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蒙特卡洛拉力賽

鎖定
蒙特卡洛拉力賽(Rallye Automobile Monte-Carlo),是一項起源於1911年的汽車拉力賽。最初比賽的名稱為摩納哥拉力賽,1924年改名為蒙特卡洛拉力賽。
中文名
蒙特卡洛拉力賽
外文名
Rallye Automobile Monte-Carlo
賽事類型
汽車拉力賽
起    源
1911年

蒙特卡洛拉力賽賽事簡介

蒙特卡洛拉力賽(Rallye Automobile Monte-Carlo),是一項起源於1911年的汽車拉力賽。最初比賽的名稱為摩納哥拉力賽,1924年改名為蒙特卡洛拉力賽。作為世界上第二小的國家,國土面積僅為1.95平方公里的摩納哥自然沒有場地進行長距離的拉力比賽,因此比賽實際上是在歐洲其他國家進行的。1973年世界拉力錦標賽開始後,蒙特卡洛拉力賽成為了這一賽事的首場分站賽。法國的勒芒24小時大賽、美國的印特安那波利斯500大賽、摩納哥蒙特卡洛F1大獎賽被並稱為世界四大知名汽車賽事。毫無疑問,蒙特卡洛拉力賽是世界拉力錦標賽中聲名最顯赫的一站賽事。蒙特卡洛拉力賽最初不是從A點到B點的比賽,而是從多個起點出發到一個終點的比賽。最初的蒙特卡洛拉力賽實際上是賽車從歐洲最邊角的城市出發到終點蒙特卡洛的比賽。 [1] 

蒙特卡洛拉力賽賽事起源

早在1911年,蒙特卡洛拉力賽迎來了它的首屆比賽,而賽事舉辦的初衷竟然是要將因為法國尼斯舉行的盛大嘉年華活動而集聚的龐大人流吸引到蒙特卡洛。尼斯嘉年華是全球最盛大、最著名的嘉年華之一,每次看着尼斯那邊人頭攢動就讓摩納哥人心裏不是滋味。為了告訴全世界,蒙特卡洛1月份的天氣和尼斯的天氣一樣好,摩納哥政府發起了摩納哥拉力賽(後來稱為“蒙特卡洛拉力賽”)。
亞歷山大·諾格斯 亞歷山大·諾格斯
它的創辦應歸功於煙草商人亞歷山大·諾格斯(Alexandre Noghes)。在1909年擔任摩納哥賽車俱樂部的會長之前,他曾組織籌辦過多次自行車比賽,而他突發奇想地構思出以歐洲各大城市為出發點,最終會師蒙特卡洛的點子,這成為了蒙特卡洛拉力賽的賽制雛形。摩洛哥這座歐洲的一整年裏幾乎都歌舞昇平、四季如春,唯獨一月非常寒冷。諾格斯恰恰計劃在一月舉行蒙特卡洛拉力賽,這樣可以吸引公眾的目光。
想法得到了他年僅20歲的兒子安東尼·諾格斯(Antony Noghes)的大力擁護(現在的摩洛哥F1最後一個賽道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另外對創辦蒙特卡洛拉力賽如痴如醉的人物是摩納哥王子阿爾伯特一世。他是這項賽事的發起人之一,並出資製作了賜予勝利者的獎盃。於是全世界最為著名的汽車拉力賽拉開了帷幕。第一屆便有23 輛賽車參賽。

