平陽縣第十中學(平陽縣第十初級中學);
蒼南縣靈溪中學 蒼南縣靈溪中學
1958年秋,學校改名為 靈溪中學(平陽縣靈溪中學)初中二年制、高中二年制階段教育;
1984年,學校改辦為 蒼南縣職業技術學校
1997年8月,蒼南縣職業技術學校搬遷新址,於是用其舊址,開始創辦普通高中,改校名為靈溪一高(蒼南縣靈溪第一高級中學); 2007年4月,經温州市教育局批准,學校恢復靈溪中學(蒼南縣靈溪中學)校名。靈溪中學建校至今走過了艱難曲折而又光輝燦爛的五十多年的歷史,為學校共培養了17000多名畢業生,為國家輸送了一大批高素質的優秀人才。中國工商銀行總行長易會滿、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謝作偉、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葉志鎮都是我校校友的傑出代表。

蒼南縣靈溪中學文化特色

長廊 長廊
一個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文化的滋養、文化的引領。有沒有文化,往往是一個學校強弱的界限。近年來學校一直在不斷追求校園文化的精品化、特色化,積極挖掘校史淵源,整合社會資源,藉助五十多年不變、令所有校友魂牽夢縈且極富育人寓意的校園荷塘提煉靈中精神,將獨特、雋永的“荷文化”引入校園。“荷”與“和”“合”諧音,“蓮”與“聯”、“連”諧音,衍生而來,荷文化有着和平、和諧、合作、合力、團結的內涵。我們挖掘“荷”的內涵,拓展它的外延,逐漸形成了以“荷”精神為引領,人、物、境和事和諧統一的特色校園文化系統。我們構建了凝練厚重的精神“荷”文化,內容包括打造“合心合力”“和諧競爭”的教師文化,培養“合作合羣”“和而不同”的學生品格,追求“至真至善”“和睦和美”的教育理想;我們不斷完善和美的精品校園為主要目標的物態“荷”文化;我們共創了“和諧共進”、細緻全面的制度“荷”文化;我們打造了以“靈荷”為主題的行為“荷”文化,我們匯聚全體師生的力量,終使得靈溪中學成為宜學、宜教、宜居的和諧之地。

蒼南縣靈溪中學校譽卓著

全景 全景
學校校園環境優雅,教學資源豐富,教師隊伍優秀,“硬件”和“軟件”均達到優質水平。同時經過全體靈中人的不懈努力,靈溪中學的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辦學成果已得到社會各界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充分肯定,諸多榮譽接踵而來。2001年6月學校通過省A級高中評估,2003年1月被温州市教育局命名為温州市重點中學,2005年1月被浙江省教育廳命名為浙江省三級重點普通高中。近三年學校榮獲浙江省課外閲讀先進單位、浙江省綠色學校、温州市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温州市現代化學校、温州市數字化校園示範校、温州市校本教研示範校、温州市校務公開示範單位、蒼南縣普通高中教學質量一等獎等28個省、市、縣榮譽稱號。2009年至2012年年因高考成績突出連續四年榮獲蒼南縣教學成果獎,也是蒼南縣唯一一所獲得此殊榮的重點高中。
回首這五十多年學校的發展歷程,靈溪中學始終站在蒼南縣乃至温州市的教育改革的前沿,謀求教育創新的新路。

