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蒲將軍

鎖定
蒲將軍,生卒年不詳,秦朝末年曆史人物,在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與英布同往投奔項梁,項梁死後隨同卿子冠軍宋義北上救趙。
項羽殺死宋義成為上將軍,蒲將軍和英布歸屬項羽。其後隨項羽參與鉅鹿之戰,擊破秦軍。與項羽、英布在新安縣坑殺秦軍降卒二十餘萬。
本    名
蒲將軍
所處時代
秦朝
民族族羣
華夏族
主要成就
隨項羽滅秦

蒲將軍人物生平

蒲將軍依附項梁

秦二世二年二月(公元前208年3月4日至4月1日期間) [6] 項梁率領八千子弟渡過淮河的時候,蒲將軍與英布陳嬰等人率兵前來歸附。眾人兵力合計有六七萬人,軍隊駐紮在下邳。 [5]  [16] 
秦二世二年九月(公元前208年9月27日至11月24日期間), [26]  [30]  項梁戰死,章邯引兵圍攻趙國鉅鹿縣。 [7] 

蒲將軍北上救趙

楚懷王熊心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領兵北上救趙。 [8]  英布和蒲將軍等也都以將軍的身份一同領兵前往,歸屬宋義指揮。 [14] 
秦二世三年十一月(公元前208年12月24日至前207年1月22日期間), [27]  項羽假借楚懷王的名義斬殺宋義,再派桓楚回報楚懷王。楚懷王熊心只好任命項羽為上將軍英布、蒲將軍等其他將領都歸屬項羽統率。 [9]  [15] 

蒲將軍隨羽破秦

秦二世三年十二月(公元前207年1月23日至2月20日期間), [24]  項羽讓蒲將軍與當陽君英布率兵二萬渡過漳水去救援鉅鹿,戰爭取得小範圍勝利,斷絕了章邯軍的甬道,讓王離的軍隊缺乏糧食。 [17]  趙將陳餘請求增加兵力,項羽於是引兵渡河,破釜沉舟,大敗秦兵於鉅鹿城下。 [10] 
秦二世三年六月(公元前207年7月19日至8月16日期間), [25]  秦軍多次敗退,章邯向朝中求援又反遭趙高猜忌, [29]  於是打算與項羽和談。在和約還沒談成的時候,項羽派遣蒲將軍領兵日夜兼程渡過三户津,駐軍漳水之南,再次攻破秦軍。而後項羽全軍盡出在污水之上大破秦軍。 [12] 
秦二世三年七月(公元前207年8月17日至9月15日期間), [28]  章邯與項羽在殷虛達成會盟,章邯帶領秦兵歸屬項羽 [13] 

蒲將軍坑殺降卒

秦王子嬰元年十一月(公元前207年12月14日至前206年至1月11日),諸侯們的士卒原來都曾在秦國服過徭役,受盡秦兵的欺侮,而今秦兵投降諸侯,諸侯兵都把秦兵當作奴隸來驅使,引起秦兵的不滿,暗地裏作打算。諸侯軍暗中聽到秦兵的計策,將其告訴項羽,項羽召集英布、蒲將軍等人商議,認為秦兵很多,進入關中的時候如果不聽令,會引起非常大的禍患,因而決定將秦兵全數擊殺,只留下章邯司馬欣董翳等幾位主將入關。
於是,楚軍在新安城南連夜襲擊並坑殺了秦軍降卒二十多萬人。 [11] 

蒲將軍史料記載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 [18] 
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 [19] 
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第一》 [20] 
資治通鑑·卷八·秦紀三》 [21] 
《資治通鑑·卷九·漢紀一》 [22] 

蒲將軍人物考證

蒲將軍英布説

  • 蒲將軍是英布
提出這種説法的是東漢學者服虔,服虔推斷英布是從蒲地起兵,所以號稱蒲將軍。但此説漏洞很大,歷代注家對此持否定態度。
曹魏學者如淳反駁服虔稱,《史記》記載“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那就意味着當陽君英布和蒲將軍不是同一個人,蒲將軍另有其人。
唐朝顏師古在註解《漢書》時引用如淳的説法,也否定了服虔,認為如果蒲將軍和英布是同一人,那麼史書不會把英布的名字寫在蒲將軍前面,所以英布和蒲將軍是兩個人。 [2] 

蒲將軍蒲姓説

  • 蒲將軍是姓蒲的將軍
東吳學者韋昭則認為蒲是姓氏,蒲將軍就只是姓蒲的將軍。
唐朝司馬貞在《史記索隱》引用韋昭的説法,同時反對了服虔的觀點,認為英布不是起兵於蒲地,而是起於江湖之間。 [1] 