蒙特卡洛拉力賽賽事歷程

1911年1月28日,亨利·羅吉爾(Henri Rougier)技壓羣雄,駕駛着他的Turcat-Méry 賽車第一個衝過終點。隨着蒙特卡洛拉力賽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這裏也成為各大汽車廠商展示自己技術實力的舞台。任何野心勃勃、期望將品牌聲望推至新高的汽車製造商都不會錯過這項頂級賽事。
這是一項跨越歐洲大部分地區的賽事,因為參賽車手要從歐洲的各個城市出發,翻越歐洲最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最後抵達陽光明媚的蒙特卡洛。在比賽途中,車手們要面臨飄雪、攝氏零度以下的低温和其他各種伴隨1月的阿爾卑斯山區氣候而來的種種不利條件。對於早期的拉力愛好者來説,不要説拿到比賽的勝利,光是順利地抵達蒙特卡洛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成功了。
1912年迎來了第二屆賽事,這一次有88輛車報名參賽,其中的65輛車從各地踏上了前往摩納哥的征程。因為戰爭,摩納哥在接下來的兩年裏沒有舉辦拉力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這項賽事在1924年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賽事的名字也改為“蒙特卡洛拉力賽”並且一直沿用下來。之後,這場賽事在不斷髮展,直到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1960年代英國汽車公司用Mini Cooper組成了公司第一支拉力賽車隊,快速的叩響了拉力賽的大門。1963年Mini Cooper裝備上了排量1071cc的發動機,最大功率70馬力,命名為Mini Cooper S,其極速接近160km/h。由Paddy Hopkirk和Henry Liddon駕駛,1964年首次參加了蒙特卡洛拉力賽。
1965年經過再次改進,裝備1275cc的78馬力發動機的Mini Cooper S由Timo Makinen駕駛,贏得了當年的蒙特卡洛拉力賽冠軍。從很多方面來看,1973年的蒙特卡洛拉力賽都是一站很有意思的比賽。世界拉力錦標賽在這一年開始,蒙特卡洛是WRC的首場賽事。隨着競爭程度的加劇,人們對這項賽事議論紛紛,有好幾種不同意見。
在那個時候,參賽的廠商非常多,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世界拉力錦標賽中首先設定的是廠商積分、年度廠商冠軍的原因。廠商錦標在1973年就產生了,幾年之後才設置了車手錦標和年度車手冠軍競爭。在1973賽季這個WRC的首個賽季中,參賽廠商包括雷諾-阿爾派、阿爾法-羅密歐、寶馬、雪鐵龍、日產Datsun、菲亞特、福特、藍旗亞、歐寶、薩博、豐田等等,它們的參賽情況不一。首個WRC賽季有13場比賽,不過其中有4場比賽的成績不計入年度積分。
在上述的所有車隊中,雷諾·阿爾派車隊是最有實力也最有野心的一支。當時雷諾剛剛接手了阿爾派公司的多數資本,運動主管雅克·查尼斯(Jacques Cheinisse )直接聽命於雷諾公司總裁讓·德拉摩西(Jean Terramossi),車隊使用的是著名的“berlinette”A110 1800汽車,搭載了加強版的R12小齒輪箱。此外,阿爾派車隊還擁有實力強勁的法國車手組合,他們的3名車手分別是:讓·特里爾(Jean·Luc Therier)、伯納德·達尼奇(Bernard Darniche)和讓·皮埃爾·尼古拉斯(Jean·Pierre Nicolas)。
自從1973年舉辦首場世界拉力錦標賽賽事之後,蒙特卡洛就打定主意要成為WRC的保留賽事。不過,在蒙特卡洛拉力賽發展的同時,世界拉力運動也在不斷髮展之中,此時的拉力賽距離它誕生以來的初級階段已經過去好長時間了。自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拉力界對速度和耐力追求的平衡漸漸被打破了,拉力運動的趨勢發生了變化,對速度的重視超過了忍耐力的關注。
