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

鎖定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是唐至明代古渡與故城遺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西約13公里處黃河之濱。蒲津渡是歷史上的著名古渡口,河橋始建於春秋時期魯昭公元年(前541年),唐開元十二年(724年)改建為鐵索連舟固定式曲浮橋。 [7] 
1988年明確了遺址的方位,1989年出土了唐代繫纜固橋的鐵牛,1991年3月進行全面發掘,出土的遺物有鐵人,鐵山,鐵墩等。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200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01年,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由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13年列入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立項名單。 [4] 
中文名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
外文名
Pujindu Yu Puzhou Gucheng Relic Site
地理位置
山西省永濟市西約13公里處
所處時代
唐至明
佔地面積
4.26 km²
保護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性    質
唐至明代古渡與故城遺址
距今時間
唐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
批    次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國務院
編    號
11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歷史沿革

1988年,經勘探,明確了遺址的方位。
1989年出土了唐代繫纜固橋的鐵牛。
1991年3月,對該遺址進行全面發掘,出土的遺物有鐵人四個,鐵山兩座;鐵墩四個,七星鐵柱一組(七根),明代防護石堤約50米及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記事碑一通。
2013年在浦州故城內發現唐代文化層,摸清了發掘區域的地層堆積序列,出土了大量唐五代,宋金時期的遺物。 [6]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建築格局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佔地面積4.26平方千米。地表城牆整體保存較好,西城包磚城圈基本完整,地上遺存有四門瓷城、東北角台及鼓樓。並有城門、城牆、角台等附屬設施,東城為夯土城。地上遺存有城牆,東北角台。 [4]  [6]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現存內外二城。外城為唐代蒲州城,周長約5700米;內城為明代蒲州城,周長約5400米,磚砌牆體及東、南、西、北4座城門均保存完好。 [3]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文物遺存

菌津度遺址發據現場 菌津度遺址發據現場
遺址發掘出土的南側兩尊鐵牛,各置於長3.3米.寬2.1米、厚0.45米的.長方形鐵板上,鐵板下並有鐵柱六根,直徑0.4米,斜插入地3.6—3.8米。北側兩尊鐵牛下無鐵板。鐵牛身長3.3米。高1.5米左右,重約50—70噸。鐵牛旁各置一鐵人,鐵人身高1.9米左右,腳下有鐵柱一根,重直人地1.3米,重約3噸。鐵牛尾部東北方位立有七星柱一組(七根),鐵柱直徑0.4米,長約6米,重約9噸。鐵牛前約2米即為明代黃河防護石堤,河堤表層石條連接處各鑄有鐵鉚錠。《蒲州府志》記載,河堤長約一千三百一十九丈(大約5000米)。明堤前11米處為唐代古河堤。 [2] 
現存的蒲州城,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發生地震後坐落在唐故城基址上井經屢次修葺的內城遺蹟。外城的唐代夯土城牆周長約5700米,高5米左右。內城周長為5400米,明代磚砌城牆保存完好,城中心鼓樓磚砌台基尚存,四面有磚券門洞。古城牆及四大門甕城遺址亦存 [2]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歷史文化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傳説軼事

據史載,蒲州故城古名浦坂,曾是堯舜之都。由於蒲津橋的建設,這裏曾為歷史上一座名城。尤其是在唐代,蒲州為黃河之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開元八年(720年),它與陝、鄭、汴、懷、雄州並稱“六大雄城”。隔一年,又改升河中府,定為中都。開元十二年(724年),為京幾四輔中的上輔,與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齊名。宋代因之。此後,隨着時代的更替,蒲州雖沒有盛唐時代那樣繁盛,但也始終沒有改變它的中心位置。直至明、清,蒲州府一直為河東一大重要城市。 [8]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蒲州故城遺址

蒲州故城創建於北周時期,唐時最為繁盛,曾兩建中都,為四輔之。金正大八年(1231年)元兵攻城:金將截城之半,留守內城,即今所見東、西城的格局、此後西城成為蒲州城的主要城池,元至正十年(1350年)增修,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築,建築基址和街道體系遍佈地下。 [6]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蒲津渡遺址

蒲津渡遺址。漢時名臨晉渡,唐改稱蒲津渡,宋改為大慶關渡。1991-1992年兩次發掘,揭露有唐代蒲津渡浮橋的鐵牛、鐵人等遺物,以及唐至明代的道路、排水溝、石堤壩、石砌路基遺蹟和明代碑刻等遺物。 [3]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藝文

蒲州故城
蒲城寂寂淨無煙,維蝶巍巍一水,
入海黃河傍古樹,依山白日照殘坦。
鐵牛聲嘯吞青土,雀樓高幻碧天。
主薄詩情猶未盡,風驛再領是何年? [5]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科研成果

2012-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對蒲州故城遺址開展了持續考古工作,考古勘探842000平方米,考古發掘6289平方米通過
考古工作完善了東城城址的平面形制,理清了地表城牆的始建年代,並配合蒲州故城古建築保護方案設計、加固修緩等工程做了相關古建築基址的發掘清理工作。尤為重要的是在東城內東南部發現了唐代地層,在西城內西北部找到了北朝至唐代時期蒲州故城的城牆遺蹟,蒲州故城遺址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蒲州故城遺址新發現的城牆證實了唐代蒲州城的存在,其年代可上溯至北朝時這與文獻中蒲州北朝置州的記載相印證。這段城牆早於蒲州故城地表現存城牆,它的發現為確定北朝至唐代蒲州城的位置、分佈範圍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線索和依據,對進一步探尋北朝之唐代蒲州城的規制佈局、探討蒲州域址的沿革、變遷以及推動蒲州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研究價值

蒲州故城遺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西約13公里處,為唐至明朝的遺址,蒲津渡遺址對於中國古代橋樑史的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蒲州古城則是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所封中都的所在地,以後金、元、明、清各朝均有重修。唐代蒲州城(外城)周長約5700米,明代蒲州城(內城)周長約5400米。明代蒲州城磚砌城牆保存完好,東、南、西、北四座城門都保存較好。四大鐵牛被譽為“世界之最”,在考古學、橋樑建築、冶煉鑄造、水文地質等學科領域,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保護措施

2001年,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由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21年10月12日,入選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十四五”時期大遺址”名單。 [1]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重要地位

蒲津渡遺址的發現,為歷史地理、水文地質、環境考古以及黃河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 [3] 
參考資料
  • 1.    國家文物局關於印發《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的通知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1-11-23]
  • 2.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委員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一批至第五批)•第Ⅰ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12:442頁.
  • 3.    國家文物局主編,中國文物地圖集 山西分冊 上,中國地圖出版社,2006.12,第420頁
  • 4.    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的故事 山西“十二五”考古成果展,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12,第14頁
  • 5.    時新主編;山西詩詞學會編,當代詠晉詩詞選,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第124頁
  • 6.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博物院編,發現山西  考古的故事,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09,第219頁
  • 7.    秦建華編,這裏最早叫中國 話説運城,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11,第195頁
  • 8.    秦建華編,這裏最早叫中國 話説運城,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11,第1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