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蒲圻街道

鎖定
蒲圻街道,隸屬於湖北省咸寧市赤壁市,地處赤壁市東部,東與陸水湖相連,南與茶庵嶺鎮接壤,西與車埠鎮毗鄰,北與赤馬港街道隔河相望,轄區總面積62平方千米。 [2]  2011年末,蒲圻街道總人口11.06萬人。 [2] 
宋朝至清朝,屬城廂團。1998年10月,更名蒲圻街道。 [2]  截至2021年10月,蒲圻街道轄14個社區、3個行政村, [3]  街道辦事處駐沿河大道32號。 [2] 
2011年,蒲圻街道完成財政總收入4.2億元,比上年增長55.3%。人均財政收入376.1元,比上年增長21.7%。農民人均純收入8553元。 [2] 
中文名
蒲圻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湖北省咸寧市赤壁市
地理位置
赤壁市東部
面    積
62 km²
下轄地區
14個社區、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沿河大道32號
電話區號
0715
郵政編碼
437300
車牌代碼
鄂L
人    口
11.06萬人(2011年末總人口)

蒲圻街道歷史沿革

宋朝至清朝,屬城廂團。
民國元年(1912年)—1949年,屬萬峯鎮。
1950年,為城關鎮。
1982年2月,更名蒲圻鎮。
1986年8月,改蓴川街道。 [4] 
1998年10月,更名蒲圻街道。 [2] 

蒲圻街道行政區劃

2011年末,蒲圻街道轄13個社區、4個行政村:大田畈、鐵山、齋公嶺、陸水、鯽魚橋、金雞山、北街、紅旗橋、鳳凰山、華舟、炭素、和尚嶺、西街、苦竹橋、金潭、望山、五洪山;設有65個居民小組,42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21年10月,蒲圻街道轄14個社區、3個行政村:和尚嶺社區、北街社區、西街社區、鯽魚橋社區、金雞山社區、鐵山社區、齋公嶺社區、陸水社區、鳳凰山、華舟社區、炭素社區、紅旗橋社區、大田畈社區、望山社區、金潭村、苦竹橋村、五洪山村, [3]  街道辦事處駐沿河大道32號。 [2] 

蒲圻街道地理環境

蒲圻街道位置境域

蒲圻街道地處赤壁市東部,東與陸水湖相連,南與茶庵嶺鎮接壤,西與車埠鎮毗鄰,北與赤馬港街道隔河相望,轄區總面積62平方千米。 [2] 

蒲圻街道自然資源

2011年,蒲圻街道有耕地面積17000畝。 [2] 

蒲圻街道人口

2010年末,蒲圻街道總人口118129人。 [1] 
2011年末,蒲圻街道總人口11.0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44萬人,城鎮化率85.4%。另有流動人口27400人。總人口中,男性55742人,佔50.4%;女性54858人,佔49.6%;14歲以下20129人,佔18.2%;15—64歲78083人,佔70.6%;65歲以上12387人,佔11.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07946人,佔97.6%;有回、土家、苗、侗、壯、滿、瑤、蒙古、藏、布依、彝、維吾爾、朝鮮13個少數民族。超過2000人的少數民族有回族1個民族,共2758人,佔總人口的2.4%。2011年,人口出生率12.2‰,人口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長率6.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783.9人。 [2] 

蒲圻街道經濟

蒲圻街道綜述

2011年,蒲圻街道完成財政總收入4.2億元,比上年增長55.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7億元,比上年增長50.2%。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3699萬元,增值税1.1億元,企業所得税1.8億元。人均財政收入376.1元,比上年增長21.7%。農民人均純收入8553元。 [2] 

蒲圻街道農業

2011年,蒲圻街道實現農業總產值2.8億元。2011年,生產糧食8267噸,人均74.7千克,其中水稻7599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水果。2011年,蔬菜產量2.2萬噸,主要品種有蘿蔔、白菜、大蒜、蓮藕、瓜類等,其中蘿蔔5000噸、白菜5000噸、大蒜2000噸、蓮藕2000噸、瓜類8000噸;水果產量690噸;油料作物產量2474噸。2011年,鮮魚產量3392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7萬頭,年末存欄2.1萬頭;羊飼養量4791只,年末存欄1284萬隻;家禽年飼養量48.3萬羽。 [2] 

蒲圻街道工業

蒲圻街道以紡織、服裝、建材、化工、機械、橡膠、副食品加工為主。2011年,工業增加值40.9億元。2011年末,工業企業25家,職工11345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2.3億元,比上年增長28.8%。 [2] 

蒲圻街道商業外貿

2011年末,蒲圻街道有商業網點2693個,職工3595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2.8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城鄉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25.3億元。出口1290萬元,比上年增長19.1%,主要產品有紡織、服裝、機械。 [2] 

蒲圻街道金融業

2011年末,蒲圻街道各類存款餘額1.3億元,比上年增長12%;各項貸款餘額3300萬元,比上年增長2.1%。 [2] 

蒲圻街道社會事業

蒲圻街道教育事業

2011年末,蒲圻街道有幼兒園48所,在園幼兒8112人,專任教師242人;小學21所,在校生9380人,專任教師48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5所,在校生3780人,專任教師31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 [2] 

蒲圻街道文體事業

2011年末,蒲圻街道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7個,各類文化專業户20户;各類圖書室44個,藏書20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達172人。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户5.7萬户,入户率98.3%。 [2] 
2011年末,蒲圻街道有學校體育場8個,門球場2個。15個村(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42%。 [2] 

蒲圻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蒲圻街道有醫院10所,門診部17個;病牀54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4.5張,固定資產總值97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377人,其中執業醫師78人,執業助理醫師132人,註冊護士16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7.3萬人次。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2] 

蒲圻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蒲圻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5529户,人數10300人,支出1579萬元,比上年增長1%,月人均127.7元,比上年增長18%;城市醫療救助89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34人次,共支出5.6萬元,比上年下降0.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584户,人數923人,支出78.4萬元,比上年增長16.5%,月人均70.8元,比上年增長16.4%。敬老院3所,牀位26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28人。社區服務設施21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7個,社區服務站4個。慈善分會17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0萬元,使275人(次)困難羣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7720人,參保率100%。 [2] 

蒲圻街道交通

蒲圻街道境內有107國道經過。

蒲圻街道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三國東吳黃武二年(223年)孫權立蒲圻縣於西涼湖畔競江口,因蒲草多,故名蒲圻縣。1998年,蒲圻市更名為赤壁市後,原城關街道更名蒲圻街道。 [2]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分鄉、鎮、街道資料.中國統計出版社.第492頁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彭軍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湖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7年7月:1625.
  • 3.    蒲圻街道2021年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1-06]
  • 4.    行政村 - 赤壁市蒲圻街道辦事處  .赤壁市人民政府門户網[引用日期202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