蒙特卡洛拉力賽不能抗拒這種大勢所趨。為了繼續留在WRC賽歷上,蒙特卡洛拉力賽不得不幾次作出巨大的改變。由此,圍繞着蒙特卡洛進行的特殊賽段成為了決定最後成績的決定性因素。從1964年開始,一直到1996年,儘管拉力賽還在某種方式上部分保留了從各個城市橫跨歐洲向蒙特卡洛進軍這一傳統,但這對蒙特卡洛拉力賽的最終成績已經不再具有任何實質意義了。1982年蒙特卡洛拉力賽迎來了第50屆比賽。
蒙特卡洛拉力賽最近一次的大幅度調整出現在2005年,目的是要符合國際汽聯對於世界拉力錦標賽在整場比賽期間只能設置一個維修區的規定。賽會不得不放棄部分境外賽段,重複使用蒙特卡洛的部分賽段。好在賽事主辦方在2007年特意調整了比賽線路,將一些長久沒有啓用的經典賽段增加進來,以此作為對蒙特卡洛拉力賽75週年的紀念。
摩納哥人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來維持這站拉力賽的美感。儘管如此,我們還是為那些消失了的集結賽段感到遺憾。遙想當年,車手們要在法國境內跑上一週才到達蒙特卡洛呢,這一路上的競爭多麼有趣!著名的圖裏尼之夜,眾多車隊雲集參賽的勝景,這些使得蒙特卡洛拉力賽不僅僅是一場拉力賽,更是一場汽車運動的狂歡。比如説1953年的蒙特卡洛拉力賽中有404支車隊從歐洲各地出發參賽,而2005年的蒙特卡洛拉力賽呢?算上更低級別的JWRC等賽事,一共也只有34支車隊參賽。這是一個多麼鮮明的對照。
儘管經歷了很多變遷,蒙特卡洛拉力賽仍然是世界拉力錦標賽中地位獨特的一站賽事,從1973年開始,傳統上的賽季揭幕賽事都放在這裏舉行。不過,由於WRC執行瘦身行動,從2009年開始一個賽季只舉辦12場比賽,蒙特卡洛拉力賽缺席2009賽歷,導致WRC新賽季從蒙特卡洛開始的傳統暫時中斷。
在典型的蒙特卡洛拉力賽中,車手們在10℃以上的氣温中曬着暖和的太陽從乾燥乾淨的柏油路面上開始比賽。一般到賽程過半的時候,車手們會發現他們冒着零度以下的寒冷在冰雪路面上滑行,在濃雲密佈、大雨傾盆、能見度很差的條件下結束這一天的比賽。而之後的賽道又是在完全乾燥的柏油路面上進行的。此外,即便是在乾燥的柏油路面上,走到山谷底部的時候路面上也會不斷出現冰塊。陰影下的水漬,被冰雪覆蓋的上山公路,路旁一邊是懸崖峭壁,另一邊是岩石牆,一旦犯錯幾乎沒有補救的餘地。此外還要預測前面的路況,這一點是很多人都不喜歡的。
在3天的賽程中,乾燥、濕滑、結冰,各種路況都會遇到,這讓車隊的輪胎選擇變得更難了,而偏偏蒙特卡洛拉力賽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做出了正確的輪胎選擇。根本沒有一種輪胎能完全適應這裏多變的路況,在正確的時候選擇正確的輪胎很難,這常常需要一點運氣一點賭博。一些車手不喜歡蒙特卡洛拉力賽,就在於其複雜多變的路面狀況及其給輪胎選擇帶來的麻煩。不過,在蒙特卡洛拉力賽的歷史上也不乏這樣的案例,無論是在山上還是山下,比賽期間天氣一律晴朗,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副模樣的柏油賽事,輪胎的選擇也簡單明瞭。這也是蒙特卡洛拉力賽的一種魅力,儘管這麼複雜的天氣和路況常常讓車手們吃盡苦頭。
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説,蒙特卡洛拉力賽不是最受車隊歡迎的賽事,實際上,只有少數車手是真心欣賞這項賽事的。不過,正是賽事的艱難增加了賽事的魅力。蒙特卡洛拉力賽仍然是WRC中最富挑戰性的一場賽事,這一點沒有人會否認。2011年久負盛名的蒙特卡洛拉力賽在法國舉行,這是該項賽事的百年紀念比賽
自2008年的Sebastien Loeb憑藉這場高難度柏油路賽事鎖定了其五冠王桂冠之後,蒙特卡洛拉力賽再也沒有在WRC的分站名單上出現。不過2012年,它迴歸了賽例,並且繼續上演着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 [2] 
參考資料