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蒲公英屬

鎖定
蒲公英屬(學名:Taraxacum F. H. Wigg.)是菊科下的一屬。多年生葶狀草本,具白色乳狀汁液。莖花葶狀。花葶1至數個,直立、中空,無葉狀苞片葉,上部被蛛絲狀柔毛或無毛。葉基生,密集成蓮座狀,具柄或無柄,葉片匙形、倒披針形或披針形,羽狀深裂、淺裂;花序託多少平坦,有小窩孔,無託片,稀少有託片;頭狀花序通常有花數十朵,有時100餘朵,舌片通常黃色。瘦果紡錘形或倒錐形,有縱溝,果體上部或幾全部有刺狀或瘤狀突起,稀光滑,上端突然縊縮或逐漸收縮為圓柱形或圓錐形的喙基,喙細長,少粗短,稀無喙;冠毛多層,白色或有淡的顏色,毛狀,易脱落。 [1] 
全屬約2400餘種,主產北半球温帶至亞熱帶地區,少數產熱帶南美洲。中國有70種、1變種,廣佈於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華東及西南各省區,西南和西北地區最多。 [1]  [3]  模式種藥用蒲公英生於海拔700-2200米間的低山草原、森林草甸或田間與路邊。 [6] 
該屬一些種類的根含蒲公英醇、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賽醇、豆甾醇、谷甾醇、膽鹼、有機酸、菊糖、橡膠等。有清熱、解毒、利尿、散結的功能;可用於治療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療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肝炎、腫囊炎及尿路感染等。 [1]  蒲公英屬植物不僅能夠藥用,而且也是人們非常喜歡的綠色蔬菜,所含化學成分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 [4]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蒲公英屬
拉丁學名
Taraxacum F. H. Wigg.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桔梗目
菊科
蒲公英屬
約2400餘種 [3]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亞    科
舌狀花亞科
菊苣族
亞    族
萵苣亞族
命名者及年代
F. H. Wigg.,1780
模式種
藥用蒲公英

蒲公英屬植物學史

蒲公英屬植物分組問題,各國家的學者觀點並不統一。前蘇聯植物學家Schischkin BK在《蘇聯植物誌》第29卷中採用了Hand-Mazz所建立的9個組,而在Taraxaca組中又確定出8個亞組。植物學家Richards AJ用數值分類學的方法,在《歐洲植物誌》中把在歐洲發表的1200種蒲公英歸成了40個組。植物學家Jan Kirschner & Jan Stepanek在《捷克植物誌》中把蒲公英屬的植物劃分為48個組。德國學者Doll R在《德國植物誌》中把蒲公英屬植物劃分為23個組,其中Arctica Dahlst組分為2個亞組;Mongdica Dahlst組分為4個亞組;Spectabilia Dahlst組分為3個亞組;Alpin Hagl組分為2個亞組;Tibetana組分為6個亞組;Erythrocarpa (H. -M.)組分為2個亞組。中國學者葛學軍、翟大彤在《中國植物誌》第八十卷第二分冊中共記述了77種蒲公英,另有7個存疑種和8種不能確定分組位置的蒲公英。書中指出蒲公英屬隸屬於菊科菊苣族,依據分類要點可分為16個組。 [4] 
還有8種蒲公英的分組位置不能確定:拉薩蒲公英灰果蒲公英蒼葉蒲公英林周蒲公英中亞蒲公英緋紅蒲公英山地蒲公英無角蒲公英。在《中國植物誌》中還列出了7個存疑種:T. kozlovii Tzvel、T. roseoflavescens Tzvel、T. subcoronatum Tzvel、T. przevalskii Tzvel、T. sinotianschanicum Tzvel、T. roborovskyi Tzvel、T. potaninii Tzvel。從文獻中不難看出目前蒲公英屬分組意見不一,大組與小組有較大爭議,《中國植物誌》對組的劃分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4] 