蒼南縣靈溪中學辦學歷史

1956年秋
國家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學校就是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誕生的,時名平陽縣第十初級中學。由於當時經濟條件的限制,缺少校舍,新招收的兩個初中班112名同學,只能在靈溪小學裏借用兩個教室上課,學校當時有教職工7人,這就是學校的雛形。縣委命名我為副校長主管校務(正校長由區委書記掛名)。責任的重大,數十萬人民的期待,我作為學校的創始人,怎不竭力而為之?
1957年春
縣教育局撥款2萬元建設新校,在區鎮黨政的重視和努力下,學校選址靈溪鎮古磉村(即現址),徵地20多畝(58年擴展為30多畝地的校園),建設新的校園。一所嶄新的學校誕生了,她雖簡陋弱小,但在靈溪數十萬人民的心中,卻是非常珍貴的培育人才的搖籃。
1958年秋
學校改名為平陽縣靈溪中學。當時施教區範圍很大,為原靈溪區(還包括現屬平陽縣的肖江鎮、夏橋鄉)、藻溪區、橋墩區。56、57年每年僅招生兩個班112名,58年招生三個班168名。這些學生都是從萬名小學畢業生中挑選的,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文化知識、健康體質都是一流的。學生們學習的勤奮、生活的艱辛、勞動的積極,團結、愛校、開拓向上的精神和行為真是筆墨難書。他們在小小的教室裏上課,濟濟一堂,聚精會神地聽講,肅靜的自修課,揮筆驚人。
初創時期,辦學條件極為艱苦,師生住宿的宿舍則是借用靈溪鎮南偏僻荒村中的破舊祠堂,陰暗、潮濕。一年中還幾次被洪水所淹,牀下青蛙伴唱,小水蛇驚擾,而師生們沒有半句怨言,因為他們嚮往的前程是無限美好的。學生們每週日還得回家自帶口糧和小菜,粗糧薯絲加酸菜就是他們常年的伙食,學校食堂一週供應一、二次小小豬肉丸子和新鮮青菜,則是他們改善生活的美餐了!
1997年8月
蒼南縣職業技術學校搬遷新址,於是用其舊址,開始創辦普通高中,改校名為靈溪一高(蒼南縣靈溪第一高級中學)。
2007年4月
經温州市教育局批准,學校恢復靈溪中學(蒼南縣靈溪中學)校名。

蒼南縣靈溪中學辦學條件

校園坐北朝南,一條南北長數十米的甬道直達教室大門前,前後兩座工字型建築,十二個教室,四個辦公室和四個小寢室,東邊操場,西邊留着再建禮堂、師生宿舍的用地,北面還有可擴建教學大樓的餘地。第一座教室前挖有兩口小池塘,後加以修飾成小橋流水,別有一番情趣,十分美觀和氣魄,它為今天建成花園式的校園創造了條件。建校時師生齊動手,挖土、挑磚、添瓦,自行擴建竹籬笆,整個校園工整、舒展、新鮮,是個學習的好環境。
開頭三屆恰逢“大躍進”和三年困難時期,學校執行 “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的教育方針,師生們出校門下鄉村到田野宣傳、勞動,支援“三農”,勞動成了他們學習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承包了農村大隊數十畝水田的耕作任務,每年一到暑假,師生們為支援“三夏”全部到農村割稻、插秧,勞動期間自備口糧,自帶鋪蓋,一干就是十多天。每天勞動收工時到河邊淌一淌河水,就作為爽快的沐浴和休息,晚上就睡在鄉村破舊的廟宇和祠堂裏。老師們更加辛苦,他們還要為學生的安全擔心,睡覺時輪流值夜,為學生掩衣蓋被,以防學生受涼生病。一學生曾寫過這樣一首打油詩:“牛角挑燈耕田,勞動日以繼夜,生產戰鬥不息,奪得糧食萬千”。除了艱苦的勞動,他們還經常擔任搶險救災的政治任務。每年台風季節,為了抗台,全校師生日夜奮戰在公路旁百萬斤的國家糧庫裏,他們必須在大水到來之前把糧食全部搬走,師生們在封閉缺氧的糧倉裏日夜奮戰,稚氣的鼻孔裏塞滿谷毛,光膀子的身上粘滿穀粒。

蒼南縣靈溪中學學術研究

不少畢業生離校後一直戰鬥在工農業生產第一線,回鄉務農,積極努力,有當上農村村長和鄉鎮委書記的。第二屆畢業生林敬越曾擔任縣農業局局長,工業戰線上有曾擔任過橋墩陶瓷廠的書記和廠長的黃冬影。從事中小學教育事業的教師、校長則更多了!第二屆畢業生中還出了一個一代名中醫林高榮,他具備博士學位,有很高的醫術才能,當今已經譽滿蒼南了。
改革開放後,風風火火闖九州的靈溪人中有不少靈中的畢業生,如私營金融企業家肖善科,辦企業名人蔡振步(可惜英年早逝)等。此外還有不少從軍的學生,他們為國防建設作出無私的貢獻!
靈溪中學將走過五十個春秋,憶往昔,崢嶸歲月,感慨萬千。現在,一所現代化的省級重點中學——靈溪中學已呈現在人們的眼前,30多個班級,近2000名學生,百多個教工,花園式的校園,寬敞明亮的教室,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年年人才輩出,精英薈萃,真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蒼南縣靈溪中學學校領導

湯中堅校長(第一任)
黃髮鋭(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