蒲將軍柴武説

宋朝學者吳仁杰在《兩漢刊誤補遺 [23]  中認為:蒲將軍是棘蒲侯陳武,蒲是其封國。以陳賀封費侯為例,稱作“費將軍”,是參考他的封國來稱呼,而不是姓氏。《楚漢春秋》記載:“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柴將軍在皇帝后”,孔將軍是孔藂,費將軍是陳賀,柴將軍就是柴武。《史記》棘蒲侯記載為柴武大將軍,而《漢書》裏寫作“陳武”。 [3] 
吳仁杰又對此分析:陳武在《高惠高後文功臣表》裏的封侯履歷是“憑藉將軍的身份起兵於薛縣。以別將另率軍隊救援東阿。到達霸上。”陳武沒有個人列傳,但蒲將軍和這些事有對應的部分。“起兵於薛縣”是説蒲將軍帶兵依附項梁起兵於薛縣的事蹟。史書記載項羽派遣蒲將軍救鉅鹿,而沒説他救過東阿,按照章邯包圍東阿是在蒲將軍歸屬項梁之後,那怎麼會陳武另率部隊救援東阿而史書還漏掉這件事呢?吳仁杰認為是因為功臣表把鉅鹿誤寫成東阿了。史料又記載項羽派遣蒲將軍再次攻破章邯軍隊,項羽於是進軍到達戲亭西面,那就是功臣表所説的“到達霸上”了。吳仁杰以此認為蒲將軍就是陳武無疑。 [4] 