蒲公英屬形態特徵

蒲公英屬
蒲公英屬(15張)
多年生葶狀草本,具白色乳狀汁液。莖花葶狀。花葶1至數個,直立、中空,無葉狀苞片葉,上部被蛛絲狀柔毛或無毛。葉基生,密集成蓮座狀,具柄或無柄,葉片匙形、倒披針形或披針形,羽狀深裂、淺裂,裂片多為倒向或平展,或具波狀齒,稀全緣。頭狀花序單生花葶頂端;總苞鍾狀或狹鍾狀,總苞片數層,有時先端背部增厚或有小角,外層總苞片短於內層總苞片,通常稍寬,常有淺色邊緣,線狀披針形至卵圓形,伏貼或反捲,內層總苞片較長,多少呈線形,直立;花序託多少平坦,有小窩孔,無託片,稀少有託片;全為舌狀花,兩性、結實,頭狀花序通常有花數十朵,有時100餘朵,舌片通常黃色,稀白色、紅色或紫紅色,先端截平,具5齒,邊緣花舌片背面常具暗色條紋;雄蕊5,花葯聚合,呈筒狀,包於花柱周圍,基部具尾,戟形,先端有三角形的附屬物,花絲離生,着生於花冠筒上;花柱細長,伸出聚葯雄蕊外,柱頭2裂,裂瓣線形。瘦果紡錘形或倒錐形,有縱溝,果體上部或幾全部有刺狀或瘤狀突起,稀光滑,上端突然縊縮或逐漸收縮為圓柱形或圓錐形的喙基,喙細長,少粗短,稀無喙;冠毛多層,白色或有淡的顏色,毛狀,易脱落。 [1] 

蒲公英屬產地生境

該屬主產北半球温帶至亞熱帶地區,少數產熱帶南美洲。在中國廣佈於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華東及西南各省區,西南和西北地區最多。 [1]  藥用蒲公英在歐洲和北美有廣泛分佈,在中國除東南及華南省區外,幾乎遍及全國。西北、華北及西南省區最多,華中、華東略少,其中,新疆或西北省區與中亞國家共同分佈的種最多,有30種,其次為中國西北至西南省區或中亞至南亞國家山區共分佈的有9種;而在中國“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地區其種羣分化較特殊,是獨特的“分化中心”之一,有14種(包括特有種4種)。中國華北—東北至亞洲東部國家有16種,亞洲廣佈的1種,其他成分10種。 [4]  模式種藥用蒲公英生於海拔700-2200米間的低山草原、森林草甸或田間與路邊。 [6] 

蒲公英屬生長習性

中國東北地區的蒲公英屬植物的花期一般在早上的六點到七點、花期的時間大概在三到四天、在第一天會開一到兩輪、第二天和第三天會根據實際的蒲公英屬植物大小情況達到完全盛開。根據觀察,蒲公英在其小花沒有完全的開放之前,它的雄蕊就已經達到了成熟狀態,花粉會分散在蒲公英的藥筒附近,花柱會伴隨着蒲公英的花冠生長,在蒲公英的花冠完全開放的時候,花柱會通過融合的方式,將花柱附近花粉傳播出去,在這一過程當中花柱會由於擠壓發生開裂,繼而造成形狀的改變。並且其一旦受到外界的作用與干擾,花柱開裂的過程將會加快。因為在花柱將花粉傳播出時,蒲公英的小花正處於不斷開花的過程,昆蟲會在這一過程當中不斷地對蒲公英進行訪問,這就達到了蒲公英通過昆蟲傳播花粉的繁育目的。 [5] 