蒲將軍其他説法

另有學者指蒲將軍可能是吳芮的下屬梅鋗 [31]  ;又有學者認為蒲將軍就是番君吳芮 [32] 
參考資料
  • 1.    《三家注史記·項羽本紀》:蒲將軍【集解】:服虔曰:“英布起於蒲地,因以為號。”如淳曰:“言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此自更有蒲將軍。”【索隱】:按:布姓英,咎繇之後,後以罪被黥,故改姓黥以應相者之言。韋昭雲“蒲,姓也”,是英布與蒲將軍二人共以兵屬項梁也。故服虔以為“英布起蒲”,非也。按:黥布初起於江湖之間。
  • 2.    班固著·顏師古注·《漢書·陳勝項籍傳》:英布、蒲將軍亦以其兵屬焉。〔服虔曰:“英布起於蒲地,因以為號也。”如淳曰:“《史記》項羽紀言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自此更有蒲將軍也。”師古曰:“此二人也,服説失之。若是一人,不當先言姓名,後乃稱將軍也。”〕凡六七萬人,軍下邳。
  • 3.    吳仁杰·《兩漢刊誤補遺·卷六:蒲將軍一》:《項籍傳》:“英布、蒲將軍。”服虔曰:“英布起於蒲地,因以為號。”《史記索隠》曰:“黥布起於江湖之間,服説以為起蒲,非也。”韋昭雲:“蒲姓也。”仁杰曰:“蒲將軍,陳武也。蒲者,其封國,如陳賀費侯而目之,為費將軍,蓋舉其封國耳,非姓也。”《楚漢春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柴將軍在皇帝后”,《史記》取之,而《漢書》不取。《西京雜記》遂雲:“孔、費皆假為名。”舒王《淮陰侯詩》雲:“但以怯名終得羽,誰為孔費兩將軍”,用《雜記》語也。其實孔將軍為孔藂,費將軍為陳賀,柴將軍即武也。故《史記》書棘蒲侯柴武大將軍,而《漢書》作陳武。
  • 4.    吳仁杰·《兩漢刊誤補遺·卷六:蒲將軍二》:陳武,侯狀“以將軍起薛,別救東阿,至霸上。”仁杰按:武無本傳,而蒲將軍事頗與此相應。起薛雲者,謂蒲將軍將兵屬項梁起薛也。史載羽遣蒲將軍救鉅鹿,而不言其救東阿。按章邯圍東阿在蒲將軍以兵屬梁之後,豈武實嘗別將兵往救東阿,而史失載其事歟?不然,即表誤書鉅鹿為東阿耳。史又載羽遣蒲將軍再破章邯軍,羽遂入至戲西,則表所謂至霸上者也。觀此蒲將軍為陳武無疑。
  • 5.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聞陳嬰已下東陽,使使欲與連和俱西。陳嬰者,故東陽令史,居縣中,素信謹,稱為長者。東陽少年殺其令,相聚數千人,欲置長,無適用,乃請陳嬰。嬰謝不能,遂強立嬰為長,縣中從者得二萬人。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陳嬰母謂嬰曰:“自我為汝家婦,未嘗聞汝先古之有貴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屬,事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嬰乃不敢為王。謂其軍吏曰:“項氏世世將家,有名於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於是眾從其言,以兵屬項梁。項梁渡淮,黥布、蒲將軍亦以兵屬焉。凡六七萬人,軍下邳。
  • 6.    萬年曆 - 實用附錄 - 通識  .漢典[引用日期2022-03-06]
  • 7.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擊趙,大破之。當此時,趙歇為王,陳餘為將,張耳為相,皆走入鉅鹿城。章邯令王離、涉間圍鉅鹿。
  • 8.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説之,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救趙。
  • 9.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吾聞秦軍圍趙王鉅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軍必矣。”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蝨。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鬥秦趙。夫被堅執鋭,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彊不可使者,皆斬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齊,身送之至無鹽,飲酒高會。天寒大雨,士卒凍飢。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當是時,諸將皆慴服,莫敢枝梧。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軍。使桓楚報命於懷王。懷王因使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
  • 10.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戰少利,陳餘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 11.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到新安,諸侯吏卒異時故繇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諸侯微聞其計,以告項羽。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 12.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章邯狐疑,陰使候始成使項羽,欲約。約未成,項羽使蒲將軍日夜引兵度三户,軍漳南,與秦戰,再破之。項羽悉引兵擊秦軍汙水上,大破之。
  • 13.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軍吏皆曰:“善。”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虛上。已盟,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為言趙高。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使長史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
  • 14.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懷王使宋義為上將,範曾為末將,項籍為次將,英布、蒲將軍皆為將軍,悉屬宋義,北救趙。
  • 15.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及項籍殺宋義於河上,懷王因立籍為上將軍,諸將皆屬項籍。項籍使布先渡河擊秦,布數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從之,遂破秦軍,降章邯等。
  • 16.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陳嬰以項氏世為楚將,乃以兵屬項梁,渡淮南,英布、蒲將軍亦以兵屬項梁。
  • 17.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第八·秦紀三》: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戰少利,絕章邯甬道,王離軍乏食。
  • 18.    三家注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3-06]
  • 19.    三家注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3-06]
  • 20.    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3-06]
  • 21.    資治通鑑.卷八.秦紀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3-06]
  • 22.    資治通鑑.卷九.漢紀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3-06]
  • 23.    兩漢刊誤補遺.卷六  .中華典藏[引用日期2022-03-06]
  • 24.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項】四,大破秦軍鉅鹿下,諸侯將皆屬項羽。
  • 25.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秦二世三年)六月。【項】十,章邯與楚約降,未定,項羽許而擊之。
  • 26.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秦二世二年)九月。【項】章邯破殺項梁於定陶,項羽恐,還軍彭城。
  • 27.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秦二世三年)十一月。【項】羽矯殺宋義,將其兵渡河救鉅鹿。
  • 28.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秦二世三年)七月。項羽與章邯期殷虛,章邯等已降,與盟,以邯為雍王。
  • 29.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秦軍數卻,二世使人讓章邯。章邯恐,使長史欣請事。至咸陽,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長史欣恐,還走其軍,不敢出故道。趙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軍,報曰:“趙高用事於中,下無可為者。今戰能勝,高必疾妒吾功;戰不能勝,不免於死。願將軍孰計之。”陳餘亦遺章邯書曰:“白起為秦將,南征鄢郢,北坑馬服,攻城略地,不可勝計,而竟賜死。蒙恬為秦將,北逐戎人,開榆中地數千裏,竟斬陽周。何者?功多,秦不能盡封,因以法誅之。今將軍為秦將三歲矣,所亡失以十萬數,而諸侯並起滋益多。彼趙高素諛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使人更代將軍以脱其禍。夫將軍居外久,多內隙,有功亦誅,無功亦誅。且天之亡秦,無愚智皆知之。今將軍內不能直諫,外為亡國將,孤特獨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斧質,妻子為戮乎?”
  • 30.    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表一)  .子夜星[引用日期2022-03-08]
  • 31.    張振珮. 《史記》"蒲將軍"辨析[J]. 貴州社會科學, 1986(2):5.
  • 32.    劉曉航. 蒲將軍即番君吳芮説[J]. 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3(4):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