蒲公英屬下級分類

該屬許多種常無融合生殖或天然雜交而成新植株。但是,這些無融合類型個體間不進行基因交流,因而其生物學種難以確定,種間界限難以劃分 [1]  。對本屬系統研究中突出如下性狀作為分組及分種的主要依據:
  1. 外層總苞片的形狀、大小,邊緣是否膜質及膜質邊緣寬或狹;總苞片在花期時直立或伏貼;總苞片先端的背部是否肥厚或有小角等。 [1] 
  2. 瘦果的果體形狀、大小、顏色及其紋飾的特徵,包括紋飾形狀、多少,在果壁上分佈;喙基形狀、大小及其果體向喙基過渡時是突然縊縮或逐漸收縮;喙的粗細、長短;冠毛的顏色。 [1] 
  3. 舌狀花的舌片大小,舌片背面是否有條紋及條紋的顏色;舌片、花柱、柱頭在開花時及開花後的顏色變化等。 [1] 
全屬約2400餘種,中國有16組、70種、1變種
#
中文名
學名
特徵
1
Sect. Bienna R. Doll
二年生植物,頭狀花序花後下垂。
2
Sect. Oligantha V. Soest
喙短於果體,粗壯。
3
Sect. Leucantha V. Soest
舌狀花舌片白色或淡黃色,瘦果喙略粗短,冠毛淡紅色或污白色。
4
Sect. Macrocornuta V. Soest
冠毛雪白色,外層總苞片頂端有明顯的小角。
5
Sect. Glabra Dahlst.
瘦果果體完全光滑,或僅上部具極少量、極短的小刺;總苞片無角。
6
Sect. Piesis (DC.) A. J. Richards ex Kirsch. et Step.
外層總苞片披針狀線形或近線形(寬1-1.5毫米),明顯窄於內層總苞片,常整個顯淡紫紅色,總苞較小;冠毛污白色。
7
Sect. Calanthodia (Dahlst.) R. Doll
外層總苞片很寬大(寬至少4毫米),頭狀花序較大。
8
Sect. Tibetana V. Soest
外層總苞片暗綠色,花柱、柱頭干時黑色,花黃色。
9
Sect. Erythrosperma (H. Lindb. f.) Dahlst.
瘦果喙基圓柱狀;外層總苞片具窄膜質邊緣;舌狀花舌片淡黃色;植株較矮小,葉裂片狹窄,根頸部密被殘存葉基。
10
Sect. Erythrocarpa Hand. -Mazz.
瘦果喙基圓錐狀;外層總苞片具寬膜質邊緣;舌狀花舌片深黃色;植株較高大,葉裂片寬,根頸部無或有少量殘存葉基。
11
Sect. Mongolica (Dahlst.) R. Doll
外層總苞片頂端有明顯的小角。
12
Sect. Taraxacum
外層總苞片花期反捲或開展,外層總苞片先端平坦。
13
Sect. Kashmirana V. Soest ex R. Doll
瘦果頂端縊縮為喙基。
14
Sect. Dissecta V. Soest
外層總苞片先端平坦。
15
Sect. Sinensia V. Soest
外層總苞片具窄的白色膜質邊緣。
16
Sect. Parvula Hand. -Mazz.
外層總苞片具較寬的白色膜質邊緣。
參考資料: [2-3] 

蒲公英屬主要價值

該屬一些種類的根含蒲公英醇、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賽醇、豆甾醇、谷甾醇、膽鹼、有機酸、菊糖、橡膠等。有清熱、解毒、利尿、散結的功能;可用於治療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療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肝炎、腫囊炎及尿路感染等。 [1]  蒲公英屬植物不僅能夠藥用,而且也是人們非常喜歡的綠色蔬菜,所含化學成分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 [4] 
蒲公英屬植物是一味重要的臨牀常用中草藥,2010年版中國藥典記載蒲公英為菊科植物蒲公英、華蒲公英及同屬多種植物的乾燥全草。味苦、甘,性寒,入肝胃二經,具有淸熱解毒、消腫散結和利尿通淋的功效。臨牀上主要用於乳癰、瘰癧、疔瘡腫毒、咽痛、肺癰、腸癰、目赤、濕熱黃疸和熱淋澀痛等症。藥理試驗證明,中藥蒲公英具有廣譜抗菌、保肝利膽、抗內毒素、健胃和免疫促進作用。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